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鉑瀚
【摘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高度重視青年法治人才培養(yǎng)。我們要切實加強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建設,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博學和專攻相結合、自律和他律相結合,通過社會、高校、個人共同努力,培養(yǎng)品學兼優(yōu)的青年法治人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關鍵詞】青年法治人才 學科體系 依法治國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學科體系,通常是指高等教育部門為適應科學分工、產業(yè)結構等需要所設置的學科門類及其相互關系。任何一個領域想要培養(yǎng)出專業(yè)化的人才,都需要在科學的學科體系指導下進行。社會科學與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發(fā)展關系極為密切,不同國家特別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其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指導標準與價值觀不盡相同,甚至大不相同,沒有所謂的統(tǒng)一標準。
法學學科體系建設是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法學作為社會科學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必須立足于本國歷史文化、體制機制和基本國情,服務于本國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指出,“我們的國家治理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也有我們自己長期積累的經(jīng)驗和優(yōu)勢,在法學學科體系建設上要有底氣、有自信”。我們要自覺把“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兩個維護”貫徹到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建設中,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持以我為主,深入研究和解決為誰教(教學目的)、教給誰(教學對象)、教什么(教學內容)、怎樣教(教學方法)的問題;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注重兼收并蓄,又突出自身特色。我們不僅要摒棄崇洋媚外思想,扭轉在所謂西方學術權威之后亦步亦趨的做法,而且要努力探索實踐,及時總結概括,積極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智慧。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優(yōu)良學風,也是五四運動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fā)展的成功經(jīng)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防止空對空、兩張皮。”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實際上也指明了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路徑,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法學學科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為法律已經(jīng)覆蓋社會實踐的方方面面。所以,法學教育更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要打破體制壁壘,貫通高校和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做法,加強法學教師、法學研究人員和法治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努力把鮮活實踐案例轉化為優(yōu)質教學資源。法學教師尤其要樹立優(yōu)良作風,深入法律工作一線,加強實地調研了解,推動法學教學和研究更深地扎根法治實踐,用實踐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理論,用理論更好闡釋和指導實踐,形成鼓舞激勵學生的強大正能量。既要力戒光有理論而沒有實踐的紙上談兵,也要避免陷入庸俗的事務主義。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嘗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法官、檢察官等進入校園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師,為學生講授法學實務知識或進行案例教學。同時,高校法學院也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開設更多的模擬法庭、法律援助所等,讓實踐法學成為每一位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強調,“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德法兼修,不可偏廢。這既是對歷史經(jīng)驗的科學總結,又是當前法治實踐的迫切需要??v觀中國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單純強調以德治國還是以法治國(因時代條件限制,古人還只能說是“以法”而談不上“依法”治國)的朝代,都難以長時間維持國家穩(wěn)定與統(tǒng)一,更無法有效保障老百姓的利益。比如,周朝主要推行以德治國,在西周初年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主要靠道德約束而缺少法律約束的治理方式使得周王室逐漸喪失了昔日的權威與尊嚴。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更是諸侯林立、各自為王、戰(zhàn)火連綿、民不聊生。秦朝則是另一個極端,道德被無情地拋棄或邊緣化,而法律極為嚴苛,甚至到了不通人性的地步,直至官逼民反、二世而亡。當然,周、秦的以德治國、以法治國與今天的德治、法治內涵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治國理政中德與法不可偏廢這一歷史經(jīng)驗教訓值得汲取。實際上,當前法治實踐中一些突出問題,特別是執(zhí)法犯法、司法違法的案例,包括一些具有法律專業(yè)背景的“高官”因貪腐而落馬,都在深刻警示我們德法兼修的重要性。青年法治人才在青年一代中處于重要位置,唯有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才是正確的選擇。
當今時代,社會分工復雜而精細,知識更新廣度、深度、速度前所未有,這對青年一代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法律作為規(guī)范社會關系、社會秩序和人們行為的規(guī)則體系,必須順應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青年法治人才的能力素質亦是如此。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習提出殷切期望,并強調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薄_@一論斷,深刻把握了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內在規(guī)律,為青年一代指明了努力方向。事實上,我國國民教育體系正是遵循了博專結合、先博后專、愈博愈專的人才成長規(guī)律。矢志法治建設的青年人,應當自覺把握這一規(guī)律,廣泛學習吸收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等人類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夯實法學知識基礎,精通自己專業(yè)領域,努力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尤其要在博學和專攻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堅持把思考貫穿于學習、觀察、實踐之中,并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勇于開拓進取和創(chuàng)新實踐,勇于探索真理和維護正義。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向來看重自律,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習近平總書記一再指出,廣大青年人“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青年法治人才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更要加強修身律己,堅定理想信念,涵養(yǎng)高潔品德,練就過硬本領,建功法治實踐。在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特別是各種誘惑面前,尤其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保持定力、嚴守規(guī)矩,既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也不投機取巧、自作聰明。只有這樣,人生的道路才能走得更正更遠。
當然,人都是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存和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對青年成長成才影響很大。在倡導加強自律的同時,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黨委、教育系統(tǒng)和高校要努力為青年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積極做好“他律”工作。在工作實踐中,要注意把規(guī)范管理和立德樹人結合起來,既有嚴格的制度和紀律要求,又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思想工作;既注重解決教學科研、學習就業(yè)等實際問題,又注重解開師生內心深處的思想疙瘩、心理糾結,使高校始終充盈昂揚向上、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鑒于未來的職業(yè)特點,對于法學專業(yè)的青年學生,無論在自律、他律上都應有更嚴更高的標準。通過社會、學校、個人的共同努力,源源不斷培養(yǎng)出品學兼優(yōu)的青年法治人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5月1日。
②《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養(yǎng) 勵志勤學刻苦磨煉促進青年成長進步》,《人民日報》,2017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