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一把劍的光芒
淬火的劍,與我的情感碰撞
瞬間,迸濺出火花
應(yīng)和著內(nèi)心潛伏已久的期待
劍氣與雄風(fēng),像一股激流
被呼嘯的事物喚醒
而后,以汪洋之勢越過障礙
在山光云影間
與我訣別般相遇
鑄劍的場面就是一次生命狂歡
鐵與鐵,互為知已與敵手
鐵與身體,互為琴瑟與倒影
在融合中對峙,又在對峙中融合
沒有什么可以像鐵這樣豐富多彩
像劍這樣具有多重的象征意味
劍是一種物質(zhì)
更是一種精神
鐵,是工業(yè)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鐵,是鄉(xiāng)土中國最為原始的遺存
劍身為鐵,刃口為鋼
一把锃亮的寶劍,沾染了
對已逝時光的深切感懷
它就是歡樂與傷痛
它就是死與生最為貼切的
隱喻與暗喻
當(dāng)我的人生經(jīng)歷了起伏跌宕
當(dāng)我的意志經(jīng)過了無數(shù)的
破碎與重塑。投奔龍泉
重溫那爐火熊熊的深情擁抱
讓原生態(tài)的手工技藝
把那些空虛無聊都逼出來
在一場水火交融之后
重新站成大寫的姿勢
我們的鈣質(zhì)日益缺失
我們的精神日益疲軟
而它,就是一道傷口
一種迷人的痛
它在我的筆下從來都是活的
是會發(fā)聲也會呼吸的
恩怨情仇,就像一出戲劇
有開始也有結(jié)束
在情感的層面上,它代表愛
有情節(jié),有故事,有高潮
有畫面,更有色彩
它極大地提升了我的書寫空間
它意外地使我的詩歌有了
起承轉(zhuǎn)合的節(jié)奏
深入骨髓的愛
藏著銷魂時刻
鑄劍就是鐵與砧的心領(lǐng)神會
就是一種破壞與重建
而只有在火花飛濺
哧啦一聲撕裂時
我才會感到遇到了對手
我才會被喚醒,被激發(fā)潛能
那些我做夢都沒夢過的靈感
會突然閃現(xiàn)
鐵是劍的故鄉(xiāng),是自然的河山
它沉默無言地成為我們的底色
粗糙,飽滿,堅韌,有力
溫情四溢而又強大無比
像一幅舊時光的剪影
牢牢地映在心靈的底片上
猶如神來之筆
抵達無上之境
故鄉(xiāng),是一種靈魂的屬地
劍走偏鋒才能觸擊人性的深處
才能在歲月的谷底打撈
那些幽深的生命體驗
從最質(zhì)樸的白描式的絮語
到最前衛(wèi)的撲朔迷離的夢囈
從抒情柔板到最原始的情緒宣泄
都飽含著血液與體溫的濃度
我要劍那種富有血性的氣質(zhì)
拒絕平庸,學(xué)會擺脫困擾與束縛
我要劍那種閃耀的先鋒姿態(tài)
讓所有的沉渣全部泛起
然后,去赴一場生死之約
我要劍那種身心的舒展與貫通
打破常規(guī)的極度自由
鍛造,淬火與拯救
一九六六年的秋天
這個秋天總是被想象涂鴉
漫山傾瀉的秋光
在一張白紙上鋪展
這個秋天,為我
埋下伏筆
藍天白云襯托著楓林
襯托著逶迤的群山
大地上滾動的紅色浪潮
被高掛的喇叭和標(biāo)語
一再渲染
一個個面黃肌瘦的人
一群群衣著襤褸的人
勒緊褲腰帶,嘿喲嘿喲
在大干快上的道路上
汗流浹背
這是一個集體至上的時代
人民公社的最高權(quán)力
在一星半點的油花里飄蕩
讓全家人吃一頓飽飯
成為奢望
這個秋天,我憨厚的父親
在水利工地上揮汗如雨
我的母親,卻挺著大肚子
在養(yǎng)豬場里精心喂豬
為了活命
一九六六年的秋天
在一張白紙上鋪展
而我就在這個秋天的夜晚
老屋里昏暗的油燈下
呱呱墜地
責(zé)任編柳江子
作者簡介:劉貴高,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作品散見《人民文學(xué)》《星星》《飛天》《雨花》等報刊。著有詩集《夜行燭光》《向上的翅膀》《穿過歲月的河流》等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