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青青,余靜,付淑芳,吳中華,陳鳳儀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是因輪狀病毒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疾病,臨床常見有腹瀉、發(fā)熱、嘔吐等癥狀,主要罹患人群為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1-2]。據(jù)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數(shù)億兒童因該疾病引發(fā)腹瀉,約有87萬兒童死亡[3]。輪狀病毒腸炎好發(fā)于秋季,其發(fā)生率為40%~60%[4]。目前臨床治療多以對癥治療為主,如糾正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抗病毒等措施[5]。其中重組人干擾素α1b是治療該疾病的藥物之一,可有效緩解患兒嘔吐、腹瀉、發(fā)熱等癥狀,而無乳糖飲食則是一種控制飲食的輔助治療方式,喂養(yǎng)患兒時使用無乳糖代替品,能夠促進患兒病情緩解[6],本次研究使用去乳糖飲食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納入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11~19個月,平均(15.53±3.18)個月;病程1~4 d,平均(2.38±1.16)d;脫水程度:輕度28例,中度20例;病情:輕度28例,中度18例,重度2例。對照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12~20個月,平均(16.41±3.25)個月;病程1~4 d,平均(2.41±1.33)d;脫水程度:輕度27例,中度21例;病情:輕度26例,中度20例,重度2例。兩組基礎資料性別、年齡、病程、脫水程度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1)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7]輪狀病毒腸炎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6個月~2歲;③病程<2周;④患者家屬了解本次研究目的方法后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排除標準:①已知對本次研究用藥過敏者;②嚴重脫水、酸堿平衡失調(diào)或重度營養(yǎng)不良者;③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④因感染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腹瀉。
(1)常規(guī)治療:兩組患兒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思密達(國藥準字:H20000690,批號:20100804,生產(chǎn)單位: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1歲以內(nèi)1袋/d,1~2歲2袋/d,金雙歧(國藥準字:S19980004,批號:20100823,生產(chǎn)單位:內(nèi)蒙古雙奇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0 g口服,2次/d。持續(xù)干預1周。
(2)對照組患兒經(jīng)常規(guī)治療后給予重組人干擾素α1b(生產(chǎn)批號:20100930,生產(chǎn)廠家:深圳科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肌肉注射,≤1歲者0.6μg/次,1次/d;>1歲者10μg/次,1次/d,持續(xù)給藥3 d;飲食方面給予母乳喂養(yǎng)及常規(guī)喂養(yǎng),不對含乳糖類食物進行限制,持續(xù)1周。
(3)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無乳糖飲食控制輔助治療,期間停止母乳喂養(yǎng),不得使用其它含有乳糖的食物,使用無乳糖奶粉、米湯等代乳品喂養(yǎng),喂養(yǎng)1周,患兒病情緩解后可逐漸恢復至飲食原狀。療程1周。
(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后3 d評估臨床治療效果,顯效[8]:72 h內(nèi)患兒全身癥狀消失,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大便次數(shù)恢復正常;有效:72 h內(nèi)未出現(xiàn)全身癥,大便性狀得到改善(水分減少1/3),大便次數(shù)3~5次/d;無效:72 h內(nèi)全身癥狀、大便性狀、大便次數(shù)均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2)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各項臨床指標,患兒用藥后密切關注大便性狀恢復時間、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嘔吐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
(3)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分別于患兒入院及用藥結束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后送檢,腫瘤壞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γ干擾素(interferon-γ,INF-γ)使用HY-perionMR酶標儀(美國)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檢測,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使用競爭ELISA法檢測;內(nèi)毒素(endotoxin,ETX)使用分光光度法檢測,試劑盒由Genmde公司提供;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使用鱟試劑偶氮顯色基質(zhì)法檢測,試劑盒由廈門鱟試劑實驗廠公司提供;檢測過程嚴格遵守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
(4)對比兩組患兒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用藥期間密切關注患兒用藥情況,定期行肝腎功能檢查。
選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ˉ±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觀察組大便性狀恢復時間、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嘔吐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各項臨床指標對比(ˉ±s,d)
表2 兩組治療后各項臨床指標對比(ˉ±s,d)
大便性狀恢復時間 止瀉時間 退熱時間 嘔吐癥狀緩解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48 2.88±0.95 3.16±1.22 1.54±0.51 2.21±0.83 3組別 n.58±1.48對照組 48 4.05±1.22 4.48±1.68 2.88±0.97 2.94±1.07 4.82±1.74 t值5.242 4.405 8.471 3.735 3.761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治療后TNF-α、AGEs、ETX、DAO水平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對比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INF-γ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組間INF-γ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對比(ˉ±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對比(ˉ±s)
注:與治療前對比,#P<0.05。
TNF-α(ng/L)INF-γ(ng/L)AGEs(ng/L)ETX(EU/L)DAO(U/L)組別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8 30.59±12.54 12.38±3.45#32.19±13.44 39.41±15.40#428.49±92.74 152.54±38.24#1.88±0.62 0.36±0.11#3.24±1.46 0.67±0.22#對照組 48 30.62±12.58 18.32±6.47#32.15±13.35 39.77±15.38#429.08±92.96 198.53±44.78#1.89±0.63 0.64±0.25#3.23±1.44 1.60±0.52#t值 - 0.012 5.613 0.015 0.115 0.031 5.411 0.078 7.103 0.034 11.412 P值 - 0.991 0.000 0.988 0.909 0.975 0.000 0.938 0.000 0.973 0.000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肝腎功能檢測無異常。
輪狀病毒是引起小兒腹瀉的一種主要病原,輪狀病毒進入腸道后會破壞腸道絨毛,影響腸道吸收水分、鈉,進而引起腹瀉[9-10]。輪狀病毒腸炎發(fā)病時起病迅速,常見有嘔吐、腹瀉、發(fā)熱、大便性狀改變、大便次數(shù)增多等癥狀[11]。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時多采取對癥治療,其中重組人干擾素α1b是治療該疾病的藥物之一,可有效緩解患兒嘔吐、腹瀉、發(fā)熱等癥狀[12],而無乳糖飲食則是一種控制飲食的輔助治療方式,喂養(yǎng)患兒時使用無乳糖代替品,避免食物中的糖類積滯于腸腔內(nèi)加重病情,促進患兒病情緩解[13]。本次研究使用去乳糖飲食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進行治療,并觀察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療效、臨床指標、實驗室指標及用藥安全性,為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治療工作提供依據(jù)。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提示去乳糖飲食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進行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重組人干擾素α1b是一種多功能糖蛋白,能夠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產(chǎn)生抗病毒蛋白,同時增強細胞對病毒的免疫能力,抑制病毒在機體內(nèi)復制,具有抗病毒、抗腫瘤、調(diào)節(jié)免疫的作用[14-15]。輪狀病毒腸炎是因輪狀病毒侵入腸道,并在小腸絨毛頂端柱狀上皮細胞處復制,導致細胞損傷,影響腸道吸收水分、鈉[16-17],而患兒使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后可抑制輪狀病毒復制,調(diào)節(jié)細胞免疫能力,避免細胞損傷,使腸道能夠正常吸收水分、鈉,從而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緩解。另外無乳糖飲食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措施,使用無乳糖奶粉、米湯等代乳品喂養(yǎng)患兒,避免食物中的糖類積滯和水電解質(zhì)進一步失調(diào),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兒給予普通飲食,不對含糖類食物進行限制,因此觀察組行無乳糖飲食輔助治療后臨床療效更滿意。孫培靜[18]等使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對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進行治療,結果顯示重組人干擾素α-1b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馬曉菊[19]等在去乳糖飲食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Meta分析中指出去乳糖飲食可有效減輕患兒腹瀉癥狀;均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
觀察組大便性狀恢復時間、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嘔吐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表明去乳糖飲食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進行治療可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緩解,縮短住院時間。輪狀病毒腸炎會影響雙糖酶分泌,降低其活性,導致食物中的糖類不能完全消化而積滯于腸腔內(nèi),增加腸液滲透壓,造成水電解質(zhì)進一步失調(diào)[20]。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去乳糖飲食輔助治療,使用無乳糖食物對患兒進行喂養(yǎng),避免糖類積滯、腸液滲透壓增加,促進機體水電解質(zhì)恢復平衡,利于食物中的糖類物質(zhì)消化,同時重組人干擾素α-1b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故觀察組止瀉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明顯改善。
觀察組治療后TNF-α、AGEs、ETX、DAO水平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對比顯著降低,表明去乳糖飲食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進行治療可抑制炎癥、減少腸粘膜損傷。出現(xiàn)輪狀病毒感染后患兒體內(nèi)會出現(xiàn)TNF-α,TNF-α會誘導內(nèi)皮細胞、T細胞等分泌大量的炎癥因子,導致腸黏膜與血管損傷[21],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TNF-α、AGEs、ETX、DAO水平顯著降低,AGEs、ETX、DAO可判斷腸粘膜損傷[22],分析可能是重組人干擾素α1b抑制輪狀病毒復制、去乳糖飲食促進患兒機體水電解質(zhì)恢復平衡,使臨床得到緩解,故TNF-α、AGEs、ETX、DAO各項指標顯著降低。而兩組治療后INF-γ水平顯著提高,但組間對比無差異,INF-γ由T淋巴細胞分泌,可增強免疫,抑制輪狀病毒入侵[23],兩組患兒注射重組人干擾素α1b后調(diào)節(jié)細胞免疫能力,故提高INF-γ水平。另外本次研究中兩組患兒治療后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表明去乳糖飲食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進行治療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治療中安全、有效。與潘燕峰[24]、劉輝[25]等研究基本相符。
綜上,去乳糖飲食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進行治療能夠抑制炎癥、減少腸粘膜損傷,利于患兒恢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