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是外語學習的基石,在如今的大學英語課堂中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詞匯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文中以語料庫語言學理論為基礎,用美國COCA語料庫為工具,通過教學實踐,證實了語料庫驅動學習的方法應用于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詞匯能力。
【關鍵詞】詞匯教學;COCA語料庫;語料驅動學習
【作者簡介】王琛瑩(1990-),女,漢族,蚌埠醫(yī)學院公共基礎學院外文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與語料庫語言學。
一 、引言
詞匯是外語學習的基石,正如英國語言學家Wilkins所說,“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由此可見,詞匯習得是二語習得中重要的一環(huán),它貫穿著學習者外語學習的始終。詞匯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不管是大學聽說還是讀寫課,都會涉及一些重點詞匯知識的講解。但是目前我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遇到了一些問題,即教師教授的單詞雖然覆蓋全面,但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往往缺乏深度,這就導致了英語學習者的詞匯學習往往只停留在掌握單詞的形式和漢語意義,忽略了其在真實語境下的常用搭配,多義性,語體特征等多個層面的信息,這就使得英語學習者雖然花費大量時間記憶單詞,但是收效甚微。而詞匯學習得不到正向反饋會進一步導致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詞匯學習喪失興趣和信心。因此,探索新的詞匯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當今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結合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和語料庫為詞匯教學探索出更有利于教師教學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方法。
二、理論背景
數(shù)據(jù)驅動學習。語料庫是自然語言構成的資料庫。Laufer認為語料庫是“由大量收集的書面語或口頭語構成,并通過計算機儲存和處理,用于語言學研究的文本庫。”語料庫中存放的是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中真實出現(xiàn)過的語言材料。語料驅動學習(data-driven learning)是由Tim Johns 首先提出來的把語料庫引入英語課堂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深層理據(jù)是“有成效的語言學習是一個語言探索過程,而語境共現(xiàn)則為激活歸納式的學習策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边@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由于英語學習者平時很少能夠接觸到真實的語境,所以大量的非真實語料的輸入就容易導致其在詞匯輸出時產生各種錯用混淆。語料庫主要通過語境共現(xiàn)(concordance)給英語學習者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學習材料,有助于英語學習者了解詞匯的搭配,語義韻和類聯(lián)結,這三者決定了英語詞匯學習的深度。正如Laufer認為“詞匯的學習不只是熟悉新詞,完成量的積累,它還包括深化已知詞的知識?!彼栽谠~匯學習中,深度和廣度都需要得到重視。語料庫以數(shù)據(jù)為基礎,頻率為索引,幫助外語學習者掌握詞匯在最真實語境中的最地道的用法,為英語課堂的詞匯教學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三、研究設計和實行
1.COCA語料庫。本試驗采用的語料庫COCA-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是由美國Mark Davies教授開發(fā)的高達3.6億詞匯量的美國最新當代英語語料庫,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平衡語料庫。其規(guī)模、速度和詞性標注滿足了一個好的語料庫的三大特征。而且COCA語料庫采集的是從近十幾年(1990年-2007年)美國本土各個領域的語料,涵蓋了這一時期美國的小說,口語,報紙,流行雜志和學術期刊,并且在此后每年進行至少兩次的語料庫更新,盡最大的可能保證語言的即時性,這是明顯優(yōu)于其他語料庫的地方。故此次教學實驗選擇了COCA語料庫作為語料的來源。
2.實驗設計。實驗對象:由于蚌埠醫(yī)學院在新生入學后就會進行根據(jù)高考英語分數(shù)進行分級教學。所以本次實驗選取的是同一英語等級的,也即是2017級的大二英語三級的學生,他們的英語水平并無明顯差異。從三級班中抽取兩個平行班,一個設定為實驗班,一個設定為對照班。其中實驗班有學生65人,對照班有學生63人,共計128人作為實驗對象。
實驗方法:在實驗班采用以數(shù)據(jù)驅動學習為理論指導的英語詞匯教學,也即是在課堂上對于大學英語選用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三冊里的詞匯學習時采取基于COCA語料庫的英語詞匯教學模式。為盡可能地確保實驗的準確度,對照班使用同樣的教材而且提供相似的教學材料,但是針對詞匯的教授采取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模式,也即是以課堂上的詞匯意義和例句講解為主。在這兩個班級中進行為期一個學期也即15周的實驗。
3.實驗過程。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根據(jù)課程大綱和教學進度以及教學設計選取出本單元需要讓學生著重掌握的單詞和詞組,在課堂教學前采取語料庫在線檢索關鍵詞得到語境共現(xiàn)資料,在課件設計時加入這些資料,然后運用到課堂詞匯教學供學生進行討論和學習。通過這種直觀的展示,可以讓學生主動總結并掌握所學詞匯的常見的搭配,能夠辨析同義詞的區(qū)別和其語義韻,從而加深他們對于所學的單詞和短語的認知。下面用實例來簡要說明COCA語料庫怎么應用于課堂實際教學的。
(1)搭配。在英語學習中,有一類詞語搭配(collocation)他們既不屬于詞組范疇,在字典中也查找不到,但是在英語里有自己固定的搭配與表達,并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下發(fā)揮有效交流的作用,這些搭配的掌握與否對于外語習得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語言學家們也早都注意到了這種語言現(xiàn)象,在20世紀90年代語言學家Michael Lewis把這類搭配歸類到詞塊(lexical chunk)中,所謂詞塊是“形式”和“功能”的聯(lián)合體,是一串預制的連貫或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整體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須語法生成和分析。詞塊可以加快語言處理的速度,對于語言習得和語言輸出有促進作用。而在此之后國內外的學者經過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詞塊的掌握程度對于英語學習者的詞匯習得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語料庫恰好能夠為詞匯教學提供一個平臺,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詞塊搭配并知道他們如何在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下使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從個別單詞轉移到詞塊這個較長的詞法結構上來,這樣英語學習者對于搭配的掌握不是孤立的碎片化的,而是整體的相互關聯(lián)的,這樣對其用法會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便于長期記憶。
以課堂即興翻譯為例,當學習到一個新詞匯ambassador(大使)時,讓學生翻譯句子: “他是駐聯(lián)合國的前任大使。”絕大部分學生會翻譯為:He is a former ambassador in UN.但當打開COCA語料庫界面輸入ambassador并勾選其后面的介詞搭配時,搜索后的結果如下圖可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ambassador后面搭配頻率最高的介詞卻是“to”,頻次達到了4001次,遠遠超出加in的介詞搭配。這就說明了在英美國家的實際應用中,駐某國大使常用搭配應該是to。
還有在實際寫作和翻譯中,很多學生在描述對于某事的態(tài)度中會在attitude(態(tài)度)后面加at和to ,實際上在我們在檢索以后會發(fā)現(xiàn)attitude后面常用的搭配只有toward。掌握這些基本的詞匯搭配對于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來說至關重要。
(2)詞匯的多義性。在英語詞匯中,由于語言的變遷和發(fā)展,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非常常見。英語單詞逐漸由詞語原本的意思遷移出不同的意義。前者稱為本義,后者稱為引申義。掌握詞匯的多義性對于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性。詞匯量的大小不僅僅指掌握單詞的個數(shù)的多少,也包含掌握單詞詞義的數(shù)量。就詞匯的產出性而言,常用詞匯多義性的習得顯得更加重要。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以語料庫為平臺,通過真實展現(xiàn)英語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可以幫助英語學習者認識到常用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提高他們的意識,并逐步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詞匯的多義性,擴大有效詞匯量。
比如單詞claim,大部分的學生都知道它有聲稱、要求的意思,但通過KWIC搜索以后學生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會有如下句子:
Her heart had been rubbed raw in the time it had taken leukemia to claim her young husband’s life.
She already trembled with the weakness of the first stage of the disease that would claim her life within two or three more days.
通過語料庫展現(xiàn)的例句,可以發(fā)現(xiàn)claim還有一個學生不熟悉但是實際在英美國家很常用的意思,也即是“奪走某人的生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快速并且高效地掌握一些常見詞或者高頻詞的不常見的意思。
(3)語義韻。語義韻(semantic prosody)最早是由Sinclair創(chuàng)立的,Stubbs把它定義為超越單個單詞界限的隱含意思的擴散。語義韻一般被劃分為三種:積極語義韻,消極語義韻,和中性語義韻。一個單詞或短語的語義韻是在長久的使用中形成的,比如go through 這個短語,如果我們在COCA語料庫中搜尋其后面的搭配和常用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pain, difficult是比較高頻出現(xiàn)的詞,由此我們就可以判斷,go through這個短語的語義韻應該是消極的。因此,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短語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在寫作和翻譯中更加正確自如地進行運用。
四、實驗結果分析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最后對于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采用基于Paribakht and Wesche (1996)提出的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 (VKS)給學生做一個詞語能力測驗,共計25個書中抽取的單詞。其中VKS對于單詞的熟悉程度分為五個等級:完全不認識;見過但不知其意義;見過這個單詞,但對其意思不太確定;見過這個單詞,確切地知道它的意義;對這個單詞非常熟悉,不僅知道其意義,還可以熟練地使用它。并且對于五個等級分別賦予分值: 0分,1分,2分,3分,4分,對于最后的測試分數(shù)用SPSS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結果如下:
從表1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測試后平均分分別是80.79和75.05,實驗班高于對照班。并且從表2的t-檢驗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試驗后兩個班的詞匯掌握情況有了顯著差異(p=0.034,p<0.05)。這就能說明在實驗班經過一個學期的基于語料庫COCA的詞匯學習后,學生的詞匯成績比對照班有了顯著的提高。
但是本次實驗還有不足之處和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實驗的時間過短,只有一個學期,有可能沒有完全展現(xiàn)基于語料庫COCA的詞匯教學法的效度。其次,實驗中一些變量無法完全控制,雖然教師課堂上對實驗班學生采用了詞匯教學法實施課堂教學,但是課后學生學習的時候無法監(jiān)控他們是否采用了其他的詞匯學習策略,以及無法評測學生課后詞匯學習時間投入的多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下次的實驗中可以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剔除這些變量的影響。使得實驗結果趨于真實。
五、結論
數(shù)據(jù)驅動的語料庫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用語料庫學習單詞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使用語料庫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必須主動地改變自己以往課堂教學中知識信息接收者的被動角色,不斷進行課后反思,這樣在實際的學習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Wilkins 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1, Edward Arnold,1972:111.
[2]Laufer B.. 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 :Same or? Different?[J]. Applied Linguistics,1998, 19(2):255-271.
[3]Sinclair J M, Renouf A.. A Lexical Syllabus for Language Learning [M]. McCarthy M J.. Cater R A.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Croup? UK Limited,1998:148.
[4]Sinclair J M.. Corpus, Concordance,Colloc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170.
[5]Stubbs M.. 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1996.
[6]Wesche, M., & Paribakht, T. S..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Knowledge: Depth versus Breadth[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6,53: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