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單幅圖寫童話的《過河摘桃子》一課,是“童話引路”教改實驗的經(jīng)典案例之一。從這節(jié)老課中,可能發(fā)現(xiàn)諸多的新理念:讓學生“樂于表達”,給予“自由表達”的空間,降低形式方面的要求。同時,也能獲得有關(guān)繼承與創(chuàng)新關(guān)系的啟迪:新世紀的語文課改應該在繼承中求創(chuàng)新,是推陳出新、固中求新,而不是新舊決裂,在廢墟上重建。
關(guān)鍵詞:童話引路《過河摘桃子》自由表達
滕昭蓉老師從1983年開始,著手進行“童話引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教改實驗,產(chǎn)生較大影響。1990年,這一實驗成為湖南省重點推廣的教改實驗項目之一,隨后被介紹到我國的臺灣地區(qū)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引起國內(nèi)外的關(guān)注??磫畏鶊D寫童話的《過河摘桃子》一課,是這一教改實驗的經(jīng)典案例之一,細加研讀,可以獲得許多借鑒和啟迪。
一、舊案例中的新理念
(一)傾力讓學生“樂于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制定了寫作教學的各階段目標:第一學段“對寫話有興趣”,第二學段“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在教學建議中也提出“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課程標準為何如此重視學生的“興趣”和“樂于”?這是因為,寫作既是智力活動,同時又是有非智力心理因素參與的活動。伴隨著這一智力活動的具體過程,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自始至終發(fā)揮著作用。非智力心理因素影響著整個教學過程,它是學生樂學的心理基礎(chǔ),也是學生學好寫作的心理支柱。強調(diào)“興趣”和“樂于”,就是主張充分挖掘和利用非智力心理因素在寫作教學中的作用。如果我們采取的教學方式能滿足學生的內(nèi)心需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使學生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和愉快的情感,使教育、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達到真正的融合,便是非智力心理因素得到充分調(diào)動的最高境界,“興趣”和“樂于”便成為現(xiàn)實。
那么,兒童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呢?皮亞杰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兒童具有“泛靈”心理。這種心理缺乏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不能區(qū)分主體與客體,把主觀情感與客觀認識融合為一,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比如,兒童常把竹竿夾在腿中間當馬騎,哄著布娃娃睡覺,這就是“泛靈”心理在起作用。皮亞杰認為,在前運算時期(2—7歲)的兒童不能把精神世界和物質(zhì)世界相區(qū)別,在成年人看來無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兒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識的。4—6歲的兒童,把對人類有用的任何事物都看作有生命的,太陽是有生命的,因為它帶來光;山?jīng)]有生命,因為它不會做任何事。6—8歲的兒童,認為只有活動的東西有生命,如桌子、花都沒有生命,因為它們不能活動,而自行車、云是有生命的。8歲左右的兒童,把有生命的東西限于能自己活動的東西,如太陽和風。此后,才把有生命的東西限于動物和植物。前運算時期的兒童處于主觀世界與物質(zhì)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狀態(tài),缺乏必要的知識,對事物之間的物理因果關(guān)系和邏輯因果關(guān)系一無所知,所以思維常是“泛靈”的。但從8歲左右的兒童才把有生命的東西限于能自己活動的東西這一情況來看,在前運算時期之后的相當長時期,兒童的這種“泛靈”心理并未完全消失,他們眼中的世界依然是“現(xiàn)實”和“非現(xiàn)實”共存的世界,他們可以自由地游走于兩者之間。“在兒童自己的世界里,他一會兒是兇殘的大灰狼,一會兒又成了乖巧的小白兔;他既是威風八面的警察,又是膽小狡猾的小偷,還是和藹可親的售票員;剛才他還在聚精會神地聽媽媽講故事,這會兒又當上了司令,正帶領(lǐng)著他的‘士兵’沖鋒陷陣呢。”“兒童完整地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稟賦,以詩化的眼光看待整個世界,以至于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完全可以說,兒童的世界、兒童眼中的世界就是詩意的世界、靈性的世界、附魅的世界?!痹谕牡氖澜缋铮瑯溆醒?,花有雙手;在童心的世界里,水會唱歌,風會跳舞;在童心的世界里,太陽是公公,月亮是婆婆……
童話是一種神奇的、美妙的、幻想的故事,它擺脫時空的束縛,描繪虛擬的事物和境界。它主要運用夸張和擬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邏輯展開離奇的情節(jié),造成濃烈的幻想氛圍,將原本平凡的真實世界幻化為美麗的、超現(xiàn)實的境界?;孟胧撬幕咎卣鳎嗵撘鄬?,似幻猶真。童話反映生活的形式,與兒童的天性吻合,童話的寫作手法與兒童的思維方式吻合,童話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與兒童的認知心理吻合。童話離童心最近,童話世界與兒童心靈世界相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nèi)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guī)律,應該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彪讶乩蠋熞孕≌Z教材為基本教材,以兒童喜愛的童話為補充教材,通過聽童話、說童話、讀童話、寫童話,牢牢把握住小學階段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尊重兒童的天性,這是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單就寫作教學而言,采用童話作文的方式,能觸摸到學生的心靈世界,滿足了學生內(nèi)心的需要,使之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興味盎然,暢所欲言,樂于表達。
(二)給予“自由表達”的空間
1996年,由雅克·德洛爾任主席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在乎保證人人享有他們?yōu)槌浞职l(fā)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碑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正是基于這樣的大背景,作為語文教育重要內(nèi)容的寫作教學,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表達,是煥發(fā)學生生命活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品質(zhì)的基本途徑。
何謂“自由表達”?從寫作內(nèi)容看,自由表達主要指學生具有選擇自己想寫的內(nèi)容的自由,具有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從寫作形式看,自由表達則可以是淡化文體要求,也可以是開放章法要求,以釋放個性,避免寫出來的習作千篇一律、千人一腔。因而,多角度作文,便是自由表達的題中之意。多角度作文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體裁上的多角度,用同一題材寫出不同文體的作品;另一種是主題上的多角度,根據(jù)事物的不同特點立意,用同一題材寫出不同立意的作文。自由表達并非排斥教師的引導,二者是辯證的關(guān)系。實際情況是,放棄教師的引導,不是有些人想當然的那樣,學生便能自由馳騁、文思泉涌,而往往是不會表達。正確的做法必須是借助引導,讓學生自由表達。滕老師的這堂課就是這樣做的。請看課堂上三次習作思路的開拓:
師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這幅畫來編一個童話故事。我先開個頭:有一天,梅花鹿和小猴同時來到小河邊,他們發(fā)現(xiàn)河的對面有一棵桃樹,那桃子長得又大又紅。下面請同學們編下去。
……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編一個故事。假設小猴和梅花鹿開始只看到自己的長處,不愿互相幫助,后來——
……
師現(xiàn)在我們還要編一個童話故事。假設小猴和梅花鹿都很聰明,他們不依靠別人,最后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摘到了桃子。先說小猴,再說梅花鹿??纯次覀儼嗌系男∨笥涯懿荒芟氤雎斆鞯霓k法。
……
固定的畫面內(nèi)容,由于教師精心得當?shù)囊龑?,開拓出三個不同的想象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編出三個情節(jié)、立意均不相同的故事提供了條件。這是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表達的成功范例。
(三)形式要求與課標精神吻合
寫作教學無非要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即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問題。內(nèi)容第一位,形式第二位,內(nèi)容決定形式。實踐也表明,“寫什么”是學生最困惑的問題,也是寫作教學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因而,從內(nèi)容入手是小學寫作教學公認的重要原則。葉圣陶先生說過:“小學作文傳授之目的在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無隔閡;樸實說理,不生謬誤。至于修詞之工,謀篇之巧,除非必要之要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為病?!币虼耍鲝垼骸坝谧鞣▌t不拘程式,務求達意,只須文字與情意相吻合。”但過去的大綱對形式要求太高,1986年的大綱要求“條理清楚,詳略得當,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1992年的大綱與此大致相同,只是把“條理清楚”改為“有條理”,把“詳略得當”改為“有重點”。人們也以此為標準評價小學生的習作,以致這一原則在實踐中無法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從形式入手的指導模式盛行。
語文課程標準則大大降低了形式方面的要求:在第四學段(即初中階段)才有較多形式方面的要求;而小學階段,除了標點符號外,只有第三學段要求“能根據(jù)習作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刪去了舊大綱中“條理清楚”“詳略得當”等要求。但是,在語言材料運用方面的要求則有所強化和細化:第一學段要求“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第二學段要求“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滕老師的這堂課,完全從內(nèi)容入手,在拓展學生想象上下功夫。形式上,則主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從課文中學到的、平常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表達,比如,這樣的評價語頻頻出現(xiàn):“‘嘩啦啦’,這也是我們才學過的,用得好!”“‘直流口水’用得好?!薄啊v身一躍’,這個詞我們才學過,用到這里很恰當?!薄啊馗煌Α庍^了河’,真有意思!”“像蕩秋千一樣,比得好?!闭谜n,我們看不到其他形式方面的要求。這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完全吻合。
二、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guān)系
一堂老課,竟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諸多新理念,的確令人驚喜。同時,我們也能從中獲得有關(guān)繼承與創(chuàng)新關(guān)系的啟迪。
新課程實施以來,“全新”“里程碑式的變革”等詞匯的出現(xiàn)頻率前所未有。在教育部門權(quán)威的媒介上,一些課改專家的說法,一經(jīng)教育部門權(quán)威媒體的宣傳,影響頗廣:“新一輪國家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fā)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jīng)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說,不是沒有痛苦的”。在一些地區(qū)的媒體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字眼:在課改實驗區(qū),教師隊伍“重新洗牌”。而“特級教師是課改的絆腳石”的說法,更廣為流傳。這些說法包含著這樣的潛臺詞: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就是要與現(xiàn)行語文教育決裂,是新舊對抗、脫胎換骨、推倒重來!或許說者未必都有此意,但客觀上還是給人以這樣的強烈感覺。
如果我們把課改之前的語文教育都歸于舊語文教育的話,那么舊語文教育是否一無是處呢?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jié)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jīng)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努力建設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鞭q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縱觀我國各個階段的語文教育,既有成功的經(jīng)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每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既要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要努力“遵循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而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是固有的,是一代又一代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逐步發(fā)現(xiàn)的。一旦人們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總是試圖使我們的實踐符合規(guī)律。盡管這個過程是曲折的,有時我們甚至可能南轅北轍,但總體上一定是向前邁進的,越來越靠近規(guī)律、符合規(guī)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特級語文教師、優(yōu)秀語文教師,他們都是語文教育改革的中堅力量或者領(lǐng)路人,都為語文教育做出了貢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在語文教育上做出重要建樹,無疑是因為他們的教育實踐符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符合語文教育規(guī)律。滕老師的看單幅圖寫童話的《過河摘桃子》一課雖然是老課,卻蘊含著豐富的新課程理念,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因而,我們的正確態(tài)度應是剔除糟粕,取其精華。新世紀的語文課改既要摒棄舊語文教育中的陋習,又要繼承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jīng)驗,同時還要賦予教育教學新的內(nèi)涵,采用新的教學手段,使語文教育與時俱進,從而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諸如滕老師們的經(jīng)驗,就是舊語文教育精華部分的典型代表,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我們要好好總結(jié),好好繼承,并使之發(fā)揚光大。新世紀的語文課改應該在這樣的繼承中求創(chuàng)新,是推陳出新、固中求新,而不是新舊決裂,在廢墟上重建。
(施茂枝,集美大學教授。)附:《過河摘桃子》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們要看圖寫一篇童話。(貼畫)大家看看,這幅圖上畫了些什么?觀察時,可以從近到遠,也可以從遠到近,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從右到左。
生上面畫了一棵桃樹、一條小河、一只梅花鹿、一只猴子,還有一間房子。
生河這邊還有一棵大樹。
生房子的旁邊還有幾朵小花。
師吳勤武同學眼睛最尖,連幾朵小花都觀察到了。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那桃樹是什么樣的?河水是什么樣的?梅花鹿和小猴在做什么?
生河的對岸有一棵高大的桃樹,樹葉綠油油的,樹上結(jié)的桃子很大很大——
師可不可以用書上的一個詞,又什么又什么?
生又大又紅,可愛極了。
生小河的水在“嘩啦啦”地流著。
師“嘩啦啦”,這也是我們才學過的,用得好!那么梅花鹿和小猴呢?
生那只大梅花鹿,身上穿著花衣裳,頭上長著一對樹杈,在和小猴說話,小猴一蹦一跳的,眼睛——
生眼睛“骨碌碌”直打轉(zhuǎn)。
師小猴想干什么?
生他望著對面的桃樹,想吃那又大又紅的桃子。
師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這幅畫來編一個童話故事。我先開個頭:有一天,梅花鹿和小猴同時來到小河邊,他們發(fā)現(xiàn)河的對面有一棵桃樹,那桃子長得又大又紅。下面請同學們編下去。
(學生思考片刻,紛紛舉手。)
生小猴就同梅花鹿商量:“你背我過河去摘桃子吃,好嗎?”梅花鹿答應了,就把小猴背過河。小猴爬到樹上,摘了許多桃子吃。
師編得不錯。不過,要講得具體生動一些。小猴看到那桃子長得又大又紅,他是怎么想的?他說話時有什么動作、表情?梅花鹿是怎么回答的?他們兩個怎么過的河?過了河,小猴怎么樣上樹摘桃子的?摘了桃子后就他自己吃嗎?誰再來講?
生那只小猴見了對岸又大又紅的桃子,饞得直流口水,(教師插話:“直流口水”用得好)就手舞足蹈地對梅花鹿說:“梅花鹿哥哥,你看,那桃子長得多可愛??!你背著我過河,我們一起去摘桃子吃,好嗎?”梅花鹿說:“好的,我背你過河?!彼麄儊淼胶舆?,小猴爬到梅花鹿的背上。那河水不太深,剛好淹到梅花鹿的肚子。(教師插話:“河水不太深,剛好淹到梅花鹿的肚子”這句話交代得好)過了河,來到桃樹下,小猴就爬上了樹。
師怎么爬上樹的?
生縱身一躍。(教師插話:“縱身一躍”,這個詞我們才學過,用到這里很恰當)小猴縱身一躍,敏捷地爬上了桃樹。小猴摘了許多桃子,還丟了幾個給梅花鹿吃,他們兩個吃得津津有味。
師還有誰能說?
(學生與前一個說的大同小異,略。)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編一個故事。假設小猴和梅花鹿開始只看到自己的長處,不愿互相幫助,后來——
(教師未講完,學生已紛紛舉手。)
師好。后面的我不說了。哪位同學來講?
生一天,太陽才出來不久,小猴和梅花鹿來到一條小河邊。他們同時發(fā)現(xiàn)河的對岸有一株桃樹,那桃子長得又大又紅,使人看了直流口水。他們都想吃桃子。小猴眼珠骨碌一轉(zhuǎn),心想:“我會爬樹,這桃子肯定歸我了。”于是他向河中走去。哪知河水越來越深,水流越來越急。他嚇得連忙后退。幸好附近有塊大礁石,他靠著礁石喘了一會兒,才回頭爬上了岸。梅花鹿見了小猴那副樣子,笑了起來。他想:“小猴過不了河,我能過河?!庇谑蔷蛷暮永镒吡诉^去。到了桃樹底下,他發(fā)現(xiàn)那桃樹太高了,摘不到,就舉起前腿,扒在樹上,但還是吃不到桃子。這時,桃樹爺爺說話了:“你們兩個,一個能過河,不能上樹;一個能上樹,不能過河。你們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要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呀!”梅花鹿聽了這話,望了望對岸的小猴,想了想,就迅速地跑了回去,對小猴說:“小猴,我背你過河,好嗎?”小猴高興得縱身一躍,爬到梅花鹿的背上。梅花鹿背著小猴過了河,小猴又縱身一躍,爬到了桃樹頂上。他從樹上摘了許多桃子下來,他們兩個吃得津津有味。
師田永同學編得很完整。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生不互相幫助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互相幫助,就什么困難也不怕。
師那就是,團結(jié)起來——
生(齊)力量大。
師現(xiàn)在我們還要編一個童話故事。假設小猴和梅花鹿都很聰明,他們不依靠別人,最后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摘到了桃子。先說小猴,再說梅花鹿??纯次覀儼嗌系男∨笥涯懿荒芟氤雎斆鞯霓k法。
(學生雀躍,有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輕輕鼓掌。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舉手,有的急不可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生小猴用刀子把大樹砍倒,架起了一座橋。
師小猴哪來的刀子?
生那棵樹旁邊有座房子,那房子里肯定有刀子。
生小猴爬上河這邊的那棵大樹。又爬到伸得最遠的一根樹枝上,胸脯一挺,就過了河。
師“胸脯一挺”,就能過河?
生胸脯一挺,用盡全身力氣往對岸一跳,就蕩過了河。
師對了?!靶馗煌Α?,“蕩過了河”,真有意思!
生小猴走到房子里,找了一根繩子,爬到那棵大樹的樹枝上,把繩子捆在樹上。(教師插話:應該講“把繩子的一頭捆在樹枝上”)猴子抓住另一頭,像蕩秋千一樣,蕩過了河。
師“像蕩秋千一樣”,比得好。
生小猴子見岸上有許多石頭,便把石頭搬到河里,搭成橋墩,他踩著橋墩過河。
師小猴子力氣不大,他要搬那么多石頭,只怕難以搬動。這個辦法——
生(齊)不好!
生小猴從家里取來一根繩子,打個圈,往對岸一丟,套在樹上,他一吊就過去了。
師如果河不寬,這個辦法也很好。
生小猴子回家取了一個臉盆,拿了一根竹棍,他坐在臉盆里,劃著過了河。
師這個辦法想得真有意思。
生小猴子找來一根竹竿,往河中間一插,他縱身一躍,跳過了河。
師像撐竿跳高一樣跳過河,很好。
生小猴找來一把鋸子,做了一只船,劃過去。
師這個辦法可以,但是花力氣太大。(還有好幾個學生舉手要求發(fā)言)好了,還有許多辦法,我們要選最好的辦法、最聰明的辦法。現(xiàn)在說說,梅花鹿有什么辦法摘桃子?
生梅花鹿過了河,摘不到桃子。他見周圍有許多石頭,便把石頭壘起來,站在石頭上摘到了桃子。
生梅花鹿見摘不到桃子,就撿了幾個小石頭,往上丟,把桃子打了下來。
生梅花鹿來到樹下,前腳緊緊抱住桃樹,使勁搖著,把桃子搖了下來。
生梅花鹿帶著一把刀,把桃樹砍倒摘桃子吃。
師把桃樹砍倒,是不是聰明的梅花鹿?
生那是愚蠢的梅花鹿。
師砍倒了,以后就沒有桃子吃了,這個辦法不聰明。
生梅花鹿回到房子里,取了一架木梯,他帶著木梯過了河,再把木梯架到樹上,爬上去摘桃子。
師好了,我們想了許多辦法,這些辦法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小猴和梅花鹿愛動腦筋。
師對,越動腦筋越聰明。(稍停)剛才我們編了三個故事,這幅圖還可以編出其他的童話故事。下一節(jié)課是寫童話。你覺得哪個故事最有趣,就寫哪一個。下面我說說怎樣擬題目。第一種辦法,可以用寫的對象做題目,我們學過的課文有《我的弟弟》;第二種辦法,用寫的事件做題目,學過的課文有《記一次乒乓球賽》;第三種辦法,用文中的一句話做題目,學過的課文有《我們也要當紅軍》;第四種辦法,用時間或地點做題目,學過的課文有《課間十分鐘》《平平在家里》;還可以用體現(xiàn)中心思想的詞語或句子做題目,如《關(guān)懷》《溫暖》。大家自己選一種辦法擬題吧?!ぴ挾鲙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