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教授是我國學前教育領域老一輩優(yōu)秀學者,也是新中國第一個學前教育群眾性學術團體——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的發(fā)起人之一,她親身經(jīng)歷了研究會從創(chuàng)立到發(fā)展的過程,對研究會在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中的作用具有切身體會和獨特見解。2019年是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成立40周年,唐淑教授受邀接受了本次專題訪談。
王艷(簡稱王):尊敬的唐老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的訪談,回顧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的發(fā)展歷史,分享您的經(jīng)歷和感受。研究會發(fā)展至今,已成為學前教育領域舉足輕重的非營利性、群眾性學術團體。作為這個組織的發(fā)起人之一,您能談一談研究會誕生的背景嗎?
唐淑(簡稱唐):好的。研究會誕生時正逢我國幼教建制變動、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會議召開以及中國教育學會成立這一大背景?!拔幕蟾锩苯Y束后,學前教育工作百廢待興。1978年教育部恢復了幼兒教育處,一些省、市、自治區(qū)的教育廳也陸續(xù)恢復或新建了幼教行政機構和教研機構。學前教育發(fā)展迎來了新的局面!1979年3月教育部與社科院聯(lián)合舉辦第一屆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會議,并在會議期間成立了中國教育學會。在這一背景的鼓舞和感召下,我們九名幼教界參會代表(上海幼師左淑東校長、天津幼師張小清校長、成都幼師鮑老師、西安市第一保育院林院長、天津和平保育院李石君院長、山東省教育廳教研室徐秀源老師、西南師院俞錫璣教授、北京師大梁志燊老師以及本人),發(fā)起成立“中國教育學會幼兒教育研究會”。我們決定將研究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北京,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年會放在南京。選擇南京的原因有兩點:一則陳鶴琴先生是中國教育學會的名譽會長之一,理所當然也應該是幼教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只有在南京開會,年事已高的陳先生才可能親臨會議。二則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紛紛“下馬”,教師隊伍解散,唯有南京師范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yè)隊伍始終沒散,還增添了人員,一批老專家從70年代初便開始恢復工作,因此本屆規(guī)劃會議將南京確立為我國幼教科研基地。于是,籌備研究會的任務便落到了南京幼教工作者的肩上,而我則成為任務執(zhí)行者。經(jīng)過8個月的緊張籌備,1979年11月3日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南京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87位代表出席,800多人參會。大會選出52位理事組成第一屆理事會,特邀陳鶴琴先生擔任名譽理事長,左淑東任理事長。大會共收到學術論文、經(jīng)驗總結、調(diào)查報告等49篇,會上交流發(fā)言18篇,會下組織參觀了4所幼兒園。其間,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托幼領導小組組長陳慕華和全國婦聯(lián)主席康克清發(fā)來賀電,教育部幼教處第一任處長張逸園寫來賀信,共慶我國幼教盛事!
王:是的,研究會的成立影響很大,當時被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一次盛會”“在我國幼兒教育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是“我國幼兒教育史上的創(chuàng)舉”!我們知道,任何新生事物在起步階段都會經(jīng)歷波折,你們當年遇到過哪些挑戰(zhàn),是如何克服的呢?
唐:研究會成立初期條件簡陋,一無編制,二無經(jīng)費,三無權力,真是舉步維艱。當時在規(guī)劃大會擔任工作人員的孫巖、孫愛月、史慧中等是創(chuàng)辦研究會的重要支持者。尤其是孫巖同志,時任教育部幼教處長,非常重視研究會的工作,我便是在孫巖同志的直接指導下進行會議籌備的。她親自帶領我們討論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年會的時間、地點和內(nèi)容等,其中內(nèi)容最重要,因為學術會議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有無高質量的學術活動。我們當時從三個方面著手準備:一是邀請南京師院五位最年長的幼教專家做學術報告;二是幫助科研合作伙伴、幼兒園優(yōu)秀教師準備會議交流論文;三是協(xié)助南京四所幼兒園準備半日開放活動。井然有序的組織和安排保證了大會召開的高效和高質。在初創(chuàng)時期,還有左淑東、張小清等前輩給予了大力支持,她們帶領我們拜訪各省、市領導,爭取他們的重視和支持,參觀不同類型的托幼機構,贏得校內(nèi)外老師的理解和合作,指導我們組織發(fā)動、公關協(xié)調(diào),逐步打開研究會發(fā)展的局面。這些老前輩高瞻遠矚、顧全大局、寬以待人。他們十分尊重專業(yè)工作者,提出“我們搭臺,你們唱戲”,放手給年輕人做事,營造了務實、謙虛、好學的氛圍。我們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不斷成長,研究會在他們的支持下不斷發(fā)展,面對眾多困難,得以一步步前進。
王:我國歷史上還曾有過其他學前教育學術團體,比如1917年成立的幼稚教育研究會、1925年成立的上海幼稚教育研究會、1927年成立的南京幼稚教育研究會(1929年改組為中華兒童教育社)、1928年成立的北平幼稚教育研究會、1929年成立的曉莊幼稚教育研究會等。[1]那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幼教學術團體,和以前那些團體相比,它的工作方向、宗旨是什么?又有什么特點呢?
唐:我國二三十年代成立的幼教研究會基本上都是區(qū)域性的,或一個市或一個學校,范圍和影響有局限性,而新成立的研究會是全國性的,是在為國家“四化”建設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作貢獻的時代需求下成立的。陳鶴琴名譽理事長在成立大會上高瞻遠矚地指出:“幼兒教育是一門教育科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要摸索出一條中國化的幼兒教育之路,必須十分重視和切實開展對幼兒教育的科學實驗研究,以促進全民族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痹谖覈鴮W前教育停滯多年的狀態(tài)下,需要盡快把幼教科研隊伍組織起來,交流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學經(jīng)驗,探索我國幼教工作的客觀規(guī)律,使幼教工作建立在科學基礎上,以便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團結一致向幼兒教育科學進軍,這是刻不容緩的任務,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根據(jù)時代需求和新時期任務,研究會以《章程》的形式規(guī)定了工作宗旨,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團結和組織廣大幼教工作者,從中國實際出發(fā),探索學前教育規(guī)律,研究和解決學前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深化教育改革,為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前教育科學體系而貢獻力量。
研究會成立后,各省、市、區(qū)地方性研究會也相繼成立,逐漸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較為完整的幼教網(wǎng)絡,并聯(lián)動師范院校和研究機構積極開展幼教科研活動,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1992年2月經(jīng)原國家教委同意、民政部批準,研究會由國家二級學會晉升為一級學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性、專業(yè)性和權威性得到進一步提高。1989年研究會獲批加入世界學前教育組織(OMEP),并于2013年協(xié)助OMEP在上海舉辦了第65屆國際學術會議,廣泛參與到國際幼教科研交流活動中去,從國內(nèi)走向了國際。
王:研究會開展工作以來,具體有哪些任務,是以什么樣的形式進行的呢?
唐:研究會工作方式靈活,活動形式多樣,主要可以歸納為這么幾種類型:舉辦學術會議、交流研究課題、發(fā)行刊物、出版書籍,以及通過多種活動宣傳幼教科學知識。
1.學術會議:1979年研究會在南京召開了第一次學術年會,1982年在長沙召開第二次學術年會,1985年在杭州召開第三次學術年會,其后,隨著會員和課題的增多,改變了辦會方式,以小型分散的專題學術會議為主。在我的記憶里,常務理事會、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專業(yè)委員會,以及各課題組、編委會等曾先后在南寧、貴陽、無錫、北京、長春、上海、杭州、湖州、寧波、福州、南昌、西安、天津、太原、黃山、廣州、深圳、張家界、青島、溫州等多個地市召開會議?,F(xiàn)在,研究會還鼓勵各分支機構和會員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2.課題交流:1979年的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會議上,學前教育被納入規(guī)劃,即從“七五”規(guī)劃開始,有了獨立的學前教育研究課題,課題研究遂成為幼教工作者關注的重要事項。于是研究會以課題的形式幫助各級各類幼教工作者開展學習指導。1985年研究會圍繞《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組建了五個課題組——幼兒園課程結構課題組、德育課題組、游戲課題組、各科教學課題組、一日生活課題組,開始分類進行課題研究。1990年第三屆理事會首次交流了各課題組研究成果。1995年第四屆理事會議按課題分組交流,并成立學術委員會,對應建立五個專業(yè)委員會——托幼機構教育專委會、健康教育專委會、游戲與玩具專委會、家庭及社會教育專委會、事業(yè)發(fā)展與管理專委會。2000年第五屆理事會啟動了“十五”規(guī)劃。2005年第六屆理事會就是對“十五”課題進行結題、交流和表彰活動。此后,研究會的課題研究連續(xù)開展、良序進行,如今已進行到“十三五”課題了,組織申報、課題培訓和結題指導已成為研究會的一項長期任務。
3.發(fā)行刊物:1987年1月研究會創(chuàng)辦了會刊——《學前教育研究》,并于1994年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經(jīng)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升格為國家級核心刊物。由此,幼教思想交流有了專屬平臺,促進了學術爭鳴、教育探索和實踐反思,提高了廣大幼教工作者的理論修養(yǎng)。會刊成為引領學前教育的輿論陣地,對幼教改革和發(fā)展起到理論導向作用。
4.出版書籍:1990年研究會第四次學術年會從投稿中遴選出五百余篇,以《幼兒教育改革與研究》為名出版。1995年第五次學術會議的論文集粹以《繼往開來·共創(chuàng)輝煌》為名出版。2003年研究會組織了“中國幼兒教育百年征文”活動,收到的論文以《為了每個幼兒的健康成長》為名出版。另外,研究會還組織出版了《百年中國幼教》,由我和馮曉霞擔任主編,邀請諸多幼教同仁通力合作,發(fā)掘、整理了中國幼教百年歷史中的大量原始圖文,搶救和保存了一批史料,是留給后來人的珍貴文獻。后來,研究會結合學術年會又陸續(xù)出版了《邁向21世紀的中國學前教育研究優(yōu)秀論文集》《探索·反思·超越——走向廣覆蓋、?;竞陀匈|量的學前教育》《問題·成因·對策——學前教育改革與質量的提升》等論文集,反映了新理念、新問題。
5.各種活動:其一,研究會舉辦了眾多學術活動,通過學術報告、研討會、論壇交流、工作坊、交流會、講習班、現(xiàn)場參觀等形式,普及幼教科學知識宣傳,推動幼教政策落地。其二,研究會在重要紀念日積極開展慶?;顒樱偨Y和促進自身發(fā)展。如1999年11月在上海舉行“慶祝新中國幼教事業(yè)50年暨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20年學術研討會”活動,2003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中國幼兒教育百年紀念大會。其三,研究會利用電視、雜志、報紙、網(wǎng)站、微信新媒體等多種途徑,積極傳播幼教理念。如研究會在幼教百年誕辰之際主持策劃了《中國幼教百年》五集大型電視專題片,還聯(lián)系拍攝了兩集紀錄片《愛——中國幼教名師》,都在央視播出。會刊《學前教育研究》發(fā)起“我和幼兒教育”征文活動,弘揚了幾代幼教工作者的幼教情懷。其四,研究會關注幼教事件,重視發(fā)揮學術影響力。2004年9月一個月內(nèi)連續(xù)發(fā)生多起危害兒童生命的惡性事件,研究會60位學者聯(lián)名給溫家寶總理寫信,呼吁幼教立法,總理的批示直接促成了國家教育督導團對六省市幼教工作的專項督導。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研究會在馮曉霞理事長的帶領下,迅速啟動災區(qū)“流動幼兒園項目”,短時間內(nèi)編寫出《幼兒心靈撫慰手冊》,組織了一百多位幼教志愿者分批次趕赴災區(qū)開展幼教援助,三個月內(nèi)參加活動的幼兒達到1.4萬人次。在十年后的2018年,研究會又在成都召開學術年會,設“汶川地震幼教援助十周年”分會場,并組織團隊重返災區(qū)回訪交流。
王:在過去的四十年中,您參與和主持了“七五”規(guī)劃到“十一五”規(guī)劃一系列的課題研究,出版了《中國學前教育史》《幼兒園課程實踐與研究》《農(nóng)村幼兒園綜合教育》等系列著作,開展了眾多有影響的幼教實踐活動,多次主持陶行知和陳鶴琴教育思想學術研究活動,從個人經(jīng)歷來看,您覺得研究會給幼教工作者提供了什么幫助?
唐:研究會的發(fā)展也帶動著幼教工作者的發(fā)展,鍛煉工作能力,提供成長平臺。我從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師逐步成長起來,固然與學校的本職崗位、師長的教育有關,但也與研究會前輩的教導密不可分。如1979年籌備成立大會時,孫巖同志提出由我代表發(fā)起人致開幕詞,當時把我嚇壞了,我在九名發(fā)起人中資歷最淺,年齡最輕,而且是生平第一次參加全國性教育學術界高層會議,覺得怎么也沒資格擔當這一重任。但在她的堅持下,我再三推辭未果,只好鼓足勇氣接受了這一任務。大會的成功召開給予我極大的鍛煉和激勵,孫巖同志又一次次地交給我新任務:我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1985年當選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同時負責幼兒園課程結構研究課題組;1988年主持第二次課程改革研討會,并代表“農(nóng)村幼兒教育研究”課題組做大會發(fā)言;1990年擔任學術委員和托幼機構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2000年后擔任第五、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研究會會刊《學前教育研究》創(chuàng)辦后,我先擔任編委,后又擔任副主編、顧問。我自知水平和能力有限,但我在孫巖同志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多年來一直奮戰(zhàn)在幼教戰(zhàn)線上,在研究會需要的時候勇于擔當,與研究會一起經(jīng)歷了后來的發(fā)展過程。研究會的工作還使我的學術視野從一個單位擴大到了全國范圍乃至世界范圍。我因為研究會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我與他們彼此學習、相互支持。如向北師大祝士媛老師學習了她的顧全大局、果斷利落的工作作風,我倆除在研究會里步調(diào)一致地工作外,還合作出版了首部《幼兒教育辭典》及《教育大辭典·幼兒教育分冊》。各地研究會組織來南師、南京、江蘇參觀學習的時,我都予以認真安排,熱情接待,結交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學人,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
王:從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整體發(fā)展的角度看,您認為研究會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唐:研究會對幼教改革進行了可貴的探索,普及了幼教科學觀念,提高了幼教科研能力,形成了務實、關愛的優(yōu)良會風,在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史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1.研究會是支宣傳隊——普及了幼教科學觀念。研究會充分發(fā)揮了群眾性教育團體的獨特作用。20世紀80年代初,社會上對科學幼教觀念的認知低下,管理也很混亂,力量分散。研究會組織了不同層面的幼教力量,將行政、科研、高師、幼師、幼兒園等不同層面的人員團結在一起,形成合力,圍繞《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等法規(guī),進行了廣泛的學習、宣傳。2001年教育部頒發(f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12年頒發(f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又成為其后研究會較長時間內(nèi)的宣傳重點。2012年啟動的“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研究會積極參與,每一年都在各地發(fā)動組織活動??梢哉f,研究會是學前教育宣傳隊,把幼教種子撒向全國,使之在各地發(fā)芽、生根、開花,惠及千百萬兒童。
2.研究會是所大學校——提高了幼教科研能力。研究會通過多種科研活動尤其是課題研究,極大地提高了廣大基層幼教工作者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推動了幼教學術專業(yè)化水平的高層次發(fā)展。如1982年第二屆學術年會的主題為“回顧并展望我國的幼教發(fā)展歷程”,發(fā)動廣大幼教工作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三十多年來的幼教歷程做了系統(tǒng)梳理。1986年我負責的幼兒園課程結構課題組進行第一次課題交流活動,組織學習了當時的國際幼教熱點——皮亞杰兒童發(fā)展理論,也對前蘇聯(lián)等國的課程理論做了介紹和研討。1988年第二次交流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圍繞綜合教育、活動課程、農(nóng)村教育等進行討論,聯(lián)合國兒基會專家考特尼及美國專家派特森與會,外國專家對會議內(nèi)容予以高度評價,特別是湖州代表朱靜宜園長的“發(fā)展能力課程”被譽為“世界少有的幼教課程”!這一年的會議也為 1989年我國第一次主辦“幼兒教育國際研討會”提供了交流內(nèi)容。此后,更多的幼教工作者加入學習隊伍中來。1995年研究會成立學術委員會,分設五個學術專業(yè)委員會,使得研究會的學術組織結構呈樹形分枝發(fā)展,進一步開展了深入的學習研究。
3.研究會是個大家庭——形成了務實、關愛的優(yōu)良會風。研究會老前輩們目光遠大、心胸寬廣,謙虛好學,提攜后輩,關愛全國的幼教工作者。如研究會在北戴河舉辦“十五”課題培訓班時,天氣十分炎熱,但孫巖和張小清等幾位老同志場場準時到會,并始終坐在前排,專注地聽講和記筆記,讓講課者和聽課者都感動不已。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1984年冬,研究會在北京召開常務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當時教育部正在開會討論教師工資改革,然而會議報告中只提到中小學工資改革,只字未提幼兒園,鑒于對幼兒教師待遇和地位的關心,研究會推選李道佳和我起草《意見書》。孫巖同志直接向教育部領導反映了我們的意見,結果張文松副部長代表教育部親切地接見了我們,明確表示幼兒教師在改革范圍之內(nèi)。從此,幼兒教師在工資調(diào)整、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名正言順地享有和小學教師相等的待遇和地位!研究會不僅給予現(xiàn)任幼教工作者精神關懷,還不忘老同志,每到一些活動或紀念日都主動聯(lián)系、慰問老同志。如1999年“雙慶”活動上給參與研究會工作年久的工作者頒發(fā)榮譽證書,2009年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座談會上,歷屆常務理事圍坐暢談,使大家倍感幼教大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回首往昔,研究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壯大,在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中,凝聚和鍛煉了一支幼教精英隊伍,提供理論和實踐平臺,對廣大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師、骨干教師進行教科研培訓,對一線幼兒園教師、家長、廣大社會群眾進行教育宣傳。相信在未來的工作中,研究會仍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更多貢獻,再創(chuàng)新的輝煌!
王:與您每一次談話,都讓我受益匪淺,倍受鼓舞!祝您身體健康,學術長青!再次感謝您的分享,并對您及研究會同仁們畢生奉獻我國幼教事業(yè)的經(jīng)歷和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基于成長需求的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階段及路徑研究”(17YJA88002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田景正,張建國.略述近代以來中國學前教育團體的貢獻及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