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峻峰
摘要:彌漫硝煙的古戰(zhàn)場,叱咤歷史的風云人物,或許古人喜歡登臨的古地,都成為后世文人墨客寫意抒懷的主題,這類詠史懷古的詩歌豐富了古代詩歌的內(nèi)容,寫意的手法。
關鍵詞:懷古;詠史;情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2-0196-01
在古代,有大批為帝王所不容,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文人墨客們,他們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等為題材,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對歷史遺跡發(fā)表議論、或抒發(fā)感慨,或者借古以諷今(諷刺時事),或者思發(fā)思古之幽情。由于這類詩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跡為描寫對象,思想大都比較沉重,感情基調(diào)一般都比較蒼勁悲涼,他們?yōu)楣糯姼杼砹艘粋€新的門類,并稱詠史懷古詩。這類詩歌,融合了作者對自然、歷史、社會、人生的感觸,文短意長,含蓄蘊藉,豪邁又斷腸,沉郁又銷魂。今天我們踏著這些古代文人的足跡,走進古代詩人這片靈魂棲息地,品往昔風流事,談今朝感悟情。
1.清古跡,識人事,準確把握詩人那份幽幽情懷
詠史懷古詩中所寫的古跡有的是前代都城,或是史上發(fā)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或為帝王與名人的故居等,以這些為寫作素材的詩人,他們大多身處的國家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他們在游覽古代的古名地,感嘆昔盛今衰之命運,或者憑吊古人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憂國傷時,孤寂失意。他們在詩歌中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了解這些古跡,識得這些古人古事。只有了解了這些歷史古跡,才能明確作品中所引題材的實質(zhì),溝通作者的寫作意旨,進而確定鑒賞的基本方向,從而體悟詩人那份幽幽情懷。
2.知人論世,體會意圖,找尋古詩中那個多情的詩人自己
詩人對歷史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一定有自身或現(xiàn)實的原因。鑒賞這類懷史詠古詩,一定要其人,把握作者的人生歷程和精神世界。孟子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所以不可不知人。論其世,就要清楚時代背景,清代章學誠也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所以我們鑒賞這類詩要理解詩人當時的境遇,才能感悟詩人那份失落的情懷。
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心中有無盡的憂愁難以表述,于是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心情。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勾起了作者頗多感觸,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政治上失意的詩人懷人傷己,就是用這首詞豪壯的情調(diào)書寫胸中塊壘。詞中詠赤壁美景,又把千古英雄人物引入詞中,表達自己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岸嗲椤敝屑扔袀?,也表達了不甘沉淪,奮發(fā)向上的英雄豪邁本色。
還有一類詩人,他們緬懷的古人和自己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的不得意,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感慨,同病相憐為詩文。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人悲昭君以自悲,說盡昭君事,也即表明自己的心跡。兩類詩人,我們只有知人論世讀詩歌,方可理解詩人在詩中蘊藉深厚的情感。
3.明古人古事,感受詩人行吟歷史的理性情懷。
詠史懷古詩,詩人大多借古諷今,以理性的情懷勸誡今人不要重蹈歷史覆轍,給后人以警醒。所以讀這類詩,一定要明曉詩中的古人故事,方可明白詩人詩中所吟詠之志。如唐代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之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詩人寫唐玄宗不惜勞民傷財為楊貴妃供應荔枝的醉生夢死的生活。既巧妙地總結(jié)了歷史,又深刻地諷喻了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荒淫誤國的無比憤慨之情。
也有的詩人身置其外,站在歷史的高度,表達獨特觀點,啟迪世人。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杜牧在詩中寫道:“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對項羽自刎表現(xiàn)出無限惋惜;而王安石卻從項羽窮兵黷武的行徑人筆,道出“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意識到項羽失敗是歷史的必然。兩位詩人對古人古事作理性的思考,表達自己的獨特觀點,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而我們讀者就應該熟悉項羽故事,明晰項羽在歷史中的功過是非,方可結(jié)合詩歌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斷。
4.知懷古寫今,讀詩人們那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傷感
古代詩人受儒家積極人世思想影響,大多懷有大濟蒼生之志。但時運不濟,滿腔報國之志難以實現(xiàn)。古代詩人們就以史實為觸發(fā)點,以現(xiàn)實為落腳點,借著寫古跡、嘆古事來表達對時政現(xiàn)實的關注、不滿,表達自己無法施展才華報效國家之憾。
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詞中詩人歌頌了孫權和劉裕,表現(xiàn)對兩位英雄的傾慕,表達了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不滿,并以廉頗自比,表達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南宋朝廷不能用他的慨嘆。
再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人在詩中以樂景寫哀情,寫自己遭逢亂世,國家缺失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無限的感傷和凄涼。他懷古寄志,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詩鈔》中語“公之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帶著這份情懷去讀詠史懷古詩,定會品味詩人們心中那份不平的況味了。
語文新課標指出,我們在詩歌教學中,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詩歌,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xiàn)代的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只要我們在教學詠史懷古詩,帶領學生談古事,尋古跡,找尋詩人們字里行間濃濃的家國情懷,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從而養(yǎng)成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實現(xiàn)詠史懷古詩的情韻的完美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