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仲 賈紅洋 張延蕾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溫環(huán)境機車牽引變流器冷卻裝置的設計分析、流場仿真計算分析、試驗,流場仿真結果與試驗結果基本穩(wěn)合,對后續(xù)高溫環(huán)境中的冷卻裝置設計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溫環(huán)境? 機車牽引? 變流器冷卻裝置? 流動特性研究
本文針對最高環(huán)境溫度50℃(高于環(huán)境溫度一般40℃左右的要求),運用FloTHERM10.0對機車牽引變流器冷卻裝置內部空氣流動狀況和路徑進行研究,并與試驗結果對比,旨在驗證流場仿真結果的可信程度、分析冷卻裝置流動速度場分布規(guī)律、提出優(yōu)化高溫環(huán)境冷卻裝置散熱能力的方法。
高溫環(huán)境機車牽引變流冷卻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冷卻風機通過空氣過濾網(wǎng)把冷空氣(環(huán)境空氣)吸入到裝置中,強迫冷卻空氣通過水散熱器后穿過電抗器吹向機車側面。冷空氣和熱流體通過水散熱器的對流換熱,從而實現(xiàn)冷卻牽引變流器的目的,保證牽引變流器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正常地工作。
一、冷卻裝置構成
冷卻裝置包括1個水散熱器、2個冷卻風機、1個空氣過濾網(wǎng)、鋼結構及管路等。
二、試驗方法
進口空氣溫度Ta1=50℃,同時采集進口空氣速度、出口空氣溫度、空氣動壓等參數(shù)。根據(jù)GB/T 25331-2010規(guī)定方法計算空氣體積流量Va。
調節(jié)變頻風機,在規(guī)定的空氣體積流量附近范圍內,測量散熱器進口空氣速度、風機進口空氣速度。
三、空氣流場仿真
(一)幾何模型
因防止計算結果過于龐大,對實際冷卻裝置進行了簡化,只保留和流動速度分析相關的特征。三維幾何模型如圖1所示。
(二)邊界條件
流場仿真計算的邊界條件如下所示:散熱器邊界條件:①環(huán)境溫度:55℃;②空氣密度:1.2kg/m3;③空氣體積流量:5.3m3/s;④空氣壓力損失:920 Pa;⑤散熱面積:61.5m2。風機邊界條件:①額定風量:5.3m3/s;②額定點靜壓:1550Pa;③額定軸功率:13kw;④轉速:2930r/min。
(三)網(wǎng)格劃分
本仿真分析采用system Grid,四面體網(wǎng)格數(shù)為573191,求解域內最大的尺寸比為43.5。
(四)計算方法
本文流場仿真所用的湍流模型為Flotherm10.0默認的Automatic Algebraic,屬于零方程Reynolds渦粘模型。由軟件計算湍動粘度,不需要設置相關參數(shù)。軟件自動計算每一個網(wǎng)格內的特征長度和速度,湍動粘度取決于網(wǎng)格內的特征長度和速度。
其計算公式如下:
μτ=0.9×ρ×υ×ι
μτ:湍動粘度;ρ:流體密度(kg/m3);υ:Algebraic Model中的特征流速(m/s);ι:Algebraic Model中的特征長度(m)。
四、結果與討論
(一)仿真流場速度分析
冷卻裝置空氣流場速度分布如圖3所示。
從仿真結果分析,在風機的出風口處風速最高,在兩風機出口之間的部分流速較低,影響中間兩排電抗器的散熱效果,并且由于風機出口與電抗器設計的距離較近,位于風機出風位置的流速降低比較劇烈,差值約為30 m/s。整個冷卻裝置中不同位置最高流速相差最大值約55m/s。
冷卻裝置用仿真模擬方法進行的流速試驗數(shù)據(jù),位于散熱器進口處測量最高速度約為10m/s,位于風機進風口處測量最高速度約為26m/s,風機出風口處風速值最高,約為35m/s。在風機的旋轉軸和邊緣附近的空氣流速值較低。
(二)試驗結果
冷卻裝置流速試驗的數(shù)據(jù)如下:①空氣流量(散熱器進口):5.3m3/s;②空氣壓力損失:≤920Pa;③散熱器進風口出最大流速:15 m/s;④風機進口處最大流速:20m/s。
(三)討論
流動場仿真與試驗結果有一定差距,由于仿真過程中對模型進行了一定的簡化,未考慮冷卻裝置與周圍環(huán)境的自然對流換熱,簡化后的物理模型對冷卻裝置的流動速度場計算結果有一定影響,在散熱器進口區(qū)域測量值會比實際流速偏低,在風機進口區(qū)域測量值會比實際流速偏高,但流場仿真對前期的設計結果提供有效的驗證,最高速度與試驗結果偏差25%,整體仿真數(shù)據(jù)與試驗較吻合。
通過流程仿真分析可以看出,在風機出風口區(qū)域,風機的旋轉軸和邊緣附近的空氣流較弱,在此區(qū)域的電抗器可能無法得到很好的冷卻,在后續(xù)冷卻裝置為提高散熱效果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改進結構設計。
五、結論
(1)通過仿真分析結果與試驗數(shù)據(jù)對比,說明仿真分析結果可信,驗證了仿真優(yōu)化設計的可行性。
(2)通過建立冷卻裝置流動模型,確立工程設計中高溫環(huán)境機車牽引變流器冷卻裝置的改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