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寧
摘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作者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對此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本文擬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賞析美文;處理教材
一、課堂教學要生動活潑。力求形象
語文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傳遞感情的工具,它以文字作為載體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描繪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景。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力求形象。特別是對小學高年級,教師要從文本、詞義、字形、造字方法入手,引導學生想象文章所描繪的情景,這是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想象,把用抽象的文字描繪的情景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驗、情感體驗相融合,進行形象思維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可塑性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把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親眼目睹的場景,抓住特征,有層次地加以描繪,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思維與語言運用的轉(zhuǎn)換,就是閱讀教學與寫作水平提高必經(jīng)的轉(zhuǎn)換途徑,最終,語文教學就會淹沒在注音識字、機械記憶、枯燥講解的無奈桎梏之中。
二、誦讀美文佳作,感受語言的魅力
小學語文教材選取的文章,短小精美,有的場景美,有的意境美,有的結(jié)構美,有的寫景美,有的修辭美。教學時要注重讀和感悟,培養(yǎng)學生語感,讓學生自然習得書面語言。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擔心讀課文會浪費時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課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多讀幾遍,要讓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明白課文的基本意思,抓住主要內(nèi)容。教學過程力求簡潔、明晰,一節(jié)課的問題不要多,多必濫,濫則沖淡主題,給學生造成紛亂的感覺。對于每篇課文,要抓住主旨,明確重點、難點。在訓練重點、突破難點的時候,自覺地把討論式、探究式和合作交流式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引入課堂教學,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角度進行啟發(fā)和引導,引導要適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這樣學生就會有話說,自然會說出許多我們沒有聽過的新鮮話,教師要及時加以鼓勵和引導,及時進行板書和歸納。在探討文本的過程中,注意整合練習冊、資料、課后習題中的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要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展示自我,師生邊說、邊議、邊小結(jié),然后讓學生動筆歸納,并以此為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諸如整理的方法、分層次表達的方法、歸納文意的方法、賞析文句品味語言的方法、總結(jié)主旨的方法,讓學生懂得,這些用美麗的方塊字所組成的段落,看似雜亂疏松,其實是有著內(nèi)在嚴密的邏輯結(jié)構和組織形式,讓學生真切體驗文章的內(nèi)在美,帶領學生走進作者內(nèi)心,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懷和文章的主旨。
三、靈活處理教材。抓住課文的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大多都是文章靈魂和主題棲息的地方,不同文章展示的角度不同。為了避免課堂教學大而全、多而空的弊端,教材的處理一定要靈活,取舍恰當。取舍的原則是:抓住重點語段、重點課文,字斟句酌,反復品味。既要概括主要內(nèi)容,又要賞析好句、好詞。對于名篇,要認真地教細、教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對于其他的文章,在字詞過關之后,讓學生概括內(nèi)容,提煉主旨。明白三個問題: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對于語文基礎知識,諸如文學常識、文體知識、寫作背景、詞義字形等,則讓學生自學,教師加以補充、點撥、考查即可。
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少講,要三番五次地讀,讀后思,思后議,圍繞主旨、語言、寫法來設置問題,讓學生觀察,讓學生思考,讓學生總結(jié),讓學生表述,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看誰離問題的正確答案最近,又不拘泥于正確答案,教師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發(fā)掘?qū)W生的靈性,及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把當堂學習的收獲寫下來,一點一點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四、重視文言文和古詩詞的教學和復習。把積累古詩詞放在小學語文學習的核心位置
由于小學生才剛剛接觸文言文,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幫助學生消除學習上的困惑。教師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句讀,就是朗讀中的斷句;二是文言實詞虛詞,小學生高年級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教師要認真?zhèn)湔n,講清楚,說明白,幫助學生牢固記住實詞含義和基本虛詞的常見用法;三是古漢語句式和翻譯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跟著教師動筆翻譯,歸納整理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和虛詞用法,教師巡回指導,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文意。此外,教師要把古詩詞教學放在主要位置,加強背誦。要圍繞古詩詞重點課文,日積月累地進行學習,不斷豐厚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用古人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高潔情操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小學階段,要有計劃地進行幾十篇古詩詞教學,讓學生背誦、積累古詩詞,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一定的詩詞基礎。從發(fā)展的眼光來看,這一點非常重要。教學古詩詞一定要從基本的詩句、詞語解釋開始,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詩句的意思,整體把握全詩的內(nèi)容,最后要通過賞析名句,帶領學生走進詩歌,感受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藝術鑒賞能力。每節(jié)課要有側(cè)重點,抓住重難點,不要急,一點一點地消化、吸收,突出重點句子,反復強化記憶。找出名句、主旨句、難譯句,著重指導,加深理解。復習作業(yè)要精,要天天有、天天查、天天評。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重點、正確翻譯、理解詩意、督促識記、體會和感悟作者的情懷。復習的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利用自學式、師生互動式、提問式、當堂背誦式、默寫式、階段測驗式。對于學困生要不歧視、多鼓勵、零指責,弄清他們致差的原因,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具體困難。對此,教師要有信心和耐心,不怕反復,勤于督促,經(jīng)常指導,堅持下去,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夠慢慢地在積淀和感悟中提高。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