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如瑜
摘 ? ?要:錢谷融是常州籍當代著名學者和文學批評家。他身處在現(xiàn)代與當代交界時期,他所接受的主要是民國時期的教育,任教和治學又集中在當代。在學術方面,他上承民國文人遺風,下啟當代學者心智。在后輩學者中,他對魯樞元的影響尤其值得關注。錢谷融與魯樞元的通信多達九十余封,對書信進行研究,有助于理解當代文學批評的師承關系和思想源流。
關鍵詞:文學批評;錢谷融;魯樞元;文化理論;生態(tài)文藝學;學術精神
中圖分類號: I207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19)01-0034-06
錢谷融(1919—2017),祖籍江蘇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人,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藝理論家。
錢谷融出生在常州武進,幼年時期曾念過私塾,后又在新式學堂南夏墅小學就讀,高中考入江蘇省立無錫師范學校。1937 年,因日寇入侵而輟學,返回南夏墅小學任教,很快又因日軍迫近,不得不逃離。隨曹夢梁先生經安徽、江西輾轉來到武漢。1938 年,進入四川中學師范部完成高中學業(yè),同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師范學院國文系,成為時任系主任伍叔儻先生的學生。畢業(yè)后, 中學從教一年,1943 年,得伍叔儻推薦任教國立交通大學。[1]由此,錢谷融開始了長達近八十年的授業(yè)生涯。
從批評史的角度來看,錢谷融處在現(xiàn)代與當代交界時期,他所接受的主要是民國時期的教育,任教和治學又集中在當代。因而,他是上承民國文人遺風,下啟當代學者心智的重要的“過渡人物”。他身上明顯地體現(xiàn)出民國學者的風范, 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時風的制約。他的學術成就斐然,卻受到長期壓抑,多元的歷史和社會因素造就了他復雜的身份地位和廣遠的學術影響。
錢谷融“是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里獨特的,而又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巨大存在”[2],他“不僅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而且影響了一批人才的成長,被譽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領域的一座豐碑?!盵3]受惠于錢谷融的學者數(shù)不勝數(shù)。而其中,他對魯樞元的影響尤其值得關注。
錢谷融與魯樞元相識于20世紀70年代末,前者隨即成為后者學術之路的引領人[4],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兩人逐漸成為“知音”[2],既是學術上的知己又是生活上的摯親。自20世紀80年代起至20世紀90年代末,兩人書信往來頻繁,在錢谷融的所有通信中,他與魯樞元的書信數(shù)量最多,且內容最為豐富。錢谷融通信集《閑齋書簡》中就收錄了錢谷融寫給魯樞元的九十余封書信,可見兩人關系之密切。對兩人通信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當代文學批評的師承關系和思想源流。
一、師承溯源
身處動亂年代,錢谷融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是相當不易的,他也因此格外珍惜讀書的機會,很早便立志學術。受民國士風的浸染,錢谷融對人生和學術的追求都折射出伍叔儻的影子。伍叔儻是民國時期的知名學者,只不過他的經歷鮮見于傳記。若不是錢谷融等老一代學人的推崇,后輩學者很少了解[5],但是,他卻在錢谷融心靈深處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一)人格精神傳承
在生活中,錢谷融完全以伍叔儻的人格精
神——散淡風度為準則。他時常用“懶”來形容自己,并以此來勸諫后輩學者,他曾對魯樞元說“樞元啊,我有一點你是一輩子也學不到了……懶”[4],他的懶顯然受到伍叔儻的影響,就連他的妻子楊霞華先生也如是評價:“霞華笑我是懶人懶?!?。[6]從錢谷融的經歷來看, 他所謂的“懶”并非懶惰,而是不慕名利和虛懷若谷。
除“懶”之外,“真”也體現(xiàn)了錢谷融與伍叔儻的師承關系。方韶毅認為,伍叔儻具有一種“真性”。[7]同樣,錢谷融也具備這樣的“真性”,他看重真,強調做人要真誠,他也十分喜歡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例如,在《回憶賈植芳》一文中,錢谷融就把賈植芳視為一個“真人”:“我覺得他是一個真人,一點沒有假”。[8]他跟賈植芳在一起感到“很自在”:“我跟他在一起,我覺得他就是完全的真面孔,一點也沒有假,我也不會假”。[8]錢谷融與魯樞元的感情同樣是建立在“真”的基礎上,魯樞元也經常在他的學生面前將錢谷融先生形容為“真人”?!肚f子·大宗師》專就真人做過詳盡的解釋:“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不知說生,不知惡死”[9],等。莊子將古代的真人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品行優(yōu)于常人,且能夠安于自然生息變化,甚至超越生死。他們往往顯露出內在本真的性情。
(二)學術精神傳承
在治學上,錢谷融更是強調“真”。錢谷融耳濡目染伍叔儻等前輩學者對學術的執(zhí)著和真誠,自然也要求自己做到“真”。在自己的論著中,錢谷融時常強調行文要求真,他在《真誠、自由、散淡——散文漫談》中就認為,“散文要有真性情”。[10]在他看來,“真”是思想馳騁的基礎,否則只會做作,而不能表達真情。同樣,無論是創(chuàng)作作品還是撰寫評論,都需要這種真誠。在七十年代末寫給魯樞元的信中,錢谷融也用“真”來褒獎魯樞元:“你的信,都寫得很好,樸實而真摯,而且很有見地。”[11]
魯樞元曾在《師生是一輩子的關系——記錢谷融老師及老師的老師》一文中這樣評價錢谷融先生與伍叔儻先生的關系:錢先生“從伍先生那里學到的正是魏晉間人的風神。他們之間的師生關系遠不只是知識的傳承,更多的還是心靈深處的交融,而這些卻往往是嫡親父子之間也不易做到的。也正是‘魏晉間人,把錢先生與伍先生這對師生的血脈貫通、融合在了一起”。[4]對于錢谷融來說,伍叔儻不僅僅起到了傳道授業(yè)的作用,還是他構建人格的基石。
毫不夸張地說,錢谷融身上流淌著民國文人的血脈。他對精神自由、人道主義的追求,正是受惠于這一血脈,他能夠透過文學作品的表象抵達現(xiàn)象背后的精神世界,能夠將自我的生命融入到文學集體精神之中。
總之,作為民國文人的余續(xù),錢谷融的思想中埋藏著民國學者的記憶,他的人格與信仰也都形成于民國這一特殊的時期。因此,從學術譜系的角度來說,錢谷融與當代學者之間是存在著一定“代溝”的。但是,他又因治學和為人之“真”, 對當代學界產生很大的影響,他也因此與當代學者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二、學術影響與為人之道
錢谷融對當代文學批評界的影響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是“文學是人學”文學觀念的提出和學界的持久反響。“文學是人學”的觀念及圍繞這一觀念的爭論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延續(xù)到新世紀,象征著半個世紀意識形態(tài)的演化和文學觀念的變遷;二是他對學生和后輩學者的培養(yǎng)與指導。作為華東師大的資深教授,錢谷融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而且鼓勵后進,他們不僅繼承了老師的學術思想,而且進一步推動文學批評和理論的發(fā)展。
(一)錢先生的學術影響
《論“文學是人學”》這篇發(fā)表于《文學月報》(1957年5月)的文章既是錢谷融的成名作,也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還是“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點”[12]。該文發(fā)表之后,他“不久就受到廣泛的批判”[13],甚至演變?yōu)橐粓鰰缛粘志玫恼闻?。但是,作為反面典型、受到壓抑的文學觀念卻在幾十年后,成為指引新思想和新理論的旗幟。
實質上,自八十年代以來,學界對“文學是人學”的探討和爭論就沒有停止過,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該觀念不斷進行重讀、再重讀。與眾多學者相比, 魯樞元則是從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另辟蹊徑,《“文學是人學”的再探討——在生態(tài)文藝學的語境中》[14]一文從生態(tài)語境對“文學是人學”的觀點進行了重新解讀,將原本存在于“文學是人學”觀念中、卻不被學界發(fā)現(xiàn)的精神力量挖掘出來,將文學與人的關系從人類社會這個窄狹的圈子中釋放出來,在廣闊的人與自然的維度上重新衡量文學的問題。
在通信中,錢谷融與魯樞元就這篇文章進行過多次探討。在2003 年 3 月 9 日長達兩千余字的信中,錢谷融仔細分析了魯樞元的文章,尤其肯定魯樞元從“生態(tài)”角度對“文學是人學”進行重釋。之后的多篇書信都是關于這篇文章。從這些書信來看,該文實則是將生態(tài)文藝學的前沿理論與“文學是人學”的傳統(tǒng)理論觀念相結合,溯源并反思傳統(tǒng)的文學理論問題,為生態(tài)文藝學開拓新路。在新的理論維度下,“文學是人學”的提法再度豐富起來。
在文學史上,五十余年的歷史雖然并不長久,但是,如果聯(lián)系到新時期以來一波接一波井噴似的理論熱潮(新的理論剛剛提出,很快就被更“新”的理論所取代)來看:“文學是人學”這一觀念還能夠被提起,甚至同新的理論話語相結合,反映出該思想的重要性和它深遠的影響力。
(二)錢先生的為人之道
“文學是人學”的思想不光體現(xiàn)在治學方面,錢谷融的育人之道也踐行了他真誠的性情和人道主義的精神。正如錢谷融的學生王曉明所說:“因為有他近距離地給我們示范:即便世道惡劣、天地局促,人還是可以保持高潔的品性,涵養(yǎng)人之為人的大器之志……他示范給我們的,我們也該示范給我們的學生,和其他遠遠近近的后生?!盵15]吳俊在追思錢谷融的文章中也如是寫道:“先生于我既為業(yè)師,更為人生的精神導師……想當初,先生年輕時以文章入世,滿懷真誠服務社會,后以道德學識化育后進,培養(yǎng)人才不遺余力。”[16]
即便一些非“錢門”弟子的后輩學者,同樣為錢谷融的學問和人格所感佩, 在替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起草的唁電中,李洱認為錢先生是:“中國當代最杰出的文藝理論家、文藝批評家、文學教育家,他杰出的工作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贏得了榮譽。錢谷融先生,生前是傳奇,身后是傳說?!盵17]
在1996 年 1 月 22 日的信中,錢谷融專門談到魯樞元的《吾其為水矣》[18]一文。他頗受感動地說:“對你的情分我受之有愧,但使我更認識了你的價值,我更加親你、愛你又敬你了。你寫得這樣坦誠、這樣情真意切,使我十分感念?!盵19]雖然魯樞元始終將自己視作錢谷融的學生,但是錢谷融卻并沒有將魯樞元當做自己的學生,而是當做知心的朋友,錢谷融這樣做既是出于他本人的謙遜,更是因魯樞元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情誼。
錢谷融的鼓勵和肯定,對魯樞元的治學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先生在為我的《創(chuàng)作心理研究》撰寫的序言里曾寫下這樣一段話:“當他坦率地把他在探索途程中的所見、所感和所想,把他的一些經驗體會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的時候, 就使我們感到很實在,很引人入勝?!盵4]顯然,錢谷融對魯樞元的評價非常高,而且是出于真心,因為他既不必討好作為“學生”的魯樞元,更不需要偽善地欺哄,這一點在他們的大量通信中也可找到印證。
正因如此,魯樞元才會說:“我或許真的在某些方面還是繼承了從伍叔儻先生到錢谷融先生的一脈香火的。”[4]從伍叔儻到錢谷融,再到魯樞元,精神的流轉比學問的傳承更加重要。從民國到新時期,一種內在的潛意識精神得到傳承,它穿越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超越內在的束縛,對抗外來的壓迫,將某種內在于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具有生命力的思想觀念延續(xù)下去。
總之,在錢谷融身上,學術與人生并不是分離的,魯樞元等后輩學人自然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就錢谷融和魯樞元的通信中的觀點來看,治學是需要人品來支撐的,脫離獨立人格和真誠品質的學術也缺乏長久的生命力。因此,錢谷融在《文藝問題隨想》一文中,才會將“真”置于“深”和“新”之上。“真”“深”“新”三者,就其重要程度而論,真是第一位的,是基礎,深是第二位的,而新只能屈居第三位”。[20]
三、反思的力量和精神的傳承
錢谷融對民國的師承和對當前學術界的影響來源于他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切思考,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學術自信?!拔膶W是人學”觀念的提出如此,反思“五四”同樣如此。
“文學是人學”觀念的提出讓錢谷融吃了不少苦頭,但是他從未因此喪失學術的信心:“不過當時我雖然遭到種種批判甚至攻擊,但是并沒有喪失學術上的自信,我是期望并且相信自己的觀念總歸會得到人們的認可和理解的?!盵21]因為他堅信自己的觀點有朝一日能夠被接受。
在重審“五四”的問題上,錢谷融繼承了伍叔儻的兼容并蓄和對“五四”運動中激進觀念的反省。相較“五四”時期的激進派學者,伍叔儻是比較“保守”的, 他曾任《國故》的編委,該刊同《新潮》等支持白話文運動的雜志針鋒相對。[22]
他也因此與新文學運動保持一定的距離,他所授課程和關注的問題也以古典文學為主。但是,比起劉師培、黃侃等人,伍叔儻對西方文化和白話文的態(tài)度甚為平和:
在內心深處,他還是比較重視文言文,對白話文并不是同等看待的, 他雖然很稱贊我用白話寫的作文,但當我用文言寫作時,他就立即鄭重其事地批示:文言好,以后多寫些文言吧。他對外國文學也很重視,在與學生交談中,也經常提到一些外國古典作家的作品。[23]
在擔任中央大學國文系系主任時期,他發(fā)揚了蔡元培兼收并蓄的風格,主動邀請一些新學學者和白話文作家任教。伍叔儻屬于民國時期較為中立的知識分子,他在堅守中國古典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并不排斥外來的文化和新的文學思潮。無論是新學還是舊說,他都一視同仁。
錢谷融與王元化在很多觀念上有相似之處:一方面,與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的相似經歷相關;另一方面,也同他們對學術的理解相應。吳琦幸在《王元化晚年談話錄》[24]中專門提到王元化先生對“五四”的反思,王元化不僅希望對“五四”中的一些問題進行重估,甚至還將他對“五四”的反思追溯到晚明時代知識分子的思想, 希望梳理出一條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精神自由的觀念史。從錢谷融對“五四”問題的考察來看,王元化對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錢谷融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文言文是有一定價值的,不應當被完全否定; 白話文運動也有其弊端。走向極端只會對文化產生破壞,無益于民族文化的發(fā)展, 反過來也會對現(xiàn)代文學產生負面的影響。王元化、錢谷融等學者對“五四”的思考對于當代學界是有重要借鑒意義的,他之所以能夠對當代學界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也在于他對當代文學批評潮流的思想之源——“五四”及白話文運動的重估。相較極端的文化推動者,錢谷融等學者更為成熟,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關系的判定也更為全面。
對文學和人的問題的認知、對“五四”的重新審視都體現(xiàn)了文藝理論家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魯樞元提出的精神生態(tài)理論同樣傳承了錢谷融等前輩學人的學術精神,從提出“向內轉”開始,魯樞元就關注人的精神與社會、自然乃至于整個宇宙的關系,他也是較早意識到人和自然的對立源自于人的精神問題——焦慮、欲望、恐懼等復雜情緒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失衡。
如果從探索人的精神同外在世界的良性關系的角度來看,文學是人學、反思“五四”以及精神生態(tài)是一脈相承的,文學是人學要求文學關注人的內在的、真實的精神世界;反思“五四”,則是傾聽思考意識形態(tài)主流之外的“異見者”的聲音,這些都是對人的精神與社會關系的思考,從屬于精神生態(tài)理論中關于社會生態(tài)的界定。
甚至可以說,沒有錢谷融等老一輩學人對當代社會問題的警惕和反思,對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關照,就沒有魯樞元等后輩學者對人的精神與自然生態(tài)問題的關注?!拔膶W是人學”具有社會反思的作用,“精神生態(tài)”同樣是對社會精神狀況的擔憂。人道主義和生態(tài)主義都是在相應的社會時代下孕育出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思想,只不過在錢谷融提出人學的時代,生態(tài)問題還未引起時代的重視,而在魯樞元提出生態(tài)的時代,人學應當擴展到生態(tài)學,對人的關注也應當拓展為,對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全體的關注。
除了自信之外,批判還需要勇氣。錢谷融在《談王元化》一文中認為:“王元化堅持自己的思想信念,也就是堅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堅持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盵25]錢谷融同樣也以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獨立的人格為理想。正因如此,他才不會隨波逐流,才敢于在主流話語之外明確表達自己的見解,而不去屈從于外界壓力。他看重王元化的原因也正是他自己所奉行的理念:“中國知識分子歷來都有殺身成仁、舍身取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雖屢遭歷代統(tǒng)治者的摧折,但此種風骨至今綿延不絕。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長存不衰,光耀千秋,蓋亦有賴于此。但愿凡我同胞,無問上下,都能明白這個道理就好?!盵25]
綜上所述,與時代的主流思潮保持一定的距離,秉持獨立的人格和正直的信念,是隱匿在錢谷融與魯樞元通信中的內在精神線索。但是,對主流思潮的反思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甚至需要知識分子在同強大的社會力量進行的抗爭中做出一定程度的犧牲。錢谷融先生身體力行,為后世樹立了榜樣。魯樞元等后輩學者則從不同的學術路徑出發(fā),延續(xù)錢谷融的精神進路。
四、余論
自季札以來,常州學術歷經千年,從東晉蕭氏到常州學派、常州詞派,積淀了深厚的學術底蘊。作為常州籍當代文人的代表,錢谷融承襲了江南文人的風骨氣節(jié)和治學精神:一方面,對歷史保持清醒的認識;另一方面,對現(xiàn)實懷有深切的反思。他既不隨波逐流,更不因外在的壓力而屈服。在其學術生涯中,他堅守為人的“真”與為學的“誠”,為后輩學人樹立了榜樣。
參考文獻:
[1] 錢谷融.且說說我自己[M]//錢谷融.錢谷融文集:(9卷二) 散文、譯文卷: 靈魂的悵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8 .
[2] 錢理群.讀錢谷融先生[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0(5):6-16.
[3] 徐纓.社會科學家中的常州人[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129.
[4] 魯樞元.師生是一輩子的關系——記錢谷融老師及老師的老師[J].雨花,2017(15):110-112.
[5] 揚揚.錢門求學記——說說我的老師錢谷融先生[J].南方文壇,2007(4):56-58.
[6] 錢谷融.閑齋書簡[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86.
[7] 方韶毅.伍叔儻與胡適[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2(1):89-91.
[8] 錢谷融.回憶賈植芳[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1(2):5-6.
[9]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09:186.
[10] 錢谷融.真誠、自由、散淡——散文漫談[J].文藝理論研究,1995(2):6-8.
[11] 錢谷融.閑齋書簡[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6.
[12] 陳曉明.在歷史的關節(jié)點上——重讀錢谷融的《論“文學是人學”》[J].文藝爭鳴,2017(11):28-32.
[13] 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一文的自我批判提綱[J].文藝研究,1980(3):7-13.
[14] 魯樞元.“文學是人學”的再探討——在生態(tài)文藝學的語境中[C]//白燁.2000中國年度文論選.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50-56.
[15] 王曉明.送別先生——在錢谷融先生追悼會上的發(fā)言[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7(6):4.
[16] 吳俊.追思我的導師錢谷融先生[J].文藝爭鳴,2017(11):32-34.
[17] 李洱.生前是傳奇,身后是傳說——追憶錢谷融先生[J].文藝爭鳴,2017(11):40-42.
[18] 魯樞元.錢谷融“吾其為水矣”[C]//魯樞元.蒼茫朝圣路——魯樞元當代文學論集.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 ?2005:210-215.
[19] 錢谷融.閑齋書簡[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16-117.
[20] 錢谷融.文藝問題隨想[J].文藝理論研究,1998(2):2-5.
[21] 殷國明.關于《論“文學是人學”》(之二)——錢谷融先生談話錄[J].嘉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98(5):46-50.
[22] 方韶毅.伍叔儻與胡適[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2(1):89-91.
[23] 錢谷融.《伍叔儻集》序[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0(5):4-5.
[24] 吳琦幸.王元化晚年談話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5] 錢谷融.談王元化[C]//.錢谷融.閑齋憶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On Mr. Qian Gur-ong, a Literary Critic
—— Based on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Qian Gur-ong and Lu
CHANG Ru-yu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Qian Gurong is a well-known contemporary scholar and literary critic of Changzhou. He was at the junc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He mainly received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taught and studied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Academically, he inherited ?the ?legacy ?of ?the ?literati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enlightened ?the minds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 Among the later scholars, his influence on Lu Shuyuan deserved special attention.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Qian Gurong and Lu Shuyuan is more than 90 letters. The study of letters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teacher-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and ideological origi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Key words: Changzhou; literary criticism; Qian Gurong; Lu Shuyuan;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art; academic 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