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語文的根本任務無外乎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聽”放在首位,可見它的重要性。傾聽是人最基本的素質(zhì),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所以,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聽”的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只要你足夠重視“聽”,你就會摸索出更多、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習慣的方法。教師教會了學生學會傾聽,必將讓他受益終身。
關(guān)鍵詞:傾聽的重要? 素養(yǎng)美德? 傾聽習慣? 培養(yǎng)方法
近日讀到張祖慶老師寫的《說來聽聽 聽聽來說》這篇文章時,我產(chǎn)生了共鳴。他闡述了一種現(xiàn)象:低年級的課上,小朋友們舉手如林,有的甚至忍不住站起來;中年級時就不會有這種熱鬧的情景;而到高年級的課上,大部分孩子早已習慣性沉默如斯。然而不管哪個年級,總有一部分孩子訥訥不善言,他們只是靜靜地聽著,仿佛“悶葫蘆”,從不引人注目,仿佛被人遺忘。但等到考試的時候,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些口若懸河的孩子,常常考不過那些安安靜靜的孩子。
在我教的學生中也經(jīng)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很多孩子性格活潑,說起話來滔滔不絕,課堂上回答問題也積極踴躍??墒牵麄兺c高分無緣,粗心大意。細想來哪里有那么多粗心大意,還是對知識領悟不透徹或掌握不牢固,再就是不能靜心練習,熟練度不夠罷了。之所以這種現(xiàn)象這么普遍,張祖慶老師認為,問題出在忽視了“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上。
是啊,課堂上“聽”被長期忽視與輕慢,課后,我們布置作業(yè)時都是抄寫生字詞、讀課文、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等,似乎也極少布置“聽”的練習。其實,無論何種版本、什么內(nèi)容,也無論教學手段如何與時俱進、迭代升級,語文的根本任務都不變,無外乎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聽”放在首位,可見它的重要性。就拿大家常用的表揚學生的詞——“聰明”一詞來說,“聰”字左邊是個“耳”,耳朵是接收信息最重要的器官,總是用耳朵傾聽的人一定是個聰明人。嬰兒學習母語,不就是通過耳朵的傾聽習得語言的嗎?孩子在聽中學會了說話,在聽一個個故事中,埋下了文學種子,感受母語音韻,形成敏銳語感。
傾聽不僅重要,還是人最基本的素質(zhì),是一種美德。善于傾聽會讓別人覺得你有修養(yǎng)、尊重人,他人就會更愿意和你成為朋友。正如古語所言:“敬人者,仁恒敬之?!彼?,和他人溝通就是從傾聽開始的,傾聽也就成為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小學生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要學會善于利用耳朵,做一個擅于傾聽的人。
佐藤學也在《靜悄悄的革命》里提到:“互相傾聽是相互學習的基礎,教師往往想讓學生多多發(fā)言,但實際上,仔細地傾聽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前者更重要……”“聽”既然作為語文的一種重要能力,應該可以且必須可以在課堂上培養(yǎng),那就讓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從小培養(yǎng)孩子“聽”的能力吧!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聽”的能力呢,下面談談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耳聽心受,樹立“聽”的觀念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在家里都是寶貝,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什么事只會想到自己,很少會注意到他人的感受。在課堂上也是如此,他們愛插嘴,別的同學發(fā)言還沒說完就被他打斷,缺乏一定的傾聽意識,這就影響到課堂的學習效果。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首先要樹立“聽”的觀念,讓學生明白“傾聽”也是一種學習,和“讀”“寫”是一樣的。安靜地聽、認真地聽,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也是學習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喜歡被表揚,我就經(jīng)常表揚那些認真聽其他學生說話的孩子。在課堂上,認真聽我講課的,我表揚他;耐心聽其他同學發(fā)言的,我表揚他;小組討論時,虛心聽取他人意見的,我也表揚他。我讓“會聽”的學生獲得成功感,知道自己應該認真傾聽。
我還召開有關(guān)“傾聽”的中隊會,讓孩子讀一讀有關(guān)“傾聽”的詩歌、名人軼事,介紹有關(guān)傾聽的名言、俗語等,通過這些,讓學生認識“傾聽”的重要性。在引導學生間友好相處時,我也讓他們互相傾聽對方的想法,了解對方的喜好,幫助對方解決遇到的困難,漸漸地雙方距離拉近了,成了好朋友。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明白了,只有學會傾聽,才能獲得知識、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和他人相處。
二、側(cè)耳傾聽,做好“聽”的榜樣
傾聽不僅僅是學生的事,也是教師的事。要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必須首先自己會傾聽。有效的課堂教學,當從教師和學生互相傾聽開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能認真、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回答,學生是否能真正專心、耐心地聽講,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也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
如今的課堂不再是“師講生聽,師說生記,師問生答”,我們要改變自己只善于說而不善于聽的習慣,要告誡自己:再等一等,給學生多留一些聽的時間。尤其面對那些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或者語無倫次的學生,師生的傾聽姿態(tài),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言語自信和學習狀態(tài)。當學生的發(fā)言不是你要的答案時,要提醒自己:耐心聽下去,也許你要的答案在后面,也許他的回答更有創(chuàng)造性。側(cè)耳傾聽,會讓學生敢于充分發(fā)表意見,使教學出現(xiàn) “百鳥爭鳴”的局面,更使學生受到老師的影響,學會傾聽,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
三、娓娓動聽,激發(fā)“聽”的興趣
小學生都是趕新鮮的,對于“聽”也是一樣。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只能保持15分鐘左右,所以讓他們一節(jié)課45分鐘都集中精力聽你講課那多難啊。想讓學生聽你說,可以用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法來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傾聽興趣。
例如:范讀課文之前,我先播放幾張圖片或視頻,然后導入教學:“你們想知道這是哪里嗎?”“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呢?”……“那就認真地聽老師讀課文,從中找答案吧。”我還巧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真切的情境,開闊學生的視聽,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聽”更具吸引力。
教師的語言也直接影響著學生“聽”的興趣。課堂上,我常??孔儞Q語音大小、語調(diào)高低、語速快慢來吸引學生認真聽講的興趣,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四、傾心聆聽,明確“ 聽”的目標
如果沒有目標地聽,學生很難從他人的說話中提取到有用信息,并且專注力和持久性都不強。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某一個同學回答問題時,其他的大多數(shù)學生卻在干別的事,那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無事可做。因此,教師應該明確傾聽目標。例如:聽課文錄音前,可以給出“你聽到故事中有幾個人物?”“文章中的事發(fā)生在哪里?”等這樣具體的要求。在提問某一個同學時,同時給其他同學明確傾聽目標,如“聽后評一評他的發(fā)言”“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見”等目標指令性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進而讓他們有事可干,去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把“聽”歸為語文能力之首,是有道理的。會聽,是會讀、會寫、會說的基礎。會聽,就是專注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會聽,就是會梳理別人話語中的重點;會聽,就是會讓不同的想法和自己交流,或共鳴,或碰撞,產(chǎn)生新的思想。有明確目標的聽,才會有思考、有收獲。
五、內(nèi)視反聽,教給“聽”的方法
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重在一個“靜”字上。老師、同學要說話了,我會提醒學生,“靜”下心來,聽聽要說什么了?我還提出要求,“要仔細聽老師、同學說的話,要聽清楚,不要開小差”;聽的時候,我會要求學生要“靜”心聽完,不能隨意打斷別人;聽完后,我讓學生要“靜靜”地思考一番,想想聽到的內(nèi)容有哪些要點;和他人意見不同時,我引導學生要“靜”待時機,在恰當?shù)臅r候說出自己的想法。
除了在課堂上,日常班級活動中或在處理學生間摩擦時,也都是培養(yǎng)“傾聽”習慣的好時機。例如:兩個孩子鬧矛盾了,我要求學生先“靜”下來,想一想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再一個一個說。別人說時,不要打斷,不要急于反駁,要讓對方把話說完。雙方都說完后,我再讓他們想想對方的話,再重新表達自己改正后的想法。一來二去,兩個人就和好了。本來孩子間就沒啥大恩怨的。
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習慣的方法還有許多,只要你足夠重視“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你會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好方法。
我的孩子就是認真傾聽的受益者。小時候,由于我工作比較忙,常常顧不上陪伴他。我就放音樂給他聽,把故事錄下來,反反復復放給他聽。后來發(fā)現(xiàn),沒有音樂遺傳細胞的他樂感很強,彈鋼琴時常常不看歌譜,憑借感覺竟也相當完美。四年級時,他就考過了鋼琴十級。孩子從小內(nèi)向,無論在什么場合,都不愛說話,但是我發(fā)現(xiàn)他雖然沒有說話,但是都在認真傾聽,你問他事情他都知道。每次家長會時各科老師也都會跟我說同樣的話,“你家孩子什么都好,聽課特別認真,就是不愛舉手回答問題”。現(xiàn)在想來,他雖然沒有發(fā)言,但是他一定在認真聽、仔細想,這是主動學習的表現(xiàn),比別的學生學得更細致、更深入,這也就成就了他常??嫉谝幻K?,當你盡心盡力地滿堂灌,但考完試仍要質(zhì)問學生“我都講過無數(shù)次了,你們怎么還是錯了”時,不妨靜下心來先教會學生傾聽吧?!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比绻憬虝藢W生學會傾聽,必將讓他受益終身!
責任編輯: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