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榮
【摘要】本文作者根據(jù)近年來的教學實踐體會,深刻認識到,思維辨析能力的培養(yǎng)貴在“堅持”貴在“鍛煉”,應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導、指導、鍛煉和提煉,促進和提升中學生的思維辨析能力。
【關鍵詞】中學教學 思辨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241-01
一、思辨的背景
現(xiàn)在的中學生仿佛什么道理都懂,老師家長們的批評剛開個頭,他那里已經(jīng)知道你要說什么了,檢查寫起來快捷流暢,但過后沒有半點悔改,在他看來,那只是應付老師家長的一種方式而已。
還有的學生犯了錯,老師剛要開口,他已經(jīng)煩不勝煩,甚至頂撞起來了……有的家長還為孩子“維權”,老師怕“吃黃牌”,也就不敢批評學生了。
教師“批評權”遇到了中國式困局。但是,如果不批評,只表揚,又是對學生錯誤行為的放縱。
綜上所述,一方面是班主任的“權力空間”越來越小,面對很多班級管理問題顧慮重重、無可奈何;另一方面是對班主任德育理念和策略的反思,只有通過改變自己的慣性思維和簡單做法,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思辨的形式
采用大學生辯論賽的形式,全班同學分為正方、反方; “思辯”題目,本著“細小與廣博并重”的原則,上至國內(nèi)國際熱點、社會關注問題,下至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共性問題,均由全班同學集思廣益提出,寫在黑板上投票,最后由班委會決定。班主任只是根據(jù)學生的想法,因勢利導,將“話語權”完全交給學生。
辯論賽結束后,由班級宣傳部組織通訊員撰寫“班級快訊”,報導賽況,布置黑板報,加強班級的文化宣傳。展出結束后,照片和資料放入學生個人成長檔案袋中。
以前,思辨的素材,是由教師提供并呈現(xiàn);滲透的道理,也是教師娓娓道來;最終的結論,由教師一語中的……現(xiàn)在,素材由學生來搜集,事物的兩面性由學生來呈現(xiàn),利弊得失由學生來比較,何去何從,由學生來判定……
可別小看了這巨大的結構調(diào)整。要知道,硬度很低的石墨和堅硬無比的金剛石同樣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只因為碳原子的排列結構不同,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物質(zhì)……
三、思辨的案例
本學期我班共舉辦了9期思辯賽。
(一)學生自律類:
1.《我們的個性是否應該張揚》
學生領悟到“張揚個性,需把握好分寸為佳”。
2.《苦學VS樂學》
以“樂學是一種生活的境界,苦學是一種極其投入的奮斗狀態(tài)”作為結束。
(二)班級自治類:
1.《網(wǎng)絡的利與弊》
全班同學愉快地達成一致,共同擬定了《關于科學上網(wǎng)的班級管理條例》。
2.《批評讓我進步 VS 批評讓我退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客觀地、正確地面對批評,心平氣和地接受批評,然后改進自己的不足,會讓我們更好更快地成長起來。”
3.《改變自我,適應環(huán)境VS堅持自我,改變環(huán)境》
(三)社會熱點類:
1.《“以德報怨”的事情多VS“以怨報怨”的事情多》
“將相和”、 諸葛亮七擒孟獲、哈利波特……典故多多,我們應該“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2.《老人倒了應不應該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會及時撥打120請求援助,絕不會置之不理的。
(四)成長困惑類
1.《我們是否應該上課外補習班》——減負政策、升學壓力
學生感悟:學習還是要靠積極主動的自我反思才會有飛速提高,所以要恰當?shù)靥幚砗脙烧咧g的關系,而不能主次顛倒,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2.《成大事者是否拘小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應該關注細節(jié),但也要高瞻遠矚,免得被瑣碎小事絆住了手腳。
四、結語
思辨大大增加了學生說的機會、交流的機會、思維碰撞的機會、表現(xiàn)的機會、鍛煉的機會,感悟的機會。
學生心語——
李宏偉:“上初三以來,我們的生活變枯燥,但在我們班里卻十分快樂,因為我們每星期有一次辯論會?!覀円嚓P心生活中的事。我太喜歡辯論賽了,為緊張的學習注入了快樂、新鮮的活力?!?/p>
劉春麟:“這個學期班里開展了辯論會,我很喜歡!終于有了一個可以使勁兒說話、又不會受批評,反而還會得到表揚的平臺。哈哈!辯論會完了可真是心情舒暢。”
王帥:“每一次辯論會的題目都會從我們身邊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選起,經(jīng)過我們自己的爭辯、切磋,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們平時所不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使我們用更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平時所面臨的問題,為我們今后成長之路做好鋪墊。”
……
“思辨”讓學生知道:其實每一種選擇都會有各自的利弊,那么我們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還要認真傾聽不同的聲音,盡可能全方位地觀察,充分考慮每一種選擇的后果,然后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创龁栴}要具有包容性,避免“非此即彼”的偏執(zhí)性。
回顧9次思辨會,我找到了作為班主任的恰當位置,那就是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讓學生說出心里話,讓他們在“本我”和“超我”之間來回體驗,最終找到“自我”,“喚醒孩子內(nèi)心的覺醒!”才是做重要的,否則,一切的教育活動都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