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夙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于2016年9月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藏品絕大多數(shù)來自于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舊藏,而館藏的齊白石作品全部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收購,本文僅對館藏齊白石作品中的山水畫精品進行初析,期以一斑而窺齊氏藝術之全豹。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齊白石山水畫并不算多,但就時間跨度而言,從其早期山水,約1910年創(chuàng)作的《白云紅樹》,到1919年“衰年變法”前后寄居法源寺期間創(chuàng)作的《山水四季屏》,再到20世紀30年代其創(chuàng)作盛期所作的《山峽歸帆》《秋山晚照》等,均可看作是其各個階段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眾所周知,齊白石的山水畫歷來較少,原因不外乎是20世紀20年代的北平云集了一大批山水畫家,如陳師曾、溥心畬、陳少梅等,畫風也以追摹宋元和清初“四王”山水為主。由此角度看,齊白石所追求的那種簡約而生趣盎然的大寫意自然是“不入流”的。他的畫里所流露出的一種質樸與天真之趣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點,猶如獨特的山水“符號”,與傳統(tǒng)文人山水畫中強調的悠遠閑適的意境不同。在曙紅色渲染的天際,在鮮艷的藍色的山石之間,在滋養(yǎng)萬物生長的褐色土地之上,在深淺錯落的橙色樹木之中,在僅用淡墨以圓圈的筆法寫成的云氣里,毫不掩飾地噴薄而出的生命力,極富感染力。但可惜,彼時的畫壇并不接受這種獨特的繪畫風格。對此齊白石也委實流露過自己的無奈之情,在北京文物商店所藏的《晴波圖》中,他題道:“余重來京師,作畫甚多。初不作山水,為友人始畫四小屏,襞公見之未以為笑,且委之畫此。畫法從冷逸中覓天趣,似屬索然,即此時居于此地之畫家陳師曾外,不識其中三昧,非余狂妄也。瀕生記。”①從他的題畫詩中常有這樣的無奈之言:“山外樓臺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類同,卅年刪盡雷同法,贏得同儕罵此翁?!雹凇坝鄶?shù)歲學畫人物,30歲后學畫山水,40歲后專畫花卉蟲鳥。今冷庵先生一日攜紙委畫雪景,余與山水斷緣已二十馀年,何能成畫?然先生之來意不可卻,雖丑絕,不得已也?!雹?,對于鬻畫為生的齊白石來說,“不入時人眼”是大事,所以少畫山水,多寫其他,便是他本人無奈的選擇。齊氏在其山水畫《窄道漫步》(1929)中自題道:“何處安閑著醉翁,愁過窄道樹陰濃。畫山易酒無人要,隔岸徒看望子風?!雹芸梢娨话摺km然他的山水畫作品相對較少,但是齊白石對待自己“心中丘壑”卻有著他獨有的堅守,如同他在20世紀20年代所言:“余畫山水二十馀年,不喜平庸,前清從青藤、大滌子外,雖有好事者論王姓為畫圣,余以為匠家作。然余畫山水絕無人稱許,中年僅自畫《借山圖》數(shù)十紙而已,老年絕筆?!雹菸覀儚钠渖剿嫷拇碜鳌督枭綀D冊》中可看到其山水語境,即以最簡約的繪畫語言(色彩、線條、抽象符號等),突破世俗傳統(tǒng)審美的“范式”,以主觀的感受直抒胸臆,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和獨有的一種稚拙與天真。何為“借山”者?依白石老人自己言:“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見者,或耳之所聞者,吾皆欲借之。所借非一處也?!雹匏{色靜謐的山石、樹叢,江邊排列靜臥的白色小屋,鵝黃色的沙渚等等,所借之物,共同構成了一種帶有舒朗、純凈、禪意的山水意境。
一、館藏早期山水畫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的齊白石早期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白云紅樹》(圖1)。依據(jù)題款的“金農(nóng)體”,可大致判斷此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約為1910年至1917年之間,與《借山圖冊》同時期而作。可以看到,畫家以簡約的繪畫語言與明快色調來布局與設色。畫面以“平遠法”構圖,近景處的樹木以淡墨勾勒枝干,以鮮艷的朱磦混合赭石點染樹葉,并大膽地運用花青色與之形成對比色調;中景處用淡墨做底紋,稍濃的墨色復勾而成的云氣紋幾乎占滿了整個中景的空間,這也與傳統(tǒng)文人畫中講求的“空白”,和以“虛”處見精神的宗旨相左,在氤氳的霧氣之中可見樓榭與寥寥數(shù)筆而成的茅屋;遠山僅以藍色的大筆觸鋪寫山之形骨,神秘夢幻,詩意盎然,不拘一格。
二、館藏“衰年變法”時期的山水畫
館藏《山水四季屏》(見本期第26、27頁)可以說是齊氏“衰年變法”初期的一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根據(jù)《山水四季屏·冬》的題款:“己未夏五月余三客京華,寄萍法源寺。為協(xié)民同宗六兄制。弟璜。我用我家法也?!笨芍鋭?chuàng)作的準確時間,即1919年夏歷五月,并且依據(jù)學界的研究與畫家的自述,此時正是經(jīng)歷了1917年來京之后回鄉(xiāng)(五出五歸),于1919年北上剛剛落腳再居法源寺之時,題款中的“三客京華”由此而來。也正是這“三客京華”之后開啟了白石老人的“衰年變法”。可以看出,此時的畫風還是與《借山圖冊》較為接近,而與齊氏“成熟期”的山水畫風格略有差別,郎紹君在《齊白石全集·第二卷·繪畫))之《齊白石的衰年變法))一文中曾對此幅作品有著這樣的評價:“一九一九年的《山水四屏》大體還延續(xù)著在鄉(xiāng)間幽居時期的風貌,多取一開一合的構圖,作風尚顯拘謹?!雹哧P于此時齊白石的山水理念,在其1919年成書的《老萍詩草》中曾有言:“山水畫要無人所想得到處,故章法位置總要靈氣往來,非前清名人苦心造作。山水筆要巧拙互用,巧則靈變,拙則渾古,合乎天趣?!惫P者認為,該套《山水四季屏))正是轉型期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組,在構圖結構的法則中與前期的繪畫相似,但筆力卻較前期繪畫沉郁凝練,又不似成熟期的山水之大約大簡,這便是白石老人所說的“巧拙互用”方能“合乎天趣”的意味。例如,此《山水四季屏》的“春”與“秋”景中,近景處的坡石與遠景中的山體均以橫點為筆觸的皴法點染而成,與《借山圖冊》之十二幀《秋山圖》山巒的處理方式相近。藍色的遠山與透過峽谷可見的藍色天空,以畫家標志性的明艷色塊與筆觸勾勒而成,既有早期山水的工細,又結合了《借山圖冊》的山水變體,同時有一種尋求突破的藝術訴求蘊含其中,也標志著齊氏寫意山水畫逐步轉型并走向成熟。
三、館藏“成熟期”的山水
在館藏齊白石盛期所作的山水畫中,當以《山峽歸帆》(圖2)和《秋山晚照》(圖3)為代表。這種山水畫風格的確立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讀這類畫,從中可以感知齊白石的山水所擁有的獨特意境,仿佛在他的內心深處永遠有著一種靜謐、安詳?shù)娜缣飯@牧歌式的理想,同時又不可避免地有一絲“煙火氣”,是那么的真實和自然?!渡綅{歸帆》整體映像的靈感來源應為“五出五歸”期間多次乘船游歷祖國河川湖澤的風景,畫中夾岸而出的山峽,乘風而行的歸帆,晚風中冬日的枯柳,水波粼粼的江面,純然用墨筆勾畫、暈染。前景的堤岸用幾筆淡墨揮寫,岸邊三棵冬柳分別以焦墨、濃墨、淡墨勾勒,細長的柳條隨風而動,層次錯落有致,虛實相生;中景處的歸帆濃墨簡筆,尤其船頭的處理方式以重墨畫出齊整的造型,無任何拖沓遲滯之感,仿佛歸航之船順風而行的輕快與愜意。遠景處層疊的山形以平直的結構和筆法勾畫,形成一種單純而內含張力的視覺形式。這種天然的純凈與明快是齊氏成熟期的山水畫最突出的特點之一。
“齊白石成熟期的作品,都很單純:不描繪復雜的事物,不作堆砌構圖,不畫山重水復的景色,不畫人群場面,不求繁雜的筆法,不施眼花繚亂的彩色……看他的作品,不費猜測,不勞累,但并無單調感。”⑧這種獨有的“單純”恰恰是與其率真的個性不謀而合的,從《芥子園畫傳》入門之始,就奠定了齊氏山水畫的簡約畫風,無論是在早年間兵荒馬亂的鄉(xiāng)居生活中,還是“五出五歸”的中年壯游,抑或是北上定居之后被彼時的畫壇主流詬病為“野狐禪”,他的純然天趣,他的一派田園,他的帶有禪意的山水意境,他善于用世間最平常的風景,以清簡的筆觸撫慰人心,仿佛有著“治愈”人心的強大力量?!埃R白石)多次乘船歷游湘江、長江、洞庭湖、漓江、珠江、渤海、東海、南海,印象極深。畫中表達的情緒頗復雜,有向往、自豪、歸思、厭游等。這類作品大多滿幅波濤,坡岸林木均安排于邊角。一般畫家處理這類構圖,大半以山為主體,江河舟船居次。齊白石這樣畫,最取巧,但效果并不小巧。此類作品和描繪鄉(xiāng)村小景的作品一樣,難以充分展示筆墨,但都能顯示齊白石的氣質與情感?!雹釓拇朔髌分锌梢愿Q見到齊氏作山水畫時的那種或向往、或歸思、或不憚于孤獨的遠游之情,那些在尋常人眼中極平淡無奇的景色,那些“入不得”彼時的北平以崇尚宋元文人畫風品格的畫家們之目的“鄉(xiāng)村野景”,都在老畫家的筆下變得生動無比,繼而開創(chuàng)了齊氏山水畫的一宗,影響了后世。
館藏的另外一件齊白石成熟期的山水作品《秋山晚照圖))(圖3)。依據(jù)畫風與題款大致判斷此幅作品創(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中期。此時,齊白石的繪畫風格、繪畫語言與技法的運用日臻成熟。遠景處簡筆勾勒幾間屋舍,淡墨簡寫遠山的形骨,天際處僅以淡胭脂色橫筆涂繪,雖為著色,卻拉深了整個畫面的空間感,猶如傳統(tǒng)繪畫中“留白”的效果;中景確乎留有空白,但卻被前景的兩棵秋樹“打破”。此兩棵樹,一前一后,一實一虛,枝冠雖然茂盛,卻怎奈秋冬時節(jié)葉落離枝,一片蕭索。秋樹之旁山石的描繪最具齊白石特點,用大寫意的手法以墨筆寫形,藍色暈染,顯得稚拙而率真,猶如孩童般單純。郎紹君在《論中國現(xiàn)代美術》中曾有言:“從民國初到(20世紀)20年代,山水畫大致有四王派、黃山派、院體派,都是以古人為宗。它們的趣味,不論是古雅、枯寒或幽淡,都缺乏時代氣息和新鮮意境。齊白石的山水,多畫經(jīng)歷過的景色,以平遠為主,結景極簡,筆力凝重,著色鮮艷而單純,就好像說話調頗高,寡言、和藹又充滿孩子氣的齊白石本人?!雹獠坏貌徽f,齊白石的山水畫那種帶著符號化的藝術語言如此之鮮明,確實與他本人的性格相關聯(lián),在其近百年的人生中,他始終難能可貴地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正是這一種猶如孩童的天趣,使得他的繪畫不落窠臼,保持本真,有著天然的一種爛漫之氣,最終形成了他個人的“簡約而不簡單”的山水畫風。
注釋:
①郎紹君《齊白石研究》,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第154頁。
②嚴昌《齊白石詩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7頁。
③王伯敏《中國美術通史》第七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18頁。
④王曉梅《齊白石書畫鑒賞》,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9年,第49頁。
⑤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第99頁。
⑥同上,第42頁。
⑦郎紹君《齊白石全集>第二卷,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第11頁。
⑧郎紹君《齊白石全集》第三卷,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第18頁。
⑦《中國當代美術理論家文叢·現(xiàn)代中國畫論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5年,第48頁。
⑩郎紹君《論中國現(xiàn)代美術》,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