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分析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閱讀技巧的掌握頗具難度。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重視閱讀活動的創(chuàng)建。并且,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構建多樣化的閱讀活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閱讀,可以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可以塑造學生積極的精神,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還可以改變學生的心境,充實學生的生活。并且,閱讀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渠道。有效的閱讀活動,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夠豐富學生知識的積累,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所以說,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設計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究:
一、 重視朗讀
閱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朗讀就是實現(xiàn)兩者對話的橋梁。所以說,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重視朗讀活動的創(chuàng)建。并且,教師要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充滿情感的朗讀活動,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還能夠讓學生深入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說,有效的朗讀活動,可以化解小學生理解能力差的難題。
比如:在《望廬山瀑布》的教學過程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一首古詩。反復吟讀是古詩詞教學最為關鍵的方式,多樣化的吟讀活動,可以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意境、表達的情感和蘊含的美感。所以,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帶領學生認讀了古詩詞中的生字。然后,筆者要求學生帶著節(jié)奏和感情朗讀了古詩。同時,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 邊讀邊想象,每一行詩讓你看到了什么?2. 飛流直下這個詞給了你怎樣的感受?3. 本首古詩描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 三千尺是夸張的說法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就能夠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和詩人的情懷。所以說,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朗讀的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朗讀活動,不僅可以化解古詩詞教學的重難點,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掌握賞析古詩詞的技巧。
二、 提出問題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開端。有效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豐富學生的體驗。因此,教師就要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出有效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深化學生的認知。
比如:在《黃山奇石》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體會到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提出了問題:你知道黃山四絕嗎?然后,筆者為學生播放了關于黃山的錄像,并且,要求學生思考了問題:怎樣理解奇字。緊接著,筆者要求學生閱讀了全文,同時,為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這四種詳寫的奇石中,你對哪種最感興趣?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的是“猴子觀海”?寫得好嗎,哪些詞語用得好?寫得好嗎,哪些詞語用得好?注意動詞“伸、啼叫”,“天都”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畫“金雞叫天都”你會畫些什么?畫成什么樣?為什么?這些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筆者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借助這些問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掌握了閱讀和分析課文內容的方法。
三、 分析總結
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至關重要。只有學生掌握了這兩種能力,才能夠靈活應對考試中的閱讀題目。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分析和總結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概念全文大意,分析文章主旨。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才能夠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和提高。
比如:在《曹沖稱象》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本篇課文描述的故事、講述的道理,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了全文。同時,筆者要求學生自行總結了本篇課文描述的故事,并且,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有的學生就提到了:本文描述了曹沖動腦筋想辦法稱出大象重量的故事。這就是學生總結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展現(xiàn)。緊接著,筆者又提出了問題:課文中描述的大象有怎樣的形象?你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這頭大象又高又大的?官員們想出了哪些稱象的辦法?曹操為什么聽完之后一直搖頭?學生在分析和總結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閱讀能力自然會有一定的提高和發(fā)展。
總而言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關鍵性的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朗讀活動的創(chuàng)建。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時,教師要借助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最后,教師要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掌握分析總結的技巧,使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紅磊.閱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7):134.
[2]鄭麗.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N].科學導報,2019-01-22(B02).
作者簡介:
陳堃,貴州省興義市,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下五屯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