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嬋君
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這是語文教學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在素質(zhì)教育中,這個問題的解決更顯得有實際意義。歷年來,我按照新課程標準,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強化閱讀效果
低年級學生在感知事物的過程中,無意性、情緒性很明顯。他們感覺事物的選擇性,主要決定于興趣。有興趣的事物、現(xiàn)象和問題會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容易被感知,反之,則不易被感知。因此,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效果的關鍵一環(huán)。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教材的實際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問題,使學生在樂中受到思想教育,在樂中學到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閱讀教學中,我十分注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薄叭说母星椤狈从吃谛W生的身上,主要是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示范朗讀,采用教師范讀、播放錄音等方法,讓學生模仿學習。為了使課文的意境盡可能地通過朗讀展現(xiàn)在學生的頭腦中,我精心研究和確定朗讀時的語調(diào)、重音、表情,錄制出各種類型課文朗讀的磁帶,給學生朗讀課文導向和參考。學生朗讀練習和磁帶標準音一對比,便能很快糾正不正確的發(fā)音。學生朗讀時形式也靈活多樣,有時齊讀,有時個人讀,有時分角色讀,有時大聲朗讀,有時小聲低吟……這樣,學生讀得津津有味,有聲有色,興趣盎然,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在朗讀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二年級第二學期開始,我就采取閱讀五步法訓練學生讀懂一篇課文。這五步法是:第一,輕聲讀課文,讓學生利用拼音和字典自學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第二,邊讀邊思考,找出疑難問題;第三,帶著問題再聽讀課文,粗知課文大意;第四,逐段逐句逐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第五,指導學生練習用表情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實踐證明,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加強詞句教學,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準確用詞及表達意思的能力。通過換詞,找同義詞、反義詞等方法,讓學生從訓練中認識到詞語對表達意思的作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詞語的能力。如在教學課文《初冬》時,對“太陽像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發(fā)出淡淡的光……”這一段話,我問學生:“形容太陽慢慢升起來的詞語還有哪些?”有的學生說:“徐徐升起”;有的說:“冉冉升起”;有的說:“緩緩升起”;還有學生說:“懶洋洋地升起”。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進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也積累了詞語進行了說句訓練。
三、質(zhì)疑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思維能力剛剛發(fā)展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合理想象。在教學中,我根據(jù)閱讀教材的內(nèi)容,啟發(fā)他們想問題勤動腦,愛動口,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小馬過河》一課時,我就啟發(fā)學生: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小馬怎樣過河?結(jié)果怎樣?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對課文的理解就深刻多了,聯(lián)想的內(nèi)容也豐富多了。
在閱讀教學中,我從一開始就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要敢于質(zhì)疑問題,大膽提出問題,展開討論。課堂上提倡質(zhì)疑問題,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增長學生的智慧。
四、擴大閱讀面,開拓知識視野
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除讀懂教材的課文后,還希望讀到更多適合他們讀的文章。這樣,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以開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豐富知識,增長見識,積累詞匯。
在開展讀書活動中,我要求學生注意堅持收集詞語和佳句,還要背誦下來,鼓勵學生把積累的知識用到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中去。如他們形容“云”的變化時,有些同學把課外收集的有關詞語佳句納入口語,他們說:“天上的云,真是形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她們有的像羊群一樣來來去去,有的像白玫瑰花,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齊排列著,有的像江面上的點點白帆,有的……”他們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知識豐富了,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能看、能說、能寫,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