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析東北官話中的后綴“咕”

2019-09-10 07:22吳媛媛劉哲
關鍵詞:單音節(jié)官話后綴

吳媛媛 劉哲

[摘 要] 東北官話中有些后綴極富口語色彩,如“子”“巴”“挺”“咕”等。這些后綴的使用,使東北官話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動作的特征和事物的形態(tài)。本文以東北官話中后綴“咕”為研究對象,分析其使用概況和句法功能。

[關鍵詞]東北官話;咕;后綴

[中圖分類號]H121 [文獻標志碼]A

東北官話能夠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動作的特征和事物的形態(tài),加強說話人的語氣,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詞綴的使用是分不開的。詞綴的使用是東北官話中詞匯的一個顯著特點,其中后綴的使用較為廣泛。東北官話中常見的后綴有“子”“巴”“挺”等,“咕”在東北官話中也經(jīng)常作為后綴使用。東北官話中的后綴“咕”,多數(shù)附著在單音節(jié)詞后面,讀輕聲。

“咕”字的本字是“古”,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古,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從古。公戶切。”“古”字也有象聲詞這一釋義,如:古剌剌(旗子飄動或甩鞭的聲響);古魯魯(古鹿鹿。形容物體轉(zhuǎn)動;也指腹內(nèi)腸子蠕動或液體噴出的聲響);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斷涌出的聲響)。“古”字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地出現(xiàn)了僅表聲音的分化字“咕”。“咕”字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釋為:象聲詞,形容剎車、低聲說話等的聲音。[1]463在《漢語大字典》(縮印本1995)[2]270《漢語大詞典》(第6卷)[3]253及《辭源》(修訂本1997)[4]251中,“咕”字也只有象聲詞這一個義項。由此可見,“咕”字作詞綴本身的釋義是虛化的,僅僅是形容一種持續(xù)的聲音。東北官話以“咕”為后綴的詞匯中,“咕”字本身的意義雖然也是虛化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影響著詞匯的整體釋義,當附著在單音節(jié)動詞后時,描述的動作具有持續(xù)性。在普通話中,也有以“咕”作為后綴的詞匯,例如:捅咕、嘀咕、叨咕、嘰咕等,從使用的頻率和范圍來看,東北官話中后綴“咕”的使用頻率更高,使用范圍更廣。

一、以往相關研究

關于東北官話中后綴“咕”的研究,聶志平先生在1994年發(fā)表的論文《黑龍江方言帶后綴“巴”“哧”“咕”的雙音謂詞》(哈爾濱師專學報1994年12月第4期)中對黑龍江方言中帶后綴“咕”的詞匯作了整理和釋義。[5]76通過將這些詞的釋義與北京話和普通話作比較,分析概括出黑龍江方言帶后綴“咕”的雙音謂詞的使用特點。另外,他還在2005年出版的《黑龍江方言詞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三章中,對黑龍江方言中帶幾類后綴的雙音詞語作了整理和分析,其中包括以“咕”作后綴的雙音詞。本文將依據(jù)《簡明東北方言詞典》[6]393,對東北官話中以“咕”作為后綴的詞匯進行歸納分類,通過分析這些詞匯在句子中的具體釋義,概括并總結出后綴“咕”在東北官話中的句法功能。下文中提到的“X+咕”,其中“X”指的是可以與“咕”搭配使用的詞和語素。

二、東北官話中詞匯“X+咕”的概況

在東北官話中,“咕”作為后綴多數(shù)用作動詞,少數(shù)用作形容詞。通過對《簡明東北方言詞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和聶志平先生所著的《黑龍江方言詞研究》中“東北方言詞匯拾零”一章的詞匯統(tǒng)計,東北官話中以“咕”作為后綴的詞匯共有扯咕、踹咕、搋咕、戳咕、搭咕、 咕 、軋咕、擠咕、扭咕、塞咕、掖咕、計咕、講咕、捏咕、杵咕、打咕、夾咕、扎咕、踩咕、偎咕、蛐咕、哀咕、唄兒咕、嘀咕、假咕、犟咕、毛咕、癟咕、嘎咕29個。其中包括動詞24個、形容詞5個。在24個動詞中,有22個動詞是“咕”作為后綴附著在單音節(jié)動詞后,表示該動作行為的持續(xù)不斷,其中描述與手有關動作的動詞有12個:扯咕、搋咕、戳咕、搭咕、 咕、擠咕、塞咕、掖咕、捏咕、打咕、夾咕、扎咕;描述與腳有關動作的動詞有2個:踹咕、踩咕;描述與言語有關動作的動詞有13個:扯咕、踹咕、戳咕、搭咕、 咕 、計咕、講咕、捏咕、杵咕、踩咕、蛐咕、哀咕、嘀咕。描述與身體相關的動詞有2個:扭咕、偎咕;描述其他動作的動詞有2個:軋咕、唄兒咕。其中杵咕和蛐咕這兩個動詞的構詞形式與前不同,源于狀中結構。“蛐”“杵”是名詞作狀語。“蛐咕”一詞,蛐蛐這種昆蟲的叫聲比較小,當名詞作狀語修飾限定“咕”時,形容像蛐蛐一樣地說話?!拌乒尽币辉~,“杵”原是一種工具,當名詞作狀語時表示使用杵發(fā)出的動作,“咕”仍然表示該動作持續(xù)。在5個形容詞中,假咕、犟咕、癟咕3個詞是“咕”作為后綴附著在單音節(jié)形容詞后?!懊尽币辉~是附著在單音節(jié)名詞后,“毛”原本是名詞,當作狀語時描述毛的狀態(tài),“毛咕”現(xiàn)為形容詞。

(一)動詞“X+咕”

東北官話中,“咕”作為后綴多數(shù)附著在單音節(jié)動詞后面構成新的動詞。在構詞形式上,這些動詞都可以按照“ABAB式”重疊,如:“踹咕”也可以說成“踹咕踹咕”,“踩咕”也作“踩咕踩咕”。在日常的交流中,當使用這些以“咕”為后綴的動詞時,東北官話也更傾向于“ABAB式”重疊使用。在統(tǒng)計出的24個動詞中,“咕”都是作為后綴附著在單音詞后構成動詞,這些動詞中除“軋咕”為狀態(tài)動詞,其余的都為行為動詞。具體的情況如下:

1.行為動詞

24個動詞中表動作行為的計23個,表狀態(tài)行為的計1個。

扯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談說,議論(含貶義),一個是拉扯、關系(含貶義)。如:

例1.那事還八字沒一撇呢,你給亂 扯咕 啥?(1)

例2.那人作風不正,你怎么跟他 扯咕 到一塊去了?/這兩件事之間沒有關系,為什么硬 扯咕 到一起呢?

踹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踩踏,一是數(shù)叨,埋怨。如:

例3.三伏天屋里熱得人喘不上氣,陰天院子里 踹咕 得凈稀湯(張建華《雙送禮》,載《參花》1982,12)(2)

例4.大媳婦一進門,就把我們兩口子好頓 踹咕 。(徐雙山《兩張分家單》,載《黑龍江文藝》1981,1)

單音節(jié)動詞“踹”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釋義為:動詞,腳底向外踢/踩,踏。兩個釋義都與數(shù)叨和埋怨不相關。由此可見,當單音節(jié)動詞“踹”加上后綴“咕”時,雖然在詞的類別依舊屬于動詞,但是在釋義上引申出與語言有關的義項,數(shù)叨、埋怨。

搋咕,有三個義項,一是以手用力壓和揉,一是亂踩,還有一個是欺壓、折磨。如:

例5.你把面好好兒 搋咕搋咕 。

例6.剛下完雨,你別上地里瞎 搋咕 去。

例7.前幾年他讓人 搋咕 夠嗆。

戳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干,擺弄,也作“撮咕”。一是挑唆,出壞主意。也作“撮咕”。如:

例8.趙家爺倆正在拿鍬平地。他人性臭,沒人和他搭伙?!坝猩掇k法,你慢慢 戳咕 去吧?!保愋〔ā肚f稼人的心腸》,載《參花》1983,1)/你不會修別修,這收音機都讓你給 撮咕 壞了。

例9.好好地一門親事讓他給 戳咕 黃了。/老孫林哼了哼鼻子:“我明白了,準是你 撮咕 ,你那混小子打媳婦啦?!保ɡ罨菸摹栋顺鰬颉?,載《遼寧文藝》1978,5)

“戳”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釋義有四個:用力使長條物體頂端向前觸動或穿過另一物體;(長條形物體)因猛戳另一物體而本身受傷或損壞;豎立,站;名詞,圖章。四個釋義中,并沒有與“挑唆”意義相關的釋義。由此可見,“戳咕”一詞的釋義與動詞“戳”相比較,在詞義上發(fā)生了變化。

搭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答理,理睬。也作“答咕”。一個是閑聊。如:

例10.你年紀輕輕的懂個啥?沒有好處我 搭咕 它?(朱雪艷《光燦燦的路》,載《黑龍江文藝》1976,6)

例11.邢貴胳膊上掛了一盤繩子,圍前圍后跟車老板 搭搭咕咕 。(朱雪艷《光燦燦的路》,載《黑龍江文藝》1976,6)

咕,有三個義項,一個是捅,戳,二是塞,放,三是從旁鼓動人(做某事),也作“掇咕”。如:

例12.老太太連推帶搡地 · 咕 二雷由后院跳出去,走了。(李惠文《八出戲》,載《遼寧文藝》1978,6)

例13.這包里 · 咕 點啥東西,鼓鼓囊囊的?

例14.這不,一聽說村子里串聯(lián)辦法,他就一跳八丈非入不可,整天在家 掇咕 爹......(蔡天心《大地的青春》)

擠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擠眼睛,有時以此暗示某種意思,也說“眨咕”。另一個是擠。如:

例15.你 擠咕 啥眼兒,有話明說唄。/你們 擠咕 眨咕的想干什么?

例16.輕點兒,別把眼藥水兒 擠咕 得哪兒都是。

扭咕,身體左右扭動。如:

例17.老爺子一看見人家跳舞,就說:“唉,又 扭咕 上了!”

塞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胡亂地將東西塞放某處,一是亂吃。如:

例18.你的襪子又 塞咕 哪去了?

例19.不知他嘴里 塞咕 什么呢。

單音節(jié)動詞“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釋義是:把東西放進有空隙的地方,填入。而“塞咕”一詞中“亂吃”這個釋義則是在動詞“塞”原義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

掖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掖,塞進。一是不經(jīng)心的放置(以致找不著)。如:

例20.你過去給他 掖咕掖咕 被。

例21.他不知把那本雜志 掖咕 哪去了。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單音節(jié)動詞“掖”釋義是:塞進(衣服或夾縫里)。當與后綴“咕”構成動詞“掖咕”時,就延伸出“不經(jīng)心的放置”的釋義。

計咕,(聲音不大地)爭吵。如:

例22.這么點兒事兒,你們 計咕計咕 的,有頭兒沒頭兒了!

講咕,非議。如:

例23.你別總在背后兒 講咕 別人!

單音節(jié)動詞“講”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釋義有四個:說;解釋,說明,論述;商量,商議;講求。四個釋義中都與非議無關,而且動詞“講”是中性詞,加了后綴“咕”的“講咕”就變成了含有貶義色彩的動詞。由此可見詞匯在感情色彩上也發(fā)生了改變。

捏咕,有五個義項,一是用拇指和別的手指夾,捏,二是按摩,三是撮合(使成夫妻),四是擺布,五是編造。如:

例24.暗地里他用手 捏咕 我一下。

例25.我的后背有點酸痛,你幫我 捏咕 捏咕 。

例26.那姑娘人不錯,工作也挺好,我想把你倆往一塊兒 捏咕捏咕 。

例27.你就這么老實,人家怎么 捏咕 怎 么是?

例28.不知道他給你 捏咕 個什么罪名呢。

杵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杵,一是慫恿。如:

例29.她用條帚疙瘩狠狠地 杵咕 我一下子。

例30.這事兒聽說背后兒都是他 杵咕 的。

打咕,打鬧(多用于兒童)。如:

例31.幾個孩子一放學就 打咕 到一塊兒 去了。

夾咕,義同“擠咕”的第一個釋義。

扎咕,診斷。如:

例32.我有關節(jié)炎,你給我 扎咕扎咕 。

踩咕,貶低。如:

例33.他在背后可沒少 踩咕 你。

單音節(jié)動詞“踩”本義是一個動作行為,屬于中性詞。當后面粘附詞綴“咕”時,就延伸出貶低的釋義。因此“踩咕”一詞也變成了含有貶義色彩的動詞。

偎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磨蹭,一是坐和半躺在某處間或扭動。如:

例34.她 偎咕 半天才上炕去。

例35.別整天在床上 偎咕 ,看弄得亂七八糟的。

蛐咕,低聲談話(略有反感)。如:

例36.別在底下 蛐咕蛐咕 的。

這里的“蛐”雖然是名詞,但是當后面加上詞綴“咕”時,“蛐咕”就變成了動詞,表示低聲說話。“蛐”原本是名詞,指的是蟋蟀這種昆蟲。當加上后綴“咕”時,延伸了名詞“蛐”的釋義,表示像蛐蛐的叫聲那樣的音量交談,因此“蛐咕”的釋義就延伸為低聲說話。并且在感情色彩上由原來的中性詞向含有貶義色彩靠近,略帶反感。

哀咕,低聲地央求,懇求。如:

例37.我一邊哭一邊 哀咕 。(梁志異《母親的控訴》載《東北文藝》1951,5)

這里的“咕”作為后綴雖然是附著在形容詞“哀”的后面,但是“哀咕”一詞卻屬于動詞,詞性發(fā)生了改變表示小聲地央求。

唄兒咕,死了。(含貶義)如:

例38.我要把那藥吃了,早就 唄兒咕 了。(田連元等《藥店新風》,載《遼寧文藝》1973,8)

嘀咕,有兩個義項,一是小聲說,私下里說;二是猜疑,猶疑。如:

例39.他抱著那個瓦罐兒自言自語的 嘀咕 。(老舍《駱駝祥子》)

例40.他默默地 嘀咕 著這究竟是怎么一 回事。

東北官話中“嘀咕”一詞有時接在動詞“犯”后面,構成動賓短語“犯嘀咕”,其中“嘀咕”作賓語成分。犯嘀咕,是猶豫的意思。如:

例41.干這種事不能犯 嘀咕 ,得說干就干!我就去布置!(趙云生《少帥傳奇》)

2.狀態(tài)動詞

軋咕,交往,相處。如:

例42.“能 軋咕 好嗎?”大老倔的火氣顯然已經(jīng)消了。(戴吉玉《皆大歡喜》,載《參花》1983,5)

東北官話中,多數(shù)動詞附著后綴“咕”時,會引申出與言語有關的動作行為,如扯咕、踹咕、戳咕、搭咕、 咕等,表示言語的動詞有時還可以引申出心理行為。例如:踹咕、嘀咕等。

(二)形容詞“X+咕”

東北官話中,“咕”作為后綴可附著在單音節(jié)形容詞后面構成新的形容詞,也可附著在名詞后面構成形容詞。構詞形式上,可以按照“AABB式”重疊,如“假咕”一詞有時也說成“假假咕咕”;“毛咕”一詞也作“毛毛咕咕”,其詞義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在東北官話中,這些以“咕”為后綴的形容詞在日常使用中多數(shù)以重疊的形式出現(xiàn)。在統(tǒng)計出的5個形容詞中,有3個性質(zhì)形容詞,2個狀態(tài)形容詞。具體的情況如下:

1.性質(zhì)形容詞

假咕,虛假,不真實。如:

例43.你這孩子咋還 假假咕咕 的了呢?(甲新《特殊家宴》,載《參花》1982,10)

“咕”作為后綴,附著在單音節(jié)形容詞“假”后面,在句子中多按照“AABB式”重疊,構成雙音形容詞“假假咕咕”。

犟咕,強辯。如:

例44.你別總跟我強 犟咕 ,怎么回事我還不知道!

嘎咕,《簡明東北方詞典》寫作“旮咕”?!瓣浮北疽庵附锹?,而“嘎”有兩個義項,一是兒童聰明乖巧而調(diào)皮的,二是脾氣壞,乖僻。由此可見,在東北官話中,這個形容詞寫作“嘎咕”更為貼切?!案鹿尽币灿袃蓚€義項,一個是(人的脾氣、品質(zhì),東西的質(zhì)量,事情的結局等)不好,一是奇怪,與眾不同。如:

例45.老張家這幾個小子,數(shù)他最 嘎咕 。

例46.他名字起得挺 嘎咕 。

2.狀態(tài)形容詞

毛咕,因疑懼而恐慌,害怕。如:

例47.剛聽到這兒,他就 毛咕 了。

“咕”作為后綴附著在單音節(jié)名詞“毛”后面,原有的單音節(jié)名詞就變成了形容詞,詞性發(fā)生了改變。

癟咕,有兩個義項,一個是物體表面凹下去,不飽滿,一是形容人的精神垮了(貶義詞)。如:

例48.乒乓球叫他給踩 癟咕 了。

例49.他把這些事兒給他抖摟抖摟,他當時就得 癟咕 啦。

三、東北官話中詞匯“X+咕”的句法功能

東北官話以“咕”為后綴的詞匯中,動詞的數(shù)量比較多,在句中多數(shù)充當謂語或謂語中心,還有少數(shù)可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形容詞的數(shù)量比較少,在句中多數(shù)充當定語,少數(shù)作句子的賓語和補語。

(一)動詞“X+咕”的句法功能

東北官話中的動詞“X+咕”,能受副詞的修飾,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大部分后面是可以帶賓語的,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動詞更傾向于帶單賓語或者不帶賓語使用。在句子中,也多數(shù)充當謂語和謂語中心,還有少數(shù)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

1.作謂語

前文統(tǒng)計出的24個以“咕”為后綴的動詞,絕大多數(shù)作句子的謂語或謂語中心。如:例33中的“踩咕”在句中作謂語,例29中的“狠狠地杵咕”是一個動詞性短語,“杵咕”是這個短語的中心詞,作句子的謂語中心。這些動詞的后面更傾向于帶單賓語或者不帶賓語。如:例35中的“偎咕”作句子的謂語,后面不帶賓語,例12中的動詞“ 咕”作句子的謂語,句中的名詞“二雷”作動作的受事賓語。

2.作主語

東北官話中的動詞“X+咕”與判斷動詞“是”搭配使用時,這些動詞在句中就充當了主語。如:“戳咕是沒用的,拿去修吧?!薄按凉尽币辉~在句子中作主語。一般情況下,這些動詞放置句首與判斷動詞“是”搭配使用,充當句子的主語。相較于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在句中作主語的情況比較少。

3.作賓語

前文統(tǒng)計出的24個以“咕”作后綴的動詞,當與心理動詞,如:“喜歡”“討厭”“害怕”等,或與能愿動詞,如:“希望”“打算”“能”等搭配使用時,就會充當整個句子的賓語。如“小王背地里就喜歡講咕別人。”整個句子中的“講咕”和“別人”一起作心理動詞“喜歡”的賓語,而“講咕”又作“講咕別人”這個小句的謂語。再如“你們不能在下面蛐咕?!本渲械摹膀泄尽币呀?jīng)不再是動詞詞性,而是活用成名詞作能愿動詞“不能”的賓語。

(二)形容詞“X+咕”的句法功能

東北官話中以“咕”為后綴的詞匯,還有少數(shù)的形容詞。與動詞相比,形容詞的數(shù)量比較少。前文統(tǒng)計出的“假假咕咕”“毛咕”“犟咕”“嘎咕”“癟咕”5個形容詞,形容詞“X+咕”都可以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如:挺、最等,在使用時后面一般不帶賓語。在句中多數(shù)充當定語,也存在少數(shù)作句子的賓語和補語的情況。

1.作定語

前文統(tǒng)計出的5個以“咕”為后綴的形容詞,在句子中多數(shù)充當定語,其中“假假咕咕”“毛咕”“犟咕”“嘎咕”這4個形容詞多數(shù)用于修飾人的特征,如:“這個孩子真嘎咕”;而“癟咕”一詞多用于修飾事物的特征,如:“這個塑料瓶子癟咕了?!?

2.作賓語

形容詞“X+咕”與心理動詞搭配使用時,就會充當句子的賓語。如“他就喜歡犟咕,一點也不聽勸。”當“犟咕”與心理動詞“喜歡”搭配使用時,充當了句子的賓語。再如:“小張就愛假假咕咕,一點也不實誠。”“假假咕咕”作心理動詞“愛”的賓語。在句中充當賓語。

3.作補語

前文統(tǒng)計出的東北官話以“咕”為后綴的詞匯中,“癟咕”一詞在句子中不僅可以充當定語,還可以作結果補語,補充說明動作的結果,如:“他把球踩癟咕了。”“癟咕”一詞在句中補充說明“踩”這一動作的結果。

四、結語

通過前文的闡述可以得出,在東北官話中,后綴“咕”的使用是比較廣泛的。語義表述形象活潑,能產(chǎn)生聯(lián)想義。構詞形式上,“咕”作為后綴多數(shù)附著在單音詞動詞和形容詞后面,構成的詞匯中以動詞居多,形容詞比較少。其中動詞中行為動詞居多,狀態(tài)動詞比較少。而在這些行為動詞中,有50%的動詞與言語有關。句法功能上,構成的動詞多數(shù)在句中多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少數(shù)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構成的形容詞多數(shù)在句中作定語,少數(shù)的作賓語和補語。語義功能上,“后綴“咕”的使用,使部分單音節(jié)詞不僅在詞性上發(fā)生了改變,詞義上也有所引申。在感情色彩上,有些詞匯也由原來的中性詞變成了貶義詞。由此可見,后綴“咕”的使用不僅能夠使東北官話更加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事物的形態(tài)和動作的特征,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語義功能。

[注 釋]

(1) 文中未標明出處的例句均出自于東北官話日常用語積累。

(2) 文中標明出處的例句均出自于遼寧出版社1988年版許浩光張大鳴的《簡明東北方言詞典》。

[參考文獻]

[1] 呂叔湘,丁樹生.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 漢字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縮印本)[M].湖北:湖北辭書出版社,1995.

[3] 羅竹鳳.漢語大詞典(第6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

[4]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合訂本1-4)[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5] 聶志平,李雪.黑龍江方言帶后綴“巴”“哧”“咕”的雙音謂詞 [J].哈爾濱師專學報,1994(4):76-80.

[6] 許浩光,張大鳴.簡明東北方言詞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甄 欣

Abstract: Some suffixes in northeast mandarin are very colloquial, such as "zi", "ba", "ting" and "gu". The use of these suffixes enables northeast mandarin Chinese to depict the features of actions and the shape of things more vividly.This paper takes the suffix "gu" in northeast mandarin Chine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its general usage and syntactic functions.

Keywords: Northeast mandarin;gu; the suffix

猜你喜歡
單音節(jié)官話后綴
“V著呢”中單音節(jié)動作行為動詞“V”的語義特征
在農(nóng)村小學語音教學中提升學生認讀拼讀能力初探
倍增法之后綴數(shù)組解決重復子串的問題
兩種方法實現(xiàn)非常規(guī)文本替換
從型號后綴認識CPU性能
《穆斯林的葬禮》中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考察
俗話說,官話說
丹寨县| 富民县| 鹿邑县| 夏邑县| 余姚市| 唐山市| 定结县| 铜鼓县| 横山县| 全椒县| 武鸣县| 康保县| 丹巴县| 苗栗县| 托里县| 太仓市| 繁峙县| 微博| 叶城县| 泸西县| 衡南县| 诸暨市| 黄大仙区| 繁昌县| 庆安县| 融水| 泾阳县| 来安县| 镇巴县| 浮梁县| 曲麻莱县| 略阳县| 古交市| 年辖:市辖区| 贡嘎县| 西吉县| 唐山市| 石景山区| 阳泉市| 札达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