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娣
一位中班家長和我吐訴苦惱:班上老師讓孩子通過模特走秀的方法展示各家庭親子制作的花燈,每個樂句由孩子自主擺一個造型。小Y在一個專門培訓模特的機構學過半年,老師只教了一個動作造型,看到其他孩子想出了不同動作,小Y急得直哭:“老師,我只會這一個動作。”擺不同造型這事讓小Y產生了思想壓力,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這件事引起了我的又一次思考,“小學化”傾向更應該引起家長重視和察覺。
江蘇省教育廳蘇教基【2018】20號文件中對“小學化”的表現方式做了明確的界定:一是教學內容“小學化”,集中傳授小學階段課程;二是教育方式“小學化”,采用集中讀寫、集中訓練等方式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三是教育環(huán)境“小學化”,室內外缺少生活化、游戲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四是管理方式“小學化”,統(tǒng)一編排各類活動內容與時間,不能因幼兒自主活動進展情況而彈性管理。幼兒模特訓練雖不是小學階段的課程,但其教育和管理方式卻很“小學化”:教師不關注孩子的年齡特點,不靈活使用綜合的、游戲的方式促進幼兒發(fā)展,只通過集中訓練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走模特步這項技能,扼殺了孩子的想象與自主。
這事讓我想起了一個30多年前發(fā)生在美國的反對“小學化”傾向的官司。一個3歲的小女孩回家后告訴她的母親:今天在幼兒園學到一個單詞“open”,它的第一個字母叫“O”。她媽媽聽后不但沒有高興,反而一紙訴狀將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告上法庭,起訴的罪名是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為,在老師沒有教孩子認識“open”前,孩子會把“O”想象成蘋果、足球、碟子等多種圓形的東西,而現在孩子只會把“O”看成字母。最終,法院宣判這位母親勝訴。
在小Y身上,看到了同樣的遭遇。如果單純讓孩子擺造型,孩子可以想象出多種,如學小貓、學小狗、開槍、豎大拇指自我表揚,等等。但專門的模特練習讓孩子只知道動作造型就是老師教的那一個,想象被扼殺,本該展示的自由表現的快樂與自信變成了“我不會”的焦慮與自卑。更可悲的是,家長卻并沒有意識到是這種“小學化”的模特訓練帶給孩子的。
其實這些培訓機構何止是教育方式的“小學化”,教學環(huán)境、教學管理的“小學化”現象普遍存在。如統(tǒng)一技能練習的場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通常是與此技能相關的名人影像、活動照片等觀賞性陳設,用陳鶴琴先生的話說就是“死環(huán)境”;統(tǒng)一技能練習的內容,都是整齊劃一的,孩子沒有選擇權,只有接受權;教育方式是簡單的灌輸和重復的練習;教學管理中的評價方式以孩子是否學會,是否達到特定的標準來衡量。
幼兒期處于前運算階段,他們的泛靈現象、自我中心等認知特點,注定了游戲是他們最適宜的活動。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建立規(guī)律、自主選擇、感知創(chuàng)造、互動合作,得到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fā)展。精神病學家斯圖爾特·布朗花了42年時間,采訪了6000人,了解他們的童年生活。數據顯示,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孩子長大后可能會不快樂,難以適應新環(huán)境。因此,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兒童成長提供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應該是成人為孩子不斷學習、思考與堅守的,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孩子,才不會出現拔苗助長后的早熟。美國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凱西赫什·帕薩科和其他人的另一項研究也表明,對孩子來說,個人技能、閱讀、寫作和計算方面提前,并且“早熟”可能不是一件好事。與對照組孩子相比,其入學后優(yōu)勢會明顯減弱,而且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熱情均比不上對照組的孩子。
孩子需要的是充滿活力的生活和游戲化環(huán)境,這樣才會有自主選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在高質量的幼兒園里,玩什么、學什么由孩子定,教師會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和需要,提供豐富的材料、適時的支持,確?!坝變涸谇埃處熢诤蟆?,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孩子獲得經驗的需要。在生動活潑的教育過程中,孩子的發(fā)展才是全面且自主的,才能形成有益于終身發(fā)展的學習品質。
希望我們的父母能早一些醒悟,多一些警惕,增強對孩子年齡特點的認知,減少攀比性、功利性的焦慮,和幼兒園一同識別“小學化”,主動去“小學化”,讓孩子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童年,用適宜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在每一個階段自然成長,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