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肖爽 張偉 胥桂華 劉艷華
1 病例報告患者女性,28歲,主因“雙眼視力下降、肢體無力反復復發(fā)緩解11年”于2017-10-03日入作者醫(yī)院?;颊哂?006-08始出現(xiàn)右眼失明,治療恢復后反復出現(xiàn)右眼視力下降及一側下肢或雙下肢無力,治療后遺留右眼視力稍差。2015-11患者再次復發(fā)時于作者醫(yī)院行頸部磁共振(MRI)平掃及增強掃描:第3-6頸椎節(jié)段脊髓可見長T2異常信號,未見明顯強化。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行腰穿查腦脊液:壓力正常,腦脊液無色透明,細胞數4×106/L,糖3.0 mmol/L,氯化物124 mmol/L,蛋白0.32 g/L;腦脊液髓鞘堿性蛋白(MBP)0.01 mmol/L,IgG合成率-1.417 mg/d,均在正常范圍;血及腦脊液IgG寡克隆帶(OB)陰性;腦脊液AQP4 Ab陰性,血AQP4 Ab陽性;風濕免疫系列陰性,診斷為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2016-06再次復發(fā),左眼視物不清,經甲潑尼龍治療(1.0 g沖擊治療5 d后減為0.5 g靜脈滴注3 d,之后改為44 mg口服并逐漸減量)后左眼視力恢復正常,右眼視力仍稍差,四肢肌力正常,患者強烈要求備孕,甲潑尼龍逐漸減量至8 mg/d維持治療。2017-03患者正常受孕,甲潑尼龍減至4 mg/d口服。此次入院前7 d(妊娠29周)患者上感后先后出現(xiàn)雙眼視力下降,4 d前出現(xiàn)四肢麻木、疼痛、無力,右眼失明,排尿不暢,伴胸腹后背陣發(fā)性瘙癢。查體:左眼視力差(10 cm內手動),右眼無光感,眼震陰性,雙上肢肌力4級,左下肢肌力3級,右下肢肌力1級,第4頸椎平面以下痛覺減退,Lhermitte征陰性,雙側Babinski征及Chaddock征陽性,神經功能狀況評估(EDSS)評分8.5分。輔助檢查:2017-10-03查頭MRI、DWI:雙側視神經Flair像信號增高,T2見軌道樣高信號;頸胸MRI(圖1):第2頸椎至第12胸椎脊髓內T2高信號,考慮脫髓鞘病變,第4-5頸椎椎間盤突出。因患者妊娠,未行增強掃描。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糖正常。心肌酶:肌酸激酶381.40 IU/L(正常參考值范圍40~200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血脂:總膽固醇(CHOL)6.0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98 mmol/L。確診為“NMOSD;末期妊娠單活胎”。經反復與家屬商議,給予甲潑尼龍1.0 g沖擊治療3 d,雙眼視力略有恢復,但左下肢肌力減至2-級,故給予人免疫球蛋白(IVIg)靜點〔0.4 mg/(kg·d),共5 d〕,甲潑尼龍減為0.5 g靜點3 d,之后順次減量為240 mg/d×1、200 mg/d×1、160 mg/d×1、80 mg/d×3靜脈滴注,之后改為甲潑尼龍48 mg/d口服,7 d后減為44 mg/d口服,2 d后(2017-10-23)四肢肌力恢復至4級,左眼視力200 cm指數,右眼10 cm內手動,EDSS評分6分,辦理出院,囑甲潑尼龍每個劑量口服7 d后減4 mg。出院后3周時,左眼視力基本恢復正常,右眼視力仍稍差,但恢復至復發(fā)前水平,四肢肌力正常?;颊哂?017-11-21(妊娠37周)剖宮產一健康男嬰,Apgar評分:1 min 9分,5 min 10分,體質量2.85 kg。產后加服嗎替麥考酚酯,并逐漸增量至0.5 g 2次/d,甲潑尼龍逐漸減量至16 mg/d維持治療。隨訪至2018-11月末,幼兒1歲時臨床檢查發(fā)育正常,患者NMOSD未再復發(fā)。
2 討論NMOSD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免疫相關性脫髓鞘性疾病,臨床以視神經炎、長節(jié)段脊髓炎為主要特征。本例患者18歲起病,表現(xiàn)為復發(fā)緩解的視神經炎及長節(jié)段橫貫性脊髓炎,于2017年查血AQP4 Ab陽性,按照2015年國際NMO診斷委員會發(fā)布的NMOSD診斷標準及2016年中國NMOSD診斷與治療指南[1],符合AQP4 Ab陽性的NMOSD診斷標準。
圖1 患者頸椎矢狀位T2WI示髓內廣泛線狀(A圖中白箭頭所示)及條片狀(A圖中黑箭頭所示)高信號病灶,第3頸椎軸位T2WI示高信號病灶(B圖中箭頭所示);胸椎矢狀面T2WI示第1-3胸椎(C圖白中箭頭所示)和第7-11胸椎(C圖中黑箭頭所示)長節(jié)段高信號病灶,軸位T2WI顯示第5胸椎(D圖中箭頭所示)和第10胸椎(E圖中箭頭所示)橫貫性高信號病灶
NMOSD常見于20~40歲的育齡女性,與妊娠關系密切。黃艷露等[2]關于NMOSD與妊娠的綜述指出,妊娠與NMOSD復發(fā)相關,但對NMOSD殘疾沒有影響,妊娠相關的復發(fā)還與妊娠前疾病活動情況以及妊娠前、妊娠中的治療情況相關。因此,本例患者妊娠期復發(fā)的因素除妊娠外,還與復發(fā)前疾病即復發(fā)緩解頻繁、未用免疫抑制劑、激素減量及感染有關。甲潑尼龍的胎盤轉運率與潑尼松龍相似,產生等效抗炎作用所需劑量為潑尼松龍的80%,中國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診斷與治療指南[1]建議妊娠期可以使用甲潑尼龍,但目前并沒有針對妊娠各個時期的甲潑尼龍的規(guī)范用量,相關報道也很少。近期的一項針對有妊娠史的61例NMOSD患者和68例多發(fā)性硬化患者的回顧性分析顯示,NMOSD患者產后3個月內年均復發(fā)率最高[3],因此產后應盡快制定預防復發(fā)的治療方案。一項對67例使用嗎替麥考酚酯作為一線藥物治療NMOSD研究顯示[4],無論AQP4Ab陽性與否,嗎替麥考酚酯作為NMOSD的一線藥物均是有效的,且耐受性較好。
本例于妊娠29周時NMOSD復發(fā),臨床少見,同時累及視神經、長頸段及全胸段脊髓者更為少見,治療經驗不多,本例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給予甲潑尼龍1.0 g沖擊,加用IVIg靜點,之后為盡量避免激素對胎兒及孕婦產生影響,在安全的前提下盡快降低甲潑尼龍的靜脈滴注劑量,患者逐漸恢復至復發(fā)前水平,產后加服嗎替麥考酚酯,甲潑尼龍逐漸減為小量口服維持,至產后1年時未再復發(fā),幼兒發(fā)育良好。目前,NMOSD患者妊娠期的預防、妊娠期復發(fā)后的治療,以及嬰兒發(fā)育情況的長期隨訪方面的病例報告較少,臨床上應給予關注,開展更多相關研究,以尋找更多預防妊娠女性復發(fā)及復發(fā)后治療的藥物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