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陳連強 薛 璐 李欣欣 劉 龍 王 晶
肺癌臨床發(fā)病率逐年升高,而非小細胞肺癌在全部肺癌患者中占80%以上,大部分非小細胞肺癌(NSCLC)確診后已處于晚期[1]。目前臨床中常采用鉑類藥物聯(lián)合化療方案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2]。吉西他濱是經FDA批準的抗代謝類抗癌藥物,逐漸成為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藥物[3]。有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患者用藥延長,患者耐藥病例也逐漸增加,因而臨床中如何選取合適的增強藥物藥效的方案已迫在眉睫[4]。長春瑞濱、順鉑聯(lián)合匹多莫德是臨床中較常見的化療藥物,3種藥物連用的臨床治療方案仍鮮有報道。因而我們對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長春瑞濱、順鉑聯(lián)合匹多莫德對NSCLC治療臨床療效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性11例、女19例,年齡24~58(39.54±2.15)歲,病程0.4~4.5(2.14±0.61)年;對照組中男性10例、女20例,年齡20~59(40.83±2.89)歲。2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入組標準 ①年齡低于60歲;②患者臨床癥狀符合《原發(fā)性肺癌診斷標準》;③病理學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④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存在心、腎、腦、肝等重要臟器疾??;②存在精神疾??;③合并其他肺部或其他惡性腫瘤疾??;④主動申請退出本研究。
對照組患者采用長春瑞濱聯(lián)合順鉑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匹多莫德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生理鹽水100 ml溶解長春瑞濱,濃度為25 mg/m2,快速靜脈滴注,第1天及第8天加用250 ml生理鹽水溶解5 mg靜脈滴注沖洗血管。第1~3天,采用30 mg/m2的劑量順鉑靜脈注射,每日體液量不低于3 l。以3周為1個周期,共治療2個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療,每天2次,每次0.8 g,2周后劑量減半為每天1次,每次0.8 g,共治療4個周期。
在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20天時收集患者外周空腹靜脈血,使用70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分析血漿中前清蛋白(PA)、血漿白蛋白(ALB)、轉鐵蛋白(TFN)水平,使用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法檢測患者血中CD4+、CD3+、CD8+細胞數(shù),并計算CD4+/CD8+及陽性細胞百分比。在治療結束后參照文獻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包括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對患者隨訪15個月,統(tǒng)計患者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體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ALB、PA及TFN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指標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t1P1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t2P2t3P3體質量/kg48.37±6.4844.20±5.103.952<0.0547.83±6.2942.28±4.124.218<0.053.956<0.05ALB/(g·l-1)36.83±4.2739.02±4.294.215<0.0536.42±3.0134.01±2.193.674>0.054.748<0.05PA/(mg·l-1)138.26±31.20144.02±36.193.896<0.05138.29±33.92135.28±40.102.795>0.054.139<0.05TFN(g·l-1)2.62±0.323.43±0.334.859<0.052.65±0.432.24±0.363.674>0.056.475<0.05
注:t1、P1為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t2、P2為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3、P3為治療后觀察組與治療組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中CD3+、CD4+及CD4+/CD8+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血中CD8+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治療臨床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0%(χ2=18.175,P=0.012),見表3。
指標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t1P1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t2P2t3P3CD3+64.28±5.2969.28±6.494.956<0.0564.37±5.0166.29±6.392.589>0.053.956<0.05CD4+39.48±4.2044.84±4.204.478<0.0539.65±4.3341.47±5.032.962>0.054.128<0.05CD8+27.48±5.3722.10±4.024.643<0.0527.33±4.8325.03±4.113.142>0.054.692<0.05CD4+/CD8+1.46±0.382.15±0.335.698<0.051.43±0.461.72±0.254.358<0.054.911<0.05
注:t1、P1為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t2、P2為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3、P3為治療后觀察組與治療組比較。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調查結果/例
患者隨訪期內均未出現(xiàn)復發(fā)或死亡,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輕微不良反應經對癥治療后均顯著改善。
隨著醫(yī)療理念及藥物的不斷發(fā)展,在對晚期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日益強調靶向藥物聯(lián)合免疫制劑的作用,但患者存在預后不佳、原發(fā)耐藥等現(xiàn)象,患者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有學者研究指出,采用免疫藥物進行干預可有效增強機體殺傷腫瘤能力,日益受到廣大醫(yī)護工作者的關注[5]。有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傳統(tǒng)的化療方案對晚期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療效[6]。有學者指出,鉑類聯(lián)合吉西他濱對晚期肺癌患者治療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長春瑞濱、紫杉醇、多西他賽等[7]。因而本組研究采用長春瑞濱、順鉑作為基礎治療方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匹多莫德治療,可顯著提高觀察組治療的臨床療效,有效降低不良反應。
有研究指出,采用傳統(tǒng)化療方案對腫瘤治療過程中可能導致免疫細胞也隨之一同被殺,導致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8]。采用匹多莫德干預后可有效激活NK細胞、增強T細胞應答、放大抗腫瘤效果作用。有研究結果顯示,在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見CD4+/CD8+細胞比例失調,CD8+T細胞增多,其可能與肺癌病情惡化密切相關[9]。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中免疫指標水平及淋巴細胞亞群分析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認為,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匹多莫德治療后可有效抑制CD8+T細胞抑制作用,起到有效抗腫瘤的活性,打破機體抗腫瘤耐受狀態(tài),增強免疫殺傷功能,提高免疫細胞活性,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長春瑞濱、順鉑聯(lián)合匹多莫德治療NSCLC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體內免疫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