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楊
【摘要】科達伊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簡稱科—奧體系),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在世界各國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并被不同程度的運用和借鑒。本文以常州市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為著眼點,對科—奧體系在常州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現(xiàn)狀做全面的調查和分析,提出科—奧體系在常州小學音樂教學中本土化的探索。
【關鍵詞】科達伊;奧爾夫;常州小學音樂教育;地方本土音樂
一、科達伊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概述
1.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
科達伊教學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家、音樂教育家佐爾坦·科達伊所創(chuàng)。他在晚年時開始注重青少年音樂教育,積極倡導并參與到教學改革中,科達伊認為最有效的音樂教育必須從幼兒開始,而歌唱就是培養(yǎng)音樂素質的最好途徑。在歌唱教學中只能采用具有高藝術價值的民間的和創(chuàng)作的樂曲為教材。為此,科達伊搜集并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匈牙利民族風味的民歌作為不同時期少年兒童的音樂教材。而教材和教學順序的安排也要充分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和特點。在科達伊音樂教育中主要通過首調唱名法、節(jié)奏唱名、科爾文手勢等手段鞏固和提高青少年的歌唱水平和音樂素養(yǎng)??七_伊還提出“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的原則性口號,他認為音樂應當成為學校的重要課程,學校也應當重視音樂教師的選擇,強調學校的教育作用??七_伊的努力使匈牙利的學校音樂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普及,使音樂成為學校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匈牙利的國民歌唱水平乃至音樂教育水平躋身世界前列。與此同時,以其本人命名的科達伊教學法也逐漸傳遍世界各個角落。
2.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
奧爾夫教學法是由德國杰出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所創(chuàng),它的形成和發(fā)展已有60余年的歷史。其音樂教育原理用一句話描述就是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奧爾夫曾說: “音樂始于人自身。原本性的音樂絕不只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眾W爾夫與凱特曼夫人合作的《學校音樂教材》不是按照兒童學習音樂的具體過程而編著的教科書,而是內容極其豐富、供教師選擇的素材庫。奧爾夫教學法主要包括節(jié)奏、旋律練習和基本形體動作教學兩大內容。其中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的部分。奧爾夫教學法的三大原則是一切從兒童出發(fā);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作為世界音樂教育三大體系之一,在其創(chuàng)立之初,就有遠見地選擇了“原本性音樂”作為自己教育體系的標識,同時,它也是一個具有容他性的音樂教育體系,可以根據(jù)不同國家的不同國情改編再創(chuàng)造,對世界音樂教育產(chǎn)生重大影響,意義非凡。
科達伊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以下簡稱科—奧體系),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在世界各國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并被不同程度的運用和借鑒。他們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對小學音樂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21世紀以來,在諸多致力于科—奧體系在中國廣泛傳播的音樂工作者的努力下,國內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學習研究、傳播科—奧體系,不少小學的音樂教學中也嘗試著加入科—奧體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二、科—奧體系在常州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1.常州市新北區(qū)孟河中心小學二(1)班教學過程及分析
(1)練聲(五分鐘)
①齊唱從小字一組c到小字二組c的C自然大調的上行和下行音階。
在發(fā)聲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均使用科爾文手勢進行視唱??茽栁氖謩菔强逻_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手勢是19世紀70年代由優(yōu)翰·科爾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創(chuàng)的,所以稱之為“科爾文手勢”??茽栁氖謩萁柚叻N不同的手部姿勢和在身體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通過手勢的空間位置將所唱音的高低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產(chǎn)生對音符唱名及其音高的聯(lián)想,讓學生自己有意識地調節(jié)音高,把握音準。同時,科爾文手勢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的調整和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形式。
②復習上堂課所學歌曲《火車開啦》。
在演唱《火車開啦》的時候,全體學生起立,加入簡單的舞蹈動作。第一、二、四樂句動作相同。唱到“咔嚓咔嚓”和“火車跑得”時雙手握拳在胸前繞圈;唱到“火車開啦”“多么好”“向前奔跑”時原地小跑步,步頻較快。第三樂句,唱到“火車司機”時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胯部隨著節(jié)奏左右扭動。唱到“開著火車”時手臂向前伸直做開車狀,同時整個身體包括頭部和胯部隨著節(jié)奏擺動。
形體動作教學是奧爾夫教學法中主要內容之一。奧爾夫曾說:“原本性的音樂絕不只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备鶕?jù)實驗表明:半歲的孩子已開始對音樂有最初的動作反應;兩歲起,對音樂有一系列的、部分身體的動作對應,例如點頭、晃頭、擺手、搖退、提起或放下腳跟等。由此可見,音樂能使兒童自然地動起來,它能激發(fā)兒童形體動作的反應,這是人的天性使然。形體教學把音樂形象化、生動化,讓學生在學習歌曲時根據(jù)自身對歌曲旋律、節(jié)奏的感受和對歌詞的理解編創(chuàng)舞蹈動作,從而由唱、奏、跳等多種形式形成整體的、和諧的美感,寓教于樂的同時幫助孩子提高音樂感知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身體協(xié)調能力等。
(2)學唱新歌《白云飄飄》(二十分鐘)
①通過談話和提問導入新歌。
②學生邊欣賞邊跟著音樂哼唱,同時思考歌曲的演唱情緒和特別之處。
學生在欣賞新歌時,大部分學生能很快地對音樂的節(jié)拍做出反應,手上隨即做出三拍子的擊拍動作,其余學生也會立刻模仿跟進。
③根據(jù)節(jié)拍進行簡單的聲勢教學。
例:
(第二段同)
所謂“聲勢”,就是捻指、拍手、拍腿、跺腳的簡稱?!奥晞荨苯虒W是用兒童身體作樂器,進行節(jié)奏訓練的一種極簡單又有趣的方式。
奧爾夫認為:“節(jié)奏是音樂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生命力之源泉。”節(jié)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節(jié)奏的訓練,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他們的思維,增強反應力。以身體為樂器,演奏無過多的技術負擔,可以形成多聲部的聲勢,其藝術性及教育效益都是很好的,對發(fā)展人的多聲部聽覺十分有利。
④學唱樂譜,并找出樂譜中的相似之處。
教師使用鋼琴伴奏,分樂句領唱。教唱時提醒學生聲音放輕、高位置演唱,盡量使用假聲。
⑤教師與學生進行樂譜接龍唱游戲。
教師唱一句學生接一句,再交換所唱部分重復一次。
⑥學生用科爾文手勢進行演唱,并挑選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表演。
⑦加入歌詞,完整的進行全曲演唱。
⑧編創(chuàng)形體動作。
播放伴奏帶,學生根據(jù)歌詞、歌曲情緒或者節(jié)奏等加入動作。教師挑選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表演。
(3)即興編創(chuàng)《秋蟲音樂會》(十五分鐘)
①學生提出秋天常見的四種小動物,以昆蟲為主。
蟋蟀、青蛙、金鈴子、紡織娘
②根據(jù)小動物的鳴叫特點選出與其對應的合適的樂器。
蟋蟀(哨子)、青蛙(圓舞板)、金鈴子(碰鈴)、紡織娘(沙球)
③選出每個動物相對應的音符。
教師給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學生根據(jù)小動物叫聲的頻率選出相對應的音符。
青蛙(二分音符)、蟋蟀(四分音符)、金鈴子(八分音符)、紡織娘(十六分音符)
④學生將四種音符相組合,編創(chuàng)出不同的節(jié)奏型。
⑤將樂器、動物叫聲、節(jié)奏相結合,進行合奏。在合奏聲中結束全課。
(重復四小節(jié)后終止)
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彼鼘⒓磁d創(chuàng)作表演融入音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讓學生既是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音樂的體驗者,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音樂活動,從親身體驗中學到知識、展示自己并樂在其中,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中也鍛煉了他們的即興性、創(chuàng)造性、思考能力等。
2.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四(2)班教學過程及分析
(1)練聲(五分鐘)
①齊唱從小字一組c到小字二組c的C自然大調的上行和下行音階。
②模唱三度音程。
在發(fā)聲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均唱使用科爾文手勢。教師不使用鋼琴,只用手勢指出學生唱得不準的音,讓其自行調整音高,調整之后再和鋼琴對比。
(2)音準與聽覺的訓練(八分鐘)
例:
此二聲部練習曲是教師根據(jù)本堂課所要學習的新歌《小小少年》中副歌部分簡化改編而成,使學生提前適應、進入二聲部的合唱狀態(tài)。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音色、音高將學生分為高低兩個聲部,學生邊用唱名唱不同的聲部旋律邊使用科爾文手勢,全程無伴奏,同時教師也使用科爾文手勢指揮各個聲部,并不斷糾正學生的音高、音色、節(jié)奏、氣息、聲部協(xié)調等方面。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便按照科達伊教學法的有關內容來進行音樂課的學習和欣賞,因此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可以令人滿意地完成簡單的二聲部視唱。科達伊曾說:“誰總是唱齊唱,就不會唱得正確,幾個聲部相繼的進入和交疊,才能自然而然地找到它們的均衡?!备璩侨祟愖钤嫉臉菲?,它是人類抒發(fā)情感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歌唱教學在音樂教育中應處于主導地位。而合唱是集體音樂活動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也是音樂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有助于打下扎實的音樂基礎,通過合唱來進行音樂的感知和體驗,不僅能從中學習音樂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技巧,更能培養(yǎng)兒童的團結意識。“合唱團沒有我,只有我們?!痹诤铣袑W生不但要熟練掌握本聲部的旋律和節(jié)奏,還要同時注意到其他聲部,并能有意識地對自己的音高音色進行控制,使各個聲部協(xié)調發(fā)展。小學是兒童培養(yǎng)發(fā)展音樂感知能力的最佳時期,由于兒童身心迅速發(fā)展,視覺、聽覺、理解力和記憶力的顯著增強,有助于他們識譜能力、學習樂理、進行合唱合奏等能力的提高。廖乃雄教授在分析我國的合唱教學現(xiàn)狀時指出:“多聲部音樂的實踐與教學,在我國學校普通音樂教學中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這正是我國音樂教育遠遠落后于現(xiàn)代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遍L久以來,中國一直以單聲部的民歌、兒歌等作為學校音樂教材的主要內容,往往忽視了多聲部的教材和教學在培養(yǎng)兒童音樂素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導致歌唱乃至音樂風格的單一化。如果能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重唱、合唱意識,并按多聲部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長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
(3)學唱新歌《小小少年》(十五分鐘)
①通過談話導入新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②學生邊欣賞邊跟著音樂哼唱,同時思考歌曲的演唱情緒和特別之處。
經(jīng)過四年多的培養(yǎng),學生在聽到音樂時身體已經(jīng)可以自發(fā)地做出符合音樂節(jié)奏、音樂流動性的動作了。學生能夠將自身動作和音樂進行結合,并通過動作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等特點。
③用唱名練唱歌譜。
在此部分,教師使用鋼琴分段教學,教師領唱學生跟唱,跟唱同時繼續(xù)使用科爾文手勢,并將歌曲中出現(xiàn)的節(jié)奏和雙聲部部分的難點逐個擊破。
④視唱新歌歌詞。
學生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演唱的情緒和狀態(tài)朗讀歌詞。
⑤富有感情的演唱。
第一遍,在無伴奏的情況下,學生用較低的音量演唱全曲,教師只彈每一樂句的第一個音作為提示和標準。第二遍跟著伴奏富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⑥加入身體動作,進行表演。
(4)調節(jié)學習情緒(五分鐘)
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學生唱兩首學過的歌曲。
(5)節(jié)奏聲勢訓練(五分鐘)
由教師先做示范,教學生用拍手和跺腳表現(xiàn)節(jié)奏。學生對老師進行模仿,熟練之后學生單獨進行表演。
(6)在學生們演唱《小小少年》的歌聲中結束全課。(兩分鐘)
通過以上實例,不難發(fā)現(xiàn),常州市已有小學引進并采用了科—奧體系中的教學法作為主要教學手段。教學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效率和學習興趣,也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音樂能力,同時也使得課堂更具活力,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參與到音樂體驗中去。
三、科—奧體系在常州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本土化探索
1.本土化的目的
本土化是外來文化與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相互溝通、融合的過程,是外來文化及傳統(tǒng)文化改變自身以期適應社會文化發(fā)展要求的過程??啤獖W體系的本土化要求我們重新認識本土音樂在中國音樂文化中,乃至世界音樂文化中的地位,增強我們對本土音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外來文化要在本土得到發(fā)展必須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和各種條件。這也是本土文化對外來文化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啤獖W體系的本土化發(fā)展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
2.常州地方音樂
(1)常州吟歌
常州吟歌是江蘇省常州市的漢族民間文學類文化遺產(chǎn),其自身有大量的古漢語元素,是介于唱和讀之間的吟唱古典詩詞文章的漢族傳統(tǒng)藝術,它橫跨文學、音樂、語言三門學科,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堪稱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當代常州吟歌的代表性傳人趙元任、周有光、屠岸等均為中國文化界“大家”級人物,錢璱之等傳人也都出自儒學名門,其吟誦各有所宗。常州吟歌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異彩紛呈。因常州方言的聲調體系與中古漢語聲調體系接近,所以常州吟歌較多、較好地保留著唐詩宋詞等漢族古典文學的音韻美。并且由于趙元任等人的努力與貢獻,常州吟歌已得到一定的發(fā)掘、整理和研究,使其保護與傳承具有堅實的基礎。
(2)錫劇
錫劇是常州地區(qū)主要的地方戲種,別稱:灘簧戲。它是太平天國前后由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合并發(fā)展而逐步形成的,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由民間說唱到草臺班最后升格為地方戲。其發(fā)源地在無錫羊尖、常州武進等太湖沿岸農(nóng)村地區(qū)。它的語言、曲調以及早期演唱的內容都與常州地區(qū)的民間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濃郁的地區(qū)特色和生活氣息。它是常州民眾的集體創(chuàng)作,是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民間藝術瑰寶。錫劇的音樂,抒情優(yōu)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格。錫劇音樂屬于曲牌板腔綜合體,具有男、女分腔的顯著特點。
3.教材的本土化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料及工具,是教育目標的直接體現(xiàn)??七_伊和奧爾夫在一生中,先后為不同程度學生編寫過上千首歌曲、讀譜練習,豐富而又高質量的教材內容正是科達伊教學法和奧爾夫教學法得以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因此,要想使科—奧體系本土化,編寫帶有常州地方音樂特色的音樂教材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民間音樂是培養(yǎng)好的藝術趣味的源泉。源遠流傳、盡善盡美的民間音樂,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兒童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尚的藝術趣味,并且會進一步促使兒童熱愛人類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常州小學音樂教學中完全可以將部分常州吟歌、錫劇作為補充教材,經(jīng)過教師的適當簡化后,進行欣賞乃至學習。此舉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音樂文化視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本土音樂、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fā)揚。
小學音樂教育的研究關系著音樂教育的全局發(fā)展,是提高國民音樂素質的關鍵。常州市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科—奧體系,利用相關的教學法和教學內容對音樂課堂進行改革。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習音樂的態(tài)度和積極性得到了改善,音樂知識儲備量、識譜能力、視唱能力、歌唱能力、合唱能力、編創(chuàng)能力等也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但在引入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教師在使用教材時,生搬硬套、不假思索地直接使用,忽視了學生的音樂能力和我國音樂教育與德國、匈牙利的差別。因此,引入科—奧體系時更應該注意對其本土化的探索、改革和發(fā)展。
對于中國的基礎音樂教育來說,引進國外音樂教學法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需要我們不斷地吸收精華,不斷地選擇、變通和創(chuàng)造,以期國外音樂教學體系能真正地適應我國的國情,與我國的基礎教育現(xiàn)狀更好地融合。
【參考文獻】
[1] 秦德祥.中外音樂教學法簡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
[2]秦德祥.元素性音樂教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愛爾佐波特·索妮.科達伊教學原理與實踐——通向音樂教育之門[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
[4]曹理,編著.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廖乃雄.論音樂教育[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