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鳳 盧萬清 黃華
【摘要】 目的 探析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篩查和治療效果評估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健康檢查的8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均接受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 比較兩組的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水平, 并對觀察組治療前后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分別為(0.98±0.05)μg/L、(85.46±12.12)mg/L,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08±
0.01)μg/L、(4.14±1.36)mg/L,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d、1周、2周, 觀察組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診斷中,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的應用效果較好, 可為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科學依據, 并對治療效果進行指導, 以及時更改治療方案, 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價值;治療效果評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呼吸內科疾病, 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近年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發(fā)病率逐漸提高, 且病死率不斷提高, 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 2]。因此, 早期診斷和治療尤為重要。大量的臨床案例表明[3, 4], 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發(fā)生原因之一, 而細菌感染占50%以上, 當發(fā)生細菌感染時, 人體中的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也不斷升高, 可以此作為檢測細菌感染的重要指標。本次研究旨在進一步探析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篩查和治療效果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41例, 女39例;年齡45~71歲, 平均年齡(59.63±4.89)歲。另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檢查的8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42例, 女38例;年齡44~70歲, 平均年齡(58.78±4.93)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抽取體檢健康者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 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 3500 r/min, 離心10 min, 分離血清標本。分別于入院時和治療后1 d、1周、2周抽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 3500 r/min, 離心10 min, 分離血清標本。使用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和配套試劑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降鈣素原進行檢測, 參考范圍為0~0.5 ng/ml。采用全自動蛋白分析儀和配套試劑對兩組研究對象的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檢測, 參考范圍為0~8.0 mg/L。
1. 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測定, 并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②對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 d、1周、2周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統(tǒng)計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 觀察組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分別為(0.98±0.05)μg/L、(85.46±12.12)mg/L,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08±0.01)μg/L、(4.14±1.36)mg/L,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觀察組治療前后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
治療后1 d、1周、2周, 觀察組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該病呈現反復發(fā)作、危重等特征, 臨床上要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5-8]。本研究結果顯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為(0.98±0.05)μg/L, 而健康人的血清降鈣素原為(0.08±0.01)μg/L, 可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更高。血清降鈣素原是炎性介質, 由甲狀腺C細胞產生, 健康人體中含量極少[9-12]。此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C反應蛋白為(85.46±12.12)mg/L, 健康人的C反應蛋白為(4.14±1.36)mg/L。C反應蛋白是一種特殊性質的急性時向蛋白, 由肝臟生成, 對肺炎球菌C多糖有明顯反應。若體內出現炎癥或細菌感染, C反應蛋白水平會呈現高濃度。因此, 臨床上可將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作為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變化和預后的重要指標[13-15]。
綜上所述,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診斷, 可為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可用于對治療效果進行指導, 以及時更改治療方案,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程英, 宮京梅, 樊鵬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檢測的價值. 寧夏醫(yī)學雜志, 2016, 38(10):896-897.
[2] 劉領, 熊鑫, 李秀業(yè), 等. 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及腫瘤壞死因子-a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臨床意義. 系統(tǒng)醫(yī)學, 2016, 1(1):41-44.
[3] 李海峰, 陳成水, 李略, 等.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對COPD急性期患者肺部細菌感染的臨床診斷研究.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16):3639-3642.
[4] 張柳, 李香彭, 張?zhí)m蘭, 等. 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在指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應用價值. 安徽醫(yī)藥, 2017, 21(11):2046-2049.
[5] 王艷, 王小強, 徐真珍, 等.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細菌感染中的診斷研究.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 46(3):343-344.
[6] 王成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的測定及臨床意義.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6, 45(5):617-618.
[7] 靳情, 牛志立, 李艷. 血清降鈣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病程中的診斷價值. 職業(yè)與健康, 2016, 32(13):1777-1781.
[8] 劉昊虹, 劉威, 黃麗芳,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血乳酸的變化研究. 吉林醫(yī)學, 2016, 37(8):1899-1901.
[9] 姜曉, 歸改霞. 血清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檢測意義.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6, 43(23):113-114.
[10] 盧仁輝, 陳婉婷, 孫曉麗, 等. 肺部感染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及CD64感染指數變化研究.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7):1514-1517.
[11] 李向欣, 趙鵬程.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4(6):909-911.
[12] 孫國磊, 曹潔, 董麗霞,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前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及一年的隨訪研究. 國際呼吸雜志, 2013(7):513-517.
[13] 朱國民. 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價值. 檢驗醫(yī)學, 2014, 29(12):1246-1247.
[14] 劉金花, 徐吟亞, 付波. 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介素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3, 34(18):2381-2382.
[15] 王海英, 謝明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及其臨床意義. 海南醫(yī)學, 2014(21):3175-3177.
[收稿日期: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