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海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給教師帶來了挑戰(zhàn)。雖然目前有效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低效甚至無效的情況,本文筆者從四個方面對教學有效性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有效備課;豐富手法;課堂提問;多元評價
高中數(shù)學作為高中學科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是僅限于概念、公式的記憶,而是探究能力、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得以全面提高,有效教學不僅使學生各項思維得以提高,而且對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存在“滿堂灌”教學方式,并且進行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率低、學習負擔重等情況,針對種種情況,本文筆者以高中數(shù)學作為出發(fā)點,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全面有效備課、豐富教學手法、設置課堂問題、進行多元評價”四個方面對教學有效性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全面有效備課,把握學生學情
備課作為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教學活動展開的基礎,也是優(yōu)化教學的前提,有效的備課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與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目前,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缺乏備課環(huán)節(jié)的重視性意識,在讀懂教材的前提下進行教學,導致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度降低,學習效率差,從而不能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首先應轉變教育理念,增加有效備課的重視程度,然后完善備課過程,把以往的單一“備教材”轉變?yōu)椤皞鋵W生、備教材、備教法”等多方面,進而為有效教學的展開進行充分的準備。
筆者在進行“隨機事件的概率”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接觸過隨機事件、不可能事件與必然事件的相關概念,對其概念有了表象認識,本章節(jié)內容是對原有認知上的補充與延伸,基于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與概括能力,就本章節(jié)知識的學習而言,學生的學習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學生并不清楚如何利用頻率來估計概率,這又成為教學中的難點,因此,以三維教學目標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首先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在原有認識水平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隨機現(xiàn)象,了解隨機事件發(fā)生的不穩(wěn)定性,明確概率與頻率的區(qū)別聯(lián)系,能從拋硬幣實驗中總結隨機事件發(fā)生的隨機性與規(guī)律性,然后從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能親自動手試驗,學會運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最后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學生可以體會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密切性,并通過試驗認識必然性與偶然性的對立統(tǒng)一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應充分的把握學生學情,以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為基礎,進行教材的分析,找到適合學生接受的教法展開教學,從而使三維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
二、豐富教學手法,尊重學生需求
教學手法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有力工具,對教學有效的展開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教師往往利用教材以講授法的方式間接的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容易產生乏味枯燥的課堂氛圍,學生提高不了學習興趣,進而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距離感,同時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應轉變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手法,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下,融入輔助元素,如: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沃希白板等新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參差不齊的數(shù)學學習水平上更上一個臺階。
筆者在進行“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眾數(shù)、極差、方差”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已經(jīng)學習了相關知識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由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整合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在課前制作微課視頻,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針對本章節(jié)的重難點進行分析,學生在教學中已明確了學習的重難點,并對預習中內容存在的疑問在課堂中進行提問,筆者通過學生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與解答,從而達成了一種良好的互動循環(huán)過程,同時,在完成三維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尊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尋求,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使之符合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三、設置課堂問題,提高探究能力
課堂提問作為檢驗學習結果的形成性評價過程,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結果的產生而忽視過程的形成,以平鋪直敘的方式灌輸理論知識,導致教學任務不能以形成性評價結果為導向完善教學,同時,學生對知識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內化,對各項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課堂問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并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筆者在進行“變量與賦值”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賦值語句的結構,并通過實際生活情境,嘗試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感受計算機語言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于是,展開教學,在學生對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后,設置課堂問題:“1=A,y-2=y,y=x+5,判斷賦值語句的是否正確”,學生結合概念進行思考分析,得出結論,然后,通過問題的設置,在學生完全掌握了概念的理解基礎上,筆者進行下一步的教學:“賦值運算”,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的前提下,進行提問:“(1)x=5,y=6,x=y(2)x=5,y=6,y=x對比兩組程序,求輸出的x值與y值量”,學生通過問題了解賦值語句的含義,進而對應用問題有了清晰的表象認識,也為后續(xù)相關知識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時,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與探究能力。
四、進行多元評價,樹立學生自信
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轉變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有效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目前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作評價,只是單一的以分數(shù)作為評價的標準,從而失去了評價的教育功能,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并產生厭學心理,同時,這種評價標準與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觀不相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明確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幫助學生不斷的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
筆者在進行“算法案例分析”教學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算法概念的理解,組織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不同小組,小組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關算法的案例,設置問題,分析討論,得出結果,小組代表對小組討論的過程進行展示,在此過程中,筆者進行及時表揚并且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引導糾錯,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同時,學生在演示完畢后,進行自評,從“參與程度、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反思,從而認識自我,針對性的加之努力與改進。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的開展受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影響,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準備都需要精心設計,不僅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奠定夯實的基礎,而且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轉變教育理念,把素質教育的教育觀落實到位,不斷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首先從備課方面,根據(jù)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符合學生可接受的教學方案,然后從教學手法方面,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等輔助工具,結合課堂提問的方式,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后,從教學評價方面,應進行多元評價,讓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樹立自信,從而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社會發(fā)展的綜合性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肖凌戇.高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研究綜述[J].中國數(shù)學教育,2011(1):9-11.
[2]徐燕.高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8.
[3]殷偉康.高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J].中學數(shù)學研究,20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