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6種紅菇的形態(tài)學及rDNA-ITS測序鑒定

2019-10-08 11:13田慧敏劉鐵志
食用菌 2019年5期
關鍵詞:菌柄孢子表皮

田慧敏 劉鐵志

(赤峰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內蒙古赤峰024000)

紅菇屬(Russula Pers.)隸屬于擔子菌門(Basidiomycotina),傘菌綱(Agaricomycetes),紅菇目(Russulales),紅菇科(Russulaceae)是高等擔子菌的重要類群之一[1],主要形態(tài)特征為菌蓋顏色多樣:紅色、黃色、橙色、白色、綠色、褐色、黑色和藍色等,子實體菌絲組織中有較多膨大的球狀細胞,菌絲無鎖狀聯(lián)合,菌柄和菌肉較脆,菌柄常中空,孢子印白色至深黃色,孢子表面淀粉質,有疣刺狀紋飾[2-3]。紅菇屬真菌是一類世界廣泛分布且種類眾多的真菌,本屬的絕大多數(shù)種通常與松屬、落葉松屬、冷杉屬、鐵杉屬、云杉屬等裸子植物,以及殼斗目、楊柳目、豆科、蓼科等種子植物形成外生菌根,在大型傘菌的系統(tǒng)學和菌根學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紅菇屬包含158個分類單元,包括152種,1亞種,5變種[5]。紅菇是一種食藥兼用的大型真菌,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多數(shù)為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各類維生素。紅菇外形美觀,口感鮮美,風味獨特,享有“菇中之王”的美稱,紅菇中含有的多糖具有抗癌作用,對其進行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6-7]。但是紅菇屬真菌的擔子果形態(tài)、顏色、孢子、擔子等結構容易隨著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在鑒定過程中僅用形態(tài)來進行特征分類法鑒定區(qū)分容易產生較大的錯誤和爭議。因此筆者輔以分子手段對標本進行鑒定使結果更加具有說服力、更加準確。內蒙古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松山區(qū)神仙溝和盔甲山自然風景區(qū)等地區(qū)主要植被為油松、落葉松、白樺、楊、柳、榛子等,氣候涼爽濕潤,適合紅菇屬真菌的生長,對該地紅菇屬真菌的準確鑒定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標本來源

供試標本CFSZ 10356、CFSZ 10391、CFSZ 11336、CFSZ 13005、CFSZ 13010和CFSZ 13020于2013年8月和2016年8月、9月采集于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松山區(qū)神仙溝自然風景區(qū)、盔甲山自然風景區(qū),在拍攝生境照片后,觀察形態(tài)、測量數(shù)據(jù),晾干、編號,超低溫冷凍處理后存放于赤峰學院菌物標本室(CFSZ)。

1.2 形態(tài)鑒定

采用宏觀特征、顯微結構與化學試劑反應相結合的方法,觀察新鮮子實體大小、形狀、顏色、附屬物、菌褶著生方式、菌柄等宏觀特征,用游標卡尺測量菌蓋和菌柄大小,顏色的判斷主要依據(jù)采集時拍攝的彩色照片。宏觀特征使用體式顯微鏡(江南JSZ6)來觀察測量,數(shù)量特征以測定2~5個子實體為依據(jù);顯微結構觀察測量孢子、擔子、褶側囊體、褶緣囊體、菌蓋和菌柄表皮囊狀體、菌絲等結構。孢子大小以30個不同孢子的長寬范圍為依據(jù),擔子等其他特征以10~20個測量數(shù)據(jù)為準。將標本的組織材料做成徒手切片,通常以4%~5%的KOH溶液作為浮載劑。擔子的測量數(shù)據(jù)包括小梗,菌絲和菌髓等的淀粉質反應或類糊精反應是將材料置于Melzer氏試劑(碘0.5 g,碘化鉀1.5 g,水合氯醛22 g,蒸餾水20 mL)中來判斷。然后根據(jù)文獻進行鑒定和分類,用顯微照相系統(tǒng)(Olympus BX53)拍攝顯微結構相片。孢子測量Q1(長寬比范圍)和Q2(長寬比平均值),Q2=Q(平均值)±Qsd(標準誤)。

1.3 ITS測序鑒定

1.3.1 基因組DNA的提取

干品子實體菌蓋部分經過研磨稱量后,使用北京鼎國公司生產的DNA純化試劑盒提取其基因組DNA。

1.3.2 rDNA-ITS區(qū)PCR擴增及測序

擴增反應在德國eppendorf公司的5331型擴增儀上進行。PCR體系反應總體積為50 μL PCRcolorless mix25 μL;20 μmol∕L ITS1∕ITS4 引物各 1 μL;模板DNA 2 μL;ddH2O22 μL。

PCR條件94℃預變性3 min,95℃變性40 s,58℃退火40 s,72℃延伸 1 min,共34個循環(huán),最后于72℃補平5 min,終止溫度為4℃。

1.3.3 rDNA-ITS的鑒定

6個供試標本的PCR擴增產物,經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PCR產物膠回收純化后委托上海生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將已測得的ITS序列,通過Chromas軟件進行處理,整理出清晰的ITS序列,將得到的ITS序列在GenBank和UNITE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Blast檢索,從結果中挑選出同源性較高的ITS序列,然后使用軟件MEGA5.1構建發(fā)育樹,比較親緣關系,鑒定到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形態(tài)學鑒定結果

根據(jù)擔子果宏觀形態(tài)、微觀結構等特征鑒定結果:標本CFSZ13020鑒定為褪綠紅菇R.atroglauca Einhell.,CFSZ 10356鑒定為佩拉妮婭紅菇R.pelargonia Niolle.,CFSZ 10391鑒定為非白紅菇R.exalbicans Melzer&Zvára.,莧菜紅菇 R.depallens Fr.,CFSZ 13005鑒定為菱紅菇R.vesca Fr.,香紅菇R.odorata Romagn。

2.1.1 褪綠紅菇Russula atroglauca Einhell.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2.7~5.6 cm,初半球形,后漸平展,中央稍下凹,邊緣有時上翹,具短條紋,菌蓋灰綠色,中央色深,干后灰黑色,光滑,濕時稍粘,表皮下白色,菌肉白色、薄,約1~2 mm,無明顯氣味,傷不變色。菌褶米白色,干后變土黃色,直生,不等長、稀。菌柄長3.6~4.9 cm,粗1.1~1.5 cm,圓柱形向下漸細,白色中實(圖1,A、B)。

圖1 褪綠紅菇R.atroglauca Einhell.采集樣品子實體形態(tài)及微觀結構

孢子(6~8.5)μm×(5~7)μm[(Q1=(1~1.64),Q2=1.25±0.19],孢子寬橢圓形或近球形,淺黃色,有獨立的小疣,淀粉質(圖1,C)。擔子(26~45.5)μm×(5~12)μm,棒狀,上部膨大,無色,有四個小梗(圖1,D)。褶側囊狀體(67.5~98)μm×(7~12)μm,梭形,無色,頂端較細(圖1,E)。菌褶泡囊細胞無色,近球形,直徑(24~43)μm(圖1,F(xiàn))。菌蓋表皮菌絲直立,淡黃色,頂端鈍圓,稍膨大,細長,棒狀,(41~80)μm×(5~7)μm(圖1,G、H)。菌柄表皮菌絲排列雜亂,無色,分枝,有隔膜,直徑(3~5)μm。

研究標本:2016年8月20日,由田慧敏、田博宇、宋文鵬采集于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盔甲山自然風景區(qū)雜木林地上,CFSZ 13020。

該標本與銅綠紅菇R.aeruginea,灰綠紅菇R.grisea外形相似,但是該標本濕時灰綠色,表面稍粗糙,干后變?yōu)榛液谏?,孢子大小為?~7.7)μm×(4.8~6.7)μm,而銅綠紅菇R.aeruginea菌蓋銅綠色或黃綠色不變色,孢子偏大(6~10)μm×(5.5~9.5)μm[8-10];而灰綠紅菇菌蓋青灰色或紫灰色,中部常褪為淡粉灰色,側囊體偏?。?4~80)μm×(7~14)μm[9],CFSZ 13020菌蓋全綠色,中央稍具紫色色調,干后色深,且囊狀體較大(67.8~98.4)μm×(7.2~12)μm;標本CFSZ13020與R.atroglauca描述吻合,屬異褶亞屬subgen.Heterophyllidia Romagn,異褶組 sect.Heterophyllinae,灰色亞組subsect.Grisinae,該種分布于歐洲[10-11],我國沒有分布,為中國新記錄種,經濟價值不明。

2.1.2 香紅菇Russula odorata Romagn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2.7~5.6 cm,起初半球形,后漸平展,中央稍下凹,邊緣有時上翹,具短條夾紋,菌蓋灰綠色,中央色深,干后灰黑色,光滑,濕時稍粘,表皮下白色,菌肉白色、薄,約1~2 mm,無明顯氣味,傷不變色。菌褶米白色,干后變土黃色,直生,不等長、稀。菌柄圓柱形向下漸細,白色,長3.6~4.9 cm,粗1.1~1.5 cm,中實(圖2,A、B)。

圖2 香紅菇R.odorata Romagn采集樣品子實體形態(tài)及微觀結構

孢子(7.5~9.0)μm×(6.0~8)μm(Q1=1.25~1.44,Q2=1.28±0.21),寬橢圓形或近球形,淺黃色,有獨立的小疣,淀粉質(圖2,C)。擔子(16.8~36)μm×(8.4~12)μm,棒狀上部膨大,無色,內含有大油滴,有四個小梗(圖2,D)。褶側囊狀體(36~55.2)μm×(7.2~12)μm,梭形,無色,內含黃色顆粒,(圖2,E)。菌蓋表皮囊狀體豐富,棒狀,頂端稍膨大,具隔膜,有的隔膜多,直徑3.8~7.8 μm(圖2,F(xiàn)、G)。菌柄表皮由無色菌絲和膠化菌絲組成,膠化菌絲有黃色內含物,直徑為6~8 μm;無色菌絲排列雜亂,分枝,有隔膜,直徑3.6~4.8 μm,菌柄由無色菌絲組成,菌絲頂端稍膨大,直徑為3~4.8 μm。

研究標本:2016年9月10日,由田慧敏采集于赤峰市松山區(qū)神仙溝自然風景區(qū)闊葉林白樺樹下,CFSZ 11336。

該標本主要特點是菌蓋淺黃色,菌蓋表皮具隔膜的囊狀體,由于其顏色與我國報道的有較大差異,鑒定過程中較為困難,分子鑒定結果顯示,該種與多色紅菇R.versicolor、脆紅菇R.fragilis相似度較高。而R.versicolor菌蓋赤褐色至淺赤褐色,邊緣黃褐色、酒紅色至粉紫色,R.fragilis菌蓋主要為紫色色調,并夾雜有多種色調,且菌肉有苦味,二者菌蓋表皮均無囊狀體[2,10,12],與研究標本差別較大。而標本有微弱的黃綠色調,可能是褪色后的特征,其他特征都與香紅菇R.odorata相符,故鑒定為R.odorata,屬于異褶亞屬subgen.Heterophyllidia Romagn,美麗組sect.Tenellula,subsect.Puellarinae,該種于2014年首次報道,分布于吉林和內蒙古[2],經濟價值不明。

2.1.3 佩拉妮婭紅菇Russula pelargonia Niolle.

子實體中等,3.6~5.3 cm,扁半球形,中部稍下凹,邊緣具條紋,菌蓋暗紫灰色,中央色深。表皮整體易剝落,菌肉白色,表面光滑,濕時稍粘,表皮下淡紅色,無明顯氣味,傷不變色。菌褶白色,干后變土黃色或灰黃色,不等長,分叉,近直生。菌柄圓柱形向下漸粗,白色,長 2~4 cm,粗0.5~0.7 cm,中空(圖3,A、B)。

擔孢子(7.2~9.5)μm×(6.2~8.2)μm(Q1=1.0~1.5,Q2=1.21±0.11),寬橢圓形,無色,含油球,有1小尖,有獨立的長刺,淀粉質(圖3,C、D)。擔子(26.0~43.0)μm×(9.5~12)μm,棒狀,上部膨大,無色,有四個小梗(圖 3,E)。褶側囊狀體(45.0~62.5)μm×(7.2~13.5)μm,梭形,無色。菌褶泡囊細胞無色,橢圓形、近方形或近球形,直徑(24~38.5)μm×(9.2~26.5)μm(圖3,F(xiàn))。菌蓋表皮由雜亂的菌絲組成,表皮囊狀體多,(36~62.5)μm×(5.3~9.5)μm,棒狀,上部膨大,無色,菌絲無色,分枝,有隔,直徑2.5~5.0 μm(圖3,G),菌柄表皮囊狀體少,(38~67)μm×(5.3~9.5)μm,形狀同表皮囊狀體,菌絲無色,直徑2.4~5.0 μm。

研究標本:2013年8月17日,由劉鐵志、田慧敏、萬威、吳晶采集于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43°12′~44°28′N,118°11′~120°05′E),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慶云山景區(qū),雜樹林地上,散生,CFSZ10356。

該標本與R.innocua、堇紫紅菇R.violacea、R.azurea和花蓋菇R.cyanoxantha相似,而R.innocua菌蓋淺灰綠色,孢子較大(8~11)μm×(6.4~8.5)μm,菌蓋表皮囊狀體和菌絲頂端很大都較該標本大;R.violacea菌蓋堇紫色、丁香紫色,菌褶后期變?yōu)辄S色,R.azurea菌蓋葡萄紫色,顏色很暗,中間具顆粒狀物或粉狀物,菌蓋表皮許多菌絲附結晶[8-10];R.cyanoxantha菌肉無味,孢子很大長達12 μm,褶側囊體很多,無表皮囊體[9]。標本菌蓋暗灰紫色,孢子(7.2~9.6)μm×(6.2~8.2)μm,有長刺,往往有脊線相連,菌蓋表皮菌絲細長,不具附屬物,形態(tài)學特征與R.pelargonia相符[10-13],因此鑒定為R.pelargonia,紅菇亞屬subgen.Russula Romagn,紅菇組sect.Russula,紫羅蘭亞組subsect.Violacinae。該種分布于歐洲、亞洲太平洋西南,俄羅斯[14]。在中國沒有分布,為首次描述記錄,為中國新記錄種。

圖3 佩拉妮婭紅菇R.pelargonia Niolle.采集樣品子實體形態(tài)及微觀結構

2.1.4 莧菜紅菇Russula depallens Fr.

子實體中等,3.5~7 cm,扁半球形,中部稍下凹,邊緣平滑,具明顯條紋,菌蓋淡粉色、紫紅色、中央色深,后期有的褪色,表面光滑,濕時粘,表皮1∕2易剝落,菌肉白色,表皮下淡紅色。無明顯氣味,傷不變色。菌褶白色,干后變土黃色,不等長,有短菌褶,近直生。菌柄圓柱形,等粗,白色,傷變赭色,有的上部有淡粉色,長6~8 cm,粗0.9~1.5 cm,中空(圖4,A、B)。

孢 子(7.2~12) μm ×(6.5~8.0) μm(Q1=1.03~1.40,Q2=1.21±0.11),寬橢圓形,無色,有一小尖,獨立的長刺,刺間無連線,淀粉質(圖4,C)。擔子(33.5~44)μm×(9.5~13)μm,棒狀,上部膨大,無色,有四個小梗,梗長達6~7.2 μm(圖4,D)。褶側囊狀體(48~96)μm×(7~12)μm,披尖形,有黃色內含物,頂部有長柄,長達5~9.5 μm(圖4,E)。菌蓋表皮菌絲直立,無色透明,寬1.5~4 μm,部分膨大,末端鈍圓,有黃色內含物,有的具隔膜,膨大部分寬7~9.5 μm(圖 4,F(xiàn))。菌柄表皮由菌絲和泡囊細胞組成,菌絲無色,分隔,直徑3~5 μm。菌褶泡囊細胞無色,橢圓形、近球形,(14.4~45.5)μm×(14.4~33.5)μm(圖4,G)。

研究標本:2013年8月17日,由劉鐵志、田慧敏、萬威、吳晶采集于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43°12′~44°28′N,118°11′~120°05′E),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慶云山景區(qū),白樺林地,散生,CFSZ 10391。

分子水平分析顯示該標本與變紅紅菇R.renidens、非白紅菇R.exalbicans相似,但是非白紅菇菌蓋酒紅色,褶側囊體小,最大的可達70 μm,菌肉辣味,菌蓋表皮具有囊狀體[5,10]。而該標本菌蓋多為莧菜紅色,后期會有褪色現(xiàn)象,褶側囊體很大(48~96)μm×(7.2~12)μm,菌蓋表皮無囊狀體,為紅菇亞屬subgen.Russula,sect.Russula,類全緣亞組subsect.Integroidinae。該種在國內分布廣泛,但是內蒙古地區(qū)未見報道,為內蒙古新記錄種,可食用[8-9]。

2.1.5 非白紅菇Russula exalbicansMelzer&Zvára.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2.7~5.6 cm,起初半球形,后漸平展,中央稍下凹,邊緣有時上翹,具短條紋,菌蓋灰綠色,中央色深,干后灰黑色,光滑,濕時稍粘。表皮下白色,菌肉白色,薄,約1~2 mm,無明顯氣味,傷不變色,有辣味。菌褶白色,干后變淺黃色,孢子印奶白色,直生,不等長,稀。菌柄圓柱形向下漸細,白色長 3.6~4.9 cm,粗 1.1~1.5 cm,中實(圖5,A、B)。

孢 子(7.2~12)μm ×(5.0~10)μm(Q1=1.25~1.44,Q2=1.28±0.21),寬橢圓形或近球形,淺黃色,有小疣,小疣之間有脊線相連,淀粉質(圖5,C)。擔子(21.5~47.5)μm×(9.5~12)μm,棒狀上部膨大,無色,內含有大油滴,有四個小梗(圖5,D)。褶側囊狀體(38.4~70)μm×(7.2~12)μm,梭形,無色,內含黃色顆粒(圖5,E)。菌蓋表皮囊狀體豐富,(41~80.4)μm×(8~12)μm,細長,棒狀,頂端膨大(圖5,F(xiàn)、G)。菌柄表皮菌絲皮排列雜亂,無色,分枝,有隔膜,直徑3~5 μm。

圖4 莧紅紅菇R.depallens Fr.采集樣品子實體形態(tài)及微觀結構

研究標本:2016年8月30日,由田慧敏、田博宇、宋文鵬采集于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城子鄉(xiāng)盔甲山自然風景區(qū)雜木林林地上,CFSZ 13010。

該標本與細弱紅菇R.gracillima相似,而細弱紅菇菌蓋紫褐色、暗紫色至褐紫羅蘭色,不褪色,菌蓋表皮膨大菌絲無色,沒有內含物[7,12]。而標本菌蓋酒紅色,有時褪色,菌蓋表皮具囊狀體。該標本與非白紅菇 R.exalbicans相符[5,10-11],為紅菇亞屬 subgen.Russula Romagn,紅菇組sect.Russula,辣味亞組subsect.Sardoninae,該種為內蒙古新記錄種,可食用。

2.1.6 菱紅菇Russula vesca Fr.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3.6~4.6 cm,起初半球形,后漸平展,邊緣內卷,紅褐色、棕褐色,傷色變深,表面光滑,濕時稍粘,表皮下白色(圖6,A)。菌肉白色,薄,約1~2 mm,無明顯氣味,傷不變色。菌褶白色,干后變黃色,直生,不等長,密。菌柄圓柱形向下漸細,白色,傷變赭色,中實,長3.2~4.5 cm,粗1~1.4 cm。

孢 子(6~9)μm ×(5~6)μm(Q1=1.04~1.5,Q2=1.35±0.15)寬橢圓形或近球形,淺黃色,有獨立的小刺,中間有一大油滴,淀粉質(圖6,B)。擔子(29~48)μm×(6~9.5)μm,棒狀上部膨大,無色,有淺黃色內含物有四個小梗,梗長4~5 μm(圖6,C)。囊狀體少,梭形,內含黃色內含物,(50~77)μm×(9.5~11.5)μm(圖6,D)。菌褶泡囊細胞無色,近球形,直徑(20~33.5)μm×(14.4~22)μm,菌蓋表皮菌絲有的具2.4~4.3 μm,細長,棒狀,有的頂端變細,淡黃色(圖5E),菌柄表皮菌絲排列雜亂,無色,分枝,有隔膜,直徑2.4~5 μm。

研究標本:2016年8月30日,牛夢枝采集于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城子鄉(xiāng)盔甲山自然風景區(qū)油松林地上,CFSZ 13005。

圖5 非白紅菇R.exalbicans Melzer&Zvára.采集樣品子實體形態(tài)及微觀結構

圖6 菱紅菇R.vesca Fr.采集樣品子實體形態(tài)及微觀結構

該種主要特點是菌蓋顏色多變,標本菌蓋顏色為紅褐色,菌蓋表皮菌絲直立,寬2.4~4.3 μm,也發(fā)現(xiàn)有的微黃色,頂端變細,屬異褶亞屬subgen.Heterophyllidia Romagn異褶組sect.Heterophyllinae Maire;subsect.Heterophyllinae異褶亞屬subgen.Heterophyllidia Romagn。該菌可食用,味道鮮美,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2,8-9,16]。

2.2 rDNA-ITS測序鑒定結果

供試樣品子實體DNA序列PCR擴增產物測序結果為:CFSZ 13020序列長度為650 bp,NCBI登錄號為MG367260;CFSZ 10356序列長度為690 bp,NCBI登錄號為MG367265;CFSZ 10391序列長度為650 bp,NCBI登錄號為MG367264;CFSZ13010序列長度為648 bp,登錄號為MG367261;CFSZ13005序列長度為660 bp左右,NCBI登錄號為MG367262;CFSZ 11366序列長度為664 bp,NCBI登錄號為MG367263。

2.3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對供試樣品的ITS序列及相似序列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結果表明,六個種都聚集在紅菇屬(Russula)。6個樣品的ITS序列系統(tǒng)發(fā)育樹(圖7)。分析結果表明,33個序列聚為兩大分支,第一分支包括紅菇亞屬Subgen.Russula.,包括紅菇組sect.Russula和嬌弱組sect.Tenellula,其中嬌弱組sect.Tenellula只有一個分支美麗亞組 subsect.Puellarinae(R.odorata,R.versicolor,R.nauseosa,R.innocua)。紅菇組 sect.Russula分為三個分支非白亞組subsect.Exalbicantinaes(R.exalbicans)、類全緣亞組 subsect.Integrinae(R.depal-lens,R.cavipes,R.subvinosa)、紫羅蘭亞組 subsect.Violacinae(R.pelargonia,R.lilacea,R.inocula,R.violacea)。

圖7 供試樣品及來自Genbank的最相似物種的ITS序列構建的NJ系統(tǒng)發(fā)育樹

第二分支為異褶亞屬(subgen.Heterophyllidia Romagn),該亞屬又分為兩類:一類為灰色組sect.Griseinae包括 R.aeruginea,R.grisea和 R.atroglauca(CFSZ13020),另一類為異褶組sect.Heterophyllinae包括R.vesca(CFSZ13005),R.mustilina,R.heterophylla。

標本CFSZ 13020和R.atroglauca聚在一起,標本CFSZ 11336與R.odorata聚在一起,CFSZ 13010與R.exabican聚在一起,CFSZ 10391與R.depallens聚在一起,CFSZ 10356和R.pelargonia聚在一起,CFSZ 13005與R.vesca聚在一起,再結合宏觀特征和微觀結構將CFSZ 13020鑒定為褪綠紅菇R.atroglauca,Bootstrap支持率為100%,CFSZ 11336鑒定為香紅菇R.odorata,CFSZ 13005鑒定為菱紅菇 R.vesca,Bootstrap支持率為99%,CFSZ 13010為非白紅菇R.exabican,CFSZ 10391 為 莧 菜 紅 菇 R.depallens,CFSZ 10356為佩拉妮婭紅菇R.pelargonia,Bootstrap支持率為99%。

3 小結

研究主要參照Sanar(i1998)的分類系統(tǒng),紅菇屬分為緊致亞屬subgen.Compactae、全緣亞屬subgen.Ingratula、美麗紅菇亞屬 subgen.Amoenula,異褶紅菇亞屬subgen.Heterophyllidia,殼狀紅菇亞屬subgen.Incrustatula等6個亞屬。進化樹顯示結果與參照的分類系統(tǒng)基本吻合,因此筆者認為該分類系統(tǒng)較為科學。對6種紅菇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其中2個為中國新記錄種,2個為內蒙古新記錄種,同時佩拉妮婭R.pelargonia在國內沒有描述記錄,本文進行了詳細描述并配以圖片,為該種的鑒定提供了相關借鑒資料,補充了內蒙古甚至我國的菌物資源,為相關菌物資源開發(fā)利用提供一定依據(jù)。

猜你喜歡
菌柄孢子表皮
羊肚菌菌柄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與評價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應用分析
靈芝新品種南GL11
豫西山區(qū)野生平菇菌株DUS 評價研究
人也會“蛻皮”,周期為一個月
表皮生長因子對HaCaT細胞miR-21/PCD4的表達研究
水果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臨床分析
制作孢子印
無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