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貞
【關鍵詞】 ?教學研究 英語教學 高三年級 寫作 高考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4-070-02
一、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的目標
2017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英語教學需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著手。而寫作作為語言知識中的表達性技能,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以及思維品質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英語科考試大綱說明》對寫作能力的要求如下:1.清楚連貫地傳遞信息,表達意思。2.有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必須了解高三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探究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模式,設計“說寫”、“讀寫”、“評價”等活動,實現(xiàn)最佳的寫作教學效果。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調查分析當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寫作教學的無效現(xiàn)象;探究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有效寫作教學的設計原則;以建構主義、輸入輸出假設為理論依據,探索有效的寫作課堂教學活動;注重寫作過程,通過“以說促寫”、“以讀促寫”、“以評促寫”進行寫作教學的具體設計和實踐。具體如下:
我校高三的英語老師在8月開學時對所有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調查設計了14道題。1-3題為寫作基本情況,4-6題為寫作過程情況,7-9題為寫作參考及方式,10-12題為寫作訓練與講評,13-14題征求學生建議。共發(fā)出問卷445份,收回有效問卷422份。
統(tǒng)計結果表明,被調查的學生寫作態(tài)度不容樂觀,56%的學生對布置的寫作任務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35%的學生有反感、恐懼、無奈的心理;只有9%的學生持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71%的學生反映作文訓練的文體較單調。
關于英語寫作過程,被調查的學生中38%的學生由中譯英;38%的學生直接用英文思維寫出文章;20%的學生體現(xiàn)出寫作過程;4%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寫作方面主要是詞匯量句式單調(76%),語法基礎錯誤多(37%),另外27%的學生反映寫作無素材,內容空洞乏味;一半的學生在定稿前沒有修改的習慣。
關于學生寫作時參考及方式:70%的學生在寫作時沒有參考任何范文;利用網絡閱讀、收集有關寫作資料的占1%;12%的學生認為教材中的課文學習對寫作有作用,34%認為基本沒用。
關于寫作訓練與講評:被調查的學生中有4%的學生經常受到系統(tǒng)的寫作訓練與指導,96%的學生偶爾或沒有受到系統(tǒng)的寫作訓練與指導;老師很少講評,每次都講評的老師只占8%;能認真審看老師的批改,發(fā)現(xiàn)問題并理解的占30%,41%的學生只是匆匆看過,29%的學生基本不看教師的批改。
對寫作評價的建議:學生普遍認為老師一般只給分數(shù)或等級對提高寫作沒多大作用。他們希望老師能提出針對性的問題,能夠提出具體的評價標準。
對教材中安排的寫作練習的建議:現(xiàn)用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UsingLanguage”板塊中附有與該單元相關的話題寫作練習,但是大部分的話題超出了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建議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訓練,既要安排不同體裁的作文練習,也可適時進行有創(chuàng)意性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寫作。
根據這個調查,我們教師明確了寫作教學的實施方案,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教學材料的選取原則:材料選擇要與學生水平相當,貼近學生生活;話題具體,目的明確;有趣味性和真實性。
(2)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充當指導、啟發(fā)、示范、商討、鼓勵、講評的角色。
(3)落實寫作課教學過程的三階段:寫前活動:搜集素材,激發(fā)興趣,明確主題,討論主題;寫時活動:規(guī)劃結構,圖文轉換,連詞成句;寫后活動: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用詞潤色,打印范文。
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
(一)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搜集、鑒別、整理有關國內外相關文獻,掌握有關的科研動態(tài),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案例;
問卷調查分析法:對收集到的有關數(shù)據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并進行解釋,為研究做出正確的結論提供科學的依據;
案例分析法:通過討論、分析和反思寫作教學案例,使本研究更具實踐性;
行動研究法:以課例為載體,將研究與實踐結合起來,分享經驗,最終探索出適合實踐教學的有效的寫作教學模式;
經驗總結法: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歸納、分析和研究,系統(tǒng)地揭示寫作教學課堂活動有效性的實質。
(二)研究的過程
起步階段:2018年5月—6月,分析學生英語寫作存在的問題,開展相關文獻學習和研究。確定語言知識積累、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兩種訓練辦法。
(1)高三備課組全體成員學習課程標準、相關的理論知識。
(2)根據樣本具體分析高二學生英語寫作方面的問題。
(3)歸納提煉訓練寫作的詞匯、句型,結合生活實際和寫作實用搭配,編寫仿寫練習資料,開展仿寫練習,夯實語言基礎。
實施階段:2018年7月—12月,結合研究目標,按照確定的訓練方法實施訓練。
(1)進行重點話題寫作訓練,重點提高英語邏輯思維的能力(論述有說服力、言之有物)。
(2)場景寫作訓練,重點提升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結合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場景,歸納、編寫若干個應用文寫作題目;
(4)分工,搜尋和編寫符合與場景相關的優(yōu)秀范文:一是能提供較好的細節(jié)描寫與規(guī)范表達,二是在框架結構、行文等各方面有示范作用。
這幾個步驟我們在教學上是采取三步走的方案實施:
第一步是一輪復習把作文同每一個單元相結合,從模塊1至6,夯實基礎。
第二步是用每周一節(jié)的寫作課專時訓練應用文文體模版。
第三步是二輪復習把必修選修1-10的每一個單元內容整合成12個話題,在話題的背景下進行寫作的訓練。
檢驗階段:2019年1月-5月,做好前測、中期檢查、后測,記錄和對比學生讀寫任務作文水平的變化。
(1)1月進行前測,進行仿寫練習。在集體反饋的基礎上,重點幫助后進學生。
(2)2月收集區(qū)調研作文成績,與前測成績對比分析。
(3)設計專題課,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辨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言之有物的意識和能力、保持積極性和信心。
(4)3月收集一模作文成績,再次對比分析。
(5)2019年4月收集學生二模作文成績,作為后測數(shù)據,對比分析本研究所采取的干預措施的效果。
三、研究的成果
經過從9月到高考前5月共8個月的訓練,我們發(fā)現(xiàn)全級62%以上的學生所寫的基礎寫作結構清晰,能比較恰當?shù)剡\用詞匯、語法知識。經過備課組老師的努力與強化之后,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錯誤比實驗前少了,用時也少了。以下是我所教學的高三(2)班和高三(3)個班做一個數(shù)據對比;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1.從幾次大考的試卷分析來看,書寫是很影響作文分數(shù)的。寫作中書寫規(guī)范和卷面整潔與否,是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到高考時,作文卷面整潔、書寫規(guī)范的同學,有可能得到比較高的分數(shù);而書寫潦草、卷面不整潔的同學反之。
2.作文的思想、語言空間受限,程式化的語言太多。不是讓寫好人好事就是通知,或者是推薦能人。真正能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想,有意義表達的東西卻不多。
3.通過這次的研究,我們高三的所有教師加強了寫作過程意識,非常重視寫作輸出前的語言和觀點的輸入。
五、反思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提高高三學生的寫作水平??傮w上此方法能對學生的基礎寫作水平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的。就像M·韋斯特的這句話說的:“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币虼藶榱俗寣W生能夠在“學會”的同時達到“會學”,即形成一定的寫作學習策略或提高寫作學習策略水平,高中階段的教師必須從高一就開始統(tǒng)籌安排,分階段落實寫作的各項基本技能,讓學生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進行訓練、反思和改進,為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研究如何從“學”的角度,關注學習者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經驗背景以及對認知客體的興趣、情感等主觀因素,重視學習者個人經歷對寫作的促進作用,探究學習者如何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通過運用目的語建構起對目的語形式、功能、語義系統(tǒng)的認識,并在有意義的交際中順利完成寫作學習過程。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蔡慧萍.方琰.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9).
[3]楊丹.高三學生英語寫作狀況調查問卷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