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呂紅玲
摘 ?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為了均衡發(fā)展學生素質,近年來美術課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美術課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農民畫等藝術作品,表現(xiàn)出對民間藝術的重視。農民畫是我國深具群眾基礎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藝術,借鑒民間藝術資源,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民族認同感。
關鍵詞: 農民畫 ? ?小學美術 ? ?傳統(tǒng)文化
引言
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興趣、發(fā)展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重要階段。美術課是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學好美術課就要關注生活中的美術現(xiàn)象,培養(yǎng)美術涵養(yǎng)。教師在美術教育中需要將學生的生活和課程緊密相連,產生濃厚的興趣,讓美術在教育中充分發(fā)揮作用。將農民畫引入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僅能豐富美術教學內容,還能促進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可,是傳承民間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
一、農民畫的概況
(一)農民畫的起源。
農民畫是通俗畫的一種,同其他民間藝術一樣,來源于我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多是農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賞的繪畫和印畫,風格奇特,手法夸張,是群眾娛樂和寄托情感和理想的一種藝術形式,有東方畢加索之美譽。傳統(tǒng)農民畫多為吉祥圖畫,包含紙馬、門畫、神像,多出現(xiàn)在炕頭、灶頭、房屋山墻和檐角?,F(xiàn)代農民畫則是在紙面上繪制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繪畫作品。
(二)農民畫的發(fā)展。
我國是一個傳統(tǒng)農耕民族,古代勞動人民運用智慧和藝術天賦創(chuàng)造了具有多民族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記錄著勞動者日常生活、耕作生產、豐收景象、田園風光、節(jié)慶活動等場景,寄托了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農民畫的發(fā)展經歷了三次高潮期,其中以20世紀80年代影響最大,先后在東三省、云貴地區(qū)、中原地區(qū)成立農民畫創(chuàng)作小組,全國有四十三個城鄉(xiāng)被命名為“中國現(xiàn)代民間繪畫鄉(xiāng)”,多地農民畫被列入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三)農民畫的特點。
農民畫來源于民間,創(chuàng)作主題一般和創(chuàng)作者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全景方式在構圖上運用較多,講究滿鋪效果,不講究透視法,利用多種圖案填充整個畫面,在繪畫空間上盡可能豐富內容,具有細密繁多的視覺效果。農民畫色彩對比度運用強烈,經常采用紅綠這樣反差較大的色彩,高純度色彩交錯,斑駁有序,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和西方傳統(tǒng)繪畫不同的是,農民畫采用二維平面,不講究理性科學方式,變形夸張,彰顯淳樸之美。
二、農民畫進入小學美術課堂的作用
(一)增強本民族認同感。
農民畫是我國特有的繪畫形式,吸取傳統(tǒng)民間的多種元素,融合傳統(tǒng)剪紙、對聯(lián)、刺繡、雕刻、皮影、泥塑等多種傳統(tǒng)藝術形式。大量優(yōu)秀的農民畫作品描繪了自然事物,附加了文字形式表現(xiàn)人民的聯(lián)想和心理活動,表達出來的隱喻信息豐富,哲理深遠。例如烏龜、仙鶴代表長壽、梅蘭竹菊代表品質、蝙蝠代表福氣。農民畫通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信息傳遞著老百姓美好的內心世界和心靈寄托,是民俗文化的載體,通過學習農民畫可以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發(fā)展,對學生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有著重要作用。
(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美術課增加農民畫教育,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民間藝術,感受民間藝術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深入體會本民族的情感。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對于我國多民族文化的了解才能更深入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民族經歷。農民畫可以通過畫、拼、剪、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作,不拘泥于材料和色彩運用,根據(jù)主觀意識強調思維的發(fā)散性,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用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作思維表達內心世界。不同于西方寫實手法,不必遵守焦點透視法則,農民畫更加強調作者的感性思維。農民畫對于小學生而言,可以開發(fā)想象力,利用抽象概念傳遞具體物像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有利于傳承非遺文化。
目前市場經濟迅速發(fā)展,但非遺藝術傳承遇到阻礙,傳統(tǒng)藝術人才有斷層趨勢,農民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諸多困境,創(chuàng)作人才的流失、新生力量的不足是當前有待解決的重要原因。小學課堂開展農民畫教學,是對未來民間藝術的拯救,讓小學生接觸這種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發(fā)掘具有天賦的人才,在堅持不懈的教學和努力中為農民畫培養(yǎng)后繼生力軍,補充民間藝術后備力量,對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重要意義。
三、農民畫對小學美術課的影響
(一)小學美術課的理念。
小學美術教學是一種基礎美術教學,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美術課涉及理性、抽象、邏輯的思維方式,同樣強調色彩、構圖和情感的表達。教師通過美術教學讓學生了解繪畫藝術,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美術認知的發(fā)展,會對生活中的線條、色彩逐漸形成意識,通過這種意識的積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畫筆表達出情感和想象。這個時期的學生感性思維占據(jù)主導地位,對事物有籠統(tǒng)的概念,即使畫出來的圖案不符合邏輯也是正?,F(xiàn)象,這是孩子自然的表達情感,老師需要做的是鼓勵學生敢于動手,敢于下筆,發(fā)揮想象力繪畫。
(二)農民畫特點與小學生美術認知的聯(lián)系。
農民畫的特點是構圖豐滿,用色大膽,不拘泥于理性。這一點和小學生的個性有相似特征。在大人眼里小學生繪畫貌似很幼稚,但是這是大人的局限性,孩子的作品更像畢加索的抽象畫,只不過沒有大師的思考。應該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繪畫,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個性,在精神愉快的狀態(tài)下自由發(fā)揮想象。農民畫和小學生的美術色彩明快,對比度強,不講究客觀事物的外形,在美術課堂中引入農民畫,可以更貼近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開闊學生的藝術眼界,為學生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農民畫的特點與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結合。
老師提出一個美術主題,不同學生對于這個主題的理解可能不同,畫出來的作品也不盡相同。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要差異化對待不同個性。引導學生將自己腦海中的圖案畫出來,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品。農民畫的顯著特點是色彩的運用和構圖的豐富,老師可以將農民畫的簡圖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填充顏色,每一位學生給出的作品都不一樣,色彩填充各有特色,老師再加以指導,慢慢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運用感覺。熟悉色彩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臨摹簡單的農民畫,目的不是讓學生畫得貼近原作品,而是通過練習掌握農民畫的線條組成和繪畫手法。
四、農民畫引入小學美術課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現(xiàn)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小學生生活中和農民畫中出現(xiàn)的場景相差甚遠,這是教學中的局限性。老師應將學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繪畫場景聯(lián)系起來,在教學中設定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農民畫中的內容,先從講故事或做游戲的方式入手,在學生腦海里形成一種場景的印象,讓學生感受到樂趣,繼續(xù)深入講解場景中相關的文化知識。農民畫具有強烈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濃厚的風土人情,講述學生不曾接觸過的文化,讓他們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利于學習農民畫,更好地了解民間藝術,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美術知識,增強學生對農民畫的求知欲。
(二)發(fā)掘學生好奇心,轉變教學模式。
小學生處于對世界懵懂的年齡段,對于不了解、沒見過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農民畫中經常表現(xiàn)的畫面是農民喜慶豐收的場景,現(xiàn)代的小學生很少有務農的經歷,老師先對學生提問:“大家有沒有見過麥田是什么樣的”“農民伯伯豐收麥子會怎么樣慶祝呢”?類似這種問題先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再通過引導和聯(lián)想,讓學生聯(lián)想圖畫中應有的元素。課堂中啟發(fā)學生感受周圍生活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平面圖形和色彩,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簡單的繪畫,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學效率。
(三)課內互動延展,利用多媒體教學。
小學生比較容易被情緒渲染,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調動積極性。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例如今天準備講的是《年貨》和《農家院》,分組討論學生眼中的農家院是什么樣子的,都有什么動物或者物品,想象快過年的時候需要置辦什么年貨。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開主題討論,然后引出教學內容。每一個主題內容里都有很多優(yōu)秀作品,老師不應該只局限于書本,可以在一個主題內容下延展豐富更多的小課題,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讓學生欣賞到更多不同風格的作品。也可以預先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課前通過網絡尋找一些素材,上課時紛紛舉例自己看到的農民畫。
結語
農民畫作為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在美術課中開展農民畫有利于開闊學生眼界,提高藝術修養(yǎng),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民間傳統(tǒng)藝術有著深刻的內涵,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課程資源,也讓學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加深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對于我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傅玲玲.淺談如何將農民畫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滲透教學[J].速讀(中旬),2017(5):103.
[2]楊芳.淺談民間美術資源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產生的影響[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9):42.
[3]賴秀蘭.滲透本土民間藝術,發(fā)展小學美術教學[J].教育藝術,2016(3):58.
[4]陳蓉.探討農民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融入[J].新校園(中旬),2017(10).
[5]高錳.農民畫進入中小學美術課程與教學的研究[J].美與時代(中旬刊),2016(11):96-97.
[6]胡傳彬.讓農民畫走進課堂,為孩子們展現(xiàn)不一樣的風景[J].中國培訓,2017(6):114.
[7]盧承.淺談鄉(xiāng)土美術與學校美術教育[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6(1):125-126.
[8]黃惠玲.農民畫與小學課堂[J].讀與寫,2018,15(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