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作品簡介】
《汪曾祺自述》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自報家門”“開卷在四方”“隨遇而安”“認識和沒有認識到的”。作者敘說自己的成長軌跡,從年少在家鄉(xiāng)高郵的童年趣事談起,接著寫自己少年時去云南讀大學(xué)的經(jīng)歷,再談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推薦詞】
《汪曾祺自述》好似汪老先生的一幅水墨畫,緩緩展開。細細品讀,不知不覺便陷入汪老平凡和諧的生活之中。他有一支妙筆,簡簡單單的人,平平淡淡的事,尋尋常常的食物,一經(jīng)他描述、點染,就那么活靈活現(xiàn)、有滋有味……每次展卷,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覺得這生活、這世間是這樣美好,充滿希望。
翻開書頁吧,聽汪老先生娓娓道來。
【選篇賞析】
自報家門(節(jié)選)
京劇的角色出臺,大都有一段相當長的獨白,向觀眾介紹自己的歷史,最近遇到什么事,他將要干什么,叫作“自報家門”。過去西方戲劇很少用這種辦法。西方戲劇的靠前幕往往是介紹人物,通過別人之口互相介紹出劇中人。這實在很費事。中國的“自報家門”省事得多。我采取這種辦法,也是為了圖省事,省得麻煩別人。
法國安妮·居里安女士打算翻譯我的小說。她從波士頓要到另一個城市去,已經(jīng)訂好了飛機票。聽說我要到波士頓,特意把機票退了,好跟我見一面。她談了對我的小說的印象,談得很聰明。有一點是別的評論家沒有提過,我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的。她說我很多小說里都有水?!洞竽子浭隆肥沁@樣?!妒芙洹穼懰m不多,但充滿了水的感覺。我想了想,真是這樣。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水鄉(xiāng),江蘇北部一個不大的城市——高郵。在運河的旁邊。
運河西邊,是高郵湖。城的地勢低,據(jù)說運河的河底和城墻垛子一般高。我們小時候到運河堤上去玩,可以俯瞰堤下人家的屋頂。因此,常常鬧水災(zāi)。縣境內(nèi)有很多河道。出城到鄉(xiāng)鎮(zhèn),大都是坐船。農(nóng)民幾乎家家都有船。水不但于不自覺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說的背景,并且也影響了我的小說的風(fēng)格。水有時是洶涌澎湃的,但我們那里的水平??偸侨彳浀模胶偷?,靜靜地流著?!九?:“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背錾碓诮纤l(xiāng)的汪老,深受家鄉(xiāng)“水文化”的影響。這里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家鄉(xiāng)水的“柔軟”,不同于別地的“洶涌澎湃”。我由此想到:汪老的文字總是透露出溫情、柔軟的一面,想必他的性格也是如此。家鄉(xiāng)“柔軟”的水滋養(yǎng)了作者的品性,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p>
我是一九二〇年生的。三月五日。按陰歷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是一個吉祥的日子。中國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到現(xiàn)在還是這樣。到了這天,家家吃“元宵”,南北皆然。沾了這個光,我每年的生日都不會忘記。
我的家庭是一個舊式的地主家庭。房屋、家具、習(xí)俗,都很舊。整所住宅,只有一處叫作“花廳”的三大間是明亮的,因為朝南的一溜大窗戶是安玻璃的,其余的屋子的窗格上都糊的是白紙。一直到我讀高中時,晚上有的屋里點的還是豆油燈。這在全城(除了鄉(xiāng)下)大概找不出幾家。
我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貢”。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據(jù)說要八股文寫得特別好,才能被選為“拔貢”。他有相當多的田產(chǎn),大概有兩三千畝田,還開著兩家藥店,一家布店,但是生活卻很儉省。他愛喝一點酒,酒菜不過是一個咸鴨蛋,而且一個咸鴨蛋能喝兩頓酒。喝了酒有時就一個人在屋里大聲背唐詩。他同時又是一個免費為人醫(yī)治眼疾的眼科醫(yī)生。我們家是看眼科的。在孫輩里,他比較喜歡我。他讓我聞他的鼻煙。有一回我不停地打嗝,他忽然把我叫到跟前,問我他吩咐我做的事做好了沒有。我想了半天,他吩咐過我做什么事呀?我使勁地想。他哈哈大笑:“嗝不打了吧!”他說這是治打嗝的最好的辦法。他教過我讀《論語》,還教我寫過初步的八股文,說如果在清朝,我接近可以中一個秀才(那年我才十三歲)。他賞給我一塊紫色的端硯,好幾本很名貴的原拓本字帖。一個封建家庭的祖父對于孫子的偏愛,也僅能表現(xiàn)到這個程度?!九?:家人對汪曾祺的影響是深遠的。作者回憶小時候祖父“賞”孫子紫硯臺、字帖的事,一個“僅”字寫出了老人家對孫子愛之深切?!?/p>
我的生母姓楊。楊家是本縣的大族。在我三歲時,她就死去了。她得的是肺病,早就一個人住在一間偏屋里,和家人隔離了。她不讓人把我抱去見她。因此我對她全無印象。我只能從她的遺像(據(jù)說畫得很像)上知道她是什么樣子,另外我從父親的畫室里翻出一摞她生前寫的大楷,字寫得很清秀。由此我知道我的母親是讀過書的。她嫁給我父親后還能每天寫一張大字,可見她還過著一種閨秀式的生活,不為柴米操心。
我父親是我所知道的一個很聰明的人。多才多藝。他不但金石書畫皆通,而且是一個擅長單杠的體操運動員,一名足球健將。他還練過中國的武術(shù)。他有一間畫室,為了用色準確,裱糊得“四白落地”。他后半生不常作畫,以“懶”出名。他的畫室里堆積了很多求畫人送來的宣紙,上面都貼了一個紅簽:“敬求法繪,賜呼××”。我的繼母有時提醒:“這幾張紙,你該給人家畫畫了?!备赣H看看紅簽,說:“這人已經(jīng)死了。”每逢春秋佳日,天氣晴和,他就打開畫室作畫。我很喜歡站在旁邊看他畫,對著宣紙端詳半天。先用筆桿的一頭或大拇指指甲在紙上劃幾道,決定布局,然后畫花頭、枝干,布葉,勾筋。畫成了,再看看,收拾一遍,題字,蓋章,用摁釘釘在板壁上,再反復(fù)看看。【批注3:描寫了“我”兒時喜歡看父親作畫,描寫多用短句,“劃”“收拾”“摁”幾個動詞十分準確,樸實而自然,讓人讀出了其中的情味兒。這正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特點,“天然去雕飾”,平淡而感人?!克贻p時曾畫過工筆的菊花,能辨別、表現(xiàn)很多菊花品種。因為他是陰歷九月生的,在中國,習(xí)慣把九月叫作菊月,所以對菊花特別有感情。后來就放筆作寫意花卉了。他的畫,照我看是很有功力的??上Ь执僭谝粋€小縣城里,未能浪游萬里,多睹大家真跡。又未曾學(xué)詩,題識多用成句,只成“一方之士”,聲名傳得不遠。很可惜!他學(xué)過很多樂器,笙簫管笛、琵琶、古琴都會。他的胡琴拉得很好。幾乎所有的中國樂器我們家都有過。包括嗩吶、海笛。他吹過的簫和笛子是我一生中見過的優(yōu)選的簫、笛。他的手很巧,心很細。我母親的冥衣(中國人相信人死了,在另一個世界——陰間還要生活,故用紙糊制了生活用物燒了,使死者可以“冥中收用”,統(tǒng)稱冥器)是他親手糊的。他選購了各種砑花的色紙,糊了很多套,四季衣裳,單夾皮棉,應(yīng)有盡有?!棒闷ぁ奔舻脴O細,和真的一樣,還能分出羊皮、狐皮。他會糊風(fēng)箏。有一年糊了一個蜈蚣——這是風(fēng)箏很難的一種,帶著兒女到麥田里去放。蜈蚣在天上矯矢擺動,跟活的一樣。這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他放蜈蚣用的是胡琴的“老弦”。用琴弦放風(fēng)箏,我還未見過第二人。他養(yǎng)過鳥,養(yǎng)過蟋蟀。他用鉆石刀把玻璃裁成小片,再用膠水一片一片斗攏粘固,做成小船、小亭子、八面玲瓏繡球,在里面養(yǎng)金鈴子——一種金色的小昆蟲,磨翅發(fā)聲如金鈴。我父親真是一個聰明人。如果我還不算太笨,大概跟我從父親那里接受的遺傳因子有點關(guān)系。我的審美意識的形成,跟我從小看他作畫有關(guān)?!九?:父親多才多藝,聰明有趣。文中回憶父親的事都是一些極其普通的事,無論是作畫、養(yǎng)鳥,還是做風(fēng)箏、帶孩子們放風(fēng)箏,事情雖小,但他都是親力親為,細致而有趣。孩子參與其中,父親言傳身教。因此,作者的秉性和審美意識都遺傳了父親的一二,文字中透出對父親的敬愛和感激之情?!?/p>
我父親是個隨便的人,比較有同情心,能平等待人。我十幾歲時就和他對坐飲酒,一起抽煙。他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這種脾氣也傳給了我。不但影響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后輩的關(guān)系,而且影響了我對我所寫的人物的態(tài)度以及對讀者的態(tài)度?!九?:這里的“隨便”更確切地說是“隨性”。父親“隨性”“有同情心”“平等待人”。作者后來也像父親那樣,平等待人,溫情看待一切,追求恬淡寧靜,生活充滿閑情逸致?!?/p>
【閱讀感悟】
生活是那么有趣,那么美好。停下匆匆忙忙的腳步,拋開壓力與不滿,讀一讀《汪曾祺自述》吧。里面有水鄉(xiāng)人家的生活,平靜又美好;里面有最平凡不過的人,他們有情有味;里面有各種地方的食物,饞得人直流口水;里面有一個滿是樂趣、滿是溫情的世界。
(薦評人:深圳市寶安第一外國語學(xué)校初中部顏碩,指導(dǎo)老師:王煥、楊虹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