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萍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新舊課程標準對比,最明顯變化是將小學科學課程由原來的三年級開始提前到一年級,而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更充分反映了科學性、繼承性、國際性等特點,尤其反映了當今國際科學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新趨勢。當前,如何有效實施小學科學新課標,如何在科學課中滲透課程理念成為了科學老師的新挑戰(zhàn)。而科學課中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方面起到猶為突出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新趨勢;新挑戰(zhàn);科學實驗
2017年1月,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標準最顯著的變化是將小學科學課程由原來的三年級開始提前到一年級,使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具有連續(xù)性;同時,課程體系突出了“技術與工程”內容,倡導夸學科的綜合學習方式。那么,怎樣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上好一年級學生的科學課呢?
我校是一間擁有近6000個學生的大校,平均每班大概62個學生,而學校的配套科學實驗室只有一間,可謂是僧多粥少,供不應求?。《乙荒昙壍暮⒆觿傞_學不久,還沒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因此,學校也就暫時不安排一年級的學生到科學實驗室上課,那怎么上好科學課呢?成為了一年級科學老師教學難題了。我個人認為,可以讓學生在做中學,由做科學實驗做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引領學生開啟科學之旅!就拿蘇教版一年級的科學課本來說,我是讓孩子們在科學實驗中體驗科學課的樂趣,再在樂趣中感受科學家平時的研究工作,最后由了解科學家的工作去感悟“什么是科學”,這樣做,很明顯比硬套“科學是一門……的學科”效果好太多太多了!
“做中學”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倡的學習方式,直到現在都影響著整個教育,煥發(fā)著無限活力。蘇教版的一年級科學第一課“什么是科學”課本安排了一個“滾小球”的小實驗。我為了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完成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科學實驗,在有限的條件里,我絞盡腦汁,為此還專門請教清遠市科協的老師,老師聽了我的想法回復說:可以,我就按照之前想好的方法,讓孩子們每人帶上一塊絨布或長毛巾,用數學學具盒里的球體,在科學書上任意取低、中、高三個點,實驗前先讓學生大膽猜測哪個點上的小球滾得最遠?然后再讓孩子們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的安排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又能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一下科學家平時的研究工作,初步知道科學家們的工作都是辛苦的、有趣的、不斷重復的、嚴謹的、持續(xù)的研究過程。
第一次的科學實驗非常成功!孩子們在課后總結時都紛紛表示科學真有趣,科學真好玩,并且非常期待下一節(jié)的科學課。
上完“小小科學家”這一課時,接下來是學習“小小工程師”,課本安排的實驗是:做鉛筆加長器,我設計實驗時分兩個步驟來完成,大家都知道,做實驗必須要有實驗材料,我讓學生自己準備好自己的實驗材料,材料需要:一張紙(紙的質量、大小、厚度不限),粘貼工具(透明膠、固體膠、液體膠水、雙面膠等不限),這些都是生活中隨手可以拿得出來的工具,這樣學生的實驗材料就很豐富了,而做成功的鉛筆加長器也是多種多樣的,孩子們實驗成功的歡聲笑語一直鋪滿了整個教室。實驗的第二步,就是讓孩子們“改良”自己做的鉛筆加長器,我上網搜查到這方面的內容與孩子們分享,鼓勵孩子們再設計,也可以和家長一起完成。結果,孩子們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有些孩子把大吸管剪開,再粘貼成一頭大另一頭小的錐子形狀,可以用疊加的方式來進行加長;有些孩子根據吸管的外形剪成兩頭尖的形狀,可以用“一管扣一管”的方式來進行加長;還有些孩子在原來的鉛筆加長器上加上色彩、圖案、人物等,漂亮極了!我選送了十幾個作品參加了學校的科技節(jié)小發(fā)明項目比賽,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和優(yōu)秀獎若干,由此,實驗開出花來了,孩子們就更愛實驗了!更喜歡上科學課了!
還有家長向我反映,說她的孩子把以后可能在實驗中用到的東西都放冰箱里冰著,哈哈,孩子們太可愛了!
我們要知道,使用工具是學生學習科學不可繞開的內容,時下最流行的創(chuàng)客活動,就是特別強調工具的使用,用各種工具制作物品,改變生活,由此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作用。
最后是多對話,教師要給予充足的時間給一年級的學生嘗試表達“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把實驗后得出的科學結論描述出來,這樣動手、動腦、動口的課堂能使學生得到很好的鍛煉。
讓一年級的學生經歷大膽猜測——實驗驗證——引導總結的科學學習過程,無論是對科學的概念的形成,還是培養(yǎng)質疑探究的態(tài)度,都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2]林長春落實新課標的有效路徑
[3]吳向東一年級科學這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