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摘要:偽狂犬?。≒R)也稱為奧葉茲基氏病,是由于感染偽狂犬病病毒(PRV)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多種家畜、實驗動物、伴侶動物以及野生動物都能夠感染。該病主要癥狀是神經功能紊亂、呼吸不暢以及繁殖障礙(如流產、胎兒木乃伊化以及死胎等),在當前能夠控制豬瘟等一些具有嚴重危害的傳染病后,豬偽狂犬病逐漸變成危害豬的一種主要傳染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現概述該病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豬;偽狂犬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7-0056-02
1 流行病學
1.1 病原特性
偽狂犬病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病毒粒子呈圓形或者橢圓形,無囊膜的病毒粒子位于細胞核內,直徑在110~150 nm左右,帶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位于胞漿內,直徑大約為150~180 nm。病毒外衣殼殼粒的長度在12 nm左右,寬度在9 nm左右,內部空心的直徑在4 nm左右。外衣殼下面有超過兩層的蛋白質膜。囊膜表面具有長度在8~10 nm左右的纖突,呈放射狀排列,但還未明確其數量和配置情況。
病毒在溫度為60℃的條件下能夠生存30 min,在70℃下能夠生存10~15 min,在80℃下只可生存3 min,在100℃下快速被殺死。在干草中的病毒,夏季可生存30天,冬季可生存40天。凍干病毒能夠生存2年之久,脾臟組織內的病毒在凍存后能夠生存大約160天。病毒使用0.5%石炭酸處理32天才會被殺死,使用0.1%升汞處理會立即失活;在0.5%硫酸或者鹽酸中能夠生存3 min,在20%甲醛中能夠生存20 min,在3%來蘇爾溶液和純乙醇中能夠生存30 min。病毒在紫外線下照射1 min就會被殺死。病毒在50%甘油中能夠生存154天,且毒價沒有損失。
1.2 易感動物
自然感染情況下,大部分動物都能夠感染病毒,如豬、牛、綿羊、貓、犬、大鼠、雪貂、水貂以及狐貍。另外,多種哺乳動物和禽類也可感染病毒,但目前還未發(fā)現馬能夠感染發(fā)病。
1.3 傳染源
該病毒的貯存宿主是豬,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帶毒豬,另外攜帶病毒的鼠類也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之一。
2 臨床癥狀
2.1 新生仔豬
哺乳豬感染后具有較短的潛伏期,一般為2~4天。在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前,主要呈現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和體溫升高,往往可達到41℃左右。部分病豬在表現出臨床癥狀的24 h內就會具有神經癥狀,初時呈現眼球震顫,分泌較多的唾液,肌肉顫動、運動異常,逐漸變成角弓反張,突然出現癲癇;部分會側臥,且四肢作劃水運動,或者作轉圈運動;部分發(fā)生腹瀉和嘔吐。病豬表現出神經癥狀后,通常經過24~36 h死亡。
2.2 斷奶仔豬(3~9周齡)
幼齡斷奶豬的臨床癥狀類似于哺乳仔豬,但相對比較輕微,小部分會表現出明顯的中樞神經癥狀。在疾病嚴重暴發(fā)時,3~4周齡病豬的死亡率可達到50%左右。
大齡斷奶豬感染病毒3~6天后,開始表現出精神倦怠,食欲減退,體溫升高,往往為41℃,并伴有呼吸困難,鼻內存在分泌物,經常打噴嚏,甚至出現咳嗽,此時體質變差,體重急劇降低。持續(xù)5~10天后,大部分病豬體溫降低,食欲恢復后康復。對于表現出中樞神經癥狀的病豬,通常會發(fā)生死亡,如果繼發(fā)或者并發(fā)感染巴氏桿菌或者放線菌性胸膜肺炎等細菌時通常也會發(fā)生死亡。5~9周齡的豬感染發(fā)病后,如果加強護理,并盡快治療繼發(fā)感染,病死率通常在10%以下。對于存活的重癥病豬,特別是表現出中樞神經癥狀的病豬,往往會生長發(fā)育緩慢,有時會出現永久性癥狀,如頭頸傾斜等。
2.3 育肥-育成豬
育肥-育成豬偽狂犬病的特征癥狀為呼吸癥狀,發(fā)病率高,可達100%,但無并發(fā)癥時,死亡率低,為1%~2%。極少數病豬有中樞神經癥狀,癥狀從輕微的肌肉震顫至劇烈抽搐不一。一般感染3~6天后出現臨床癥狀,特征為發(fā)熱,精神沉郁,輕度厭食至重度呼吸道癥狀,出現打噴嚏、劇烈咳嗽。癥狀一般持續(xù)6~10天,動物退熱恢復食欲后康復。
2.4 成年豬
公豬和母豬感染后主要是表現出繁殖障礙和呼吸癥狀,精神不振,一過性發(fā)熱,咳嗽,便秘,部分具有神經癥狀。另外,患病公豬往往會伴有睪丸萎縮、腫脹,性功能減弱,無法作為種用;患病母豬會伴發(fā)流產以及產出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
3 實驗室診斷
3.1 染色鏡檢
無菌條件下取病死豬的心血制成涂片,取肝臟、腦組織制成觸片,分別經過瑞氏染色和革蘭氏染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沒有發(fā)現任何細菌。
3.2 分離培養(yǎng)
無菌條件下取表現出臨床癥狀的患病仔豬的脾臟、腦組織,分別在普通肉湯、普通瓊脂、鮮血瓊脂培養(yǎng)基上接種,放入37℃溫箱內,經過24 h培養(yǎng),沒有生長細菌。
3.3 血清學檢查
無菌條件下采集10份病豬血清,通過豬偽狂犬病乳膠凝集度試驗,同時進行對照度試驗,結果都呈陽性,由此確診發(fā)生豬偽狂犬病。
4 防控措施
4.1 隔離消毒
感染豬立即隔離飼養(yǎng),病死豬尸體必須采取深埋或者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同時,發(fā)病豬舍的墻壁、地面以及各種用具、設施等使用百毒殺進行噴霧消毒,病死豬欄和分娩欄使用2%氫氧化鈉進行消毒,間隔1天1次。
4.2 疫情處理
患病乳豬、仔豬表現出明顯癥狀后建議進行撲殺,其他發(fā)病仔豬和母豬要進行隔離飼養(yǎng),并接種豬偽狂犬病弱毒疫苗,乳豬第一次用量為0.5 mL,推薦斷奶后再注射1 mL;超過3月齡的育成豬、成年豬以及妊娠母豬(產前1個月),每只可接種2 mL。經過8天治療,基本可控制住疫情。
4.3 免疫接種
在防控豬偽狂犬病中,更多的豬場選擇免疫接種基因缺失苗,其中以豬偽狂犬病毒胸腺核苷酸激酶基因突變失活(TK-)及糖蛋白E基因缺失(gE-)株的活疫苗最具有代表性。TK和gE基因產物的缺失造成野毒PRV的致病性明顯減弱,其免疫力既接近于常規(guī)的弱毒苗,且由于gE基因的缺失變成一種標記性疫苗。也就是說,豬接種該疫苗后,在形成免疫力的同時不會產生抗gE抗體,但自然感染帶毒的豬能夠產生抗gE抗體,據此可通過血清學方法來區(qū)分免疫豬和自然感染野毒豬。
4.4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健全,制定合理的衛(wèi)生消毒制度,提高豬抗病力,減少可引起發(fā)病的因素。由于斷奶仔豬和母豬容易感染發(fā)病,因此引進新豬時必須到無疫病豬場或者地區(qū)購買,且要經過至少1個月的隔離觀察,確認健康無病后才允許進場,同時要做好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