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佳佳
政德興,則政權安;政德衰,則政權亂。2019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為政之道,修身為本”。這是繼2018年他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提出“領導干部要講政德”以來,對政德建設的再次強調。領導干部的政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關系著黨的影響力、凝聚力、向心力,關系著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衰成敗。領導干部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員干部政德問題的重要論述,用涵蓋理想信念的明大德、強調擔當意識的守公德、突出底線思維的嚴私德等意蘊豐富的政德觀武裝自己。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領導干部政德問題的重要論述吸收、借鑒、發(fā)展了以往理論的優(yōu)秀成分,回應了以往政德建設的生動實踐。
馬克思曾在《共產黨宣言》中肯定了無產階級運動的正義性以及共產黨的先進性:“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薄霸趯嵺`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备鶕?jù)馬克思主義政黨觀,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所在,中國共產黨應永葆先進性。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非常重視黨內政治生態(tài),并且采用德、法兼?zhèn)涞姆椒ㄥ懺禳h風、政風,實現(xiàn)領導干部自律與他律的結合。為了發(fā)揮政德對政黨執(zhí)政能力的提升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寄語領導干部要“多讀書、修政德”。2016年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他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是干部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2018年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他明確提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019年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他進一步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包含著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貫穿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重視,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是中國共產黨經得起各種困難考驗、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命力的又一重要保障。
中國儒家傳統(tǒng)文化造就了溫情脈脈的德化教育體系,如君仁臣忠的思想以及愛民如子、視民如傷的民本思想。同時,中國的重德傳統(tǒng)經過長期的積累與沉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修身之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禮記·大學》)儒家傳統(tǒng)的德育理念及修身思想對新時代的政德建設仍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儒家傳統(tǒng)的倫理思想基礎上,類比平天下、治國、修身的內涵,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這不僅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一以貫之的傳統(tǒng),而且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嚴私德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儒家傳統(tǒng)修身、齊家思想的超越。為了揚棄情大于法的傳統(tǒng)局限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干部在私德方面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不良的家教、家風對其產生負面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守公德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的理念,而且突出了以人民為主體的人民中心論,強調了為人民服務是領導干部的根本宗旨,實現(xiàn)了臣民意識到人民意識的轉化,是對儒家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超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明大德傳承了“道并行而不悖,萬物并育而不害”(《禮記·中庸》)的“明明德”精神,同時以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具體指南,是對中國傳統(tǒng)“道”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十分注重政德的培養(yǎng)。毛澤東認為治國就是治吏,他指出:“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只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编囆∑綇娬{:“黨要教育全黨同志發(fā)揚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江澤民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還必須講修養(yǎng)、講道德、講廉恥。”胡錦濤提出:“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p>
作為新時代黨的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發(fā)展了黨內重視優(yōu)良作風的傳統(tǒng),極其關注領導干部的政德建設。他要求領導干部要“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睂⒄轮糜跒檎氖孜?。之后他又指出:“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帝國的崩潰、王朝的覆滅、執(zhí)政黨的下臺,無不與其當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踐德有關。”將執(zhí)政的合法性融入政德建設體系,從本質上闡釋了政德與政治的辯證關系?;诮陙韲鴥雀鱾€領域已進入新時代的客觀現(xiàn)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以修身為本并從“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三方面確定了政德建設的標準,確保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作為關鍵少數(shù)的領導干部,其政德建設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的黨性修養(yǎng)、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币虼?,領導干部的政德修養(yǎng)必須常態(tài)化、自覺化。
新時代的政德觀可概括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明大德主要涵蓋理想信念,強調領導干部的政治立場。守公德主要涵蓋擔當意識,注重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嚴私德主要涵蓋底線思維,直指領導干部個人的修身與齊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這是領導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領導干部要將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作為正確價值追求,只要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以及堅強的黨性指引下,就不會迷失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笔毓峦癸@了人民群眾與領導干部的密切關系,說明前者作為行政主體,需以后者的需求為標準與核心。值得注意的是,守公德與公民的基本道德有質的區(qū)別,兩者雖誕生于同質的公共契約精神,但分屬不同的層次。前者的立約過程是顯性的,后者是隱性的,表現(xiàn)為人生而為公民具有不可逆性,而是否成為共產黨員干部卻具有選擇性。換言之,前者的生成經歷了思想和組織的雙重立約,黨和人民在賦予領導干部執(zhí)政合法性的同時,也會相應地對其產生制約的效應。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守公德重點強調領導干部的宗旨意識,這不僅是領導干部的政治身份標識,而且是厘定公德概念的關鍵,與公民基本道德存在本質的區(qū)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私德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泵鞔_了政德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集中但不局限于公共領域。從主體需求和客體要求的角度分析,涵養(yǎng)私德對維系政德而言亦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領導干部作為完整的倫理主體存在,其道德修養(yǎng)應該是一以貫之的,表現(xiàn)為私德、公德與大德渾然一體、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私德并非僅局限于領導干部作為主體的私人領域,同時存在于領導干部作為客體的公共領域,加入了黨、國家、人民的要求和期望,是影響社會道德的風向標,理解嚴私德的關鍵在于分析領導干部私德的雙重屬性,進而明確“輕私重嚴”的深層次意義?!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嚴私德突出了領導干部的個人道德情操對社會風氣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從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四個方面進行了補充。相比大德和公德的論述,他之所以將政德建設的論述重點置于領導干部的私德領域,是因為這可以有效緩解市場經濟背景下領導干部呈現(xiàn)出的人格二重化矛盾,使趨利的經濟人特質與理性的道德人本質在私德的修養(yǎng)下逐漸趨同。此外,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注重發(fā)揮家庭的情感效應在政德建設過程中的同化和滲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