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頎
[摘要]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能提供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能充分發(fā)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潛力,增強協作溝通能力和責任感,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思維,但也存在學習盲目性、學習動機性不足等缺點;因此針對網絡協作學習現狀,將INC激勵機制融入協作學習過程,對傳統(tǒng)的網絡協作學習進行改進,在協作學習過程中加入各種激勵性措施,并選取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word編輯處理模塊,構建INC網絡協作學習word模型,對模型的主要模塊和協作過程進行了具體分析,并通過Moodle平臺對模型進行了具體實現。教學實踐證明,INC網絡協作學習word模型的應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網絡協作學習;INC機制;Moodle平臺
[中圖分類號]C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6-010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6.045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當今社會,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網絡協作學習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重視,成為一種重要的新型學習方法。協作學習不僅能充分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使學習者生成豐富的學習動力,使學習者能更積極地參與團體協作;另一方面,組員之間的交流也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協作溝通能力。網絡教學為協作學習提供了開放性、自主性、多樣性、協作性的學習環(huán)境,它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更有利于增強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網絡協作學習為未來學習模式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目前,傳統(tǒng)的網絡協作學習模型也存在以下不足:缺乏交互性,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與系統(tǒng)之間缺乏必要的交互手段;缺乏智能性,不能實施分層次教學;缺乏動態(tài)性,模型缺乏有效的反饋模塊,不能及時解決用戶需求;缺乏動機性,模型缺乏相應機制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因此,傳統(tǒng)的網絡協作學習使學生很難持續(xù)保持學習熱情,也無法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
因此,根據傳統(tǒng)的網絡協作學習存在的缺陷,本文將INC激勵機制融入協作學習過程,并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構建了INC網絡協作學習word模型,,并通過Moodle平臺進行具體實現,有效改善教學現狀。
一、INC網絡協作學習模型
針對網絡協作學習不足,我們將各項激勵性措施融入其中,構建INC(incentive)協作學習模型,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
(一)INC機制
1.角色互換:在協作過程中,已分配好的組員角色可以進行互換,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而輪流擔當組長職務則可促使每位組員積極參與協作。
2.獎懲措施:在小組之間和組內設立各種獎賞和懲罰措施,可促進小組間和組內成員的良性競爭,從而加強小組內部更積極地進行協作。
3.組內評價:在協作過程中可進行階段性評價,階段性評價有助于學生及時修正自己的不足。在協作完成后,可進行最終的總結性評價。評價都采用教師評價和成員互評相結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全面剖析學生的優(yōu)勢與不足,更好地進行協作。
(二)協作學習模型實例
我們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為例,選取其中的“word文字處理”模塊,該模塊教學是通過“學院周報的編輯與排版”案例操作來實現;因此,我們將INC網絡協作學習應用于案例的教學過程,建構協作學習word應用模型實例。模型分為三層,中間層為應用層,是貫穿整個協作學習的完整活動流程;教師和學生即為用戶層,模型中未標明活動用戶的默認為學生;與應用層進行數據交互的為數據庫層,主要存放學生信息、學習資源、協作成果等數據。模型中主要模塊分析如下:
1.學生首次進行協作學習時,要先注冊,模型將獲得的個人信息記錄到學生信息庫;注冊后登錄系統(tǒng),需進行特征測量和word知識點測試,獲取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特征、學習能力、word知識點掌握情況;測試結果記錄到學生信息庫,以作為學生獲得角色的依據。
2.協作學習模型以學院周報的編輯排版為實例,因此學生角色有四種,主編、副主編、編輯、實習編輯,根據特征測量和word知識點測試結果,學生獲得相應角色。
3.教師發(fā)布總任務信息并呈現周報排版最終效果圖,再根據學生所獲得的角色進行分組,每組4-5人,應當由四種不同角色的學生組成,角色為主編的學生為組長,角色設定使協作學習更富有情境感,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習熱情。
4.分組完成后根據角色進行組內任務分配,每個組員負責學院周報其中一個版塊的編輯排版任務,所負責版塊根據角色進行難易分配,但要保證每個版塊包含word編輯排版中所有知識點:插入藝術字、圖文混排、插入自選圖形、文本框鏈接等,以確保每個學生在協作過程中能對所有知識點都進行鞏固學習,而組長除了完成自己負責的版塊,還需要負責控制任務的進展情況,協調組員之間的溝通。
5.協作完成后,每組提交已完成排版的學院周報文檔,教師根據評分標準對文檔進行評分,文檔最后得分作為小組得分分配給組員,占學生總任務得分的60%,而教師還可對不按時提交文檔的小組進行扣分,對特別優(yōu)秀的周報文檔還可進行適當加分,小組獎懲是針對整個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因此能夠最大限度促使學生更加注重小組利益,促進小組協作。
6.協作評價也是模型中富有激勵性的關鍵模塊,主要評價小組成員的協作表現。教師可通過學生的在線時長、登錄次數、討論區(qū)中發(fā)布帖子數和帖子回復數等具體數據衡量學生的協作表現;另外,在協作完成后,每個學生要填寫一份關于同組成員協作表現的調查問卷;教師評價和問卷結果共同組成學生的協作評價得分,占學生總任務得分的40%。
二、模型具體實現
(一)Moodle平臺
Moodle平臺,即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Environment,是基于“社會建構主義教育理論”開發(fā)的課程管理軟件。Moodle是一個開源軟件,在構建教學平臺方面,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有包括論壇、測驗、作業(yè)等模塊來配置課程活動;②可以免費下載,簡單易用、安全性能強,資源豐富;③教師能對學生協作學習過程進行有效追蹤,獲得學生的登錄頻率、在線時長、討論細節(jié)等數據,以支持協作評價。因此,我們利用Moo-dle平臺來實現已構建好的協作學習模型。
(二)在Moodle平臺上的具體實現
Moodle平臺提供了許多支持協作學習的功能模塊,模型中的協作活動模塊可與Moodle工具一一對應:知識點測試、特征測量模塊可使用Moodle中的問卷調查、測驗工具;分組、角色分配模塊可使用Moodle中的小組、投票工具;教師發(fā)布任務活動可對應Moodle中的作業(yè)和資源庫工具;小組協作模塊則可使用Moodle中的聊天、討論區(qū)、Wiki協作、日志等工具;協作評價模塊則對應Moodle中的互動評價、反饋、問卷調查工具。模型實現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Moodle平臺中的小組分為兩種,分隔小組是封閉模式,各小組互不可見,論壇、學院周報相關素材、周報階段性成果等僅由組內成員共享;而可視小組則是開放模式,學生與組內成員及組外成員都可相互交流;各小組執(zhí)行的任務都是“學院周報的編輯排版”,是完全一樣的,因此,教師應將小組設為分隔小組,以防止抄襲。分組之后,Moodle小組工具會給出組內成員列表,并呈現任務主題,組員獲得相應角色,并根據角色被分配相應的任務。
2.在小組協作探究階段,Moodle平臺為組員提供了多種溝通方式,聊天模塊支持實時、同步通信,而討論區(qū)模塊,類似論壇性質,教師或學生發(fā)表相關主題,組員以回復帖子的形式針對該主題進行討論,這種異步通信方式更有利于學生深入思考主題內容;此外,學生還可利用Wiki協作模塊進行共同創(chuàng)作,也可利用日志模塊發(fā)表自己在協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在小組協作中,教師通過Moodle平臺學習情況跟蹤模塊監(jiān)控學生學習進度,并對協作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引導,必要時參與學生的探討。
3.協作完成后,學生可以通過Moodle上的作業(yè)模塊提交已編輯排版好的學院周報文件,也可通過專題討論模塊提交。教師可通過日志模塊獲得學生的登錄次數、研究體會等協作表現,再利用問卷調查模塊獲得組員間的協作表現評價;此外,Moodle平臺還有詞匯表、數據庫、SCORM課件等模塊,還提供豐富的資源庫以便教師上傳各種類型的資源文件。在整個課程協作結束之后,教師和學生還可利用Moodle平臺進行總結反思。
三、結束語
傳統(tǒng)的網絡協作學習存在缺乏交互性、缺乏動態(tài)性、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等不足,針對以上不足,本文在網絡協作學習中融入INC激勵機制,并將其應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word編輯模塊,構建基于網絡的INC協作學習word應用模型,并通過Moodle平臺呈現了模型的具體協作過程。
模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彌補了原有模型中的不足,有效改進了傳統(tǒng)網絡協作學習。但是,Moodle平臺對角色分配、評分方式、題庫批量導入等功能的支持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還需要通過對Moodle平臺功能模塊的二次開發(fā)來實現,才能使模型的應用獲得進一步的改善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