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春
摘要:雖然我國的戲曲種類有很多,也會和國人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但是,我國新一代的小學生甚至不了解戲曲。所以,急需將戲曲引進校園為推動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繼承和發(fā)展助力。本文主要研究怎樣培養(yǎng)學生戲曲興趣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主要戲曲;國之精粹;傳承策略;戲曲進校園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的戲曲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娛樂性的影子。但是,我國的小學生卻對戲曲不是很了解,甚至和戲曲之間有著極大的隔膜。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老師,需要采用各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戲曲的興趣,并有效地傳承國粹。
1、研究背景
從《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中可以看出,興趣是每個學生發(fā)展的基本動力。作為一名小學生,除了要在音樂課上享受音樂,更需要去了解更多與戲曲相關的知識[1]。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加需要用豐富而生動的教學方式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本人的興趣。因此,提升學生對戲曲方面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2、培養(yǎng)小學生戲曲興趣的主要策略
2.1主動營造和創(chuàng)設戲曲教育的情境
只有充分地營造一種學習戲曲的氛圍,才能夠讓學生在無形之中不斷地感知戲曲。例如,可以在音樂教室、教學樓墻壁和校園內(nèi)其他地方懸掛一些戲曲表演藝人的畫像。或者直接號召小學生出一些與戲曲相關的黑板報。并在班會上引導學生聽戲曲、看錄像和認識與戲曲相關的服飾。學生可以在教室前面念白和走臺步,并學會用自己的感官體驗戲曲的奧妙。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評價各類戲曲藝術。老師也可以利用包括廣播站來播放一些優(yōu)秀的戲曲。并告訴學生一些戲曲名作家的生平故事。也可以讓學生表述一下對戲曲的感受,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營造一個良好的戲曲環(huán)境[2]。只有讓師生都參與到戲曲表演的過程中,才能夠全面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2選擇合適的戲曲教材
多數(shù)小學生覺得戲曲的內(nèi)容過于古老和晦澀難懂,不僅距離現(xiàn)代生活的時間較遠,而且也很難讓人掌握一招一式動作。所以,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選擇包括《包龍圖打坐開封府》、《十八相送》和《誰說女子不如男》等經(jīng)典的戲曲讓學生來欣賞。這樣,小學生可以從動作、站姿、手型和臺布入手來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不斷表演的過程中來嘗試表演。
在讓小學生看完戲曲之后,也可以讓他們分析不同戲曲教材內(nèi)部的價值觀。學生不僅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戲曲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更能夠感受當下人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最終提高對戲曲的審美情趣。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的小組,并讓他們根據(jù)自身的興趣來學習唱戲曲。
2.3從多元化的角度來開展課堂教學
多數(shù)小學生不能夠很好地欣賞戲曲。所以教師可以從多元化教學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學會欣賞戲曲。正是因為我國的黃梅戲、評劇、越劇和其他戲曲的種類很多。因此,老師可以在分析《十八相送》這樣橋段的過程中來講述一件件有趣的事情,并讓學生體會梁山伯的憨厚耿直、祝英臺的聰明機靈和當時的時代背景。也許很多學生聽不懂《十八相送》中的唱詞,所以老師可以將唱詞逐步抄寫下來,之后再在劃分小故事之后來讓學生聽。學生也不會對劇情感覺陌生。平時也可以結合多媒體工具來有效地教學,以便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4從多種文化元素入手進行教學
正是因為戲曲融合了文學、舞蹈和音樂等多樣化的藝術??梢钥闯觯瑧蚯硌葜饕怯赡樧V、樂器、腐蝕和舞臺布景等元素組成。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分析不同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之后再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多元化的文化因素。另外,不同的服飾也在藝術戲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戲曲表演過程中出現(xiàn)的表演服飾,并全面地介紹戲曲中的丫鬟、閨秀和其他表演人員的服飾[3]。學生由此可以觀察到,閨秀的腐蝕一般都是以長袖為主,但是丫鬟的服飾多數(shù)是以服飾為主,本身的發(fā)型也較為簡單。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學生先成立“戲曲演員課堂”小組,并在之后引導大家進行比賽。學生在參加完包括全校戲曲動作、全校臉譜繪制和之后的一些大型活動之后,就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表演欲望。小學生自然不會感到戲曲變得陌生。可以說,戲曲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小學生也只有通過了解多種文化,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戲曲的精髓。
2.5讓戲曲進校園
可以讓戲曲進入到小學校園內(nèi)部。具體采用如下幾點措施:第一,可以讓戲曲演員定期給小學生上課,并適時給學生安排一些主要的唱段。第二,定期在小學校園內(nèi)部舉行一些戲曲決賽,讓一些對戲曲有興趣的學生表演戲曲。第三,在校園內(nèi)部組件各種戲曲社團和戲曲興趣小組。這些多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地對這門古老的藝術產(chǎn)生興趣。很多小學生甚至成為了老戲友。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一定要通過多種方式來發(fā)揮戲曲內(nèi)部的魅力,并讓學生在感受戲曲之后有效地體驗戲曲。作為一個教師,更加需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4]。并通過“主動營造和創(chuàng)設戲曲教育的情境”、“選擇合適的戲曲教材”、“從多元化的角度來開展課堂教學”、“從多種文化元素入手進行教學”和“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藝術水平”的方式來提升戲曲教學水平。讓學生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趙麗.“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與當前高師音樂教育調整構想[J].中國音樂,2018(5):139-143
[2]周國雄.中國戲曲教學難點及其解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6(5):39-43
[3]魏琦.當代小學生戲曲文化素養(yǎng)缺陷分析[J].滄桑,2016(5):198-205
[4]趙韻.“中國古代文學”戲曲教學手段新探[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7(5):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