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張 舒,雷 婷,張 曼,5
(1.北京大學第九臨床醫(yī)學院,北京100038;2.解放軍總院第四醫(yī)學中心檢驗科,北京100038;3.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遼寧 沈陽110004;4.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北京100038;5.尿液細胞分子診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38)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臨床表現(xiàn)和血清學多樣化且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病機制涉及多種因素,包括遺傳易感性、表觀遺傳調控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飲食、用藥等因素導致患者免疫平衡破壞,患者體內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補體激活、免疫復合物沉積、組織炎癥等變化。SLE患者需要早期準確診斷,嚴密監(jiān)控活動性,為臨床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臨床護理也需要對炎癥和組織損傷做最佳控制,而炎癥反應是SLE患者病情反復發(fā)作的重要過程。SLEDAI是目前公認且比較理想的判斷疾病活動度的評分系統(tǒng),是臨床醫(yī)生根據(jù)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及其各項檢查綜合評估的結果,是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步驟。由于體內存在大量自身抗體,激活補體系統(tǒng)參與疾病反應,大量補體被消耗,導致C3水平下降,C3減低常作為SLE診斷和疾病監(jiān)控的關鍵指標。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有炎性介質參與反應,并在疾病活動的階段導致血沉不同程度的變化,有學者也做相關實驗發(fā)現(xiàn)C3和ESR與SLE活動性有一定的相關性[1-2]?,F(xiàn)階段SLEDAI、C3、ESR常聯(lián)合檢測監(jiān)控疾病的活動性。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不僅具有復雜多變的臨床表現(xiàn),也多在血液系統(tǒng)有明顯的改變和產生嚴重的影響,本文將對SLE患者血液學指標與其活動性關系做分析。
隨機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來自本院風濕免疫科SLE病人樣本37例,樣本來源全部為女性,研究方案經(jīng)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jù)美國風濕病學會(ACR)1997年推薦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標準及SLEDAI評分標準[3],將入組患者分為活動組(SLEDAI評分≥5分)與非活動組(SLEDAI評分≤4分),同時收集同期體檢正常的健康對照組22例,三組人群在年齡、性別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①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單純性皮膚病,溢脂性皮炎,銀屑病等除外,及其他相似病癥的免疫??;②血液系統(tǒng)疾病。
血常規(guī)、補體C3、ESR檢測:病人首次入院采集靜脈血樣本,血常規(guī)采集EDTA-K2抗凝血3mL,2 h內用日本希森美康XN2800檢測相應指標WBC、RBC、HB、PLT、Lym#、MPV;補體C3檢測使用惰性分離膠促凝管采集3mL全血,自凝后以35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采用羅氏cobas701生化分析儀來檢測;枸櫞酸鈉抗凝劑管采集全血1.6mL經(jīng)血沉儀Greiner SRS20/II檢測ESR。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RBC、PLT、C3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Lym#、MPV、WBC、Hb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組間ESR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SLE活動組、SLE非活動組及健康對照組在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入組人群一般資料特征
三組間WBC、PLT、RBC、HB、Lym#、MPV、C3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SLE活動組與對照組比較,Lym#、C3、MPV、PLT、RBC、HB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LE非活動組與對照組比較,Lym#、RBC、HB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LE活動組與非活動組比較,活動組MPV、Lym#、C3、WBC、PLT、HB均低于非活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SR高于非活動組(P<0.05),見表2。
表2 SLE活動組、SLE非活動組、對照組間各血液指標差異(±s
表2 SLE活動組、SLE非活動組、對照組間各血液指標差異(±s
注:活動組與對照組比較,a P<0.05;非活動組與對照組比較,b P<0.05;活動組與非活動組比較,c P<0.05
組別 n WBC(×109/L)PLT(×109/L)RBC(×1012/L)Lym#(×109/L)ESR(mm/h)對照組 22 5.14±1.03 248.82±49.04 4.64±0.54 136.59±7.89 3.06±0.57 10.28±1.23 0.99±0.15 SLE非活動組15 5.99±1.93 248±72.47 4.07±0.53b 118±16.65b 1.94±1.29b 10.15±0.61 1.00±0.23 12.00±5.35 SLE活動組 22 4.41±1.79c 167±79.11ac 3.69±0.62a 102±20.22ac 0.90±0.35ac 9.19±0.89ac 0.63±0.15ac 45.30±26.46c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 HB(g/L)MPV(fl)C3(g/L)5
WBC、RBC、HB、PLT、Lym#、MPV與SLEDAI呈負相關,與ESR呈負相關,與C3呈正相關,見表3。
表3 血常規(guī)各指標與SLEDAI、C3、ESR的相關性
SLE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多數(shù)起病隱匿,早期不典型的SLE可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炎、皮疹、隱匿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多系統(tǒng)受累,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男女比例大約為1:7~1:9。普遍認為是在遺傳的基礎上,機體受環(huán)境、藥物等多種因素影響,免疫失衡,針對自身抗原產生多種自身抗體,細胞組織等受損,形成大量免疫復合物沉積,產生炎性細胞因子,這些因素可能啟動并放大炎癥進而加重損傷器官。SLE臨床表現(xiàn)復雜,病情輕重程度不一,增加了其治療的難度。因此,找到能夠對SLE進行病情監(jiān)測及活動性評估的實驗室指標顯得尤為重要。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從臨床認知到疾病的診斷,抗核抗體ANA、雙鏈DNA(dsDNA)一直是對疾病診斷及監(jiān)控的重要指標,在疾病發(fā)展初期檢出陽性率高達95%~100%[4],但ANA特異性不高,易出現(xiàn)假陽性,dsDNA特異性65%,但靈敏度低,因此二者不能及時的反映病情的活動性,血沉ESR在活動性SLE患者常顯著升高,而C3則降低,二者常作為SLE輔助診斷指標,雖然與SLE活動性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并非SLE的特異性標志物,受多種因素影響,血常規(guī)作為患者血液系統(tǒng)變化的常規(guī)檢查指標,用來提示臨床患者病情變化具有重要的價值,本文對血常規(guī)的重要觀察指標做分析如下。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各項指標中,除臨床表現(xiàn)及病理分析結果,血液的監(jiān)測也必不可少。SLE常累及血液系統(tǒng),三系減低常發(fā)生,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三系減低或嚴重血液疾病,因用藥及疾病的活動程度、器官的受累不同而個體血液指標表現(xiàn)不同。病人最常見表現(xiàn)為貧血,見于60%的活動期SLE,10%屬于自身免疫性溶血,可見Coombs試驗陽性,大量紅細胞破壞,導致紅細胞計數(shù)減低,表現(xiàn)為貧血;其次是白細胞、血小板,主要是患者體內產生大量自身抗體,包括抗白細胞抗體及抗血小板抗體,這些抗體與白細胞、血小板膜上相應抗原結合,激活補體,導致細胞溶解,這種情況在狼瘡髙度活動時常見,當病情累及腎臟等多臟器時,大量細胞被破壞,大約40% SLE患者白細胞減少,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可為陽性;PLT在狼瘡患者中也常表現(xiàn)減低,血小板的減少有多種因素構成,最主要的原因是抗血小板抗體的生成,約20%患者有PLT減少表現(xiàn),抗血小板抗體為陽性,有學者通過實驗證實抗血小板抗體與血小板的降低有密切關系[5],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Ⅸ與抗體結合是導致PLT減少常見原因,可使血小板黏附聚集釋放等功能異常發(fā)生,研究表明GPⅡb/Ⅲa在SLE患者血清中高表達,與PLT減少及SLEDAI評分存在關聯(lián)性,其次血小板生成減少或分布異常也是SLE患者PLT降低的原因,或在治療中藥物破壞血小板以及患者感染導致血小板減低。患者體內大量免疫復合物存在,免疫反應活躍,骨髓釋放新生細胞受抑制,故外周血液檢測細胞減少,實驗證實,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抑制免疫作用后,WBC、RBC、PLT的破壞減少,細胞增加。
淋巴細胞的檢測是常規(guī)中一項重要指標,但一直以來并非受到很大的關注,淋巴細胞參與免疫調控的過程,紅斑狼瘡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的形成是疾病發(fā)展的重要步驟,因此在此過程中淋巴細胞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嚴密監(jiān)測淋巴細胞的變化可對疾病提供重要信息,淋巴細胞減少在SLE患者血液學指標異常表現(xiàn)中僅次于貧血表現(xiàn),是值得重點觀察的對象。淋巴細胞減少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機體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同時,也產生特異性攻擊淋巴細胞的抗體,導致淋巴細胞耗竭,另一方面可能通過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對淋巴細胞產生直接損傷,從而導致細胞凋亡。淋巴細胞的減少可能與疾病的感染或疾病活動性有關。本實驗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比較,SLE組Lym#降低,活動性SLE組也減低。KIM等[6]通過實驗證實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值與SLE的感染密切相關,并且與CRP聯(lián)合檢測AUC靈敏度和特異性都超過CRP。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反映造血系統(tǒng)的中巨核細胞的變化,MPV 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標,HARTMANN等[7]研究發(fā)現(xiàn),SLE患者MPV體積明顯低于對照組。KHAN等[8]也通過實驗得到相同的結論。MPV也被證實在一些慢性疾病時是主要的炎癥標志物,在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熱等多種疾病中被證明是一種可靠的炎性標志物[9-10],并且與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相關[11-12]。該指數(shù)與炎癥過程有關,也是血小板活化和功能體現(xiàn)的重要標志[13-14]。幾項研究表明,MPV可能是SLE疾病活動的一個很好的標志,具有廣泛的應用性。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活動性疾病患者MPV顯著降低,包括與SLEDAI呈負相關。然而,在青少年SLE(JSLE)人群中進行的研究顯示,與健康對照組比,活動性疾病組患者的MPV值明顯高于緩解組,本實驗中發(fā)現(xiàn)MPV在狼瘡患者體積低于健康對照組(P<0.05),且活動性狼瘡患者中低于非活動者(P<0.05),MPV與SLEDAI呈負相關(r=-0.563,P<0.05)。然而,也有學者[15]研究發(fā)現(xiàn)MPV在狼瘡患者中體積明顯大于對照組,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自身抗體產生,血液中存在血小板抗體,PLT被破壞,機體造血系統(tǒng)代償產生巨核細胞,新生大量的幼稚、未成熟的血小板,導致MPV增大[16],或者因為個體的差異出現(xiàn)MPV的增大。對于將MPV作為成人SLE疾病活動性生物標志物的可能性仍存在疑問。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血常規(guī)相關指標與SLE活動性的相關性,及與C3、ESR、SLEDAI之間的關系,為臨床輔助診斷及監(jiān)控SLE的活動性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