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萬水
新晉寶媽可能會聽到一個詞——“乳糖不耐受”,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對孩子會有何影響?應該怎么處理?下面來和大家聊聊這個會引起嬰幼兒腹瀉的疾病。
乳糖是一種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的雙糖,在母乳中含量較高。在嬰幼兒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乳糖不僅可以提供能量,還參與大腦的發(fā)育進程。乳糖在體內需要乳糖酶將其分解成單糖,之后才可以被吸收利用。
在人體中,乳糖酶與其他雙糖酶相比,成熟最晚、含量最低、最易受損、修復最慢。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體內的乳糖酶相對或絕對缺乏,就會導致攝入的乳糖不能被分解吸收,從而出現(xiàn)腹瀉、腹脹、嘔吐、腹痛等臨床癥狀,這就是“乳糖不耐受”。
嬰兒乳糖不耐受的臨床表現(xiàn)以腹瀉為主,呈黃或青綠色、蛋花湯樣或稀糊狀含氣樣便,有酸臭味,腹瀉次數(shù)多少不等,多者可達數(shù)十次,重癥者甚至出現(xiàn)粘液血便及小腸壞死。
這是因為,乳糖攝入后在消化吸收的任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均可導致腸腔內乳糖濃度的異常升高,過高的乳糖濃度使腸腔內滲透壓升高,從而導致滲透性腹瀉。同時,未消化的乳糖進入結腸段,腸道內菌群會將乳糖分解為乳酸等有機酸,進一步提高腸腔滲透壓,并釋放氫氣、甲烷等氣體,刺激腸道蠕動,加重腹瀉,出現(xiàn)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
另一方面,急性或慢性腹瀉會導致腸黏膜受損,引起乳糖酶生成減少,繼發(fā)乳糖不耐受,進一步加重癥狀。長期乳糖不耐受患兒會演變成遷延性或慢性腹瀉,造成營養(yǎng)不良、貧血、骨質疏松等后果。
目前,國內還沒有把乳糖酶缺乏的實驗室診斷作為必要的診斷依據。臨床上多以診斷性去乳糖治療或添加乳糖酶等試驗性診斷治療方法,觀察癥狀是否好轉來診斷或排除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治療與其臨床分型密切相關,對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應終身禁食乳糖,而繼發(fā)性乳糖酶缺乏者以治療原發(fā)病為主。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乳糖不耐受患兒均需要治療。若患兒消化道癥狀不嚴重,也不影響生長發(fā)育,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但若癥狀嚴重,如腹瀉次數(shù)較多(4次/日)、體重增加緩慢的新生兒和嬰幼兒,需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1.飲食回避:主要包括低乳糖或去乳糖配方奶喂養(yǎng),需根據癥狀輕重來選擇哪一種喂養(yǎng)方式。對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兒,需長期應用去乳糖奶粉喂養(yǎng);對于原發(fā)性乳糖酶缺乏者,因其臨床癥狀與進食乳糖的量密切相關,如有嚴重癥狀可先應用去乳糖奶粉喂養(yǎng),待癥狀緩解后可選用低乳糖配方奶喂養(yǎng),之后逐漸增加攝入乳糖量或少量多次以增加乳糖耐受性。
2.適量添加乳糖酶:對于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可在喝奶前或喝奶時加服適量的乳糖酶,改善乳糖不耐受和乳糖不吸收的問題。
3.服用益生菌:益生菌進入人體后,在腸道中可分泌半乳糖苷酶,改善機體對乳糖的代謝吸收;同時使胃排空速度和腸轉運時間減慢,延長小腸內殘存乳糖酶消化乳糖的時間,促進乳糖分解吸收;還可加強結腸酵解作用,以此改善乳糖不耐受的臨床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