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儲備等方面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本文就針對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筆者認為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向學生呈現(xiàn)詩詞寫作背景;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希望筆者的一些建議能幫助大家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切實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探索
一、 前言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也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在初中階段,充分重視古詩詞的教學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主動的體會古詩詞中表達的情感,在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上,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
二、 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向學生呈現(xiàn)詩詞寫作背景
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年代大多比較久遠,由于學生生活的時代與古詩詞作者生活的時代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學生往往無法深刻地理解作者在詩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重點關注對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的講解,使學生能對詩人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進而與詩人產生思想共鳴,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引入古詩詞教學中,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能有更深刻的認識。例如:教師在教學《觀滄?!愤@首詩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制作成微視頻,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觀看?!队^滄海》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介紹這首詩的作者,曹操的生平以及他的一些經歷,同時引入歷史學界對曹操的一些評價,使學生能對曹操這個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為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是介紹《觀滄?!愤@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親自率領大軍追剿逃跑的袁紹殘部,當年五月,曹操毅然決定揮師北伐,北上征伐烏桓,終于在當年八月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队^滄?!肪褪遣懿僬鞣趸钢?,率領大軍回師過程中路過碣石山的時候所寫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愿望以及自己的偉大抱負。微視頻制作好之后,教師可以將其上傳到班級的微信群、QQ群中,讓學生在預習階段進行自主學習,并根據微視頻中的內容完成相應的思考題目。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就能對下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準確把握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使課堂學習更具針對性,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 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古詩詞中,作者通常不會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經常會借助某種藝術形象來寄托自己的情感,詩詞中的每一個字都可以說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因此,在初中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古詩詞的內容來為學生營造課堂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在體驗的過程中,對古詩詞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對詩詞傳遞給我們的意境能有更深入的感悟。例如:在《天凈沙秋思》這首詩的教學中,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就可以借助班級中的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展示在秋天的黃昏,作者獨自一人行走在野外的小路上,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的孤寂場景,同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體會秋天樹葉凋落、萬物沉寂的蕭瑟之感。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讓學生伴隨音樂朗讀古詩,將學生帶入到孤寂、落寞的秋景中,使學生能對詩人獨自一人身處異鄉(xiāng),在黃昏時分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能有更深刻的體會。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改變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走進詩歌作者的生活中,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進而更好地體會作者在詩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如此,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語文的課堂學習活動,進而有效地提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課堂教學氣氛也能更加活躍,學生在半娛樂半學習的課堂中,就學會了語文知識。
四、 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現(xiàn)階段,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更重視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察,為了適應這種趨勢,語文教材中也加入了很多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外閱讀篇目。對此,初中語文教師也應該積極地改革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搜集與古詩內容有關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例如:在《渡荊門送別》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形式多樣的古詩詞品讀活動,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與詩詞情感基調相近的音樂,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讀,在學生對古詩詞表達的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的基礎上,引入一些與這首詩主題類似的詩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比學習,從而深化學生對這首詩內涵的理解。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去圖書館查找資料、上網等方式搜集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并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分享情況進行評價,使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時彌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并加以發(fā)揚,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倡導要重視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而古詩詞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古詩詞教學給予高度重視,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進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古詩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鄭玲,安寧.農村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9(6):35-36.
[2]路月霞.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8.
[3]李春彪.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探索[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4):50.
作者簡介:
劉曉希,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市瓦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