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能力是衡量小學生語言水平的一個指標,對這種能力的獲得,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傾向?qū)ζ溥M行教學,采取多種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朗讀技能培訓,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閱讀 朗讀能力 途徑探究
一、朗讀的重要性
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項最基礎的技能,朗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對課文有更好的理解,使學生的情操得意陶冶,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正確引導學生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傳授技能方法,采取適當?shù)姆绞揭龑W生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為之后的閱讀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朗讀的功能探究
(一)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開發(fā)學生的語言。語言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為了掌握語言,學生必須內(nèi)化這些因素。大聲朗讀所形成的信號刺激強度遠大于學生的默讀和教師的講解。閱讀可以更有效地“內(nèi)化”大腦中的書面語言系統(tǒng),逐步構建和完善語言處理的格式塔,從而將語言學習過程轉(zhuǎn)化為語言獲取過程。
(二)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語文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較容易分散,不夠集中,而大聲朗讀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有利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思考、理解和記憶。另外,課文是文字,通過教師解讀和學生默讀,也可以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加上朗讀這個聲音上的重要因素,眼耳口并用,便可以通過語音的停頓、輕重、緩急、抑揚等,將文字表達不出思想感情充分表現(xiàn)出來,也使學生對文字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是什么樣的表達,都需要準確生動的詞語、流暢連貫的句子、靈活多樣的句式、具體清晰的內(nèi)容等。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是一個從“內(nèi)化”到“外化”的連續(xù)過程,其中“內(nèi)化”是基礎,倘若缺失了基礎,便就不能很好和有效地“外化”。大聲朗讀能使學生對所讀的詞語印象深刻。宋代學者朱熹說:“凡是讀書必須要大聲朗讀,字字響亮,不誤一個字,不少一個字,不多一個字,只要多讀幾次,朗朗上口,長久不忘?!蓖ㄟ^閱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掌握各種句型,學習連接句子的方法,更能促進口語和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張中行先生所說,“讀書就是吸收”,“把身體外面的東西變成身體里面的東西,加起來很多,就成了寫作的資本。他還指出:“你不讀書,或者不熟悉讀書,有了意思,表達的框架是空白的,很難拿起筆。相反,如果你讀得更多,熟悉它,還沒來得及把筆放在紙上,就會有很多種表達方式?!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三、朗讀訓練的有效途徑
(一)教師示范,引導學生
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些部分的文字需要朗讀而不是只講,有些部分讀不好就不能理解文字的內(nèi)容。有時大聲朗讀也能營造氣氛,使課堂氣氛達到頂峰。這就要求教師本身要學習朗讀、朗讀好文章,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和學生才能共同進入角色之中。當然,當教老師朗讀時,學生也要邊聽邊思考,正確地聽節(jié)奏、速度和停頓,讓學生進入情緒。特別那些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文章更應該大聲朗讀,以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老師在學生面前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就無法表達出文章的真實感情,也更難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必須自己朗讀,做好示范。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為理解文章奠定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感情
教師應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過程,引導學生閱讀,有感情而不僅僅是“把感情讀出來”,如果學生對語言材料沒有充分的理解感受,沒有體驗情感,只強調(diào)在哪里重讀,在哪里輕讀,在哪里變語氣,在哪里停等,都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朗讀。教師應創(chuàng)造適當?shù)那榫常龑W生發(fā)揮想象力,使文字中所描繪的人物和美麗的風景通過朗讀在他們眼前展現(xiàn)出來。比如《桂林山水》這一課,為了讓學生體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我一邊用多媒體展示著麗江兩岸的美麗風光,一邊聲情并茂地說:“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撐著竹筏到了漓江,面對姿態(tài)萬千的桂林山,清可見底的漓江水,有沒有朗誦家能給大家朗誦一段呀?”視覺沖擊與言語鼓勵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閱讀情境,學生們飽含深情地開始朗誦。學生們通過大聲朗讀,認識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什么感覺。顯然,感情朗讀的到位,關鍵是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造上要下功夫,這樣學生在朗讀中就能望文生義,見景生情,即使課文寫的人和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遠,也能通過感情和經(jīng)驗去感受,從而讀出感情。
(三)科學評價,增加信心
教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朗讀情況的理解。學生讀完后,不建議簡單地說“你讀得很好”和“你讀得很流利,而且有感情”。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容易挫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比如講授《去年的樹》這一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們朗讀鳥兒歷經(jīng)辛苦找到樹的時候的感情,我就這樣評價:“老師聽到你的心那么焦慮”,“你真的很焦慮”,“看來你也在擔心樹”……這種評價有助于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對其他學生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要明確朗讀訓練的基本要求,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指導朗讀,傳授學生閱讀技能,加強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要更加注重閱讀朗讀訓練,以“讀”為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終點,使學生在閱讀朗讀中感悟,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參考文獻】:
【1】陸海娟.淺析朗讀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小學生(下旬刊),2019(05):37.
【2】蒙春榮.朗讀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2019(14):59.
【3】趙云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試題與研究,2019(13):170.
【4】尤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能訓練[J].當代教研論叢,2019(02):66.
作者簡介:姓名:王浩(1980- ?),性別:男,籍貫: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民族:漢族,職務:安康高新區(qū)第六小學總務主任,學歷:大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