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關鍵詞】音樂;文化;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5-0066-01
1.以文化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審美情趣。
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有很多,有游戲情境、畫面情境、語言情境等,如果教師能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巧妙設境,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文化探尋的興趣。在蘇教版八年級《趕圩歸來啊哩哩》一課中,筆者設計了“開心闖關”“快樂對歌”“踏歌起舞”“老歌新唱”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各環(huán)節(jié)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受西南彝族地區(qū)“漫山遍野都是情,世間萬物都成歌”的民俗文化和音樂風情,學生在參與中獲得審美感知,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多樣,理解了少數民族用歌唱、舞蹈、演奏的方式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增強了文化自信。
2.以文化引領情感,加深音樂理解。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關注歌曲的文化內涵,通過“文化”引領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如在蘇教版七年級教材《家國情懷——念故鄉(xiāng)》一課的設計中,筆者把歌曲高潮部分二聲部的主旋律提取出來。筆者用“啊”哼唱高聲部的旋律,學生用“WU”吟唱低聲部律旋。教師深情地呼喚,學生低低地回應,學生在合作中體會兩聲部旋律交織在一起時蘊含的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然后通過歌詞“故鄉(xiāng)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和“嘆故鄉(xiāng),已淪陷,處處成焦土……”的對比,讓學生的情感從濃濃的思鄉(xiāng)情轉變?yōu)樯钌畹膼蹏閼?,實現情感升華。最后把李叔同創(chuàng)作的《送別》和《念故鄉(xiāng)》進行異曲同唱,兩首歌曲雖然一首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眷戀,一首是對故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但情感是相通的,讓學生的感知由感性到理性,進一步體會音樂作品中折射出的家國情懷。
3.以文化激發(fā)創(chuàng)造,提升音樂素養(yǎng)。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筆者曾經聽過一節(jié)《流行與經典——茉莉流芳》的音樂賞析課。這節(jié)課的教學始終以《茉莉花》為載體展開,通過民歌《茉莉花》與創(chuàng)作歌曲《又見茉莉花》《小城故事》以及其他版本《茉莉花》的聆聽與對比,讓學生懂得《茉莉花》是流行與經典相融合的典范。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將歌曲《茉莉花》進行“改編新唱”,學生有的改編成RAP說唱對歌的形式,有的配上了《成都》的旋律……學生投入到創(chuàng)編實踐活動中,突破了知識與技能單純的“授-受”,實現了由“教學能力”向“學生能力”的轉變。通過合作與探究,學生了解到流行音樂只有植根于民間音樂,它才能走得更遠,而對于民族音樂文化,我們不僅要傳承更要創(chuàng)新,才能賦予它新的生命。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天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