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音樂被譽為繆斯神殿中最動人心弦的藝術,從孔子的“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到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覓知音”,到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到嵇康臨死時對“廣陵散”的決絕嘆息;從古希臘繆斯女神的美麗傳說,到荷馬“只有音樂才配被邀請到歡樂的宴會”,到柏拉圖的“一個人的靈魂里沒有音樂細胞是不可信賴的”,到古希臘悲劇不可超越的輝煌,音樂教育一直伴隨著人類從遠古進入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已成為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美麗精靈。在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古希臘和中國之間雖遠隔千山萬水,但兩種文明不乏相通之處,以孔子和柏拉圖為代表的樂教思想就是一個很好例證??鬃优c柏拉圖都具有極高的音樂鑒賞甚至演奏能力,但他們之所以推崇音樂,根本出發(fā)點還在于政治和倫理。儒家文化,其實質就是禮樂文化?!皹贰笔且环N操作性東西,其基礎是“禮”,而禮具體而言就是政治。柏拉圖對音樂教育教材、方式等的選擇,取舍的標準也是道德的,或者說是政治的。所以,不論孔子還是柏拉圖,都是將音樂作為一種工具,服務于政治的需要,服務于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國”。那么,音樂自身到底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功能,能發(fā)揮如此強大的工具性作用呢?本文擬以《論語》和《理想國》為例,就孔子與柏拉圖的樂教思想展開論述。
眾所周知,柏拉圖深受畢達哥拉斯學派思想影響,“星球的旋轉產生了和諧的聲音”,整個宇宙就像樂曲一樣?!皵怠⒈壤椭C”就成為音樂的本質。他贊同畢達哥拉斯的“宇宙的生成和運作體現音樂和數理的原則”的觀點,這里是說音樂與數字數理之間的關系,這種音樂上的美是因為數的比例關系作用于心靈而產生的和諧感,是人精神領域里必然之所求,因之,靈魂與音樂的和諧產生了歡快的共鳴。對柏拉圖所有思想的分析都不能脫離他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目的,他的樂教思想也不例外。在他的“理想國”里人們分成三個等級,而每個人的心靈也可分為三部分——理智、激情和欲望,只有心靈的三部分和諧,仿佛音樂中的高音、低音、中音協調美妙那般,才能達到一個人心靈的和諧。“音樂的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運動給人以勻稱、舒適的感覺,因此有助于心魂的調養(yǎng),增強人的自我約束能力?!币魳愤@種類似于數理的事物,可以提高人的感受能力,使人養(yǎng)成良好的秩序感、順序,使人變得溫文有禮,那么,整個理想國的公民就能各司其職、不越本分,從而達到一種理想的城邦狀態(tài)。《樂記》有言“樂者,通倫理者也”,何為“倫”?倫即類;何為“理”?理即“職分”也。而音樂本身通倫理,也就是音樂本身蘊含著秩序、順序。因此音樂能夠幫助人理解事物的結構,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各司其職,不越職越禮,進而維護城邦的利益?!耙魳返挠幸?guī)律的節(jié)奏運動給人勻稱、舒適的感覺,因此有助于心魂的調養(yǎng),增強人的自我約束能力?!币虼?,不論是孔子,還是柏拉圖,似乎都已經看到了音樂本身富于秩序、順序的性質,并且音樂本身的美,不同于禮的繁瑣枯燥。
在《理想國》第三卷中,柏拉圖認為某一種音調寫成的旋律,能夠喚起聽者的情感或與那種曲調相匹配的性格狀態(tài);而用另一種曲調寫成的旋律,則能夠喚起另外一種情感或與之相匹配的性格狀態(tài)。正因如此,就需要對音樂表達情感的方式進行限制。柏拉圖主張,樂教應當弘揚“勇敢、有節(jié)制、虔敬、寬宏之類品德”?!拔覀儨试S保留的樂調要是這樣:它能很妥帖地模仿一個勇敢人的聲調,這人在戰(zhàn)場和在一切危難境遇中都英勇堅定,假如他失敗了,碰見身邊有死亡的人,或是遭遇到其他災禍,都抱定百折不撓的精神繼續(xù)奮斗下去。”音樂在平時可以使一個軍人嚴肅、勇敢、慷慨、高尚,而戰(zhàn)時則可以鼓舞士氣,有助于作戰(zhàn)的勝利。柏拉圖提倡發(fā)揚對身心德行有好處的音樂,簡樸、純正的音樂可以培養(yǎng)優(yōu)美和諧的品性,陶冶和凈化心靈,節(jié)奏、韻律能使人舉止有節(jié)、儀表優(yōu)美,激發(fā)勇敢的品德,而柔婉、悲慟之聲易消磨意志,則不應被提倡。孔子斥“鄭聲淫”,指責鄭聲擾亂了高雅的音樂。“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矣。”他說到《韶》這種樂舞,藝術形式美極了,內容又好;說到《武》這種樂舞,藝術形式很美而內容稍遜?!渡亍肥撬吹蹠r歌頌世道太平的樂曲,《武》是周朝初年歌頌滅商武的樂曲??鬃诱J為舜帝時代的音樂表現“文治”天下太平的局面,而武王時候的音樂則表現的是尚武的風格,雖然音樂美,但內容不善??鬃右舱f過:“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意思就是,音樂不只是簡單的鐘鼓等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它還有陶冶情操、表達“仁愛”的作用。
柏拉圖經常用“凈化”這個詞來表達音樂對人心靈的作用。柏拉圖認為,“音樂可以消泄人的多余的激情,平調亢奮的心緒,寬撫焦躁不安的神經。對于一個極具憂患意識、對人和生活的不穩(wěn)定性有著深刻認識的民族,音樂的作用顯得特別重要”。音樂的節(jié)奏和曲調能夠最強烈地浸入心靈深處,如果教育方式適當,音樂的美就可以浸潤心靈,使心靈勇敢和諧,但如果教育方式欠妥,心靈就容易扭曲。他說一個剛強的人,如果不經受音樂文藝的訓練,很容易受到刺激,變得情緒不穩(wěn)定,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性情乖張、喜怒無常的人。而音樂教育正好起到一種疏通、引導的作用,塑造善好的道德品質,形成自由高尚的心靈??鬃佑醒浴白釉邶R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是說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后,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想念肉的美味,并且說“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意思是沒想到樂曲竟然達到了如此美妙的境地??梢?,音樂對于澄凈心靈的力量是多么強大。在《論語·泰伯》中,孔子說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以音樂來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最終可達到“禮樂之治”的最高境界。在孔子、柏拉圖看來,音樂對心靈的培養(yǎng)、消極情緒的轉換具有重要作用,以樂教人,可以感化內心,使人們的內心修養(yǎng)在音樂教育的影響下得到升華、凈化,從而推及感染全社會的民眾,達到社會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高尚音樂對健康社會風氣的引導、對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社會陳規(guī)陋習的改變,具有潛移默化、“凈化”導向的重要作用。
政治與音樂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我國上古時代的典籍《樂記》就說過“聲音之道,與政通矣”,音樂直通心靈,是情感和意志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被視為一種迂回的政治工具。儒家提倡禮樂治國,這與其“仁政”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禮記》云:“治世之樂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币魳烦闪耸赖琅d衰、國政治亂的一面鏡子。音樂與政治相輔相成,從中國的“禮”“樂”文化就可以看出音樂與政治的關系?!岸Y”講求高低尊卑長幼有序,使不同等級的人分開,而“樂”則使不同等級或同一等級的人之間保持一種和諧的關系,因此,“樂”是把人拉近。因為音樂反映情感,而人的情感是有共同性的,正所謂“善善惡惡”。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風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們,所有的那些不同只是現象和形式的不同,人的內在情感和心性則是相通的。這就是為什么在藝術這個大家庭里音樂最善于喚起和傳達情緒情感的原因。柏拉圖和孔子如此重視音樂的教育作用,正是看到了音樂能夠拉近人們的關系,使人們團結在一起,而這又是“禮”、政治法律等很難做到的。
以上幾點,我們能夠發(fā)現,柏拉圖和孔子的音樂教育思想有很多相通之處,他們都把樂教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不是簡單地把音樂當作審美對象,而是充分利用音樂的審美特征,培養(yǎng)人的鑒賞力、感受力,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強調音樂對情感、品質的影響和倫理教化的作用?!抖Y記·文王世子》中有言:“凡三世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于中,發(fā)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擇,恭敬而溫文。”由此可看出,音樂教育是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