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雨
摘要:情感陶冶法是指通過設置特定的情境讓學生的道德情感與心靈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的一種重要的德育方法,是一種暗示性的教育方法。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最主要的途徑是道德與法治課,運用情感陶冶法可以很好地讓學生融入情境,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我們要大力提倡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上運用這一德育方法。本文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訪談,結合所查閱的參考文獻,分析情感陶冶法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情感陶冶法;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3-0056-03
情感陶冶法主要是用真善美的情境及事物去熏陶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這種美好的情境中,通過耳濡目染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正處于感性認知階段的初中生來說,這種方法更容易使他們形成美的品德,在這種平等友愛的環(huán)境下教學,讓他們更有學習動機和想象力。教師對學生的愛越是真切,學生就越愿意按照教師的希冀去做,去發(fā)展自己的品格。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把自己關愛的目光灑向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師愛,在充滿愛的情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
一、情感陶冶法的基本途徑
美國諾丁斯教授提出的道德教育的母愛方式,是指教師應當淡化職業(yè)角色,不僅是幫助者,更要成為關心者,與學生進行平等、真誠的對話,同時也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關心的機會,讓他們在關心的行動中學會關心。通過對國外教育家的實踐進行總結,檀傳寶教師提出了情感陶冶的主要途徑,具體包括教師的師愛、環(huán)境陶冶、藝術熏陶三種方式。
(一)教師的師愛
簡單來說,教師的師愛就是指教師用自己崇高的品德、真摯的情感、真誠的關愛去感化學生,觸動學生的心靈,這是基礎,是教師感染學生的橋梁。如果沒有這個紐帶,學生沒有教師的尊重關愛,情感陶冶法的運用是很難取得成功的,教師對學生的愛越是真切,學生就越愿意按照教師的希冀去做,去發(fā)展自己的品格。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關愛的目光灑向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師愛,在充滿愛的情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
(二)環(huán)境的陶冶
環(huán)境的陶冶是指教育者利用自己創(chuàng)設的良好環(huán)境來教育學生,用“境”來培育“情”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和習慣。這些影響學生的環(huán)境一般有人際關系、輿論和語言環(huán)境,也包括平時的客觀環(huán)境,比如,學生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也會產生陶情冶性的作用。除了物質環(huán)境對學生情感的熏陶,還要考慮精神環(huán)境對學生的熏陶。比如,良好的班風、學風和校風以及溫馨的家庭氛圍可能會使一個原本不愛學習的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慢慢受到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慢慢喜歡上學習。相反,歪風邪氣也可能讓一個好學生變成不愛學習的學生。我們作為教育者,要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對他們進行熏陶。
(三)藝術的熏陶
所謂藝術熏陶就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通過戲劇、文學、美術、電影、舞蹈音樂等形式來陶冶學生,也就是說用“形”來育“情”。好的藝術寓意深刻,會感染學生,對學生的身心、性情、心靈進行好的影響,給學生以美的感受。用藝術來進行美育,美育會使學生的德、智、體、美有一個好的發(fā)展前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教育者要利用好多媒體,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開辦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使學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極大地豐富,使德育效果大大提升。
二、情感陶冶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運用的問題
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情感陶冶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運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一)師愛對象不平等
教師在利用師愛來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時,不能全方面地關愛到每一位學生。通過對教師的訪談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初中教師,不管是語、數、外的主科教師,還是道德與法治等的非主科教師,都很喜歡向上一屆任課教師打聽學生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把學生分為好、中、差三等,根據對學生的主觀印象來決定在今后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因為這樣做更加有利于他們教學效果的提升。就是因為這種做法,導致他們不能平等對待學生,不能去關愛每一位學生,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在教師的關愛下健康成長,從而影響情感陶冶法的使用效果,使一些學生缺乏關愛和尊重,導致其品格不能良好發(fā)展。
(二)藝術熏陶時方式單一
筆者通過訪談了解到,教師通過藝術熏陶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時,形式較為單一。教師通過藝術熏陶來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時,本來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但考慮到效果和便利度,教師主要通過播放影視作品或相關視頻來進行藝術熏陶,而很少采用音樂、詩文朗誦或者文學鑒賞的形式,一方面是他們覺得相關有情節(jié)的視頻更加能夠吸引學生,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學生也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音樂、詩文朗誦的形式不能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主題,這樣的方式不夠直接,太過含蓄,效果不明顯。
(三)環(huán)境陶冶中忽視學風建設
教師在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進行情感陶冶時往往只重視需要創(chuàng)設的情境,比如,通過辦板報、制作宣傳畫的形式來創(chuàng)設與課堂有關的情境,但是并不會去過多地關注類似班級學風這些隱性的看似與這節(jié)課無關的環(huán)境。比如,在對學生的訪談中了解到,他們感覺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氛圍不如語文或者數學課的學習氛圍,這恰好反映了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進行情感陶冶時忽視了學風的建設。
(四)忽視家庭環(huán)境的作用
通過訪談了解到教師在運用這一方法時,往往也會忽視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認為方法只限于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只限于課堂,忽視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因而家長關心的也只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同樣也不會注意到居住環(huán)境和家庭氛圍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影響。
三、情感陶冶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運用
(一)教師要公平關愛每一位學生
教師是運用情感陶冶法的主體,教師的師愛是運用情感陶冶法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自己對學生的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尊重,進而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自己的品格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但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師愛來熏陶感染學生時,卻忽視了平等對待學生,要關愛每一位學生,往往把學生分成好、中、差三等,對好學生更加關愛,差學生不理睬,導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學生得到發(fā)展,差學生不能得到發(fā)展,從而導致差學生心里更加自卑,品格不能健全發(fā)展。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關愛中健康成長,品格更加健全,心靈更加美好。
(二)藝術熏陶的方式要多樣化
藝術熏陶時情感陶冶法的另外一種途徑,通過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有教育意義的視頻、形式優(yōu)美語言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對學生進行熏陶,從而形成美好的情操。但是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運用藝術熏陶的形式進行情感陶冶時方式單一,大部分教師在運用時只愿意通過播放視頻進行藝術熏陶,因為視頻有情節(jié)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運用起來更加方便不像一些語言或音樂還要教師進一步解釋,而且效果也很好。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使用這種形式,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厭煩,時間長了反而不會有好的效果。我們要創(chuàng)新藝術熏陶的形式,比如,自己課下學唱與課堂主題有關的歌曲,在課堂上教學生唱歌,或者課堂上舉辦相關主題的朗誦比賽等方式,讓學生在朗誦比賽、唱歌中情感得到升華,情操得到陶冶,品格得到發(fā)展。
(三)建設優(yōu)良學風,進行環(huán)境陶冶
環(huán)境陶冶是情感陶冶法的另外一種形式,通過語言描述,舉辦與主題相關的板報或宣傳畫等形式的活動,從而創(chuàng)設美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得到熏陶和冶煉,達到“以聲導情,以美育情,以趣激情”的境界。但是經過我們的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往往重視與課堂主題有關的環(huán)境,對學風這一客觀隱性存在的精神環(huán)境往往是忽視的。但是學風對這一環(huán)境對情感陶冶法的使用效果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好的學風會促使班級學生積極努力地學習,而不好的學風即使在教師創(chuàng)設了好環(huán)境的基礎下,也不會產生太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運用環(huán)境陶冶時,我們不只要重視與本堂課有關的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也要注意和學生共同建設學習氛圍濃厚的學風,從而使環(huán)境陶冶產生更好的效果。
(四)多與家長溝通,獲得家長支持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環(huán)境陶冶是情感陶冶法的一種重要方式,家庭環(huán)境在利用環(huán)境陶冶這一方式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經過訪談了解到教師在進行環(huán)境陶冶時關注的往往是班級的環(huán)境,而忽視家庭環(huán)境這一可控因素對學生的影響。而與學生家長在運用情感陶冶法的優(yōu)勢和如何通過家庭環(huán)境來影響學生這兩方面問題的溝通很少,導致家長只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在學校表現(xiàn)情況,而忽視了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往往不能營造出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家庭環(huán)境。作為教師應該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使家長明白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明白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促使學生的人格健全發(fā)展、道德素質不斷提高。家長要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在平時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溫馨的環(huán)境,使學生健康成長,成為一個真誠、善良、美好的人。
總之,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情感陶冶法的運用進行研究,首先要明確情感陶冶法如何被界定,更加深入細致地了解情感陶冶法,才能更好地運用這一方式來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理解情感陶冶法,即教育者基于一定情境或者環(huán)境,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積極影響使其耳濡目染,心靈受到感化的一種方法。而學習者作為情境中的主體也會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參與到真、善、美情境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煉升華自己,逐步養(yǎng)成美好的品格。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李昊鳳.德育方法之情感陶冶法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02).
[3]徐生良.注重情感體驗優(yōu)化思品教學[J].上海教育科研,2005,(05).
[4]韋妃妃.加強情感陶冶涵養(yǎng)思政素養(yǎng)[J].職業(yè),2013,(17).
[5]張瑩.中學德育中的情感陶冶法及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