孫新峰
摘要:服裝史課程學習是對服裝風格特點進行梳理一個的過程,認知服飾設計行業(yè)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哪些內(nèi)容,是對服飾設計專業(yè)整體課程體系的一個認知過程,是普及服飾專業(yè)知識、服飾設計語言、設計技巧重要的專業(yè)課。
關鍵詞:認知;學習;設計
一、對服飾設計專業(yè)的知識
服裝設計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包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時裝繪畫基礎。服裝史雖然沒講專業(yè)基礎,但在整個服裝史的理論學習過程中,所有的圖例都是在講一件服裝的風格、配飾造型等,而構成這些作品基礎需要專業(yè)理論來支撐的,在服裝作品當中很容易找到點的形態(tài)、線的形態(tài)、色彩的對比、繪畫技巧的體現(xiàn),特別是在服飾設計前期的構想造型過程必須通過繪圖的形式來完成,把大腦當中的靈感,通過手繪的方式表達出來,至少要能準確的表達出自己設計意圖。服裝史當中圖案是一個重中之重,是服飾設計研究的一個方向。圖案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當中是以刺繡印染的形式出現(xiàn)在服裝上,而最終體現(xiàn)出來的視覺藝術形式是以點線面的基本藝術形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是沒有對點線面進行基本的講解或描繪。點線面的藝術形式完全源自于西方美學的藝術范疇,是藝術設計領域里一個基礎課程。服裝設計里面除了圖案牽涉到平面構成的藝術語言,服裝原本的藝術設計形式里面也包含著點線面的構成。形式美法則在所有的藝術領域都有著非常強的指導作用。所有的作品都可以通過,形式美的法則來進行解釋闡述,形式美法則最重要的原則是比例、對比、均衡、對稱、律動等。在對一件服裝的造型風格之外的藝術審美,我們可以通過形式美法則的形式,來進行分析和講解從視覺的審美上、面料的對比上、服裝款式的比例上、服裝的流行規(guī)律上細心分析和講解。在服飾設計領域上的形式美法則重中之重就是比例,通俗的講服裝的比例可以讓人的身高發(fā)生較大的視覺改變,矮個子可以變成高個子高個子也可以變成矮個子,就是對于腰線的設計和使用。無論從哪個朝代的服飾圖例當中,我們看到服裝的基本樣式、圖案色彩的樣式、服裝結構的樣式、服裝工藝的樣式、服裝面料的特點這些能很好的反應當時時代的文化背景,從服飾設計專業(yè)的角度上來講,能反映出更多的一些專業(yè)問題,這些專業(yè)問題和相對應的專業(yè)課題,課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二、從設計的角度學習服裝史
1.不能單純的從服飾風格分類上來,總結比較服飾的風格分類相對簡單
那么在學習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如何總結其他方式的服飾風格分類方式,比如對中國服裝史進行圖案風格分類總結學習,秦漢時期的圖案風格是什么樣子的?他們有相同之處嗎?你可以提出這樣的提問題并找到答案,并對服裝圖案進行分類比較并做好自己的設計筆記,這樣為后續(xù)的服裝設計準備充分的資料。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對服裝史上的風格分類進行更多的細化說明,例如服裝的色彩風格、工藝風格等等吧。如果我們先了解某個朝代,某個時期,服裝面料的圖案色彩搭配和服裝的色彩搭配使用方式,我們就需要收集這一時期服裝款式面料的大量例圖,并進行分析記錄,這樣我們會得到這個時代的一個對服裝配色的使用方式。在唐代以前這樣的史料和圖片,并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出土文物和其他器物來進行分析和判斷,當時服裝面料的一些色彩使用方式。另一個在壁畫。雕塑當中闡述當中,我們也能見到相關的色彩搭配方案
2.著重專業(yè)服裝知識的理解收集整理少做史料類的分析
服裝款式的風格整理,在整理的過程當中,應該通過手繪繪圖方式進行整理,這樣不但能了解服裝史,而且能更詳細的了解每個朝代的服裝風格特點,最好是以繪畫服裝款式圖的形式進行,這樣對于初學者來說難度會降低,更容易對史料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在服裝史料收集繪制整理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找一些專業(yè)的模板進行繪畫練習,而減輕我們對繪畫的學習難度。
3.服裝圖案知識整理
服裝圖案的形制,服裝圖案的色彩、寓意、使用、設計每個朝代時期,圖案的形制不進行同。在服裝史料當中,漢代的服裝圖案疏密對比,有著極強的藝術效果,而且其藝術形式。是不能用現(xiàn)代藝術語言來進行解析了,其中的疏密對比留白效果,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再進行后續(xù)的服飾圖案設計當中,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漢代的圖案不但可以在服裝的設計作品上可以使用,再后續(xù)的服裝飾品上家用紡織品上甚至是日用生活品上都可以進行設計使用,其審美效果有著極強的文化特征。漢代織錦圖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還有跟其相似的織錦圖案,其花色繁雜程度已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和想象這樣的絲織品上的圖案的制造工藝是十分復雜的,我們在進行繪畫的時候難度比較大,因為圖案本身就比較復雜,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處理這些問題呢?通過拍照或者是掃描的方式,對圖案進行電子化的整理打印輸出,在我們的資料薄上進行粘貼整理,這樣對我們收集資料來說就相對容易一些,我們不能把問題復雜化,雖然有一些電子技術手段可以依賴,不能把這作為一個主要的手段,很多專業(yè)知識在沒有經(jīng)過手和大腦的配合練習下,是很難記得住,或者說是很難有一個更深刻的體驗,我們對這些電子輸出打印的資料,有必要進行重點的描繪練習,也加深我們的手繪表達能力,這是一個熟練過程,達到一個心腦高度配合的一個狀態(tài)。
三、正確借鑒合理設計
參考文獻:
[1]? 談我國服裝史的教學? 2012年 來源:藝術精神論文?? 作者:蘇靜
[2]? “服裝史”課程教學實踐方法研究? 2013年? 紡織服裝教育 作者:王業(yè)宏 姜巖 黃容海
(作者單位:遼寧輕工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