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靜
【摘要】 目的 探討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120例進行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 依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修復方法, 觀察組采用快速成型技術, 比較兩組患者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 高于對照組的7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 低于對照組的1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快速成型技術用于口腔修復效果較好且不良反應少, 適合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快速成型技術;口腔修復;效果;不良反應
【Abstract】 Objective ?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in oral repair. Methods ?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oral repair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repair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The efficacy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3.3% than 7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3.3% than 1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provides good effect in oral repair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it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Oral prosthetics; Effect; Adverse reactions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口腔健康, 特別是口腔牙齒與面部協(xié)調, 但由于多數(shù)患者在少兒時期對口腔健康沒有足夠重視, 因此在成年后存在牙齒間隙, 進而影響到面容和咬字發(fā)音[1]。口腔修復是口腔醫(yī)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包括美學、治療、功能修復等, 可以對牙齒間隙、錯位、缺損等進行有效治療, 傳統(tǒng)修復雖然具有一定效果, 但也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給患者帶來不適感[2]。近年來, 快速成型技術在臨床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它是在計算機技術的輔助下制作出三維模型, 并可以迅速形成實體模型, 具有可塑性強、柔韌性高、操作精準的特點, 本文探討了其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0月在本院進行口腔修復治療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66例, 女54例;年齡24~73歲, 平均年齡(34.2±13.2)歲;病程1.3~6.6周, 平均病程(4.3±3.1)周;牙周病32例, 頜面損傷30例, 顳下頜關節(jié)癥24例, 牙列缺失18例, 牙體損傷16例。納入標準:患者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對修復材料無過敏, 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能配合完成各項工作;排除有先天性牙齒缺損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以及有精神病家庭史或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依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前均行常規(guī)檢查, 包括口腔檢查, 體溫、血壓、心率等的檢查, 以明確病因。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傳統(tǒng)修復方法, 按照患者口腔形狀和疾病類型開展針對性的設計和治療, 醫(yī)護人員在修復前做好充分準備, 首先進行牙體預備, 隨后完成印模、石膏模型灌制等操作, 加工患者模型, 試戴、調整、粘結修復體等。
1. 2. 2 觀察組 患者采用快速成型技術, 修復前先清理患者口腔, 隨后掃描口腔以建立模型, 將其傳輸?shù)轿C以計算最優(yōu)加工路徑, 運用分層處理技術對其輪廓進行修剪, 在微機操作下對材料進行一層一層堆積, 形成產品原型, 最后打磨、拋光產品并進行二次固化, 以使其強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患者使用后根據其要求進行適當調整和修改。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 3. 1 療效 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 具體標準為[3]:顯效:經治療后牙間隙完全改善, 治療期間有輕度疼痛感, 沒有出現(xiàn)牙齦疼痛、出血等不良反應;有效:牙間隙有明顯改善但不能間斷治療, 術后有輕微牙齦出血或疼痛;無效:牙間隙改善不明顯甚至加重, 術后有較嚴重的不適感??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 3. 2 不良反應 觀察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包括牙齦炎、牙齦發(fā)黑、口腔炎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48例, 有效8例, 無效4例, 總有效率為93.3%(56/60);對照組患者顯效36例, 有效10例, 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76.7%(46/60)。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2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 其中牙齦炎1例, 牙齦發(fā)黑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2/60);對照組中10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 其中牙齦炎4例, 牙齦發(fā)黑3例, 口腔炎3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7%(10/6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快速成型技術的原理是對物體進行掃描, 重組所得數(shù)據以后形成CAD三維模型, 將該模型用切片軟件切成大量既定厚度的薄片, 以此得到各個截面層的輪廓, 從而實現(xiàn)數(shù)據在三維與二維之間的轉換, 可以將二維信息轉換成加工指令, 進而使加工機頭有選擇性的噴射材料, 最后堆積成實體模型, 而且每一層面與原體的截面輪廓都相吻合。該項技術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 目前已廣泛應用在醫(yī)學、工業(yè)制造和電子領域, 該技術用于口腔修復, 可以制作冠橋、樁核、種植修復體、全口義齒等, 陳新亞[4]、陳小冬等[5]的研究都得到了成本低、精度高、消耗少、機械性能良好的口腔修復體。
傳統(tǒng)口腔修復技術都是由人工完成的, 如制作樹脂牙過程中的印模、牙體制備、打磨和雕刻, 金屬冠制作中的牙體制備、排齦后的印模、陽模的灌制、蠟型的包埋以及拋光打磨、調整形態(tài)等。傳統(tǒng)修復的各個操作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這對模型的精確度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最終的結果是會降低修復的治療成功率。另外, 人工操作有過程復雜、費時費力的不足, 對模型形狀和材料質量要求較高。與之相比, 快速成型技術過程簡單、制作迅速, 能夠精確復制模型, 而且不受材料和模型形狀的限制。本文中, 觀察組采用快速成型技術, 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修復方法, 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 高于對照組的7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 低于對照組的1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顯示出了極大的優(yōu)勢, 與戎志靜等[6]、錢超[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 在口腔修復治療期間, 醫(yī)護人員應注意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運用X線檢查患者的口腔情況以明確疾病, 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快速成型模型和尺寸, 進行針對性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 要向患者講清楚快速成型技術的方法、原理及治療的必要性, 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中間出現(xiàn)的任何問題要及時給予詳細解決, 以確??焖俪尚图夹g對口腔修復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快速成型技術用于口腔修復效果較好且不良反應少, 適合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海濤, 陳振宇, 林麗娥, 等. 探討快速成型技術應用于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 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 2016, 29(4):516-517.
[2] 鐘俊華. 老年患者口腔修復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 河北醫(yī)學, 2013, 19(11):1706-1707.
[3] 王杏松, 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 6(24):82-84.
[4] 陳新亞. 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治療有效性分析.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8(26):99-100.
[5] 陳小冬, 邢文忠. 快速成型技術及其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3, 6(6):326-330.
[6] 戎志靜, 丁明會, 王美艷, 等. 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評價. 河北醫(yī)學, 2015, 21(6):982-984.
[7] 錢超. 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2, 39(3):390-393.
[收稿日期: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