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娟
摘 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也發(fā)生了融合,隨之產生了青年亞文化,而且被青年大學生廣泛接受和傳播。本文結合青年亞文化的特點,總結了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反兩方面影響,并提出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具體對策。
關鍵詞:青年亞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推進,逐漸形成了多元文化。由于青年的思想活躍且文化水平較高,結合全世界文化的傳播影響,隨之創(chuàng)造了青年亞文化。青年亞文化具有創(chuàng)新性、時代性、分散性、叛逆性等特點,對以主流文化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很大影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探究,適當融合,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
一、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青年亞文化的初步形成與發(fā)展大約在20世紀中期,并逐漸傳入我國。青年亞文化的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從朋克風格、足球流氓、涂鴉藝術,到哈韓哈日的潮流、基友文化等,無一不是青年亞文化的表現。他以各種開放自由的方式表現出了青年人的個性特征以及張揚、活力的特點[1]。
青年亞文化的主要適用人群正好是處在大學階段,而且對以主流文化為代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
(一)積極影響
第一,可以激發(fā)想象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正處于巔峰時期,他們的思維活躍,極易對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產生創(chuàng)作靈感,而且此時青年亞文化作為一種特點鮮明、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文化類型,更是滿足了大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的發(fā)展空間,所以大學生可以在這個十分包容的空間里自由的發(fā)散思維,大膽地展現自我。
第二,可以緩解壓力,釋放情緒。當今時代的環(huán)境下,大學生很容易因為學習、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和約束而產生叛逆心理和不良情緒,此時如果不能恰當的處理好壓力,極易發(fā)生心理問題,而青年亞文化的出現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情緒的窗口,大學生通過自由選擇方式將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化解。
(二)消極影響
第一,青年亞文化具有很明顯的叛逆性特點,一些大學生會借青年亞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主流文化的不滿,將此視為與眾不同的追求。但是他們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初步時期,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還未成熟,青年亞文化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
第二,青年亞文化所倡導的是表現自己與眾不同以及渴望打破規(guī)則的理念,追求個人主義,優(yōu)先滿足個人利益,這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不相符。而且大學生這一階段極易受青年亞文化的消極方面影響,而失去人生目標,出現責任意識缺失、道德觀念減弱等問題[2]。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對于目前階段,我們需要在科學對待青年亞文化作用的基礎上,探究如何有效利用青年亞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避免消極影響。一方面應正視青年亞文化已經在青年群體中傳播開的事實,要以主流思想引導、管理青年亞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要有所選擇地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fā)展。
(一)轉變青年亞文化的管理方式
第一,要求必須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緊緊抓住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態(tài)度堅決地否定和排除青年亞文化的負面作用。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應當為青年亞文化的發(fā)展提供正確的引導作用,告訴青年亞文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有效防止青年亞文化被不良文化所侵染走向一條錯誤的道路。需要始終堅持我國的社會主義思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引領一切文化傳播和發(fā)展的中心思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實踐應用,引導青年亞文化向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第二,要求以唯物辯證的思維對待青年亞文化,以有選擇的開放態(tài)度對待青年亞文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認為“世界上每種事物都是聯系著而存在的”,“事物的聯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導致事物的變化和發(fā)展”,“發(fā)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從具體應用上說,主要是要求在對待青年亞文化時,要用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接受青年亞文化,這樣才能與社會主流文化融合,進而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反映青年人群的心聲,防止主流文化發(fā)生固步自封的情況。在全球化影響下文化呈現多元的時代,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接受青年亞文化的積極成分并且排除青年亞文化的消極成分,尊重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差異,以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青年亞文化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傳播正能量,為主流文化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動力源泉。
(二)將青年亞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青年亞文化占據了高校大學生生活、學習、娛樂的很大一部分,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可以將二者適當補充。
第一,思想政治教師應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實踐中借用青年亞文化的元素。青年亞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分散的,所以以主流文化為內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握有話語權。為了排除青年亞文化的消極成分,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將青年亞文化的青春性、創(chuàng)新性等積極作用借鑒過來,營造一個活潑、輕松的教學氛圍,以平等尊重的方式與學生們交流溝通,正視大學生對青年亞文化的態(tài)度,以自己的職業(yè)技能將青年亞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讓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首先,思想政治教師要具備豐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自我理解能力,而且能在課堂教學中將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情況實踐應用,用主流文化的理論魅力減弱青年亞文化的文化價值作用。其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用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方式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當前青年亞文化在網絡技術的影響下具有豐富的資源以及充滿趣味性的語言,所以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用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轉化為學生能接受、愿意接受的道理。最后,思想政治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貼近大學生群體生活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建立平等尊重的師生關系,以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們喜愛的青年亞文化。
第二,高校應當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融合,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青年亞文化的傳播范圍主要是大學生同輩群體中,所以可以發(fā)揮同輩群體的作用,提高大學生同輩群體中的榜樣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強社團組織的活動,社團是目前大學生除學習時間以外交流最多、活動最頻繁的地方,是幫助大學生豐富自我的重要方式,是大學生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更是青年亞文化傳播的的主要方式。高校社團的人員組成、活動主題上具有很強的自主性,所以需要高校引導社團活動的方向,建設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主題。另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輔導員隊伍的年輕優(yōu)勢,以同輩人的經驗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青年亞文化,吸收青年亞文化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3]。
三、結論
總而言之,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復雜、新鮮的文化。青年亞文化是社會發(fā)展而引發(fā)思想矛盾的產物,是對主流文化的一種挑戰(zhàn),但是其作用是有好有壞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青年亞文化的各方面影響,揚長避短,將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創(chuàng)新,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吳廣丹,楊曉蘇.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29(02):24.
[2]馬光焱,鄒丹.青年亞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18,49(15):120.
[3]周亞.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