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蘭 雷時靈
一、使用的必要性
新頒布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有了這些重要變化:明確了科學課在一、二年級開設。根據(jù)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習進階理論,新課程標準把小學六個年級劃分成:低(一、二年級)、中(三、四年級)、高(五、六年級)三個學段,特別是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分別設計了不同層級的學段目標,體現(xiàn)了科學教育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其中,特別提出科學教育應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最核心的科學概念。
而信息技術教學設備的更新?lián)Q代,則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能為小學低段科學教學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技術可能性。其中,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低段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就能夠變抽象為具體,復雜變簡單,調動初入學胡孩子的各種感官,從而獲得傳統(tǒng)教學無法企及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在科學課堂上受益。
二、應用策略及其優(yōu)勢
(一)拖動圖片,因勢利導,在科學課上培養(yǎng)學生專注度
電子白板功能很多,最常使用的是拖放、放大組合功能。拖放、放大組合功能能使學生自主操作,不僅能幫助學生參與學習實踐,還能使學生在拖放組合中展示思維創(chuàng)造。使用這些功能,在課堂教學中能有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深度思考。
課例《物體的形狀》:我們在設計什么時,這樣提問:“孩子們,讓我們利用這些短小的正方體木塊,來測量課桌的長度呢?”提問后,教師通過電子白板,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課桌,無數(shù)正方體的木塊,指導學生通過拖放功能,不斷嘗試呈現(xiàn)自己的想法。這樣,讓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不斷嘗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有意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探究和思考,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隨機操作,及時呈現(xiàn),提升科學課學習效率
科學課堂教學非常注重學生操作,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書寫筆功能既能很好地滿足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重點內(nèi)容的教學指導,又能示范如何進行邊學習邊操作,有效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操作的同時,還能呈現(xiàn)學生研究、思考的學習過程,以及最終的思維成果。
課例:一年級下冊《這一只紙蛙》中,要求學生動手這紙蛙。課本中沒有折紙蛙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也沒有圖案。這時,交互式電子白板起到了快速有效的輔助作用。教師通過電子白板,把紙張的大小、形狀交代得很清楚,學生觀察一目了然,學起來得心應手。對難度較大的翻轉折紙步驟,通過電子白板變得簡單、直觀、立體。這紙蛙的教學在一節(jié)課全部完成,并按教材進行了紙蛙跳遠的實驗。
(三)即時存儲,回放重現(xiàn),幫助學生鞏固科學要點
電子白板有存儲和回放功能,教師能夠將收集的資料匯總分類,甚至把學生搜集的資料,或是學生胡作品匯總。在上課時,依據(jù)學生所講胡內(nèi)容,自然地呈現(xiàn),就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讓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學習的交互性,呈現(xiàn)學生。
課例:在執(zhí)教一年級上冊科學《觀察葉》一課中,我們采取“認識、觀察、記錄、回顧”的教學步驟,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讓學生完成了對葉子的認識。在觀察葉片時,老師把各種各樣的葉片放在投放在電腦上,孩子找出它們的共同點,認識到葉片都有“葉脈”、“葉柄”、“葉尖”、“葉邊”等共同結構。然后老師在電子白板中提取了關鍵詞,在與孩子鞏固葉片知識時,及時切換和展現(xiàn),有效的幫助了孩子鞏固科學知識。
利用電子白板儲存起來的課堂教學成果,依據(jù)學情,在以后的學習中,回放,重現(xiàn),能更好地鞏固學生自研出的學習知識,有效突破科學課堂上的重難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四)適時遮擋,合理呈現(xiàn),引導科學思維發(fā)展
交互式電子白板提供的遮擋拉幕功能,可以倒入圖片作為主題背景,有利于創(chuàng)造情景。同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課堂學習進度,分批呈現(xiàn)資源,不僅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更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課例:教學一年級下冊科學《給動物建一個家》一課,對比文中小動物在途中爬行覓食的表現(xiàn),就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的遮擋功能:首先出現(xiàn)小蝸牛的全貌,接著出現(xiàn)小蝸牛爬行的地點,然后讓學生交流,說說小蝸??梢栽谀睦锱?,最后出現(xiàn)更多的小蝸牛在不同的地方爬行的圖片。這樣的引導,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正確地挑選出了給小蝸牛建一個家所需要的材料。
三、應用中的弊端
把電子白板引入小學低段科學課堂,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而言,無疑是事半功倍: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開闊了學生視野,激發(fā)了學生情趣,拓展了學生思路。但是,在使用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由此產(chǎn)生的負面效果。
(一)教師忽略對文本的深度解讀,產(chǎn)生對電子白板過度依賴。
(二)教師使用電子白板使用過度化或泛化,忽略了引導學生對科學實踐操作的深度探究。
(三)教師把交互式電子白板當作投影儀,僅僅只限于播放幻燈片等呈現(xiàn)式的課件,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交互性學習的功能。
綜上所述,我們應清楚地認識:交互式電子白板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jīng)從“開始用”到“如何用”。面對如何用,我們必須明確:交互式電子白板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應該適應教學要求,貼近學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能夠促進師生、生生交互式學習,補充演示性多媒體教學到網(wǎng)絡條件下的個別教學之間的空白,達成科學學科與信息學科的整合,最終實現(xiàn)提高語科學課堂教學的效果,讓課堂40分鐘的學習達成學生最大化發(fā)展。這,就是當前,科學教師需要思考和研究之路。相信,只有在這條路上不斷摸索和創(chuàng)新,交互式電子白板這一教學輔助手段,才能在今后的科學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出更大作用,充分實現(xiàn)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作用。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