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春
摘? 要:目前,高校自衛(wèi)防身術多數以身體素質訓練和某項格斗技能作為切入點開展教學訓練,很多學生在面臨日常沖突和遭受暴力犯罪時,往往猝不及防和無從下手,甚至因為方法不正確導致受害狀況進一步惡化。開展基于生命安全理念的高校自衛(wèi)防身教育活動,既完成了學校體育終身教育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安全教育,又達到了在校學生個體安全防護的基本教學要求。
關鍵詞:自衛(wèi)防身術;高等學校;生命安全理念;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5-0145-03
Abstract: At present,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and combat skills are often used as the cut-in point for the teaching of self-defense techniques in colleges. However, students may be caught up off guard and have no idea how to do to protect themselves when they encounter conflicts or suffer from violence. Worse, the wrong manner of self-defense may cause greater damage. Therefore, Self-defense Education based on life and safety can not only be regarded as the fulfillment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ut meet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teaching of students' self-defense techniques.
Keywords: self-defense techniques; colleges; life and safety; safety education
近年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迅猛進步,社會治安形勢變得更加復雜,人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之需求日益增長。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校大學生的社會活動領域也越來越廣泛,接觸的人和事物也越來越多,平時參與各類活動,如出行旅游、聚會聚餐、體育鍛煉等,都有可能遭遇到各種不安全的境遇以及人身危險,加上社會上仍然還存在著不少違法犯罪現象和隱藏著的安全隱患,不法分子針對高校大學生的侵害或滋事情形也時有發(fā)生,而青年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淺、沒有經過專門的防范策略和防衛(wèi)技能的訓練,應對和解決此類境遇的能力相當有限。高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專門機構,應該重視和加強自衛(wèi)防身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以滿足大學生在遭遇緊急情況下保護自身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需求。而生命安全理念,是每個自然人更是每一位高校大學生的基本權益保障和剛性需求。
一、什么是生命安全理念
安全,是在人類生產、生活的過程中對生命、財產、環(huán)境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人類所能接受最低的水平狀態(tài)。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類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1]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是指在面對突發(fā)事件和災害事故時,為避免人身、財產侵害所具備的有效防范能力和應變能力,包括必備的法律常識、健康知識和心理知識等一系列安全理念的教育活動。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與自衛(wèi)防身教育在起源和進化的過程中是有著密切的關聯,自衛(wèi)防身,則是一門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科學,在基于生命安全理念下,則能有效避免了過去傳統(tǒng)防衛(wèi)格斗教學的重技術而輕安全意識的現象,將理念和知識具體化、技能和戰(zhàn)術生活化。
生命安全教育,應更加注重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倡導珍愛生命和保護生命,強調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掌握風險防范意識和危機應對的技能。然而,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體系里更注重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等知識與技能以謀求職業(yè)的發(fā)展和生存,并沒有體現出對個體生命安全的重視。
二、基于生命安全理念的自衛(wèi)防身術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相關部門對生命安全教育理解片面,多停留在會議、文件以及理論教學層面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
在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的大、中、小學就已經開始進行了安全教育,但是普及程度并不深入,教育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在中小學生中更多的是在班級會議或者政治課或者安全教育課上講一些關于消防、交通、防溺水防觸電的安全教育內容,對于社會上經常出現的人為傷害違法犯罪行為,不懂防范、不知躲避、不敢面對、不會應對,難以保護自身安全。相關的教育人士和安防部門,缺乏針對典型案例總結歸納,缺乏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和給予足夠的訓練,每年各地高校的學生被害案件時有發(fā)生,而相關部門則過于被動,疲于應付。
(二)對于自衛(wèi)防身術認識的誤區(qū)
國內鮮有學校正式開設自衛(wèi)防身術課程,學生無法在就學期間通過正規(guī)的教育渠道獲得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且,常常會由于一些媒體、影片以及傳統(tǒng)觀念的夸大和錯誤引導,導致認識上的偏差。一種認識誤區(qū)是:認為自衛(wèi)防身術就是練好某一個拳種即可,它缺乏安全防衛(wèi)必備知識的學習和安全理念的灌輸,真正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侵害時,很多人是無法做出相應的防衛(wèi)動作的。另一種認識誤區(qū)是:把防身自衛(wèi)簡單認為是——“挖眼、踢襠、攻要害”,這種將個體防護簡單的上升到最高武力等級顯然也是不當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當的武力手段極易導致負面的法律后果。涉及個人安全問題的情況是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的,情況可能是輕微的,也可能是嚴重的,更可能是極端的,而且情況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往往需要我們根據對方的侵害行為采取相應的武力措施。
(三)學習和掌握技能動作較容易,卻難以將其運用到真實的自衛(wèi)防身當中去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尤其是女性居多,技能動作掌握的程度不錯,但是在對抗中常常會“掉鏈子”,出現無膽量、無力度、無準頭,違反了安全防范的原則和自衛(wèi)防身逃脫的最佳時機,從而出現使用所學應對危險無效,甚至是根本沒有勇氣嘗試使用所學的情況。
三、高校自衛(wèi)防身術教學改革體系構建
(一)知識、理念篇章
1. 安全第一,防范在前
有關安全專家認為,通過足夠的安全教育與防范措施,80%的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從對已經發(fā)生的校園安全事故的調查分析,大部分是由于學生缺乏必備的安全、自救知識與防衛(wèi)、自護技能而造成的,這與當前學校缺少系統(tǒng)化的安全教育與自衛(wèi)防身課程的現狀密切相關。正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避免傷害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站立在“危墻之下”,提前的規(guī)避風險永遠是最佳的選擇。提一個小建議:去一個酒吧或者飯店前盡量把這個地方熟悉,房間的結構和安全通道要記在腦中,因為緊急情況下迷失方向而導致的驚慌往往是遇到風險的最大殺手。
安全防范,是在歹徒實施暴力犯罪之前,有效避免構成其作案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堵死其實施犯罪的通道,最大程度地減少受害者遭受攻擊的可能。正所謂“事后補救,不如事前預防”,預防犯罪的發(fā)生遠比臨場的逃脫和現場格斗防身要容易和安全得多。所以事前的安全防范的知識,以及安全的理念遠勝過事后的應對和反擊。
2. 充分估勢,力保安全
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上充滿了各種意外,盡管你的出行已經做到十分小心了,但還是可能會遇到劫匪或者遭遇暴力沖突,請問你的第一個反應會是什么呢?大量的安全防衛(wèi)實例證明,最佳的選擇就是——先觀察!它包括有:“鎮(zhèn)定——觀察——判斷——行動”的系列過程,“判斷”是這一條的關鍵詞。
(1)保持鎮(zhèn)定,假如歹徒逼上來不給你思考的余地,你可以退后幾步假裝很驚恐、困惑或者屈服的態(tài)勢拖延一下,盡可能地讓自己冷靜下來,使大腦保持清醒。
(2)盡量觀察:對方是單人還是團伙;對方有無兇器;大聲喊叫附近能否有人注意到;有無逃脫的線路和可能;接著盡可能的猜測對方的意圖。
(3)盡快抉擇:如果歹徒是劫財,你是選擇舍財還是遭受傷害?如果是劫色,你是選擇尊嚴還是性命?又或者歹徒蓄意殺人,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你是坐以待斃還是奮力一搏?
(4)付諸行動:a. 逃跑,當發(fā)現自己進入險地或者處于險境時,如果能夠盡快的離開現場也算是很好的結果了;b. 放棄,就是不做逃跑和對抗的選擇,接受歹徒的要求,“投降”后你身體可能毫發(fā)無損,歹徒攜錢財平安撤離。c. 反擊,就是奮起一搏,選擇反擊必須是慎重的抉擇,因為隨之而來的后果難以掌控,輕則兩敗俱傷,重則你死我亡,正所謂“功夫高也怕菜刀”,許多“高手”若非絕境也不會言戰(zhàn)。
(二)防衛(wèi)技巧篇章
自衛(wèi)防身術,不是復雜難以用得上的格斗技能,而是簡單實用的“一招制敵”。既然是一招制敵,必須在一擊之下結束戰(zhàn)斗,因此特別強調進攻的時機,根據觀察判斷對方的企圖和侵害行為,利用歹徒的無防范心理,選擇相應的武力手段進行突襲,使其暫時失去行動能力,從而逃脫,做到“快”、“準”、“狠”。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講,盡管有時歹徒的肌肉強壯、人高馬大、力量要大很多,但是并非人體所有的部位都那么結實,比如:頭部、頸部、肋部、襠部等部位就很脆弱,而人的拳、腳、膝、肘等部位都是最堅硬部位,防衛(wèi)者以身體最堅硬部位擊打歹徒最薄弱部位,從而戰(zhàn)勝歹徒并非沒有可能。
1. 遠戰(zhàn)技巧
遠距離的防衛(wèi),是指防衛(wèi)者與歹徒之間的實戰(zhàn)距離在兩臂以上的距離,運用移動、閃躲、格擋、拳打、腳踢等技巧進行攻防。遠距離格斗的主要目的是使防衛(wèi)者能在格斗中與歹徒保持一定安全的距離,防止歹徒纏抱和擊中,使防衛(wèi)者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做出反應,來判斷對方的攻擊意圖和攻擊動作,以做出相應的防護措施。防衛(wèi)攻擊的主要目標是根據歹徒的違法侵害行為,選擇其薄弱部位或者致命部位,同樣道理,作為防衛(wèi)者也應該加強自身薄弱部位和致命部位的防護。
2. 近戰(zhàn)技巧
當歹徒與防衛(wèi)者的距離在一臂距離以內時,我們稱之為近距離格斗,近距離作戰(zhàn)很容易出現被歹徒纏抱的危險,被對方擊中的概率也大大增加,雙方都沒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思考,通常屬于“亂戰(zhàn)”一氣,主要技巧包括:短拳、肘擊、膝頂、短踢等方法來攻擊歹徒。近戰(zhàn)時,主要攻防目的:一是貼近攻擊或者抱摔,二是進攻不成推開對方后退撤出,拉開安全距離。特別強調:在近戰(zhàn)中時刻注意雙手上抬護頭、護肋,下頜收緊,保護自身要害部位。
3. 摔法技巧
近身的情況下,防衛(wèi)者可能會遭遇到歹徒的纏抱和使用摔法,在與歹徒的格斗當中近身摔遠不如遠戰(zhàn)和近戰(zhàn)的方式來得更安全。一方面原因,如果防衛(wèi)者主動貼靠摔對方或者被對方纏抱,則防衛(wèi)者的機動性下降,可選擇的應對技法也變得很少,還極易出現雙方纏抱倒地的可能。另一方面原因,一旦歹徒窮兇極惡拔出匕首或者多人攻擊時,防衛(wèi)者將避無可避、防不勝防。所以,摔法技巧是在被動情況下的一種隨機應變戰(zhàn)法,主要內容包括:失衡倒地保護、抓肩和纏抱解脫、基本摔法進攻。貼身纏抱作戰(zhàn),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快速解脫技法或者突然的近身摔,一兩招快速的擊退、擺脫近身糾纏,拉開距離,盡量使用相對安全的遠距離作戰(zhàn)方式。
4. 地面技巧
地面格斗,是自衛(wèi)防身不可或缺的格斗形式。和摔法同樣的道理,地面格斗只能在不得已或者被動地情況下才使用,極少主動采用地面技巧的。當歹徒將防衛(wèi)者抓住或者壓倒在地面的時候,防衛(wèi)者不得不面臨使用地面技術來對付歹徒,以至于使用任何如踢襠、抓臉、扣眼、口咬、抓襠等特殊技巧。很多案例表明,作為防衛(wèi)者尤其是女性,被歹徒摔倒在地從雙方形勢上分析來看完全處在了劣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安全脫身的機會,如果正確的使用地面技術,仍有機會脫險。
5. 解脫技巧
解脫技巧,是根據歹徒攻擊方式來相應劃分的,學習起來相對較容易,但是難點在于當歹徒突然使用不同的攻擊方式時,防衛(wèi)者是否能夠快速的識別,并能夠不需要太多思考就自動化的采取相應解脫技術來應對。主要應對的四類攻擊行為:抓腕解脫、抓頭發(fā)解脫、抱腰解脫、鎖喉解脫。在學會了基本的解脫技術動作后,要不斷鞏固和熟練每一個動作,直到能準確、快速完成每一個解脫動作,然后利用“車輪戰(zhàn)”的形式,輪流解脫多人的控制,不斷強化解脫識別能力和解脫的自動化水平。同時,在練習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靈活的應對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做到隨機處變。
6. 就地取材
當面對歹徒糾纏,并且體格比你強、人數比你多時,我們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及時地拿起身邊的“武器”,隨身攜帶的雨傘、書包、桌子上的書本、茶杯和就地撿到的木棍、磚塊、椅子等器物作為攻擊和防御器械,同時迅速大聲呼救或者跑向人多的地方。防身器物可以使得防衛(wèi)能力超出我們身體的生理限制,合理、有效利用身邊器物可以使我們的防衛(wèi)手段更具威力,在面對窮兇極惡的歹徒時,使用就地取材的“武器”切不可手軟,戰(zhàn)機稍縱即逝,而且一旦防身器物被對方搶奪,則后果不堪設想。
防身自衛(wèi)不是體育比賽,對于歹徒來說是無所不用極其,而對于防衛(wèi)者來講,我們同時也受到法律的約束。因此,防衛(wèi)并非要把對手徹底擊倒,只要使犯罪分子暫時失去行動能力,我方獲得自救即可。
總而言之,自衛(wèi)防身術是為了確保自身的人身安全,使用武力手段并非首選,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才是解決問題的最高境界。在不需要使用武力就能解決安全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呢?基于生命安全理念的自衛(wèi)防身術將是圍繞解脫糾纏、擺脫困境為目標,防衛(wèi)技能與戰(zhàn)術兼顧,避免蠻力對抗的一門格斗術。
參考文獻:
[1]趙玲.轉型期中國城市公共安全感研究[D].復旦大學,2013.
[2]顧雪林,郝海濤.大學“安全知識與正當防衛(wèi)”課程建設與實施[J].科教文匯,2008,29.
[3]張銳,陳工.安全教育與自衛(wèi)防身[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
[4]王海源,管慶麗.現代女性防身自衛(wèi)訓練的新視點[J].搏擊(武術科學),2011,05:37-39.
[5]陳工.美國女大學生自衛(wèi)防身能力的實驗室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01:96-102.
[6]劉輝.安全管理的責任機制與獎勵機制研究[J].管理學家,2013, 12:20-21.
[7]李建波.湖北省普通高校自衛(wèi)防身術選項課開設現狀與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