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娟
閱讀與寫作,猶如語文的雙翼,緊密聯(lián)系,密不可分。從個人語文素養(yǎng)來看,寫作恰恰是其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對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借助閱讀教學平臺,給學生創(chuàng)造寫作訓練的機會,以便真正為學生習作能力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本文筆者結合實際,淺析借助隨文練筆,提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以供參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善于從教材中尋找情感支撐,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要跳出文本,結合學生情感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視頻、音樂等形式,通過誦讀、品析,引導學生對文本情感進行品析、感悟,繼而激發(fā)他們進一步表達的欲望。畢竟對于閱讀教學來說,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有情感的流淌。
比如《濟南的冬天》這一課,如果直接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的冬天,學生沒有多大興趣;但是先通過視頻,接著采用動畫形式,呈現(xiàn)濟南的冬天景色,再加上教師有情感的朗讀,自然而然把學生帶入到那種“溫晴”世界。這時學生情感得到積淀,表達欲望也得到進一步激發(fā)。如有可能,還需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寫作技巧進行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以便有效提高其寫作技巧。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迅速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本主題,理解文本情感,而且還能推促他們習作水平的提升。
被教材選編的文本,即便不是傳誦中外的美文名作,也是最適合學生借鑒學習的范本。這些文本,無論是立意構思、布局謀篇,還是言語表達技巧,都有值得學生學習借鑒的地方。對于教師來說,需要立足學生長遠發(fā)展,審視教材,挖掘教材,引導學生從中借鑒,以便有效提高其寫作水平。
比如《山中訪友》一文。作者構思比較巧妙,本是進山看景色,結果卻說成了到山中訪友,想象力豐富;其中擬人化表達手法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一些細節(jié)描寫也特別逼真、生動、具體、形象,不僅具有畫龍點睛作用,更重要的是還能從中顯示人物性格,實現(xiàn)表達文本主題需要,品讀鑒賞過程中,給人一種“少少許勝多多許”的感受。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這些寫作細節(jié)與表達技巧,需要引領學生細細品讀,鑒賞,以便學生能夠充分實現(xiàn)與作者的對話。
從寫作角度考慮,教師則需要選擇對學生寫作水平有價值的角度進行研讀,并且讓學生認真品讀借鑒,從中感悟其寫作技巧,繼而進行寫作遷移。比如《我的母親》一文,可以從中引導學生借鑒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藤野先生》一文,則可以引導學生從中借鑒白描手法;《錢塘湖春行》一文,則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等等。
寫作從模仿開始。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雖能獨立寫作,但針對一些寫作技巧乃至布局謀篇,仍需要借鑒模仿。教材則是最好的例子。對此,吳增祺曾這樣說過:“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币蚨唧w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范例,結合具體言語表達形式,從篇章到段落,乃至句子、詞語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品析鑒賞并借鑒仿寫。
比如《春》一文,言語很有特色,這是進行言語實踐的一大亮點。比如典型的春風拂面,文本中卻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里的一個“撫摸”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底;小草破土而出,這里用了一個“鉆”字,形象而生動;文中疊字、疊詞的大量運用,更是令人回味無窮。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就文本中經(jīng)典詞語、精彩句子乃至段落等方面,按照相應句式仿寫。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其寫作能力處于成長階段,因而更需要積累、借鑒,仿寫則是最好的形式。具體教學中,教師要踐行閱讀指向寫作這一理念,引導學生積極模仿和借鑒范文,可以是內容、主題仿寫,也可以是句式、修辭仿寫,也可以是表達技巧、言語風格借鑒。
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生表達的前提,而習作則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最終體現(xiàn)。教師要重視閱讀與習作之間的關系,盡可能結合具體教材范例,引導學生隨文練筆。形式可以多樣,字數(shù)也可不限,關鍵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養(yǎng)成邊閱讀邊動筆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推促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繼而帶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通市新橋中學語文教師。