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泉
春天
春天是從饑餓開始的。
這幾乎是一個嘲笑,既是對春天,更是對一個時代的嘲笑。它堅實地鑲嵌在那個時代之上,鍥人我們的生命之中,伴隨著我們以及被我們擁有的那個時代一同堅定地存在著。
打春三日,百草發(fā)芽。這句古訓(xùn)的背后到底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沒有多少人知道。對于在那個年代長大并“胡亂”走過來的我們來說,并不知道去詢問,也不知道去探究。春天給我們的切膚感受并不是文人們說的鶯飛草長、山清水秀,而是饑餓。所以,我常常對現(xiàn)在的人們賞油菜花、桃花、梨花并且有相對應(yīng)的節(jié)日感到不解。我對油菜花、桃花、梨花的感覺是“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那種——青黃不接。
這個“胡亂”當(dāng)然也是現(xiàn)在才知道的??粗F(xiàn)在一撥一撥的孩子,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精心設(shè)計的程序里有板有眼地成長的時候,突然想問問自己,我們是怎么長大的?那田埂上、樹蔭下、水車旁、灶臺邊哭著鬧著只知道要吃要喝的小屁孩,怎么就嘩啦一下走到了今天?地溝里坐著、屋檐下躺著是“胡亂”嗎?水溝里捉泥鰍、泊湖里拉豬菜、樹梢上抓知了是“胡亂”嗎?
記憶最深的,與天氣變化格格不人的,也讓現(xiàn)代人感到莫名其妙的“胡亂”莫過于雨天洗衣服晴天穿上身。我兒子有一次調(diào)侃我:“原來你們那時候還有逆向思維呀!”讓我哭笑不得。我清楚地記得,初春時節(jié),只要是下雨天,隨便敲開誰家的門,即使是中午了,必定有人仍然躺在床上。因為他們的衣服在晴天沒機會洗,就那么一身行頭,整天都得穿在身上。我們那時候從里到外三大件:熱褂(襯衫,實際就是夏天的衣服)、棉襖,外加一件包裹棉襖的俗稱包皮(外套),沒有一件是多余的。所以只有等到下雨的時候衣服才有機會脫下來洗一洗、搓一搓。因而躺在床上是必然的,病人似的吃著、喝著,赤裸裸地等著衣服在“灶門口”被烘干。實際上,那時我們身上的衣服不僅因烘烤而出現(xiàn)斑斑的甚至被烤焦的褐黃色,而且煙熏味十足。
現(xiàn)在才知道有個赫塔·米勒,才知道有個《呼吸秋千》,有個雷奧,才知道雷奧們的饑餓居然有勝于我們。他那種“一邊吐,卻又一邊哭著忍著不吐,但又忍不住要吐”的場面讓我十分驚訝!有誰舍不得吐,而舍不得吐的原因是舍不得那些嘔吐物?也只有赫塔米勒的筆才能寫出這種離奇而真實的饑餓。與雷奧們相同的,那時的我們整天也只一件事:吃飽肚子就是一切。
春節(jié)過后,準(zhǔn)確說應(yīng)該是元宵節(jié)過后,饑餓就幽靈一樣慢慢走進村莊,走進年味還沒怎么走遠的一家一戶的宅子里。
春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詩經(jīng)》里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采采卷耳、不盈頃筐”。蘇軾說:“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蔽业拇_有冷的感覺,甚至不是微冷。但沒有哪一道斜照是迎接我們的。迎接我們的、讓我刻骨銘心的春天,是一個人與牲畜爭搶食物的季節(jié)。剛剛長了沒半寸高的野草、野菜,如紫云英、薺菜、苦菜花、蒲公英等,人要吃,牛要吃,豬也要吃。我們邊放牛邊打豬草,而這些豬草,回家后,母親是要進行分類的:一部分是人吃的,一部分是豬吃的。甚至我們當(dāng)場就驅(qū)趕牛,不讓牛吃。這多么讓人心痛心酸!堂兄就曾因與牛爭搶紫云英(我們叫紅花草)而被牛戽?zhèn)_??粗鴥鹤邮芰藗哪_腫脹得紫嘟嘟的,二叔忍不住抽了牛兩鞭。但我在一旁發(fā)現(xiàn)二叔眼角里有少許的淚花,這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年男人的淚。我無法知道二叔是在心痛牛還是在心痛兒子。
沒有人“恨”油菜長得快。我們這群打豬草的小孩子卻是真真切切地“恨”。放學(xué)后,發(fā)現(xiàn)一地油菜突然長高了,心中十分不快。因為那么大的已然開花的油菜不好“偷”了,也沒法吃——我們這些小屁孩打豬草常?!巴怠鄙a(chǎn)隊里的油菜,油菜偷回家后可以菜炒飯,很香!母親雖然有些怒氣,但想到這些菜大約能抵一碗半升的米,便只告誡下次不許再這樣子,并嚇唬說,被看山老頭看見了要打斷腿。那時候每個生產(chǎn)隊都有看山的老頭,我們筢柴、砍柴撿糞、打豬草,每—樣都似乎受到他苛刻的監(jiān)管。那些不準(zhǔn)筢的柴、不準(zhǔn)撿的糞、不準(zhǔn)打的豬草,我們一直在偷,在“不準(zhǔn)”的地方“準(zhǔn)”著自己??瓷嚼项^比我們跑得慢,我們恨他、怕他,成功逃脫后又笑他。
最讓人不解的是,春天不僅因為吃發(fā)愁,還因為沒有柴燒,有米煮不成飯而發(fā)愁。王安石說“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要命的就是這個“綠”色,一不能吃,二不能喝,三還不是柴,燒不了。我曾在散文《鋪天蓋地的野草》里描述過:年復(fù)一年,幾乎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要不斷去割草、拉草、筢草。我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為什么糧食填不飽肚子的情況下,柴草也填不飽土灶的肚子?每到雨天就更是一個問題。晴天,可以到野外去筢柴,可以去斫柴,可以去撿柴,可以去挖草根。下雨就麻煩了,這一切都不能進行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去砍樹枝,那鮮活的濕漉漉的樹枝與干牛糞放在一起,燒起來沒有火苗,只有煙,滿屋子都是煙。我母親在春天最擔(dān)心的就是下雨,她的眼睛為什么早早就沒有了光澤,我感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被這些濕漉漉的樹枝的煙熏烤的。
飯也有濃重的煙味。為了節(jié)約柴草,菜只能炒到三四分熟,然后就用碗裝著放到鍋里一與飯一起悶熟。如果是現(xiàn)在的人,肯定認為有豬食味。他們講究怎么炒怎么放作料,結(jié)果一大桌子菜還覺得不好吃。甚至也不是不好吃,而是考慮養(yǎng)生的問題不敢吃。許多的年輕人,老祖宗傳下來的一日三餐都不要了,只吃兩餐。這種忍著不吃與《呼吸秋千》中雷奧忍住嘔吐是一對怎樣的矛盾?那時候一碟咸菜、一盤新鮮菜,一家人幾乎風(fēng)卷殘云,一下子就吃光了。感覺除了過年,一年到頭就沒吃飽過肚子。那時候,也吃兩餐,在下雨天、下雪天,不做事,一家人在床上躺著,早餐不是早餐、午餐不是午餐、晚餐也不是晚餐,反正只吃兩餐。
初讀索爾仁尼琴的《癌癥樓》,很是不解其意。他曾在小說中這樣寫道:“世上每一個地方都為人安排好了一切,只是需要人去了解和掌握而已?!爆F(xiàn)在總算明白了。那些筢了不知多少遍的田埂地壩,我們再去一次,仍然能筢到柴,那些不知尋過多少遍的荒山野嶺,只要我們再去,仍然有鮮活的苦菜花、薺菜、蒲公英在那里等著我們,有時還有蘑菇。所以,是那些野草、野菜讓我們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
我還是十分驚嘆,那些牛也要吃、豬也要吃、人也要吃的紫云英、薺菜、苦菜花、蒲公英等為什么長得那么快?這似乎真就是上天的安排與恩賜。
父親
一地的碧綠與金黃。
長不過三米,寬不過丈許,高不過三尺。就是這么一個小土丘,父親仍然如生前一樣沒讓它荒廢半寸,一棵一棵的小草像父親生前的一個一個愿望勃勃地生長著,土丘的周圍除了莊稼就是野草。莊稼就是這個季節(jié)沿江或者江南一帶特有的油菜或者小麥,而油菜這時已經(jīng)開花,滿曠野都是金黃色。草也是江南普遍特有的那種狗尾草、芨芨草以及叫不上名字卻又年年準(zhǔn)時重逢的其他雜草。
可這并不能代表父親,更不能代替父親說話。父親早在二十年前就不說話了。但我有時的確能聽到他在說話,即便是在繁華的都市,即便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即便是陰陽相隔,我都能聽到。類似于這些草,類似于通過這些草,通過這些嫩嫩的綠準(zhǔn)確而又準(zhǔn)時地進行傳遞。
是像當(dāng)年一樣準(zhǔn)時叫我醒來還是準(zhǔn)時叫我睡下?
這可能就是我這個年齡的人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我能不能把它叫作饑餓?因年輪的遞加而產(chǎn)生的感情饑餓?
感情饑餓與肉體饑餓有什么不同?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因了某種缺失而產(chǎn)生的某種需要,甚至是強烈的補充式的需要。因時代的原因,那個年代的每一個父親都只知道把肉體饑餓“責(zé)無旁貸”地承受著,作為感情的饑餓,他們只是無聲無息地傳遞,特別是對子女的感情。父親也是如此,他把前者全部通過物質(zhì)方式投送給了我們這些子女,實際也就把后者即感情饑餓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這就是我現(xiàn)在感到饑餓的原因嗎?
我感到吃驚。我吃驚地發(fā)現(xiàn)我饑餓的感覺不顧一切地越來越強烈,比二十年前更加強烈。這不得不讓我想起北島的詩句:“你召喚我成為兒子/我追隨你成為父親”。父親的身影及其生前一切活動不是離我越來越遠,而是“追隨”著我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似乎在相向而行,迎面走來。
但迎面而來的父親仍然不過一小塊一小塊的碎片,雖努力拼搭卻怎么也拼搭不起來。像一個餓到極致的人,面對一桌佳肴,反倒無能為力、無從下嘴。我懂得這個道理,因而我此刻無法強迫自己繼續(xù)下去。我只是靜靜地坐在這里,坐在父親的旁邊,默默地注視著遠方,并不是守候,也不是等候,而是讓它慢慢融化、融入。
這靜靜地坐著,等待融化、融入的姿態(tài),是在代替父親凝視嗎?我自己也不知道。
父親的這個方寸之地是生前他自己的選擇。雖然只讀了半年私塾(好學(xué)的他其實也是饑餓的),他卻成了遠近聞名的半個先生,甚至比鄉(xiāng)村的某些先生還要先生一些。因為他饑餓,所以他不斷尋找可食之物來生存。這種為了生存的尋找讓他不僅打得一手好算盤,還讓他上至星空二十八宿、下至山前屋后風(fēng)水均略知一二。特別是一手好算盤,雖然沒有現(xiàn)在電視上看到的心算那么神秘,但記得小時候看他打算盤是一種享受。特別是他遠遠地就能準(zhǔn)確地知道并指出打算盤的人錯在哪兒,這讓我在同齡孩子中得到了一種高出一頭的驕傲,并因此驕傲地出了些莫名的風(fēng)頭。似乎父親的這種本領(lǐng)與我有關(guān)聯(lián),我的童年也因此有了一種光榮的感覺——現(xiàn)在的許多孩子可能不知算盤是什么東西,更不能想象它在二十世紀的農(nóng)村所承載的功能與作用。父親雖然沒正式當(dāng)上生產(chǎn)隊的會計,但卻做著會計的事。因為那把算盤,生產(chǎn)隊隊長有時不得不讓父親這個“雞肋”偶爾受到“重用”。
我到現(xiàn)在也無法知道父親成為“雞肋”的原因(我想他也不一定知道)。但他曾沾沾自喜地告訴過我,就是這偶爾的“重用”,他的那把算盤,為我們這個家少說也多算了千把斤糧食,起碼救活了我們姊妹中的一個。我曾調(diào)侃父親,原來生產(chǎn)隊長沒叫您當(dāng)會計是這個原因呀!父親感嘆并無奈地指著我搖頭。我們一共兄妹七人,除老大在江西、二姐出嫁外,其他均在一起,這么個大家庭,一個個吃起來如狼似虎,我記得每頓飯母親都要煮一大盆米,一石稻(少說也有一百二十斤吧)不到一個星期就吃光了。吃得人心慌呀,父親告訴我,他實在是沒辦法,要不抓著機會多算一點,哪還有你呀,早就餓死了。他同時也告訴我,我如果沒多算,這多算的糧食也會不翼而飛的。你沒法知道倉庫里的糧食是怎么沒的,我家吃與別人家吃有什么不同嗎!
我真的不能也沒法評判父親這個邏輯的對與錯。這或許就是生活邏輯與數(shù)理邏輯的區(qū)別吧。
坐在這個土丘上,我感覺眼前很是茫然??粗伙L(fēng)撩撥得綠油油的油菜,我突然想到,父親生前有過這油菜般綠油油的生活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記憶中,他連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土灰色或者打著土灰色的補丁。他說,這樣好洗,也省了買洗衣粉的錢。他選擇這個地方作為他的歸宿,主要原因是不是想要好好綠一下,好好在母親面前綠一下,好好地偷偷地為他倆補償一下,享受這生前從未享受過的油菜的花香,讓他倆感受一下荷爾德林那“詩意的棲居”?父親當(dāng)然不知道荷爾德林是誰,但他卻會背陶淵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文。他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僅靠自已的記憶力記下的唐詩宋詞毫無保留地傳給了我,讓我很早就知道了李白的只言片語,也知道蘇小妹三難新郎官之類的民間故事。父親記下的這些碎片實際類似于身旁的芨芨草,只要曬干了就易燃,且燃后很快消散,剩下一小堆灰不溜秋的灰燼。引領(lǐng)他向前的仍然是他身邊的油菜、水稻以及類似的一切。父親曾偷偷告訴過母親,他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好好吃一頓用新榨的菜油炒一大盆米飯,旁邊放一盆紅燒肉,讓他吃。他說那該有多香,吃得碗底能看見油也不會被噎著??隙艹砸淮笈璧模∷谀赣H面前笑著反復(fù)強調(diào)。
前些日子在《文學(xué)報》上讀到龍應(yīng)臺寫的一篇題為《做父母的有效期》的文章。從龍應(yīng)臺這篇隨筆的角度出發(fā),我無疑過了做兒子的有效期了。
可我無法知道我在做兒子的有效期內(nèi)做了些什么?可能什么也沒做。我甚至將兒子的有效期顛覆成了父母的有效期。他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一直在履行他們做父親母親的職責(zé)。而我,我們這些子女卻連一碗簡單而樸素的菜油炒飯都成了奢侈,沒能讓他滿足,
水往低處流,父親總這樣告訴我。但我看見眼淚也每每往低處流。順著這父親生前勞作過的一塊一塊的田埂一直往低處流淌。
會不會流人這眼前夏榮冬枯的泊湖?橫跨兩省的泊湖里面到底裝下了父親及鄉(xiāng)親多少汗水和淚水?
泊湖從不說話,泊湖總是以它的本來面貌映襯著兩岸的油菜花,泛著粼粼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