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可元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時,通過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合理融合,有效激發(fā)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動力,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融合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教學創(chuàng)新
引言:
閱讀與寫作本身就是教育的結合體,兩者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閱讀與寫作教學出現(xiàn)了一定的脫節(jié)。為了充分發(fā)揮出兩者教育的綜合價值,需要深入的分析教學內容,將其兩者進行合理的融合。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閱讀與寫作的教育分化
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設計的語文教學方案都是圍繞著學生的應試成績編制,由于應試考核中將語文閱讀作為一個知識考查點,將寫作訓練作為獨立的教學考查點,在這樣的教學氛圍影響下,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出現(xiàn)了一定分化。隨著教學分化問題的不斷嚴重,很可能導致學生閱讀學習與寫作練習出現(xiàn)脫節(jié),即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沒有深度的文章解讀,不能很好的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學生在寫作練習時,由于沒有積累足夠多的寫作素材,無法激發(fā)出小學生的寫作靈感,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寫作綜合質量[1]。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沒有創(chuàng)意
在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時,教學創(chuàng)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但是實際的教學情況恰恰相反,教師并沒有對教學策略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優(yōu)化,仍舊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整體效果。
在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過程中,教師最常采取的教學方式,即閱讀文章的讀后感寫作練習結合,或者是閱讀文章的段落仿寫結合等,這些教學結合方式盡管具有很強的教學針對性,但是長期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學習疲勞,無法充分的釋放出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力,進而影響到學生閱讀學習與寫作學習的綜合提高。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路徑分析
(一)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積累寫作素材
在人教版六年級“只有一個地球”文章教學引導時,為了通過文章講解,同時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則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分析可知該篇文章非常的簡短,文章主題和中心思想非常明確,為了更好的釋放出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進而不斷的積累寫作素材。
為了合理的激發(fā)出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采取微課視頻引導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通過微課視頻“藍色星球”的教學引導,則可以充分激發(fā)出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就是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明確在閱讀中需要解決那些問題,如地球居住的唯一性、地球資源的豐富性、地球的魅力等。
學生在自主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師的任務引導并結合自己的思維想象,學習了解該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主題。在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每解決一個問題都會為學生后續(xù)的寫作積累靈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綜合實力。在自主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自主的將閱讀學習與寫作練習進行融合,以提高自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2]。
(二)話題議論閱讀 激發(fā)學生寫作靈感
在自主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為了將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高效的轉化為寫作內容,學生還需要一定的寫作靈感。而小學生的寫作靈感是需要通過交流溝通,在思想碰撞過程中產(chǎn)生相應的靈感火花,為此教師可以開展話題議論閱讀教學。
在學生對“只有一個地球”的文章進行了自主閱讀之后,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解了一定的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則可以發(fā)起話題議論閱讀教學活動。為了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話題議論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些議論話題,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靈感。
教師設計的文章議論話題如下;
1.全球變暖的環(huán)境變化,對我們的居住生活會產(chǎn)生怎樣的變化?
2. 保護綠色植物的意義何在?
3. 垃圾分類對保護地球有怎樣的作用?
學生設計的趣味性議論話題如下:
1.地球會不會毀滅?
2. 我們怎樣保護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
3. 如何保護動植物?
通過師生共同參與關于“只有一個地球”的趣味性話題議論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各抒己見,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同時接納了其他的思想。在師生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學生關于“地球”的思維得到了有效激發(fā),學生并從中獲取了更多的寫作靈感。在話題議論閱讀學習之后,學生則可以通過寫作素材和寫作靈感的結合,開始寫作內容的創(chuàng)作。
(三)生活實踐體驗 創(chuàng)意寫作練習
在“只有一個地球”該篇文章教學時,不僅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理論思想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通過文章的閱讀教學,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實踐動力與熱情。通過在實際生活中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體現(xiàn)出該篇文章對學生生活方式和行為舉止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垃圾分類、清潔公園垃圾等,非常具體的實踐活動體會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同時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收獲非常多的感受,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通過語文文章的學習與生活實踐活動的參與,學生可以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寫作練習,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提高自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學習質量[3]。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時,通過合理的融合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提高兩者的銜接度,為學生的語文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的激發(fā)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與寫作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瑞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學周刊,2018,05:144-145.
[2]張堆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學周刊,2018,09:130-131.
[3]陳雨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名師在線,2018,1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