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兵
(汕頭大學文學院,廣東 汕頭 515063)
言語行為理論是語用學乃至整個語言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從時間上看,言語行為的研究經(jīng)歷了創(chuàng)立、發(fā)展、應用、延伸4 個階段[1]。創(chuàng)立階段主要是指Austin 對言語行為理論的提出[2]以及對言語行為分類[3]的最早嘗試;發(fā)展階段包括在Austin 分類不足的基礎上Searle 對其修正的新的分類[4]以及間接言語行為概念[5]的提出;應用階段包括具體言語行為的研究(包括單語內(nèi)研究和雙語間對比研究)和言語行為認定的研究2 個方面;延伸則主要指從不同角度(如:隱喻、語篇、認知等)對言語行為的研究以及言語行為與其他學科(如:教學、翻譯等)的結合。從內(nèi)容上看,言語行為的概念、分類、認定屬于理論研究,具體研究、不同角度的研究以及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則屬于言語行為的應用研究。近年來,高頻與經(jīng)典言語行為研究論文的數(shù)量在減少,與之相反的是跨學科視域下言語行為研究的論文逐漸增多[6],相對于應用研究的持續(xù)增長,理論研究顯得滯后:對言語行為概念的界定雖已比較完備,但分類研究一直停留在Searle[4]對Austin[3]修正后分出的五類,而認定研究也長期止步于Searle &Vanderveken語力行為理論[7]。筆者以Searle&Vanderveken 的語力行為理論為基礎,提取了Searle 提出的言語行為相互區(qū)別12 維度[8]中的合理內(nèi)核進行整合、歸并,提出了一個包括8 個維度、3 個層級的全新言語行為認定模式[9](Speech Act Identification Model,下文簡稱SAIM),可以有效地對言語行為進行惟一認定,彌補了原理論缺乏可操作性等不足,但由于篇幅限制,并未演示其在雙語間的應用過程。該模式的運行過程還涉及到言語行為(Speech Act,下文簡稱SA)和言語行為動詞(Speech Act Verbs,下文簡稱SAVs)這對關系密切卻極易混淆的概念,以往的研究對二者的界定多少都有“張冠李戴”之嫌,對此,筆者又做了深入研究,厘清了二者的關系以及在SA 認定過程中SAVs 的作用。[10]作為該模式系列研究的第三步,本文將以鮮有研究的維護言語行為(Defense Speech Act)為例展示SAIM 在雙語間的應用過程。
隨著SA 研究的日趨細化,單語內(nèi)或雙語間具體SA 的研究日漸增多。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3 個問題:第一,單語內(nèi)SA 研究缺乏統(tǒng)一的SA 定義和命名規(guī)范,導致貌似不同的SA 實際只是同一SA 的不同SAVs 而已,比如:道歉和致歉。第二,由于研究者對SA 的研究常常以SAV 的語義為標準收集語料,導致研究結果可能出現(xiàn)誤差,比如:恭維和贊揚,如果通過認定,兩者很可能是不同的SA。第三,雙語間SA 對比研究問題更大,對比研究首先要確定對比基礎(tertium comparationis,簡稱TC),處于概念層、各語言共有的單個SA 是最佳TC,而處于詞匯層、不管是語義還是數(shù)量都因語言不同而相異的SAVs 是不適合做TC 的,但以往的對比研究大都直接從兩種語言中選取兩個語義對應的SAVs 作為TC 進行對比,混淆了SA 與SAV,這樣的對比結果是否有效讓人心存疑慮。SAIM的提出就試圖解決以上問題。SAIM的流程如圖1。
圖1 SAIM 流程圖
位于起點的是概念層的SA 集合,通過語力點和適從向兩個一級維度進行一級認定,初分為5 大類;再通過實現(xiàn)方式、命題內(nèi)容條件、預備條件、真誠條件4 個二級維度進行二級認定,又分為若干次類;最后通過語力點強度和真誠條件強度兩個三級維度進行三級認定,最終認定單個SA。認定后的單個SA 如果只對應有一個SAV,那么這個SAV 就毫無爭議地成為該SA 在語言層面的名稱,如果該SA 對應的SAV 不止一個,那么通過義素分析法擇定一個最符合SA 定義的SAV作為該SA 在語言層面的標簽,其余SAVs 則為該SA 對應的不同SAVs 而已,但并不是不同的SA。這樣一來,SAIM 不但可以有效地惟一認定單個SA,還可以為每個層級上的SA 正名,從而將研究中SA 名稱的使用規(guī)范化。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Searle 將SA 初分為5 類的三個維度實質(zhì)上是對幾個元素之間關系的描述:言外之的(即語力點)——說話人和聽話人的關系;適從向——話語和客觀世界的關系;心理狀態(tài)——說話人與其主觀世界的關系。說話人、聽話人、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和話語這5 個元素也成為任何SA 的實施都要涉及的最基本的要素,筆者將它們命名為:言語行為交際5 元素。[9]5 元素與SAIM 的8 維度之間有對應或包孕關系,除了語力點和適從向是描述5 元素之間的關系外,實現(xiàn)方式、預備條件1①預備條件1 和預備條件2 分別為語言外預設和語言內(nèi)預設,詳見文兵《言語行為認定模式研究》,《外語教學》2004年第6 期,40-45 頁。屬于客觀世界,真誠條件屬于主觀世界,命題內(nèi)容條件、預備條件2、語力點強度與真誠條件強度屬于話語。它們的關系如圖2。
圖2 言語行為認定模式8 維度與交際5 元素關系示意圖
言語行為交際5 元素為SA 描述和定義提供了一個統(tǒng)一的框架,SA 描述與SAIM 的一級認定可直接對接,是認定的起點,SA 定義是三級認定后對SA 描述的修正(詳見下節(jié))。最終確定的SA 定義就可以作為語料收集標準或對比研究基礎了。
SAIM 可在單語內(nèi)應用,也可在雙語間應用,單語內(nèi)應用筆者已做過演示,這里單講雙語間應用。與單語內(nèi)認定一樣,SA 的雙語間認定同樣需要經(jīng)過這3 個層級:
一級認定,運用言語行為交際5 元素對待認定SA 進行描述(即SA 描述),要注意將描述限制在概念層,并避免使用具體的SAVs。由于5 元素與一級維度語力點和適從向有對應關系,那么根據(jù)SA 描述即可確定該SA 屬于初分5 類中的哪一類,又由于5 個初類已經(jīng)有了固定的名稱②assertives(闡述類)、directives(指令類)、commissives(承諾類)、expressives(表達類)、declarations(宣告類),英文名稱源自Searle(1979),中文名稱選自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105 頁。,一級命名就算提前完成,一級認定隨即結束。
二級認定,根據(jù)SA 描述在一種語言L1中(建議先從研究者的母語開始)盡可能地列出符合SA描述的所有SAVs,為避免遺漏,我們通過查權威詞典,利用普通語言詞典用近義詞提供釋義的特點,不斷加入釋義中出現(xiàn)的所列SAVs 的近義詞,直至出現(xiàn)重復的詞③王傳經(jīng)認為普通的語言詞典不能呈現(xiàn)SAVs 的全部意義,近義詞循環(huán)定義的方法模糊了SAVs 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王傳經(jīng)《關于言語行為動詞的幾個問題》,《外國語》1994 年第6 期,60-64 頁。筆者完全同意這種觀點,正是因為普通語言詞典的這種缺點才使得Wiezbicka(1987)等人編纂的言語行為動詞詞典具有其價值。但在各個語言自己的SAV 詞典被編纂出來之前,反而正好可以利用普通語言詞典循環(huán)定義的特點將所有與筆者要研究的SA 語義上有關聯(lián)的SAVs全部選出,進而保證最終為各級SA 命名的SAVs 在本研究的所選范圍之內(nèi)。。遇到一詞多義的情況,只選擇符合SA 描述的釋義,這樣就能保證將L1中所有符合SA 描述的SAVs 全部被圈定,記作:SAx{L1-SAVsx},讀作:某SA 在L1當中對應的SAVs集合。母語動詞全部圈定后進行外語反查(即L2),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L2對應的SAVs,再利用外語權威詞典如法炮制,直至圈定L2 中所有的SAVs,記作:SAx{L2-SAVsx′},讀作:某SA 在L2當中對應的SAVs 的集合。SAVs 之所以可以被全部圈定,是因為任何語言中的詞匯都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彼此的語義關聯(lián)構成一個大的語義場,而每個SA對應的全部SAVs 則是其中一個相對獨立的語義子場,普通詞典循環(huán)定義的特點使得我們可以“順藤摸瓜”,將同一SA 對應的SAVs 全部圈定。
兩種語言中符合SA 描述的所有SAVs 全部圈定后,運用四個二級維度對L1和L2各自所圈定的SAVs 進行比對,因為二級維度部分涉及語義[9],可以利用語義提示幫助二級劃分,但這個劃分仍是在概念層,并非詞匯層,如SAV“辯護”的詞典釋義會提及“法庭”,提示相對應的SA“辯護”要求不同的實現(xiàn)方式①為了避免像以往研究那樣在不同程度上將SA 和SAVs 混淆,也方便敘述和理解,筆者臨時選定一個SAV 來指稱未認定的某個SA,將該SAV 放入方括號,表示其尚未進入概念層,每個層級經(jīng)過認定并擇定某個詞為該SA 命名后可將方括號去掉,表示其正式成為概念層的名稱。。只要有一個維度不同,就歸為不同的次類,繼續(xù)往單個SA 推進。
三級認定,確定語力點強度和真誠條件強度這兩個三級維度,兩者關系符合下面這個等式②可將其稱為“語力點強度等式”。:
語力點強度=客觀環(huán)境和言者身份造成的強度(客觀因素)+真誠條件強度(主觀因素)
其中客觀環(huán)境屬于實現(xiàn)方式(如:宣判SA需要法庭環(huán)境),言者身份(如:命令SA 需要領導身份)屬于預備條件,兩者都屬于SA 實施的客觀因素,而真誠條件強度則屬于SA 實施的主觀因素。兩種因素造成的強度之和就是該SA 實施的語力點強度。兩種強度都可以通過所圈定的SAVs 的詞典釋義進行區(qū)分,比如:“辯護”的釋義會提及“法庭”這個客觀環(huán)境,“作證”的釋義會提及“證人”這個言者身份;而真誠條件強度可以通過對應SAVs 詞典釋義中涉及主觀心態(tài)的“度”的狀語進行強度區(qū)分,比如:“斷言”的釋義“十分肯定地說”比“陳述”的釋義“敘說”強度要大。
SAIM 運行機制如圖3 所示。
圖3 SAIM 運行機制流程圖
SA 種類繁多,鑒于篇幅,本文僅以鮮有研究的“[維護]言語行為([Defense]Speech Act,簡稱[D]SA)”的認定過程為例,演示如何運用SAIM 來惟一認定一個SA。
先對待認定SA 進行描述:
第一說話人①5 元素中的說話人和聽話人的角色是對于一輪次的SA 而言的,而交際中交際雙方常常交替發(fā)言,互為聽話人,為了避免混淆,我們用“第一說話人”和“第二說話人”區(qū)分不同輪次SA 中角色的轉換。發(fā)出一輪話語,對第三方實施面子威脅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簡稱FTA②見Brown,P.&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In Goody,E.(ed.),Questions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56-289.),該話語進入交際語境,成為客觀事態(tài)(屬于客觀世界)的一部分,第二說話人發(fā)出符合自己主觀心態(tài)(屬于主觀世界)的另一輪話語挽回第三方的面子。
將上述SA 描述與語力點和適從向兩個一級維度進行比對(見表1)。
表1 一級維度比對表
很明顯該SA 屬于初分五類中的“表達類”,其語力點為:說話人(即SA 描述中的第二說話人)向聽話人(即SA 描述中的第一說話人)就客觀世界的某種情況表達主觀心態(tài);其適從向為:第二說話人表達的話語與客觀世界之間是空集,即無適從關系。又由于初分五類SA 都已有固定名稱,一級命名提前完成,一級認定結束。
第一步羅列動詞。根據(jù)SA 描述,第一說話人發(fā)出的FTA 是待定SA 實施的必要條件,那么所列的SAVs 必須含有“護”的意思,暗含“攻擊”在先,我們盡可能多地羅列③不必擔心這一步所羅列的SAVs 的數(shù)量會少或多,少的SAVs 在第二步母語查詞時會不斷補充進來,多的SAVs 會在義素分析的時候被剔除出去,最終結果是相同的。含有此意的SAVs:維護、辯護、袒護、庇護、包庇。
第二步母語查詞。通過一本權威詞典查上述5 詞④本文使用的詞典為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朗文詞典的網(wǎng)絡版。,將釋義中出現(xiàn)的近義詞(不包括短語)摘出繼續(xù)查詞,直到近義詞開始重復不再出現(xiàn)新詞為止。查詞(也包括下面的外語查詞)需注意3 點:(1)只列入有可能實施為言語行為的動詞,純粹的物理行為和心理行為動詞⑤關于言語行為、物理行為和心理行為的論述,詳見文兵《言語行為認定模式研究》,《外語教學》2014 年第6 期,41 頁。需排除,比如同樣具有“護”的意思的動詞“保護”“掩護”,物理行為因素占主導,我們不予列入(羅列動詞時也應注意這一點);(2)一詞多義中不是SA 意義的不予考慮,比如下表中“維護”的第一個釋義;(3)一詞多義中屬于SA 意義但不符合SA 描述的或都符合SA 描述但明顯有至少一個維度不同的均運用下標數(shù)字進行區(qū)分。前者如英語中的ask,既有“詢問”也有“要求”的意思,分別用ask1和ask2表示;后者如下表中的“辯護”,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也可用于法庭環(huán)境,分別用“辯護1”和“辯護2”表示。查詞過程見查詞表2-1 至2-4。
查詞表2-1
繼續(xù)考查新出現(xiàn)的動詞直至無新動詞出現(xiàn):
查詞表2-2
查詞表2-3
查詞表2-4
經(jīng)整理,漢語符合SA 描述的為如下11 個詞:維護、辯護、袒護、庇護、包庇、辯解、申辯、偏袒、分辯、偏護、辯白。至此第三步圈定母語動詞已完成。
第四步反查外語,通過查漢英詞典②本文使用的有道詞典。得到上述11 個漢語SAVs 的英語釋義(見表3)。
由于短語不能直接拿來做SAV,反查外語得到的L2釋義中出現(xiàn)的短語原則上應排除,但其中的動詞可以提取出來繼續(xù)考查,如“辯白”釋義中的justify;還有些名詞或形容詞對應的動詞形式也可參與考查,如上表出現(xiàn)的protection 和explanation,可將其對應動詞protect 和explain 列入考查。從短語中提取出必要的動詞之后,再按照前文所述的3 個查詞原則進行第五步——外語查詞,并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第六步圈定外語動詞(過程略),最后得到的符合SA 描述的英語SAVs 共有8 個:defend1、defend2、justify、shield、plead、rationalize、vindicate、harbor。
表3 反查外語表
下面對已圈定的SAVs 進行二級認定。首先通過二級維度比對,依次分離出不同的次類,如圖4。
圖4 二級認定圖
其次運用義素分析法進行二級命名:先根據(jù)所有圈定的兩種語言的SAVs 的釋義提取出3 個共同的義素:辯(argue)、護(protect)和偏(partial),全部19 個詞都是這3 個義素的組合;再根據(jù)SA描述對所提取義素是否必需進行確定(見表4)。
表4 義素鑒定表
由表4 可知,對于該SA 來說,“辯”“護”屬于核心義素,而“偏”屬于邊緣義素,那么候選詞當且僅當具有“辯”和“護”兩個核心義素時才能作為該SA 的名稱。所有19 個候選詞的義素分析(見表5)。
從表5 可發(fā)現(xiàn),義素“辯”是所有候選詞都具備的,這是因為“訴諸語言”是個必要條件,否則就不是“言語行為”而是“物理行為”了。同時具備兩個核心義素的詞包括:次類1 中的辯護2、defend2;次類3 中的維護、辯護1、defend1、shield;無次類2 中的詞。
次類3 中,漢語所剩的“維護”和“辯護1”兩個詞從語義上說都可以作為該次類的名稱,但“辯護”這個詞在漢語中更容易讓中國人聯(lián)想到“法庭”“律師”等“辯護2”這些意義,也就是說就“辯護”這個詞的釋義來說,“辯護2”比“辯護1”更加凸顯,而英語的defend 一詞的兩個釋義間卻沒有這種差異。為了避免重復用詞,本文直接用“辯護”這個詞作為次類1 的漢語二級名稱,defend2作為其對應的英語二級名稱,“維護”這個詞作為次類3 的漢語二級名稱,defend1作為其對應的英語二級名稱;次類2 的SAVs 因為全部含有“偏”這個義素,在語義上已經(jīng)“偏離”了SA 描述,與其余兩個次類有明顯不同,只能單獨進行次類2 的命名,選定“袒護”和harbor 為其名稱,方法同上(過程略)。而次類1 和3 同時存在反過來也說明SA 描述不夠全面,需要在三級認定后進行修正。至此,所描述的SA 在二級認定后劃分為了3 個次類,并正式命名為:維護言語行為(Defense1 Speech Act)、袒護言語行為(Harboring Speech Act)、辯護言語行為(Defense2Speech Act)。
表5 義素分析表
三級維度語力點強度和真誠條件強度都涉及一個“度”的概念,因此完全依賴SAVs 的語義來區(qū)分。3 個次類中只有“辯護言語行為”要求“法庭”環(huán)境和“律師”身份,其余2 個次類無此要求,根據(jù)語力點強度等式,其客觀因素造成的強度為零;而真誠條件強度造成的主觀因素則主要考查它們的詞典釋義中是否含有涉及主觀心態(tài)的表示“度”的狀語,根據(jù)“義素分析表”可知,英語SAVs 的釋義中沒有出現(xiàn)表示程度的狀語,漢語中只有“袒護”和“偏護”分別出現(xiàn)了“無原則地”和“有偏向地”兩個狀語,但都不是表示“度”的狀語,不能區(qū)分出強度差別,因為“無原則地”不能證明比“有原則地”真誠條件強度更大,“有偏向地”也不能證明比“公正無偏向地”真誠條件強度更大。我們?nèi)Χǖ倪@些候選詞碰巧沒有真誠條件強度上的差別,但為了說明三級認定的必要性,以“指令類-要求次類”的SAVs 為例來進行三級認定的演示(見表6)。
表6 中黑體部分都是涉及主觀心態(tài)的表示“度”的狀語,可以看出,就真誠條件強度而言,漢語中“懇求”“哀求”大于“要求”“請求”“乞求”;英語中beg、beseech、implore、plead 大于ask1、request。那么要求次類SA 所圈定的這些SAVs 可分出兩個SA,一個的名稱漢語從“要求”“請求”中選擇,英語從ask1、request 中選擇;另一個的名稱漢語從“懇求”“哀求”中選擇,英語從beg、beseech、implore、plead 中選擇。
回到研究的SA,由于三個次類SA 都沒有真誠條件強度上的差別,那么在客觀環(huán)境和言者身份上強度更大的“辯護次類SA”的語力點強度就大于“維護次類SA”和“袒護次類SA”的語力點強度,但因為它們在二級認定中已經(jīng)分為不同的次類了,這里也就無需再劃分了。單就3 個次類內(nèi)部來看,沒有語力點強度上的差別,就無法在次類中再分離出任何單個的SA,也無需再進行三級命名,沿用二級次類名稱即可,也就是說,3個次類下面均只含有一個SA,那么除了被選作名稱的動詞外,剩下的動詞都是同一個SA 對應的其它SAVs,它們之間只有詞匯層的、8 維度以外的語義差別而沒有概念層的差別了,結果如表7。
表6 三級認定示例
表7 三級認定結果
三級認定結束后,我們將SA 描述修正為正式的SA 定義,只需在原描述前加上“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區(qū)別“法庭環(huán)境”,進而排除次類1。至此,對DSA 的認定全部結束,修正后的SA 定義即可用于后續(xù)研究。
本文演示了SAIM 的運行機制,包括三個層級的認定和命名,尤其是二級認定對SAVs 的圈定過程;一級認定前的SA 描述與言語行為5 元素對接,并在三級認定之后修正為正式的SA 定義,可用作單語內(nèi)SA 研究的語料收集標準或雙語間SA 對比研究的TC,SAIM 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