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瓊
摘 要:語文教育學科是實用性與人文性的高效結合,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最佳途徑。在各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都應將語言、生活和教材相連接以作德育滲透,讓學生們不但在課本中學到知識,更能將學到的東西學以致用。文章闡述了語文教育中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從幾個方面探究了在初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中開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育;學生;德育滲透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有說明:“應當進行學生道德和情操的培養(yǎng)和正確標準的審美觀的引導,這樣有助于形成正確的三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边@一建議明確地點出了語文教育中德行教育的重要性。故而,語文教師不但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孩子們學習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更是為學生們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的必由之路。
一、身正以作則進行滲透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句古語充分說明了榜樣的重要性。老師對一個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初中學生雖然已經過了懵懂無知的小學時光,但是此刻的認知能力也并沒有趨于成熟,還是處于需要人引導的重要階段。因此,一旦在此階段發(fā)生認知性錯誤,那么在他今后的人生中,影響不可謂不嚴重。所以,教師應當時常審視自身的行為,是不是會給學生帶去錯誤的影響。要想有潛移默化的效果,教師一方面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對課本上文章內涵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們對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事風格加以了解和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們在了解這種美德或正確的觀念后,需要對此有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師本人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讓學生有所見,才會有所學。只有這樣,言傳加身教,才能令學生在學習里得到受益一生的力量。
二、激發(fā)以引導進行滲透
教師不但要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另一個更直接的方法是在課本知識的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育部精選的教材文章,可以從中提煉出很多學生們應當學習的東西。這里有國破山河在的愛國情懷,有程門立雪的尊師重道,有《背影》里的父愛如山,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愛情懷。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對這些值得發(fā)揚和提倡的德行進行贊揚,并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讓學生們從各種各樣的故事或實例里學到更多。例如: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在百草園中生活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中學習情感變化的過程,并且還有桌上“早”字引申出的一些作者內心的活動。這里不但有作者兒時無盡的歡樂,更教會了作者要有求知欲和進取心這種精神。選擇課本相關的知識進行課外延伸,并且借助現代化多媒體進行更有立體感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教師還可以布置相關寫作任務,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明確自己心中所想,然后將之訴之筆下,結合實際,這樣會使德育滲透更加深入。
三、踐行以發(fā)揚進行滲透
所謂路遙知馬力,德育教育的滲透需要從各種途徑進行,而且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師應當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作為貫穿教學工作始終的中心目標,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讓人們知禮、守禮。初中學生是我們教育研究的對象,因此脫離了實際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斷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德育的滲透才能潤物無聲。再則,課本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在進行深入學習探討之后,教師應當能夠在課余活動中加深學生對思想德育建設的理解,讓學生在身邊的生活里也能發(fā)現真善美,發(fā)現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而一旦這些我們需要他們能繼承和發(fā)揚的東西滲透進了學生日常學習的每分每秒,那么距離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就已經不遠了。我們還可以在課后布置一些活動作業(yè),讓學生能身體力行地去進行實踐,這對將課本上的知識具象化,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中就有具體的體現,作者是怎樣去學習聞一多先生的?為什么聞一多先生值得作者學習?通過這樣的問答,讓學生在身邊去尋找值得自己學習的人,然后在實踐中體會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多樣化,在踐行德育教育過程中,深切體會這樣的情感。鄧小平所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是可以適用在各個領域的,因為紙上談兵,夸夸其談都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所以,在檢驗我們的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大前提下,方式方法的不同,都是可以改進和研究探討的,并不一定要循序某種規(guī)律。
四、明確三觀進行滲透
在社會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接觸到的東西是多方面的。作為教師,我們無法避免學生接觸到不良的社會信息,那么就要從根源上對其進行節(jié)流。只有從本質上在學生的三觀形成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有自己的選擇和底線。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個價值觀。如果沒有明確的三觀,在社會中隨波逐流,那最終的結果就是成為被社會淘汰的人。所以,教師必須時刻注意學生們的心理活動,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讓學生們進行互動,進行思想學習、三觀教育,之后還要學生把自己的心中感受寫成感想,這樣用實際行動對他們強調德育的重要?!拔┪岬萝啊笔俏覀兯珜У模彩俏覀兊慕逃砟钏非蟮?。各種途徑進行滲透的德育教育,是我們帶領學生走進德育殿堂的橋梁,讓學生能夠形成習慣,自覺地去學習,去改變,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為了讓教育更具有實際效用,教師們要學會體會學生們的心理,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有助于我們能及時知道學生的思想動向,更能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中切入,用更便捷的方法將德育教育在學生的腦海中悄然生根發(fā)芽。
結束語:
其實歸根結底,語文教育也就是德育教育。我們國家的語文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識字認字,更需要的是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理。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但是一個沒有德行的知識分子就會成為社會的災難。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的學習中進行德育滲透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只有把這種任務感變成一種責任,德育教育的幼苗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為我們的社會和國家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有德行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欒雪艷等讓德育走進語文課堂[J].西部素質教育,2018(5):37+39.
[2]? 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三卷[M].20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