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耶盈 尚曉麗 陳瑩 和麗梅
摘? 要:目的:探索利用微信平臺對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進行《流行病學》專業(yè)針對性教學的可能性,為《流行病學》教學方式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方法:采用簡單隨機和整群抽樣的方法,確定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予傳統(tǒng)教學方式;實驗組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利用微信平臺于課前、課后推送相關章節(jié)重點知識及專業(yè)針對性的科研論文。使用已設計好的“教學效果評價表”及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作為教學效果評價指標。結果:220名學生完成了本次研究,其中對照組109人,實驗組111人?!读餍胁W》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實驗組(80.41±10.04)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77.71±10.56)。實驗組同學在科研興趣的提升、科研方法及過程的了解、認識科研嚴謹性方面均與對照組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質疑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實驗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但科研實踐信心在兩組間卻未顯示出統(tǒng)計學差異(P=0.276)。結論:利用微信平臺對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進行《流行病學》專業(yè)針對性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方法可有效提高學生成績,提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缺乏在現(xiàn)場研究的生產實習,從而在科研信心方面未得到明顯提升。
關鍵詞:流行病學;微信;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本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7-0062-03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WeChat as a toll in the teaching of Epidemiology among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non-preventive medicine. Methods: Simple sampling an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identify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mong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non-preventive medicine in a certain medical university.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lecture of Epidemiolog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WeChat platform to push relevant key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research papers before and after class. Constructed questionnaire and final examine score were used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A total of 220 students completed the study, 10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11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cores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of Epidemiolog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80.41±10.0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77.71±10.5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the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th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sse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igor (P < 0.05). Questioning ability,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confide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276). Conclusi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pidemiology on non-preventive undergraduates is goo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However, it lacks the whol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under the actual situation, so the confid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words: epidemiology; WeChat; non-preventive medicine maj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流行病學》是現(xiàn)代醫(yī)學中一門重要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人群中,疾病及健康相關問題的分布、影響因素及其相應健康促進的策略與措施[1]?!读餍胁W》不僅是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主干學科,同時也是臨床醫(yī)學、藥學、檢驗學、影像學、麻醉學等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必修學科。對于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流行病學》更傾向于一種方法學,其主要目的在于讓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學會如何用嚴謹?shù)目蒲蟹椒ㄈヌ接懞徒鉀Q本專業(yè)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流行病學》的教學中應具備專業(yè)針對性,從而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科研思路,并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應用流行病學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2-4]。然而,由于流行病學課程涉及到多個不同醫(yī)學類專業(yè),現(xiàn)行教材無法兼顧到不同專業(yè)醫(yī)學生的需求,需要尋找另外一種靈活多變的途徑來進行補充。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微信作為大學生一款必備的社交APP,不僅能構建學習小組群,而且可以在群中實時推送各種圖片、文檔。微信可能將成為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流行病學》課程的一個理想的補充教學平臺。故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微信平臺進行《流行病學》專業(yè)針對性教學的可能性,為今后《流行病學》教學方式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選取某醫(yī)科大學2017-2018年下學期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為研究對象,《流行病學》授課時數(shù)為54學時。經簡單隨機抽樣和整群抽樣的方法,最終選取2015級臨床專業(yè)2個授課班級同學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二)研究內容
《流行病學》由同一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使用羅家洪主編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流行病學——案例版》第一版為教材對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進行授課。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式教學方法,以教材案例為線索展開理論授課,實習課使用羅家洪主編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流行病學學習指導》第一版為基礎進行實習討論。
實驗組:1. 理論課在傳統(tǒng)式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已構建好的微信群在課前、課后分別推送精選后的相關資料。(1)課前:推送即將授課章節(jié)案例的部分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同時推送一篇該章節(jié)針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相關科研文章;(2)課中:根據課前推送案例展開理論授課,同時結合所推送的科研文章強調該章節(jié)理論轉化實踐需要注意的設計要點;(3)課后:推送所學章節(jié)重點內容,同時推送多篇相關臨床醫(yī)學類科研文章,學生可根據興趣選擇性閱讀學習至少兩篇。(4)課外:組織學生在微信群里自由討論《流行病學》相關問題。2. 實習課:(1)文獻評價:學生從課后推送的多篇科研文章中選擇一篇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科研論文進行精讀,要求學生對該文章按研究方法要點進行總結和評價,同時要求學生提取該文章中相關數(shù)據對樣本量進行核算并且對該文章部分結果進行再次的統(tǒng)計分析(學生已事先在手機中下載安裝了樣本量計算和數(shù)據分析的免費APP)。(2)科研設計:根據之前所評價文獻研究領域,要求學生在考慮可行性和設計要點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相關科研設計,并隨機選擇學生進行陳述和點評。
(三)教學效果評估
利用已設計好的自填式調查問卷,在課程結束后對所有學生進行不記名調查,并收集學生《流行病學》期末考試卷面成績。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7.0進行分析。根據數(shù)據類型分別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或頻數(shù)(百分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t檢驗、x2檢驗、秩合檢驗用于比較對照組與實驗組間是否存在差別。顯著水準確定為P≤0.05。
二、結果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2015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230名本科同學,其中對照組114人,實驗組116人。期末發(fā)放問卷230份,收回有效問卷220份,其中對照組109份,實驗組111份。
如表1所示,對照組與實驗組在性別、民族、自主學習習慣、課外學習時間、考前準備情況、上學期《醫(yī)學統(tǒng)計學》期末考試卷面分數(shù)等均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
(二)教學效果評估
《流行病學》期末考試由教務處統(tǒng)一安排,采用教考分離模式進行機考,試題源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機考試題題庫。《流行病學》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學期末了,對本項目同學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實驗組同學在科研興趣的提升、科研方法及過程的了解、認識科研嚴謹性方面均與對照組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另外,在質疑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實驗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但科研實踐信心在兩組間卻未顯示出統(tǒng)計學差異(表2)。
三、討論
智能手機作為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移動終端,在大學生人群中深受喜愛。若能將智能手機利用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引導同學們正確使用智能手機。微信是一款較為普及的智能手機APP,在本研究開始之初進行了一次預調查,發(fā)現(xiàn)所有同學均在使用微信作為實時交流工具。本研究選擇微信平臺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嘗試有以下幾點考慮:1. 使用同學們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同時從教學的目的建立微信群也可以引導同學們利用智能手機進行學習;2. 微信群能一對多地傳送各種文件,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專業(yè)推送最新論文,突破教材的局限性;3. 微信群中的文件下載閱讀僅消耗很少的數(shù)據流量,不會對學校和學生增加額外的經濟負擔,同時也能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時間;4. 微信群的實時交流功能,便于開展師生、生生間的學術討論。王友信等研究也發(fā)現(xiàn),通過智能手機微信平臺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能有效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學習能動性[5]。
《流行病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不容易掌握的學科。與其他醫(yī)學類課程相比《流行病學》有著較強的邏輯性和推理性。對于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同學而言,要將《流行病學》知識遷移到自己所學專業(yè)中,存在較大難度。首選對于教師而言《流行病學》作為一門輔助性學科,課時受限,很難展開講述知識點;其次對于學生要求較高,在具備本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將流行病學方法熟練掌握到可以運用的程度。針對這樣的教學難點,本研究于課前推送精簡預習內容、課后推送需要掌握和熟悉的相關授課內容,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甚至碎片時間來彌補課時不足的問題。另外,本研究也在課前、課后推送針對授課班級所學專業(yè)的相關學術論文,幫助同學在學習《流行病學》的同時,也對自身專業(yè)知識進行了強化和更新。
選用專業(yè)針對性的案例是知識遷移的橋梁,同時也能借助案例讓同學們從一個熟悉的領域過渡到一個新的知識體系中。本研究授課教師根據授課章節(jié),選擇一個專業(yè)針對性案例貫穿理論課,從背景介紹“提出問題”,然后逐步帶領學生通過流行病學方法去“解決問題”。借此讓同學們了解到課程中知識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同學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被動記憶轉變?yōu)橹鲃永斫狻_@可能是對照組與實驗組在各種基本情況無差異下,《流行病學》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原因。
理論課后,授課教師推送多篇相關科研文章,其中既有設計良好的文章,也有設計存在不足的文章。在實習課時,幫助同學對文章進行評價,進一步強化理論課知識點。這樣的課程設置首先可以讓同學明白科研的整個過程;其次也能讓同學明白科研方法的重要性和嚴謹性;另外還可以提升同學們的質疑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這在本研究的對照組和實驗組中均出現(xiàn)了顯著性差異。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照組與實驗組在科研實踐信心方面并未出現(xiàn)顯著差異,仍有約三分之一的同學對科研的執(zhí)行缺乏信心。這樣的結果可能是由于本項目研究對象均為大三學生,接觸臨床較少;另外,微信平臺僅停留在了文字和視頻的這個層面,未能對同學進行現(xiàn)場數(shù)據收集、整理、分析等的訓練。
綜上,利用微信平臺對非預防專業(yè)本科生進行《流行病學》輔助教學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學生成績,同時也能幫助同學提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缺乏在現(xiàn)實情況下實施整個科研過程,從而在科研信心方面未得到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詹思延.流行病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
[2]朱俊宇,朱琳.關于提高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流行病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04):245.
[3]晁靈,馮斌.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流行病學實驗課教學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08):51-52.
[4]王娜,陸一涵,姜慶五.臨床醫(yī)學生強化流行病學實踐教學的探討[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6,18(11):912-914.
[5]王友信,宋曼殳,趙中? ,等.微信在流行病學教學中的輔助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6(05):40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