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憶
【摘要】語文教材中綜合性學習教學活動,能夠豐富多樣地提高語文綜合知識素養(yǎng),它和我們平時的所教字詞、閱讀、寫作教學相比較而言,更加綜合化、寬泛化、靈活化;教學中應該活動化、生活化、鄉(xiāng)土化豐富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法更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深入其中,體驗自然體驗生活,說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要求:“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煩瑣的作業(yè)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于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nèi)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边@一課程標準為我們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有學者認為綜合性學習不能單純理解為一種學習方式,它是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并列的語文課程的五大教學形態(tài)之一,所以教學中應該積極探索研究并倡導體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習形式,這是在語文教學中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和動手操作等綜合一體的有效教學活動方式。
為了切實有效提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效性,在教學中要重在認知,貴在落實。著名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家布盧姆把學習分為由高到低的六個層次,如下(見表1)。
以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活動)表現(xiàn)在單一的識記、領會、應用層次中,部編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應該表現(xiàn)在多元的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層次中。其中“應用”是語文教學和綜合性學習都有所涉及的層次,語文教學活動的“應用”則表現(xiàn)為基礎鞏固型練習和拓展變式型練習等,因此我們把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中的“應用”延伸到語文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中,進而推廣發(fā)展到復雜的社會應用(活動)情境中?!胺治觥焙?“評價”,部編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知識羅列、活動程序(特征)較為突出,能夠讓學生明白該做什么該干什么,比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倡導低碳生活”分三大塊,一是確定主題,二是搜集資料,撰寫宣傳文稿,三是制作宣傳材料,開展宣傳,看起來一目了然。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它的特征,這樣才能加強更高層次理念的思維訓練,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語言、運用語言、增強綜合實踐、自我評價能力;推進學生對知識、問題的深層次認知,實習深度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這種層次認知理論對開展課堂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具有實踐的指導和啟發(fā)作用,在部編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中不但要關注知識、人文,而且還要關注知識的結(jié)構(gòu)和層次,縱橫向發(fā)展,拓寬學生學習對綜合性學習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綜合性學習決定著語文實踐的落實情況,所以應該采取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活動實踐以主要活動為主,輔以輔助性的活動。“活動”是綜合性學習展開的基本方式,是語文實踐的直接體驗。活動方式一般以主輔相結(jié)合(見表2)。具體課堂實施中教師引導學生組織策劃方案,激發(fā)學生豐富多彩的能夠運用聽、說、讀、寫等綜合實踐能力的多種有效活動方式,比如座談、問卷調(diào)查、訪問等,不拘泥于閱讀和寫作,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主要活動,利用輔助活動助推主要活動的完成。
語文教材中綜合性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寫作教學多樣化、過程活動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增強實踐能力,直接把生活引入到課堂教學和作文寫作中。葉圣陶說 “寫作材料源于整個生活”,所以實踐證明把生活引入課堂教學和作文及綜合性學習中,既解放了學生的思想,又能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和暢所欲言的權利。這樣一來不但積累了素材,還激發(fā)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因為只有通過經(jīng)歷閱歷才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想象能力、觀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推理和創(chuàng)造等綜合能力。
課堂生活化,才能夠充分發(fā)揮綜合性學習的作用,比如開展各種“說話(演講)”比賽,以說促進寫作。除了課堂教學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課余活動。例如圍繞社會熱門、學生關注的話題開展演講、辯論、專題講座和比賽等,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說話和語言組織能力,以活動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中的不同領域(典型的課程)展開語言實踐活動(如講故事等語言的表述),這樣設置再現(xiàn)課文中的問題情境,能夠真實或者近似真實的演練,使學生在其語文學習鏈上形成相應的語言與思維活動機制,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則在不同內(nèi)容的“綜合性學習”過程中逐步得到提升。比如課堂情景劇的模擬演練和其他活動的展示等,其實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來自于課外,積累在課堂中。不但豐富、提高了教學,還能有助于學生成長。
課堂鄉(xiāng)土化,鄉(xiāng)土文化也是提高綜合性學習的有效形式,比如搜集當?shù)匚幕绠數(shù)貞蚯?、社火、?jié)日風俗習慣、民間故事、傳爺、過年后的廟會(俗稱轉(zhuǎn)寺)、祭祀活動、歷跡建筑、社區(qū)活動等。傳爺、祭祀雖然是當?shù)孛孕呕顒?,但學生有興趣,這樣就能夠激發(fā)學生搜集素材的興趣和積極性,更能夠暢所欲言,說真話,說有用的話,是積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拓寬了學生語文運用的領域。語文教材中綜合性學習就是為了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和興趣,同時既能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多種不同的,與語文能力(運用能力)相關的多元文化智力活動,以上所列不但掌握了民間鄉(xiāng)俗還學到了課本之外的知識。所以,通過這些素材的收集讓學生感受其中包含的道理、貫穿的情味、蘊藏的文化,提升語文多元特征和文化素養(yǎng)。
課堂中重視綜合性學習的動態(tài)生成。盡管學生的素材多樣,教師的組織形式新穎獨特,關鍵看學生課堂呈現(xiàn)如何,這就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動態(tài)生成。注重“綜合性學習”教學的過程和生成問題,能夠從課堂主體活動中以學生的活動角度改變傳統(tǒng)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習慣性教學方式,引導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更加合理科學,從而逐步改變并提高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滯后和教師枯竭乏味的沒有素材讓學生死學的現(xiàn)狀。因為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是多樣化教學活動,活動過程是開放的、自主的、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教師對于教學活動過程的觀察、理解、判斷和認同有助于捕捉(記載)課堂教學活動生成的有用教學資 源。所以課堂記錄或者課后訪談是開發(fā)和強化綜合性學習的有效資源。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不是單一的學生學或者教師指導,應該是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是學生掌握、了解知識,互相獲取知識的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外延和寫作教學以及語言表達等全方位的有效策略之一,融會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靳彤.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編寫體例及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17(28).
[3][美]伊凡·漢耐爾.高效提問:建構(gòu)批判性思維技能的七步法[M].黃潔華,譯.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
[4]黃偉.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深化[J].語文建設,2017(28).
[5]楊柳.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